气功内丹术术语。《
悟真篇》:“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即筑基。 这就是排除杂念,集中注意力以专心练功。“炼己”又称作修心炼性等。道门认为,炼己也是一种基础性的功夫,元明时期的著名内丹家张三丰在《
玄要篇》中指出,“未炼
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这表明道教对“炼己”是相当重视的。凡俗之人,其心意很容易被外界所引诱和牵引,所以道门将这种
躁动不安的心意称作“
心猿意马”,以为心意窜动,不能安宁,这是导致身体受损的一大根源。
“炼己”又称作修心炼性等。道门认为,炼己也是一种基础性的功夫,元明时期的著名内丹家张三丰在《玄要篇》中指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这表明道教对“炼己”是相当重视的。
内丹修炼之人,首先修炼自己的心意,使之能够集中,这样才能进一步调息,以使心灵虚极,至于无神可凝的境界。要使自己的心意安定,这是不容易的。前人采取“垂帘、观鼻、
听息”的方法,来控制心意的窜动。“垂帘”就是低垂眼皮,“观鼻”就是关注自己的鼻准,“
听息”就是专注地听自己的呼吸。这种方式属于“有为”的功夫,其目的是“以念头”来制约那些躁动的念头。当然,最后还是应该把所有的念头忘却,这才能进入内丹的功能态。筑基,内丹学术语。道门认为,内丹修炼是一个过程,所有的举措必须有良好的基础,这就好像盖房子一样,基础应该扎实,否则就无法保证房屋建造的牢固与可靠。在道教内丹家看来,修炼内丹的要素是精气神,这叫做“三宝”,人在降生之初,精气神是齐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精气神就会有所缺损,于是发生种种病症。内丹修炼的筑基功夫就是要修复身体缺损的精气神,治疗病症。
关于这方面,《天仙正理直论》有相当精辟的见解。该书指出,所谓“基”就是修炼阳神的本根,安神定息的处所,没有处所,就不能安神,也就谈不上什么修炼了。筑基,就是培补精气,精气旺盛了,神也随着旺盛。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排除思虑的干扰,使神安于处所,补精气,也补神,然后才进行其他的炼丹功夫。脱胎换骨,道教内丹学术语。指凡人通过修炼,得道之后可以脱去凡胎转
圣胎;去掉俗骨换圣骨。在内丹学中,这表示炼就内丹,变化气质。道门认为,合东方木三之数与南方火二之数,合西方金四之数与北方水一之数,再汇通中央土五之数,“三五”归中,这叫做“三家相见结婴儿”,于是
丹道有成,而脱凡质,这是修炼成仙的前提。“脱胎”之说,在宋代有关《
周易参同契》的解释文字之中已经使用了,如
陈显微就说:“及乎脱胎,则形体闪耀,如明窗日影射尘之状。”后来,“脱胎换骨”在文学上产生了特殊影响,像《红楼梦》也使用了这样的术语,该书一百0四回谓之:“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所谓“脱胎去”就是蜕去凡体之躯壳,而使真身飞升而去。由道门所创制的这个典故在中国文化中也用以比喻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成。
各派都认吕祖为师父,吕祖自己就曾经三还三失,多次还丹不成。南宗的白玉蟾真人也是大费周折,今仍留有《炼丹不成作》诗一首,有“重整钓鱼竿,再斫秋筠节”之句;北宗这样的事就更多,闵小艮真人曾在其著作中多次说到这个问题,并以自己为例,说自己九岁入道,行功到十三岁时大漏,后来反反复复,几乎弄得身体成了弱证,就要垮了,没有办法,只好停功不行,重新改做炼己修心的功夫。想来邱处机真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