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烈鸟
鸟纲红鹳目小红鹳属
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亦称红鹳。是鸟纲、红鹳科3属6种鸟类的通称。火烈鸟是大型水禽,体长1-2米;颈与足俱长,嘴短而厚,微向下弯曲;通体大部分羽色从粉红至深红,飞羽呈黑色;喙与足通常为鲜明的红色或黄色,眼橙色。火烈鸟的名字源于拉丁语,意为“火焰”或“火”,形象地表达了它们羽翼的颜色。
动物简史
化石证据表明,火烈鸟的祖先早在3000万年以前的中新世就开始分化出来了,远早于大多数别的鸟类。1976年发现的化石暗示其祖先是类似乎鹬鸻那样的滨岸鸟类。在安第斯山脉曾发现大约700万年前的火烈鸟脚印化石。
火烈鸟的分类问题是鸟类学的一个著名难题。困惑了几代鸟类学家。简单来说,在分类学家眼中,火烈鸟似乎是一个由一部分鹳的结构和一部分鸭子的结构拼接而成,所以主张把火烈鸟划为鹳形目的分类学家和划为雁形目的分类学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依据。 比如说:
火烈鸟的骨盆结构和肋骨构造和鹳类类似;
火烈鸟的卵白蛋白质跟鹭类接近;
火烈鸟,尤其是幼雏的行为跟雁形目非常像。火烈鸟成鸟长蹼,而且羽毛防水,这都与雁形目相同。此外,连叫声两者都像。
作为折中的分类方案,把火烈鸟提升到目的层次,单立火烈鸟目。而分子生物学家通过DNA杂交实验研究发现,跟火烈鸟的DNA最接近的鸟类却是一类小型鸟类:鸻形目。最终,火烈鸟被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红鹳目”。
全球年龄最大的火烈鸟于2013年1月30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Adelaide Zoo)辞世,享年83岁。
形态特征
火烈鸟体型、大小似,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雄性较雌性稍大;全身为洁白泛红的羽毛,翅膀上有黑色部分,覆羽深红,诸色相衬。火烈鸟脖子长,呈S形弯曲;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上喙比下喙小;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三趾间有蹼,后趾短小而不着地;翅膀大小适中;尾短。牙齿宽大,齿尖短钝,适于咬碎猎物的硬壳。前肢短小,专门取食和梳刷绒毛。后肢宽厚,第1-5趾依次延长,趾间有蹼,5趾连成鳍状;在游泳时,它们用后肢交替地扒水,产生向前的力。尾巴呈扁平状,较长,约占身体的四分之一,游泳时可以当舵用。尾与后肢均已进化成专供游水的器官。
火烈鸟全身的羽毛主要为朱红色,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泽闪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火烈鸟因此得名。火烈鸟的体形长得也很奇特,身体纤细,头部很小,镰刀形的嘴,细长弯曲向下,前端为黑色,中间为淡红色,基部为黄色。黄色的眼睛很小,与其庞大的身躯相比,显得很不协调。细长的颈部弯曲呈“S”形,双翼展开达150厘米以上,尾羽却很短。有一双又细又长的红腿,脚上向前的3个趾,趾间具有红色的蹼,后趾较小而平置。
但红色并不是火烈鸟本来的羽色,而是来自其摄取的浮游生物据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弗朗西斯科·布达教授和他的实验小组成员,通过精确的量子计算手段,发现火烈鸟、三文鱼等呈现出诱人的鲜红色的原因,是因为火烈鸟、三文鱼、虾、蟹等都富含Astaxanthin(简称ASTA,中文名字叫虾青素),而动物是无法合成虾青素的,虾、蟹大部分通过食用藻类和浮游生物等植物获取虾青素,火烈鸟通过食用以小虾、小鱼、藻类、浮游生物等传递虾青素,而使原本洁白的羽毛透射出鲜艳的红色。同时,红色越鲜艳,火烈鸟的体格越健壮,越容易吸引异性火烈鸟,繁衍的后代就更加优秀。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温带及热带的盐水湖泊、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盐水和淡水栖息地,如泻湖、河口、滩涂、沿海或内陆湖泊,主要靠滤食藻类浮游生物为生。
生活习性
火烈鸟喜欢结群生活,往往成千上万只,在非洲的小火烈鸟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在面积只有13939平方公里的中美洲的巴哈马,就栖息着多达5万只以上的加勒比海红鹳,甚至多达10万只以上聚集在一起。
火烈鸟不是严格的候鸟,只在食物短缺和环境突变的时候迁徙。迁徙一般在晚上进行,在白天时则以很高的飞行高度飞行,目的都是为了避开猛禽类的袭击。迁徙中的火烈鸟每晚可以50~60公里的时速飞行600公里。
