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间带
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
潮间带(intertide zone),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从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到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的地面,之间的范围。潮间带以上,海浪的水滴可以达到的海岸,称为潮上带。潮间带以下,向海延伸至约三十公尺深的地带,称为亚潮带。
滩涂组成
滩涂是我国对淤泥质沉积海岸、湖岸和河岸的习惯性称谓,并不是国际通用的科学概念。一般在习惯上将海岸滩涂分为以下三部分。
潮上带滩涂: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以上的淤泥质沉积地带。
潮间带滩涂: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即潮间带之间的泥质、砂质和岩滩等沉积地带。
潮下带滩涂:指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浅水区泥砂质沉积地带。
三个区间
滩涂湿地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全部潮间带及潮上带、潮下带。可供开发利用的部分通常指一sm等深线以上部分。
潮间带是界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通常也称为海涂。根据潮汐活动的规律,潮间带又分为下列三个区:
(1)高潮区(上区):它位于潮间带的最上部,上界为大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高潮线。它被海水淹没的时间很短,只有在大潮时才被海水淹没。
(2)中潮区(中区):它占潮间带的大部分,上界为小潮高潮线,下界是小潮低潮线,是典型的潮间带地区。
(3)低潮区(下区):上界为小潮低潮线,下界是大潮低潮线。大部分时间浸在水里,只有在大潮落潮的短时间内露出水面。
风能发电
资源分布
潮间带位于高低潮水位线之间,在我国,潮间带资源集中于长江口以北各省,主要在江苏、上海和山东沿海地区。根据初步估算,潮间带年平均风速可达6—7米/秒。我国进行的样机试验和即将开展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按严格的定义均为潮间带风电场。 
技术路线
明确潮间带风电开发目的:
事实上,我国是最早在潮间带地区建设风电场的国家。潮间带风电场在世界上尚无先例,我国无法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我国进行潮间带风电场的示范和建设的原因与欧洲进行海上风电场建设有所不同。在欧洲,虽然海上风电建设的成本同样是陆上风电成本的两倍以上,但欧洲的海上风能资源要比陆上好得多,增加的风能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增加的成本;而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三北地区,潮间带的风能资源是否明显高于三北地区,由于测风资料的短缺,如今还不是特别清楚。
我国发展潮间带风电场的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临近电力负荷中心,电网容量比较大、结构相对合理,能够节省电力传输成本,我国开展潮间带风电场的建设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与陆上、中深海上风电的开发成本进行比较,选择一条适合中国的风电利用形式(陆上、潮间带还是中深海上风电)。
与陆上风电相比,潮间带风电工程的经济性取决于安装成本和风资源。因为从风机角度来看,潮间带风机是在陆上风机增加一些冗余设计来实现的,并且风机所受载荷与陆上风机几乎没有差异(没有波浪载荷);从电网角度看,我国东部沿海电网的连接相对容易;从海底电缆看,潮间带风电场距离海岸较近,电缆成本的比例不会显著地升高。
潮间带风电工程的安装涉及地基的建造和如何安装风机。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采用的是单桩地基和风机整体安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此风电场临近东海大桥这条高速运输通道,其他潮间带风电场在借鉴其经验时应把安装成本适当调高。
来看对于单桩安装,比较好的选择是用小型的自升式驳船,桩式基础也是可以考虑的路径,两者各有优缺点。单桩需要专门制造和安装,如果要安装多台风机,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桩式基础只有在场地、通道和工作平台在水位上方建造时才能使用。单桩采用的是传统的已经成熟的技术,但是桩帽和打桩比较贵。两者孰优孰劣无法明晰。
2010 年我国建设完成4个潮间带风电项目,其中江苏如东32.5MW 试验风电场无疑是最受关注的。其原因是该项目具有很强的试验、验证、测试意义,不但采用了8个整机制造厂商的9 种机型,16台机组。而且这些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分别为1.5MW、2.0MW、2.5MW、3.0MW, 机组基础形式有低桩承台、五桩导管架、六桩导管架、七桩导管架等4 种之多。
发展现状
我国潮间带风电装机量最大的江苏省在2015 年以前规划建设海上风电4.6GW, 其中潮间带将占有2.6GW的份额,足见在近些年中,我国的潮间带风电开发在海上风电开发中所占有的地位。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潮间带风电的开发进程与其他种类的海上风电相比显得更快。
截至2012 年底,我国近海风电(潮间带除外)装机容量为128.1MW,而在这项数据中,仅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就占有102MW,其余皆为各风电机组制造商安装的样机。与此相比,我国潮间带风电装机容量却已达到261.5MW,为近海风电装机容量的两倍有余。在我国正在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中,潮间带风电项目仍占据着主体地位。
截至2012年,我国有装机的潮间带风电场项目共有10个,其中有些项目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例如江苏如东32.5MW 实验风电场在建设完成后,龙源又建设了江苏如东32MW 试验风电场50MW 扩建项目。再如江苏如东150MW 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一期建设完成后,龙源先后又开发建设了江苏如东150MW 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二期,以及江苏如东150MW 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50MW 增容项目。虽然龙源是我国潮间带风电场开发中装机容量最高的开发商,但我国第一个潮间带风电场是由华能在2009 年建设完成的,该风电场安装了由华锐风电提供的2台3.0MW(100m)型风电机组,因此,华锐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在潮间带地区安装风电机组的整机厂商。
限制因素
潮间带风能资源资料十分有限,这是风电场效益的隐患,风速是最重要的指标,无论怎样强调其重要性也不为过。据测算,同样一台风机,安装在年平均风速为9米/秒的风电场比安装在风速为6米/秒的风电场发电量高出一倍。一个3.8吉瓦(GW)的风电场,如果有10%的发电量损失,则每年的损失可以用来建造1900座测风塔。测风工作如果做得不够,会给投资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我国潮间带地区测风工作开展得不够,应重点加强测风的准确性和测风时间。
参考资料
潮间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2-11-07
我国潮间带风电发展概况.国际风力发电网.2013-08-19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9 13:13
目录
概述
滩涂组成
三个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