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县剿匪》由
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一部由全国最高军事权威专业出版社出版的军事专著,在怀化乃至湖南省都是鲜见的。《晃县剿匪》以历史的高度、宽广的视野和新的研究成果,重新审视了60多年前的剿匪运动,不仅完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剿匪斗争画面,而且对今天资政、育人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此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解放军报》《人民网》《凤凰网》等众多媒体发表了专家学者、剿匪斗争亲历者的评论和感言,众多读者纷纷索求,欲一睹为快。
前言
谨以此书献给晃县剿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献给参加剿匪的英雄们!
再现当年剿匪战斗的艰苦岁月,愿能启迪人们不忘过去,珍惜今天,建设美好明天!
愿书中不同人物的经历能给人们以感悟:人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确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图书目录
概 述…………………………………………………………………………………01
一 百年匪患…………………………………………………………………………17
清民时期匪盗泛滥 民不聊生…………………………………………………18
旧政权剿抚政策 助长匪势……………………………………………………21
(一)剿抚唐氏巨匪………………………………………………………22
(二)剿抚姚大榜惯匪……………………………………………………26
(三)清剿潘老春及流窜股匪……………………………………………28
(四)清剿彭腾昱、吴唧唧、徐树培等股匪……………………………29
反动政权苟延残喘 收编土匪负隅顽抗………………………………………33
反动势力扩张土匪武装 对抗新生人民政权…………………………………41
(一)反动势力扩张土匪武装……………………………………………42
(二)对抗新生人民政权…………………………………………………50
土匪罪恶 罄竹难书……………………………………………………………61
(一)大造反动舆论 诬蔑人民政权……………………………………62
(二)混入革命队伍 刺探情报 挑唆破坏……………………………64
(三)采取高压手段 强迫群众从匪资匪………………………………65
(四)疯狂抢劫 奸淫妇女 滥杀无辜…………………………………67
(五)袭击、杀害我军政人员和农会干部………………………………69
(六)攻打人民政府 妄图颠覆新生人民政权…………………………76
主要匪首 恶贯满盈……………………………………………………………80
(一)臭名昭著的悍匪姚大榜……………………………………………80
(二)不可一世的“湘西王”杨永清 …………………………………104
(三)罪恶昭彰的巨匪唐青云 …………………………………………122
(四)野心勃勃的土匪县长杨德庄 ……………………………………128
(五)助纣为虐的土匪副县长吴可观 …………………………………133
(六)肆虐横行的土匪副县长吴子清 …………………………………137
(七)凉伞匪霸汪昌仁 …………………………………………………142
(八)土匪高参舒竟成 …………………………………………………146
(九)大惯匪蒲老翠 ……………………………………………………151
(十)玉屏县匪司令龙相池 ……………………………………………154
(十一)镇远县嗜血“猫客”魏德茂 …………………………………156
(十二)岑巩县匪首黄九仪 ……………………………………………160
二 剿匪斗争 ………………………………………………………………………163
建立人民政权和地方武装 ……………………………………………………165
展开强大政治攻势 ……………………………………………………………170
(一)宣传剿匪政策 大造剿匪声势 …………………………………170
(二)号召土匪悔过自首 发动群众劝匪归降 ………………………174
(三)利用各种关系 争取旧职人员和土匪投诚 ……………………176
(四)屡规劝仁至义尽 匪首姚大榜一意孤行 ………………………185
(五)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分化瓦解土匪势力 ………………………189
发起全面军事围剿 ……………………………………………………………193
(一)奔袭天雷山 重创杨永清、潘壮飞匪部 ………………………198
(二)巧施空城计 粉碎土匪围攻县城 ………………………………199
(三)配合中心区重点围剿 实施分区域小分队进剿 ………………202
(四)东部前哨战 击溃晃县东部、南部股匪 ………………………207
(五)“雪凉”围歼战 全歼境内股匪 ………………………………210
