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剿匪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湘西地区剿匪的一系列战役
1950年1月至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四十七军等主力部队和民兵武装在湘西地区展开了剿匪斗争。参加剿匪的主要军事力量有解放军第四十六军,第四十七军、第一一四师、第一五八师和湖南军区直属部队、各军分区直属部队共20余万人。刚建立的民兵武装也参加了剿匪斗争。
历史背景
湘西, 位于湖南西北部, 包括现土家、苗族自治州、怀化、张家界辖区等22市县, 是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的必经之路。
湘西土匪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叶。数百年来,大大小小的土匪盘踞在西起湘黔边界、东达常德、邵阳,北邻湖北,南接广西,总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的广大湘西地区。在旧中国的漫漫长夜,横行霸道的土匪给湘西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中华民国时期,湘西土匪为害尤烈。到1949年解放前夕,湘西土匪恶性膨胀,势力猖獗程度发展到了顶峰。几乎“逢山必有洞,逢洞必有匪”,土匪总数惊人地达到10万以上。长期以来,湘西各地土匪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湘西土匪危害人民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对人民犯下的滔天血债,罄竹难书
1949年9月湖南和平解放后,兵败如山倒的国民党反动派除继续在正面战场负隅顽抗外,派遣大批特务携重金赴湘西大肆收编土匪武装,妄图凭借复杂的地形条件和游击战与解放军周旋,实现其“把湘西打造成反共复国基地”的梦想。面对人民解放军的大兵压境,湘西土匪不甘心失去往日的寄生生活和既得利益,他们和狼狈逃窜的国民党残兵败将勾结在一起,居然拼凑起了3个暂编军12个暂编师以及“湘鄂川黔反共救国军”等10多股成建制的反动武装。国民党反动派在湘西建立反共根据地,反动武装总人数达10多万。
1949年湘西地方武装建制情况
(一)1949年4月中旬有五个陆军暂编师:
暂编第一师:师长田载龙
暂编第二师:师长周燮卿,副师长陈布龙
暂编第三师:师长陈子贤,副师长何沛霖
暂编第四师:师长罗文杰,副师长向明歧
暂编第五师:师长汪援华,副师长曹振亚
6月下旬,张平任湘西自卫军沅古泸边区剿匪总指挥。
(二)1949年7月中、下旬有12个暂编师:
暂编第一军:军长陈子贤,下辖5个暂编师。
暂一师:师长田载龙,副师长朱际凯,下属3个旅
暂三师:师长陈子贤,副师长何沛霖,下辖3个旅。
暂四师:师长罗文杰,副师长向明歧、梁仰之,下辖3个旅。
暂十一师:师长张平,副师长游清泉,下辖3路纵队。
暂十二师,师长师兴周,下辖4个团。
暂编第二军:军长张玉琳,下有四个暂编师。
暂六师:师长米家进,副师长刘华峰,辖3个团。
暂七师:师长石玉湘,副师长雷震远,辖3个团。
暂八师:师长胡震,副师长胡震华,辖3个团。
暂九师:师长张剑初,副师长徐汉章,辖3个团。
暂编第三军:军长田植,下有三个暂编师。
暂二师:师长周燮卿,副师长陈布龙
暂五师:师长汪援华,副师长曹振亚,下辖3个旅。
暂十师:师长瞿波平,副师长杨树臣,下辖3个团。
战役经过
经过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各部队一路向南, 直插海南岛,47军渡江后, 在湖北宜昌进行休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 47军接到命令:挺进湘西, 经营湘西, 剿匪建政, 筹粮支前。当时, 全国除云、贵、川、藏等地外, 大部分地区均已获得解放, 此刻刘邓首长率领的几十万大军, 正集结待命准备挺进大西南。
1949年9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西线主力第38军、第39军由常德挺进湘西,迂回追击桂系白崇禧集团,连克沅陵、溆浦、泸溪、辰溪、怀化、芷江等10余座县城,揭开了湘西剿匪作战的序幕。
9月下旬,中央军委正式决定由47军全权负责“经营湘西”。47军是一支威震敌胆、战功赫赫的主力部队,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长江以南。全军辖139、140、141三个师,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47军接到剿匪命令后,迅速由湖北枝江、宜都等地出动,南下进入常德,开始着手经营湘西的准备工作。新中国成立当天,47军党委在常德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对挺进湘西、剿灭匪患进行思想动员,并确定了首战大庸的作战部署。  
1949年10月中旬,47军以神速动作奔袭大庸。解放军采取一个师正面强攻,一个师阻敌增援,一个师断敌退路的战术,迂回穿插,猛打猛冲,经过激烈战斗,一举歼灭国民党宋希濂部122军4000余人,解放了大庸城,打开了通往湘西的门户。之后,47军挟初战告捷之余威,迫使敌暂一军12000余人投诚,争取了“湘西王”陈渠珍起义。这一时期,湘西各地土匪慑于我二野、四野大军过境的强大兵威,或逃匿深山,或蛰伏不出,或主动与解放军接洽,表示愿意“归顺”。企图暂避锋芒,以便东山再起。  