火烈鸟与雁类相似的叫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远远望去,红腿如林,一条条长颈也频频交替蠕动,十分壮观。它们性情温和,平时显得胆怯而机警,游泳的技术也十分出色。飞翔时,能把颈部和两腿伸长呈一条直线,而且只要有一只飞上天空,就会有一大群紧紧跟随,边飞边鸣。
火烈鸟的食物以水中的藻类、原生动物、小虾、蛤蜊、小蠕虫、昆虫幼虫等为主,偶尔也吃小的软体动物和甲壳类。进食的方法与众不同,十分奇妙:先把长颈弯下,头部翻转,然后一边走,一边用弯曲的喙向左右扫动,触摸水底取食。由于喙的构造特殊,下喙的沟深,上喙的沟浅而呈盖形,边缘有稀疏的锯齿和细毛,倒置在水中,就像个大筛子一样,可以快速地将水吸进来和滤出去。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并使食物留在嘴里,徐徐吞下。另外,它的舌头很大,也可以帮助将水压出和防止吞食大块的物体。
分布范围
火烈鸟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南北美洲,加勒比海和加拉帕戈斯群岛、非洲、马达加斯加、欧洲南部、西南亚、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大典型的热带地区,也可以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中找到。
小火烈鸟主要在东非东非的东非大裂谷湖泊,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分布。三个较小的繁殖聚集发生在西非,南部非洲,印度和巴基斯坦。当不繁殖时,它几乎分布在撒哈拉以南从阿拉伯半岛到巴基斯坦的每个国家。
安第斯火烈鸟分布在安第斯高原的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它在几个地方繁殖,特别是玻利维亚西南部的拉古纳科罗拉多湖和其他盐湖,拉古纳德萨利纳斯(秘鲁)和阿塔卡马盐沼(智利)。
加勒比海火烈鸟在阿鲁巴岛;巴哈马;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岛;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岛(博内尔岛);哥伦比亚;古巴;库拉索;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圭亚那;海地;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美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均有分布。
大火烈鸟分布在从西非向东,整个地中海到西南和南亚,以及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智利火烈鸟在秘鲁中部、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和巴拉圭繁殖,少数在乌拉圭和巴西东南部越冬,部分在厄瓜多尔和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流浪。
秘鲁火烈鸟分布在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的安第斯高原,少数分布在阿根廷的低地拉古纳马奇基塔。主要地点包括阿根廷的拉古纳格兰德和拉古纳德维拉马、玻利维亚的拉古纳科罗拉多和智利的萨拉尔德苏雷。
繁殖方式
火烈鸟的繁殖是集群式的,成百上千只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求偶群,但婚配主要是“一夫一妻”制,交尾时,雄鸟跳到雌鸟的身上,只有这时候,才能清楚地分辩它们的性别。每年营巢一次,但新巢大多搭建在旧巢之上。巢高出水面,一般多选择在三面环水的半岛形土墩或泥滩上,有时也在水中用杂草建筑一个“小岛”。筑巢时,火烈鸟用喙把潮湿的泥巴滚成小球,再混入一些草茎等纤维性物质,然后用脚一层一层地砌成上小下大、顶部为凹槽的“碉堡”式的巢,高度为12~45厘米,直径为38~76厘米,别具一格,坚固耐用,任凭大雨冲刷也不会倒塌。每个群体的巢经常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构成一个很有秩序的“小村落”,巢和巢之间的距离多为60厘米左右,其内还开掘有许多小沟,以便与水面相沟通,这样在孵化期间就可以随时进入水中觅食、站立在浅水中瞭望,或者潜入水中游泳。
营巢期间,性情有时也变得凶猛而好斗,不时因为争夺“地盘”或抢劫巢材而发生一些小小的冲突。也有一些性情急躁的个体,不等泥干,就匆匆进入巢中产卵、孵化。卵呈淡白色,每窝仅产1~2枚。孵卵工作由雄鸟和雌鸟共同担任,一只孵化时,另一只就守卫在巢的旁边。孵化期大约为28~32天。雏鸟出壳后,羽毛一干,马上就能下地行走,第二天即可下水游泳,4~5天后,就十分活跃了,但主要还是依靠吃成鸟嗉囊里分泌的乳状物来生存。
雏鸟的绒羽呈灰色丝状,腿也是灰色的,嘴并不弯曲,而是直的。到了两个半月的时候,幼鸟能够学会飞翔,一年以后,体形几乎同成鸟一样大了,但体色仍然是灰色的,直到第3年才能变为红色,达到性成熟。寿命大约为20~50年。