发动群众彻底肃清残匪 ………………………………………………………235
剿匪英烈、英模 ………………………………………………………………241
(一)模范区长刘允生、李长海 ………………………………………241
(二)优秀干部徐建行、唐荣栋、姚源岗 ……………………………243
(三)优秀治安员王立桥 ………………………………………………244
(四)爱民模范高班长 …………………………………………………245
(五)模范炊事员苏池祝 ………………………………………………246
(六)英雄排长蔡文祥 …………………………………………………246
(七)无畏战士鲍子成 …………………………………………………247
(八)剿匪功臣蒲祖流 …………………………………………………248
(九)模范农会主席张人元 ……………………………………………250
(十)硬骨头农会主席姚廷兆 …………………………………………252
(十一)赤胆忠心好干部黄世生 ………………………………………253
(十二)孤胆英雄姚源寿 ………………………………………………254
(十三)少年英雄杨建国 ………………………………………………256
(十四)勇斗顽匪六姐妹 ………………………………………………258
(十五)英勇船工杨潭保 ………………………………………………259
(十六)智勇民兵班长姚本义 …………………………………………260
(十七)优秀武装干部姚源照 …………………………………………261
(十八)剿匪模范杨朝福 ………………………………………………262
(十九)英雄民兵队长吴英泽 …………………………………………263
(二十)无敌英雄姚本银 ………………………………………………264
(二十一)机智民兵杨永丰 ……………………………………………265
(二十二)儿童团长关养学 ……………………………………………266
(二十三)晃县剿匪烈士英名录 ………………………………………268
(二十四)第一届剿匪英模登记表 ……………………………………271
三 战地回忆 ………………………………………………………………………277
(一)挺进湘西(莫文骅) …………………………………………………278
(二)在湘西剿匪的日子里(曹里怀) ……………………………………286
(三)湘西剿匪记略(刘子云) ……………………………………………313
(四)回顾“雪凉”围歼战(曾宪辉) ……………………………………318
(五)解放初期晃县的剿匪(杨建培 王力) ……………………………324
(六)在晃县剿匪的几件事(王满仓) ……………………………………334
(七)回忆晃县剿匪(李玉春) ……………………………………………341
(八)受降潘壮飞 围剿姚大榜(王清元) ………………………………346
(九)奔袭中寨 大战豪庆湾(陈玉深) …………………………………349
(十)跟着剿匪英雄剿匪(杨思耀) ………………………………………354
(十一)回忆晃县的剿匪工作(张甦) ……………………………………362
(十二)回忆在晃县的日子(伊纯志) ……………………………………370
(十三)
湘西剿匪日记(摘录)(李连举) ………………………………374
(十四)回忆随419团7连在凉伞征粮(丁原藩) …………………………390
(十五)晃县解放初期征粮遇险记(赵玉书) ……………………………393
(十六)回忆晃县剿匪斗争的几件事(郑希侨) …………………………396
(十七)我在五区的剿匪经历(郭振纲) …………………………………399
(十八)我在晃县六区剿匪工作的回忆(孟宪辉) ………………………403
(十九)晃县解放初我参与剿匪的几件事(王大中) ……………………410
(二十)我在晃县凉伞地区剿匪的一点回忆(闫进勇) …………………415
(二十一)侦察连在雪洞战斗经过(袁宗武) ……………………………417
(二十二)参加县大队剿匪的几点回忆(杨荣辉) ………………………426
(二十三)黄世生被害和吴国栋、胡光中被捉(吴人燕) ………………430
(二十四)回忆“木铎溪事件”(姚沅藩 李茂松) ……………………432
(二十五)三区人民与土匪斗争的日日夜夜(许志国) …………………437
(二十六)回忆五区剿匪(丰传杰) ………………………………………442
(二十七)在土匪横行的日子里(张人位) ………………………………445
(二十八)晃县剿匪情况片断回忆(罗元龙) ……………………………449
(二十九)回忆晃县五区的剿匪斗争(李雄风) …………………………454
(三十)旧德五保民兵剿匪记实(黄宏福) ………………………………460
(三十一)我所知道的扎营冲一仗情况(杨顺坤) ………………………465
(三十二)回忆旧德干训队(孙振声) ……………………………………469
(三十三)击毙匪首彭际佑的经过(彭国干) ……………………………470
(三十四)智擒匪首(杨建国) ……………………………………………473
四 文献辑录 ………………………………………………………………………477
(一)中共湘西区党委、
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西军区关于湘西土匪
与剿匪方针的决定 ……………………………………………………478