1949年11月初,47军139、141师随二野大军入川,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只留下140师和军直机关等少数部队驻守湘西守护沿线公路。各路土匪见留守湘西的解放军兵力较薄弱,认为“时机已到”,蠢蠢欲动。原已投诚或正在接洽谈判的土匪也纷纷反水。他们制造谣言,洗劫村镇,杀人放火,毁坏交通设施,阻挠征粮支前,甚至攻打县城,袭击解放军。  
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彻底根除湘西百年匪患,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湖南省委、省军区决定发起大规模剿匪作战。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黄克诚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解决土匪问题,则任何社会改革和社会建设,都无从谈起。”1950年1月,47军主力奉命返湘剿匪。2月1日,湘西军区和47军联合发出剿匪政治动员令,大规模剿匪作战开始。 
第一阶段:春季剿匪
按照既定部署,解放军首先发起八面山合围战斗。1950年1月13日,141师442团部队像一把尖刀直插龙山里耶,扫清了八面山外围阵地。1月18日,141师各部向八面山发起总攻,连克大岩门、望乡台等重要据点。22日,占领敌核心阵地燕子洞。横行龙山数十年的惯匪瞿波平、师兴周部覆灭。与此同时,139师兵分七路合击辰溪长田湾,歼灭土匪1000余人,匪暂七师师长石玉湘被生擒。1月下旬,140师对盘踞会同等县土匪发起攻击。2月20日,湘西军区集中9个营的兵力对古丈张平、泸溪徐汉章部展开合围,经过激烈战斗,歼灭了这两股土匪势力,恶贯满盈的大匪首张平被击毙。之后,剿匪部队乘胜前进,先后解放黔城古丈麻阳凤凰会同靖县、绥宁、通道等县城,春季剿匪胜利结束。此次剿匪战役,共歼灭土匪24000余名,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其他作战物资,沉重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  
第二阶段:中心区剿匪
1950年3月中旬,中南军区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剿匪的战果和经验,并对下一步剿匪行动进行新的部署。4月4日,湖南军区召开剿匪工作会议,决定将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所辖之大庸、永顺、麻阳、辰溪、黔阳、沅陵、古丈、怀化等14个县划为中心区,龙山、桑植、晃县、绥宁、通道等8个县划为边缘区,先集中兵力进剿中心区土匪,对边缘区只留少数部队固守据点。剿匪部队加强了对土匪的政治攻势,大力宣传“抗拒从严,坦白从宽”、“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政策,分化瓦解土匪,彻底孤立匪首。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实现了军民同心协力剿匪的喜人局面。  
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中心区剿匪形势出现新的局面。在永顺专区,141师部队在千余民兵配合下于1950年4月15日攻克永顺县“五连洞”,生擒匪首李兰初,取得中心区剿匪首战的胜利。紧接着,剿匪部队在保靖县野竹坪歼灭“湘鄂川黔反共救国军”徐雅南、杨树臣部股匪,将徐击毙。永顺专区的重点进剿共歼匪250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在沅陵专区,139师和军分区部队在47军兼湘西军区司令部的直接指挥下,集中5个多团的兵力,连续歼灭了溆浦县周全福、杨福清,泸溪县杨云飞,麻阳县周开宣,桃源县郭和尚等股匪,仅少数残匪逃到边缘区。
会同专区,140师于1950年4月首先对盘踞在芷江西南大小洪山地区的股匪杨佐治部发起攻击,活捉并处决了“湘黔边区剿共游击总指挥” 杨佐治。1950年4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军一四〇师四一八团、四二〇团三百余名指战员在宗庚哲团长的带领下快速奔袭,直插八宝山,打响八宝山战斗,最后活捉匪首陈通焕,取得了会同剿匪的重大胜利。5月,140师419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袭芷江东北的彭玉清股匪,迫使其全部缴械投降。与此同时,420团合围并迫降了黔阳以北地区的股匪曾庆元部。经过两个多月的进剿、驻剿、清剿,共歼灭土匪3200余名,会同专区的主要股匪基本肃清。
中心区剿匪斗争,是整个湘西剿匪战役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台湾国民党当局不断派出飞机空投物资、散发传单,为各路土匪“撑腰打气”。湖南军区和湘西军区对中心区剿匪战斗极为重视,战斗最激烈时,曹里怀等47军首长都亲临前线指挥,湖南军区司令员文年生亲率警卫营支援常德太浮山区剿匪。经过一连串的打击,至1950年10月中旬,共歼灭土匪2万余人,中心区作战胜利结束。  
第三阶段:边缘区剿匪
1950年10月中心区剿匪接近尾声时,湖南军区和湘西军区即着手发起边缘区会剿战役。为便于指挥,湘西军区设立南、北两个指挥部,湘西军区司令员曹里怀、副司令员刘贤权分任两个指挥部的司令。在边缘区,土匪依仗崇山峻岭、石洞天险同剿匪部队对抗。10月17日,湖南军区集中47军主力和其他部队共4万多人在北起湖北来凤、南至湖南绥宁800余里的战线对土匪发起全面突击,在驻邻省部队、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剿匪部队采取先集中兵力会剿、摧毁敌人防御体系,然后分兵追歼残敌的战术,战士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对土匪穷追不舍,除恶务尽。至年底,边缘区剿匪作战共歼敌23000余名,所有股匪悉数被歼灭,暂5师师长曹振亚、“湘鄂川黔反共救国军”副总司令杨树臣、“川湘黔反共救国军”司令龙云飞等匪首或死或降,历时两个多月的边缘区剿匪作战胜利结束。