下属种类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兽邪物种红色名录》:
易危(VU)——1种;近危(NT)——3种;无危(LC)——2种。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种群现状
2009年12月,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公布了一批因气候变化而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名单,其中介绍:火烈鸟是世界珍稀鸟类,由于全球湿地面积迅速缩减,火烈鸟的生存岌岌可危。2017年7月29日,在西班牙马拉加丰特德彼德拉湖,火烈鸟以及雏鸟的繁殖情况,该湖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火烈鸟最重要的繁殖地,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鸟类的天堂,在当地生活的有记录的物种超过170种。
气候影响
2018年8月,受到异常高温天气影响,英国6只稀有的安第斯火烈鸟被激发出不同寻常的生育本能,时隔15年后首次下蛋。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1日报道,新一轮热浪席卷欧洲大陆,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在英国格洛斯特郡斯林布里奇湿地野生动物保护区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该保护区里6只罕见的安第斯火烈鸟15年来首次产下9颗蛋,保护区鸟类负责人马克称,这是“一个美妙而又受欢迎的惊喜”。
有分析称,这种粉红色的亚热带鸟类突然下蛋,可能是因为近来欧洲高温天气与它们自然栖息地炎热潮湿的夏天很相似。不过,这些火烈鸟早就“丧失”生育能力,它们所产下的蛋是未受精的,无法孵化出雏鸟。
人工繁育
2024年8月,一只可爱的小火烈鸟在武汉野生动物王国破壳而出,成为湖北省首例成功人工繁育的火烈鸟。2023年,太原动物园火烈鸟繁殖成活6只,2024年又成功繁育火烈鸟5只,均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
最新资讯
2022年4月4日,英国广播公司《科学焦点杂志》网站刊发题为《火烈鸟为什么是粉红色的?》的报道称,只有在进食盐水虾和蓝绿藻后,火烈鸟才会形成粉红色。
据澎湃新闻2024年4月2日新闻,火烈鸟分类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难题[21]。“红鹳”,是它们的学名,长期以来它被归入“鹳形目”。新的鸟类生命之树将新鸟小纲划分为四大分支。第一个分支是以火烈鸟与䴙䴘(pì tī)为代表的奇迹鸟类(Phoenicopterimorphae)
据光明网2024年4月17日新闻,嫌鸟声吵闹,男子打死火烈鸟,涉案火烈鸟属于非原产于我国的野生动物,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应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24年3月8日,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人民检察院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对被告人肖某提起公诉,涉案男子获刑五年。
据“国际在线-央视客户端”2024年11月20日新闻,自2014年山西运城盐湖发现火烈鸟以来,这里已经成为火烈鸟的冬季停歇地之一。
发现记录
2023年11月,新疆石河子市北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中,发现了八只世界珍稀鸟类——火烈鸟。
2023年11月29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余干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在插旗洲日常巡护时,发现一只世界濒危鸟类野生火烈鸟。
自2014年山西运城盐湖发现火烈鸟以来,每年冬季盐湖都会成为火烈鸟的停歇地,2024年11月,火烈鸟再次飞抵山西运城盐湖,它们或低头觅食,或梳理羽毛,或展翅翱翔,为冬日盐湖带来了生机和亮色。
参考资料
Phoenicopteridae.The IUCN Red List.2020-01-01
Flamingo.newworldencyclopedia.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2 20:30
目录
概述
动物简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