(二)湘西军区、47军司令部、政治部剿匪政治动员令 …………………484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西军区、47军告土匪书 …………………………486
(四)镇远军分区剿匪前线指挥部“雪凉”围歼作战细则 ………………488
(五)湘西行政公署、湘西军区联合布告 …………………………………489
(六)省人民政府、军区司令部联合布告 …………………………………491
(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0师简史(摘录)………………………………493
(八)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40师全军剿匪工作总结(摘要)…………498
(九)419团1950年剿匪总结报告(摘要)…………………………………500
(十)419团警通连《关于土匪罪恶事实材料》……………………………507
(十一)150团机动部队在湘黔边区剿匪工作综合报告(摘要)…………508
(十二)玉屏县人民政府通令 ………………………………………………511
(十三)中共玉屏县委1950年12月工作总结(摘要) ……………………512
五 剿匪大事记 ……………………………………………………………………515
六 附录 ……………………………………………………………………………543
(一)从匪人员自述 …………………………………………………………544
1.陈流芳 ………………………………………………………………544
2.王举金 ………………………………………………………………544
3.张老学 ………………………………………………………………546
4.胡德松 ………………………………………………………………548
5.胡秀兴 ………………………………………………………………552
6.姚祖福 ………………………………………………………………554
7.张成信 ………………………………………………………………557
8.姚庄平 ………………………………………………………………560
9.姚芳儒 ………………………………………………………………565
10.杨天熊………………………………………………………………573
11.潘连成………………………………………………………………580
12.杨明英………………………………………………………………581
13.许历山………………………………………………………………584
14.姚源勋………………………………………………………………586
15.陆宏彬………………………………………………………………588
16.杨子健………………………………………………………………590
17.杨桐辉………………………………………………………………593
18.杨祖吉………………………………………………………………594
19.舒竟成………………………………………………………………596
20.唐仁廉………………………………………………………………604
21.杨世材………………………………………………………………606
22.杨序贤………………………………………………………………609
23.蒲德一………………………………………………………………613
24.张伦麒………………………………………………………………626
25.蒋景珪………………………………………………………………627
(二)晃县解放初土匪武装序列及其活动档案材料 ………………………629
1.“湘黔边区反共游击司令部”组织系统图………………………629
2.“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湘黔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官佐花名册…630
3.“湘黔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二前进指挥所”指挥官名册……634
4.“湘黔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八纵队”组织序列………………637
5.“湘黔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十二纵队司令部”………………653
6.1950年晃县土匪县政府组成人员名单 ……………………………654
7.“湘黔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二前进指挥所”
直属第一大队名册 …………………………………………………655
8.“晃县反共游击义勇军总指挥部”序列…………………………657
9.“晃县反共游击义勇军”新民乡匪支队序列……………………658
10.中和乡匪首杨伯楠整编中和土匪呈送姚大榜的报告……………662
11.中和乡匪首一览表…………………………………………………663
12.“湘黔边区游击剿共特务营”营部花名册………………………665
13.“芷江协和乡匪总指挥部”总指挥杨志忠给
杨伯楠的联系信…………………………………………………678
