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水仙
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秋植球根花卉
漳州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秋植球根花卉,地下鳞茎肥大,多为卵圆形或球形,外被褐色膜质鳞片,根肉质,颜色为白色。叶扁平,呈线形,叶子为粉绿色,顶端比较尖。花梗不等长,花朵为白色,花冠呈高脚碟状或喇叭状,中央有杯状或喇叭状的副冠,副花冠为淡黄色,长度不到花被的一半。由于花型独特、花香怡人等特点,漳州水仙和崇明水仙品牌驰名中外,
植物学史
水仙花在漳州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载,明景泰年间,在河南为官的漳州圆山麓人张光惠,将水仙花带回家乡栽种。
到清末,漳州水仙花的种植面积已达八百余亩,并开始销往吴越等地。据《龙溪县志》所述:“闽中水仙以龙溪为第一,裁其根(鳞茎)至吴越,冬发花,时人争之。”漳州水仙的产地主要有漳州龙海九湖镇蔡阪、洋坪、新塘、下巷、田中央、梅溪等地。由于花型独特、花香怡人等特点,漳州水仙和崇明水仙品牌驰名中外。
形态特征
漳州水仙鳞茎卵球形。叶宽线形,扁平,长20-40厘米,宽8-15毫米,钝头,全缘,粉绿色。花茎几与叶等长;伞形花序有花4-8朵;佛焰苞状总苞膜质;花梗长短不一;花被管细,灰绿色,近三棱形,长约2厘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至阔椭圆形,顶端具短尖头,扩展,白色,芳香;副花冠浅杯状,淡黄色,不皱缩,长不及花被的一半;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内,花药基着;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多数,花柱细长,柱头3裂。蒴果室背开裂。花期春季。
根系
水仙为须根系,由茎盘上长出,乳白色,肉质,圆柱形,无侧根,质脆弱,易折断,断后不能再生,表皮层由单层细胞组成,横断面长方形,皮层由薄壁细胞构成,椭圆形。
球茎
漳州水仙的球茎为圆锥形或卵圆形。球茎外被黄褐色纸质薄膜,称球茎皮。内有肉质、白色、抱合状球茎片数层,各层间均具腋芽,中央部位具花芽,基部与球茎盘相连。
叶子
漳州水仙叶宽线形,叶扁平带状,苍绿,叶面具霜粉,先端钝,叶脉平行。成熟叶长30-50厘米,宽1-5厘米。基部为乳白色的鞘状鳞片,无叶柄。栽培的中国水仙,一般每株有叶5-9片,最多可达11片。
花蕊
花序轴由叶丛抽出,绿色,圆筒形,中空;外表具明显的凹凸棱形,表皮具蜡粉;长20-45厘米,直径2-3毫米。伞形花序;小花呈扇形着生于花序轴顶端,外有膜质佛焰苞包裹,一般小花3-7朵(最多可达16朵);花被基部合生,筒状,裂片6枚,开放时平展如盘,白色;副冠杯形鹅黄或鲜黄色(称金盏银台。尚有金盏金台——花瓣副冠均为黄色;银盏银台——花瓣副冠均为白色)。雄蕊6枚,雌蕊1枚,柱头3裂,子房下位。
果实
为小蒴果。蒴果由子房发育而成,熟后由被部开裂。中国水仙为三倍体,不结种实。
另附
为什么“漳州水仙花”独占花坛,声誉远播,这主要是因为九湖水仙花产地的地理、个冬暖夏凉的天然屏障。山下,九龙江支流和山谷泉涧纵横交织,水源充足;花田土壤松软,系砂质壤土;加上地质有温泉经过,即使天寒地冻的季节,也能保持适宜的地温。水仙花就是生长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因而品性十分优异。除了优越的地理条件外,更由于这里的花农有着丰富的种花经验和栽培技术。他们严格掌握节令,采用气候得天独厚,是三年放种和人工阉割等独特的处理方法,来促进水仙花头增大、成熟,因而产出的水仙花形似蟹爪,茎大花多,每个鳞茎一般都能长出三至七支花箭,最多可达十一支,每支花箭可开出五至七朵花蕊,最多可达十余朵花,在水仙属的植物中是十分稀见的。
繁殖方法
对土壤适应性较强,除重黏土及沙砾地之外均可生长,以分生繁殖为主,将母球(鳞茎)周围分生小球(小鳞茎,俗称脚芽)掰下作为种球,于秋季另行栽植。
在家里种植水仙也很简单,养水仙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将它雕刻成不同的形状,另一种是自然生长,为了让水仙在春节期间开花,要掌握好浸泡的时间,水仙花一般浸泡45天左右就可开花,在节前一个多月就可以将水仙球茎泡上了。水只要浸到球茎的下部就可以,如果根部着不到水,可以用些棉花铺在根部,以利于水份的吸收,每天换一次水水仙性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同时喜耐水湿,忌酷暑,怕严寒,好肥。因此,要培育好水仙,须把握以下条件。
适度的光照。水仙属短日照球根植物,欲使水仙生长发育正常,每天光照不得少于6小时,若光照不足,会出 现叶子徒长,开花少或不开花现象。即使开花,花头也瘦弱,姿态欠佳。但需要光照并非直接放在太阳下直晒,多晒也不 利于生长发育。
