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国圆
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满洲国”流通货币
“满洲国圆”(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こくえん)是“满洲国”(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こく)的流通货币,在1932年6月到1945年8月间的官方货币单位发行单位满洲中央银行(日本语:まんしゅうちゅうおうぎんこう)。
货币简介
“满洲国圆”发行之初和中国的货币一样,都是采用银本位制,是由23.91克的纯银所定位。1935年11月起,改实施与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与日圆等值。另外满铁附属地关东州也使用朝鲜银行(ちょうせんぎんこう)发行的朝鲜银行券(ちょうせんぎんこうけん)。
它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取代了原先作为伪满法定使用的海关两货币系统。
货币历史
伪满存续的近十四年中,共发行有改造券、甲号券、乙号券、丙号券、丙改券、丁号券等纸币6套,25种,面额分为5分、1角、5角、1元、5元、10元、100元、1000元等8个券种,发行总额136亿元。
一开始,纸币和硬币都是由日本银行造币厂生产,不过后来就由伪满首都新京(现长春)的满洲中央银行生产了。由于20世纪30年代国际银价的不断大幅波动,“满洲国圆”在1935年脱离了银本位而与日元固定汇率,随后就接近了与日元的汇率平价。自1940年开始,“满洲国圆”就开始用来衡量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
在此期间所发行的纸币的一半面值都是由硬币回收的。一共发行了五种面额的纸币,分别是一百圆、十圆、五圆、一圆和五角,正面以清代的统治者为特征。由于二战时期日本统治地区的通货膨胀压力,1944年发行了一千圆纸币。
圆可以细分为十角、一百分或是一千釐,硬币面额的发行则是从五釐到十分。
1944年和1945年,伪满发行了由与硬纸板类似的,被“世界硬币标准目录册”称为“红色或棕色纤维”的材料制成的硬币(1、5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的1948年,大约120亿满洲中央银行的钞票被伪满洲银行收回。
肖像设计
满洲国”从一成立,就是日本的附庸,没有一个独立国家的权力而言。这一点从其所发行的纸币就可看出,满纸币完全是按照日本纸币的设计思想而设计的。特别是从乙号券以后所发行的纸币,更接近明治末期以后(战败后有所改变)日本纸币设计思路,承袭了这一时期日本纸币的印刷特点,即颜色深谙,图案大多为左建筑或面额,右人物肖像,背面为建筑的固定模式。这也是为后来所谓的日满货币一体化做准备。以达到最后实现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目的。
日本政府在伪满纸币的设计上,也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使用了既不过多地暴露其侵略野心,又能使伪满和本国民众都能接受的,一些对中日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人物(当然也只是过渡性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以及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主管财富的神明财神像就印于乙号券、丙号券、丙改券、丁号券等套纸币的主币及部分辅币上,以蒙蔽中国民众,达到其全面侵略中国的野心。
货币版本
1929(1932)年临时加盖版本
1932-1933年版本
1935-1938年版本
1944年版
1941-1945年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9 19:56
目录
概述
货币简介
货币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