14.杨仲权给杨柏楠的通知……………………………………………670
15.“晃县剿共游击队第四支队”《告民众书》……………………671
16.“晃县剿共游击队第四支队”《四大规约及三项注意》………671
17.万山匪首萧宗淮、刘尧臣进攻晃县城前夕给
大湾罗富户亲笔信 …………………………………………………672
18杨仲权给杨伯楠的行动手令 ………………………………………673
19.匪首杨伯楠给劲猷(杨元勋)的信…………………………………674
后记 …………………………………………………………………………………675
章节试读
一
新晃侗族自治县,史称晃州、晃县,地处湖南西部,沅水一级支流㵲水中游,东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南邻贵州省天柱县、三穗县,西接贵州省镇远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北靠贵州省万山特区。南北宽42.3公里,东西长52.5公里,全县面积1508平方公里。2012年,全县有7个镇、16个乡、309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6万余人,其中侗族占80.13%,汉族占12.44%,苗族占7.07%,另有回族、土家族等23个少数民族。
新晃是典型的山地地貌。东南、西南和北部地势高,东北地势偏低,处于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雪峰山脉以西,武陵山脉以南,属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高原地相清晰,山区特色明显。大部分在海拔400~800米之间,东南部最高点天雷山海拔1136.3米,连接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14座,构成东南屏障;西南部的美岩坡海拔1101.5米,连接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1座,形成主体山脉;北部武陵山余脉由北向南缓缓降至㵲水河,波洲镇江口村海拔最低,仅287.7米,这一区域属沅水平原。境内水系发达,有270条大河小溪交织在崇山峻岭之中。㵲水是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贵州省福泉县,由西向东横贯县境。㵲水支流平溪、西溪、龙溪以及经芷江流入清水江的中和溪蜿蜒在山地之间。这里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山地气候明显,温和而湿润,植被极其丰富,原生态丛林遍布全境,可谓鸟入林无影,人入林无踪。
新晃历史悠久。1987年考古发现,境内有多处
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标志着距今10万~5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文物证明,从夏商周秦汉至
唐宋元明清,均有居民在这块土地上耕耘。秦属黔中郡,汉至晋属武陵郡。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析龙标县置夜郎县,境内始设建制。唐贞观十五年,在境内少数民族聚居区凉伞又另设晃州,为西南51个羁縻州之一,由当地土著田氏掌管。唐末,藩镇割据,朝廷无暇顾及边远地区,后梁开平年初(约907),田氏废县自立。宋淳化二年(991),酋长田汉权被封为晃州刺史。宋熙宁元年(1068),酋长田元猛桀骜难制,不服从宋廷统治,熙宁七年,朝廷收复晃州,取消建制,归入沅州卢阳县(今芷江)。清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置芷江县,在新晃凉伞设通判。嘉庆二十二年(1817),从芷江划出六里置晃州直隶厅,移凉伞通判驻晃州。民国二年(1913)废厅置晃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
新晃交通方便,处于华中、华东通往西南的主要通道上。流经境内的㵲水是千百年来连接外界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上达贵州省镇远县、黄平县,下通洪江、常德、长沙、汉口等地码头。县城龙溪口市场自明代开埠,是湘西黔东农副产品和江浙湖广商品的主要集散地,年交易量达数百万两白银,清代称之为“湘西三大商埠”之一,民国时称“小武汉”。过境驿道,自唐代起就是京城通往云、贵的主要官道,林则徐等历史名人曾在此驻足。辛亥革命、护国讨袁、北伐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知名人物程潜、王文华、王天培等在这里演绎了一幕幕生动历史活剧。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闻一多、梁思诚、林徽因、沈从文、曾昭伦等文化名流在此走村串寨,了解民风民情。闻一多、曾昭伦率领西南联大200多名师生组成的文化长征队伍在㵲水岸边举行篝火晚会,呼吁侗乡人民抗日救国,支援前线。1936年6月通车的湘黔公路使交通更为便利,抗战时期,它成为全国运输军需物资的主要通道,晃县成为沦陷区难民的主要收容地之一。其时,大量难民涌入,国民党军政机关和外埠企业商民纷纷迁入,县城人口骤增至3万多人,龙溪口市场出现暂时的繁荣,城区有坐商店铺850余家,小商贩、烟摊、饮食服务店等1240户。抗战胜利后,难民返乡,外来机关、企业陆续撤离,加之国民党政府滥发钞票、通货膨胀、市场混乱,工商业陡然惨落。蒋介石为了发动内战,在这里横征暴敛,榨取民脂民膏,征正税达26种,杂税、捐费80多种,仅田赋一项,1948年征收额比1942年增加6倍,全县各类企业及商贩694户征收各类税款12720.6万元法币,百姓苦不堪言;在农村,无地少地的农民只得靠四处乞讨为生。