水分和水质。水仙喜湿润,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大,成熟期新陈代谢减弱,对水的需求量也相应减少。水仙水培时,要保持盆水清洁、新鲜,不要用硬水、脏水或混有油的水,否则不利于生长,且易烂根。
温度。水仙在生长前期较喜凉爽,但在后期喜温暖。最适宜生长的气温为18-20℃,当气温在20-24℃、相对湿度70-80%时,最宜于鳞茎生长膨大。适宜花芽分化的温度为17-20℃,超过25℃以上,花芽分化将受到抑制,影响开花。
施肥。水仙露地栽培时,对母鳞茎施肥不必过勤,每月施用稀薄的人畜粪尿1-2次,以促进鳞茎贮备更多的养分。但是,如果氮肥太多,苗叶徒长,可能引起鳞茎分裂,影响当年开花。水仙水培时,一般不需施肥,但在开花期若有条件,可稍施速效磷、钾肥,这样可使花开得更艳丽。
土壤。水仙露地栽培时,以疏松、肥沃、保水力强、上层深厚的砂壤土为宜,pH值5-7.5均适于其生长。如水仙盆栽:培养土可用砂质壤土2份、腐叶土1份和河沙1份混合而成,最好用基肥垫底。栽植后浇水,放阳光充足处。施肥不必过勤。
·侧球繁殖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侧球着生在鳞茎球外的两侧,仅基部与母球相连,很容易自行脱离母体,秋季将其与母球分离,单独种植,次年产生新球。
·侧芽繁殖
侧芽是包在鳞茎球内部的芽,只在进行球根阉割时,才随挖出的碎鳞片一起脱离母体,拣出白芽,秋季撒播在苗床上,翌年产生新球。
·双鳞片繁殖
用带有两个鳞片的鳞茎盘作繁殖材料,称之双鳞片繁殖。其方法是,把鳞茎先放在低温4-10摄氏度处4-8周,然后在常温中把鳞茎盘切小,使每块带有两个鳞片,并将鳞片上端切除留下2厘米作繁殖材料,然后用塑料袋盛含水50%的蛏石或含水6%的沙,把繁殖材料放入袋中,封闭袋口,置20C-28C温度中黑暗的地方,经2-3月可长出小鳞茎,成球率80%-90%。此法四季可以进行,但以4-9月为好。生成的小鳞茎移栽后的成活率可达80%-100%
主要价值
观赏
漳州水仙株形清秀,花形奇特,气味芳香,花期较长,适宜室内案头、窗台点缀,具有很好观赏价值。水仙是漳州著名的特产,被誉为“凌波仙子”。漳州“宜春”水仙花有两个品种,一种是单瓣的,有六片白色瓣亲托一个黄色副冠,像个小酒杯,叫“金盏”;另一种是复瓣的,卷皱的花瓣如百折裙子,叫“百叶”。
药用
据《现代实用中药》中记载,水仙具有清心悦神,理气调经,解毒辟秽之功效。用于神疲头昏,月经不调,痢疾,疮肿。
植物文化
1984年和1997年,水仙花分别被定为漳州市花福建省花,并当选为中国10大传统名花。漳州市定期举办中国水仙花艺术节、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等各种花事盛会。水仙花是“漳州三宝”之一。
水仙“本生武当山谷间”,大约在十五世纪中叶明代景泰年间才传入漳州,产地以西南郊圆山脚下蔡坂一带为最著名。这里气候温和,土质肥沃松散,上午面阳,下午受阴,又有圆山山泉灌溉,极适宜水仙花的生长。这一带水仙花共种60多公顷。人们公认漳州“宜春”水仙花有五大花期长,芬芳清郁,所以畅销国内外。北京上海香港等地都举办过漳州水仙花展销会。1984年10月26日,漳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将水仙花定为漳州市市花”。
水仙花可人为塑造成为艺术珍品,漳州水仙艺人擅长此道。他们运刀雕刻,“据形授意”。这些盆景“虽有人为,宛如天成”,成为漳州当地独具特色的水仙文化。
产地生境
漳州水仙原产北非、中欧和地中海沿岸。在中国浙江、福建沿海岛屿均有种植。漳州水仙从中国古代唐朝时从地中海区域传入,明清以来广为栽培。其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自然环境,尤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多雨的环境最为适宜,多数种类较耐寒,在中国华北地区稍加保护可露地越冬。
生于沿海丘陵和冲积平原地区,性喜温暖、湿润,又要排水良好。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冲积沙壤土为最宜,PH5-PH7.5均宜生长。喜阳光充足,蔽荫场所栽种常叶茂而不开花。有夏季休眠习性,6月上、中旬地上部枯萎进入休眠期,11月开始萌发生长,次年3月开花。
它不用土,只要在盆中放几粒石子,再放些水,就可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漳州水仙花以其球茎头大,花枝多、花期长、花香馥郁而闻名。
相关物种
漳州水仙花主要有两个品种,一是单瓣的,六片白色的花瓣向四边舒开,中间长有一个酒杯状的金黄色副花冠,名为“金盏银台”,俗称“酒盏水仙”,清香浓郁;另一种是复瓣的,卷皱的花瓣层层叠叠,上端素白,下端淡黄,雅号“玉玲珑”,俗称“百叶水仙”,香气稍淡。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56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