英雄事迹
在剿匪战斗中,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战斗功臣和英雄群体:英雄连长赵忠华,孤胆英雄李玉亭,勇攀悬崖绝壁、连续7次爆破牛栏洞的优秀共产党员丛士林,长追800里生擒匪首的纪士信,单身夺获敌人机枪、一次歼匪70余名后壮烈牺牲的赵启英,千里追击匪首徐汉章的“钢铁第八连”,打退1000多名土匪9次冲锋的“老溪寨英雄排”……为了夺取湘西剿匪的胜利,解放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仅47军就有上千名战士长眠在湘西的土地上,因战斗致残、负伤、失踪的人员为数更多,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和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了湘西剿匪胜利的丰碑。
主要影响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战斗,湘西剿匪取得了重大胜利。
从1949年10月到1951年3月, 共计14个月, 歼灭土匪9.2万, 缴获各种枪支7.08万余支, 各种炮190余门, 使湘西350万人民得到解放, 保障了解放军二野部队顺利向大西南胜利进军。与此同时,还派出干部协助地方建立了湘西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 圆满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挺进湘西, 经营湘西”任务。
之后,47军这支为湘西剿匪立下的英勇部队调离湖南开赴朝鲜战场,湘西区党委、湘西行署和湘西军区继续领导开展肃清残匪的战斗,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2月,共捕获残余匪特7000余人,许多外逃匪首被捉拿归案。至1952年下半年,漏网的残余匪特基本肃清,危害湘西数百年的匪患终告平息,乾坤旋转,玉宇澄清,500多万湘西人民拨云见日,踏上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
从1949年9月到1952年底,整个湘西剿匪战役共歼灭土匪和反动武装113000多人,缴获各类枪支10余万支,火炮300多门,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成功原因
百年匪患,一朝平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又一个奇迹。新中国成立前的数百年来,神州大地政权多次更迭,主政湖南的面孔亦几经变换,湘西土匪却屡“剿”不绝。然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做到了旧统治者几百年也做不到的事。究其根源,其因有三:
第一,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夺取剿匪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旧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出于各种目的,虽曾多次出兵对湘西土匪发动过“围剿”,但为其阶级本性所限,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真正为了普通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而进山剿匪,最终免不了虎头蛇尾、流于形式,甚而官匪勾结、鱼肉人民。只有共产党是真正为广大劳苦大众谋利益的组织,是真正为着解放人民而又依靠人民进山剿匪的。党中央、毛主席十分重视湘西匪情,把“经营湘西”的重任交给了能征善战的47军。剿匪战斗中,湖南省委、省军区领导和47军首长多次亲临前线视察、指挥,各级指挥员身先士卒、带头冲锋,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不同于过去任何一支旧军队,他们官兵平等,作风民主,作战勇敢。正是由于有了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战无不胜的解放军,才最终彻底剿灭狡猾凶恶的湘西土匪。  
第二,群众的大力支持是夺取剿匪胜利的关键。过去旧统治阶级的“剿匪”行动之所以总是归于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脱离群众,盲人骑瞎马,眼前一抹黑,对土匪的生活习性和动向以及湘西的地形地势了解不清,这样没有不失败的道理。共产党剿匪则完全不同,毛主席明确指出解放军要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除了军事打击外,还要访贫问苦,关心群众。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被唤醒后,一改过去的冷漠和怀疑态度,积极支持解放军上山剿匪,处处设关卡,村村要路条,几乎做到了“无山不上,无林不搜,无洞不进”,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战斗中漏网的土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没有任何藏身避难之所,最后难逃覆灭的下场。例如,刚从土匪手中解放的会同县靠近贵州东部, 十分偏僻。为充分发动群众, 战士们都分散住到百姓家里, 和乡亲们谈心、唠家常, 帮助挑水、背柴、打扫卫生, 教唱革命歌曲、扭秧歌、识字, 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注意和受土匪残害、苦大仇深的群众交朋友, 鼓励他们勇敢地站出来, 揭发土匪罪行。群众把解放军当作亲人, 不再疑虑, 主动向解放军提供土匪线索, 主动给解放军当向导进山剿匪。一些家中有被胁迫上山为匪的群众, 也都主动捎信给山上的亲人, 希望他们早日下山, 早有出路。
第三,灵活的政策策略是夺取剿匪胜利的基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在剿匪斗争中,各级党政军机关坚决贯彻“军事打击、政治争取、群众捕捉”三结合的剿匪方针,灵活运用“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等一系列政策策略,对罪大恶极的土匪,坚决杀掉,对于一般罪行较轻的土匪,则大部不杀。根据坦白与认罪情况,实行镇压和宽大相结合,分化瓦解土匪队伍,彻底孤立匪首,减少了阻力和牺牲,把剿匪斗争的伤亡损失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例如,在怀化县, 战士们说服旧保甲长将功赎罪, 动员土匪下山投降, 当时就有号称“地灵王”的土匪吴祖贵, 被党的宽大政策感召, 和另外7名土匪一起带枪下山向解放军投降。有个叫彭玉清的土匪头子, 解放军连续搜山500次他都逃掉了。后来, 在解放军设下的天罗地网中, 他实在无处可逃了, 不得不向解放军缴枪。其他的土匪也在父母、妻子及亲友的陪伴下, 前来找解放军悔罪。在凤凰城, 人称“湘西王”的匪首陈渠珍, 在我党地下工作者的劝说下, 向解放军投诚, 使凤凰古城免遭战火涂炭。
后世纪念
为褒奖湘西剿匪作战中立功的人员,解放军湘西军区、中共湘西区委、湘西行政公署联名制作“湘西剿匪纪念章”。1951年4月,湘西行署举行颁发“湘西剿匪纪念章”仪式,纪念湘西剿匪的胜利。
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位于沅陵县梧桐山,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为路、道、府官署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辟为中山公园。1949年秋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七军奉命挺进湘西。年余,肃清土匪8万余人,解放湘西22县,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湘西人民为纪念在匪中英勇辆性的烈士,于1951年元月将中山公园改建为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
园门为一座3道孔门的“胜利门”,气势雄伟。园中建有高18米的纪念塔,塔身正面刻“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9个红色大字。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呈正方锥形,高16.96米,塔顶缀一红星,塔上方正面刻着“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塔”9个大字。下方塔台屹立一尊威武雄壮、手持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全身塑像,下嵌铜刻碑文。碑文深情记载了湘西剿匪的经过,洋溢着湘西人民对人民军队的感激和对牺牲烈士的怀念之情。塔的另三面有黄克诚王首道晏福生黄志勇曹里怀等人题词。公园两侧建纪念亭4座,内立石碑,刻记剿匪牺牲的烈士名单1005人,以志勋绩,永垂千古。
纪念园于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2年,为纪念湘西剿匪的伟大胜利,经湘西行署批准,在沅陵专区的驻地辰溪修建了沅陵区剿匪胜利纪念堂。
沅陵区剿匪胜利纪念堂是辰溪县湘西剿匪胜利纪念园内的核心景点,为我国现存一座以纪念剿匪斗争胜利为主题的地标性会堂建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量达十万余人次。
文艺作品
有许多文章介绍湘西剿匪,也出版过不少专著。
1962年,周赤萍写作的湘西剿匪回忆录《擒魔记》出版,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该书也是第一部全景式描写湘西剿匪的著作。由于时间距离近,作者又是湘西剿匪的最高指挥员之一,作品自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改革开放年代里,以《擒魔记》为重要蓝本,摄制了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拥有众多观众。
晃县剿匪》一书,全方位地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晃县(今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最终铲除百年匪患的历史业绩。电影《湘西剿匪记》是以晃县剿匪斗争故事为原型拍摄的,“田大榜”这一土匪艺术形象就是以晃县悍匪姚大榜为原型塑造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08:51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