反动政府残暴的政治统治和残酷的经济剥削使得社会混乱、经济凋零,为匪盗滋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匪盗的泛滥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有的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有的铤而走险,上山为匪。晃县因地处战略要冲,通商要道,成为民国初期军阀割据、争夺的要点。战乱频繁,一些散兵游勇趁势拉帮结伙,设卡“关羊”[1],抢劫行商与民财,使这里成为匪患的重灾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猖獗的匪患使得湘西成为中国的“盲肠”,有道是“天下不乱,湘西先乱”,而湘西一乱,晃县更乱。
二
所谓土匪,就是某个地域上以武装暴力为手段,以夺取钱财为目的的强盗。他们或单枪匹马,或三五成群,甚至成百上千,结伙成团,以抢劫为业,坐地分赃,残害人民,危害社会。
晃县土匪,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封建统治阶级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对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存权受到极大威胁,迫于生存,他们丢掉起码道德,打家劫舍后上山躲藏,沦为匪盗。据传,清朝中期常有匪患扰民。晃县境内有乡民为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多次揭竿而起,却屡遭血腥镇压,家园尽毁,他们无奈之下,为生活所迫,常常效仿匪盗劫财扰民,农忙时生产,农闲时干一些抢劫的勾当,使得民匪难分。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开创民主共和新纪元。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致使中华大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军阀混战局面,战争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为土匪邪恶势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晃县处在湘黔要冲,各路军阀往来穿梭其境,战争不断。因战争而流落于此的散兵游勇,为了生存走上为匪之路;有的地主豪绅为了保护其财产而大量购置武器,地方政府听之任之,继而泛滥成灾。初期的土匪或多或少还带有几分羞耻或做贼心虚感,他们实施抢劫时,往往将锅底的黑烟灰涂抹在自己脸上遮其面目,行劫后常常躲进深山藏匿。当他们屡屡行劫得手,统治者视而不管,广大百姓又无可奈何,继而发展成为公开抢劫。特别是国民党政府对土匪实行招安政策,对匪首封官加爵,官匪不断融合,从匪已成为升官发财之路。由于实行纵匪、养匪的反动政策,土匪更加横行霸道,有恃无恐,致使晃县“丁男不敢耕于野,妇女不敢织于室,老弱死于沟壑,壮者散于四方”。长期以来,大大小小的土匪凭借晃县险要的山川地势,割据一方,称王称霸。他们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打家劫舍,奸淫掳掠,导致地方鸡犬不宁,人民背井离乡,田园荒芜。匪患成为晃县历史上最大的社会毒瘤,给侗乡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
1914年12月,晃县早期匪首“唐大王”网罗匪徒在波洲曹家溪抢劫贵州厘金局枪支,而后上山为匪。1917年在波洲、柳寨,翌年在禾滩、李树等地抢劫杀人。1922年因护送县长朱纶焕上任有功,被委任为警备队长。次年朱纶焕因贪赃枉法被免职而发动叛乱,政府派兵清剿,唐匪受到牵连,转而投靠湘西地方军阀蔡巨猷,以致剿而无果。其后,他又投靠湘西地方军阀陈渠珍等,被委以营长、团长、藤兵大队长等职。
晃县巨匪姚大榜,清末上山为匪之后,以绿林好汉自居,游离于黑白两道之间。1918年带领晃县商团反水,得步枪60支,继而投靠贵州地方军阀政府,兵匪集于一身,明为兵,暗为匪,不断扩充匪势,成为湘黔边境臭名昭著的大匪首。他与地方政客、官僚相互勾结,结交商界头面人物,屡次被地方军阀和政府委以官职,先后担任湘黔两省三县联防大队长、晃县挨户团支队长、铲共义勇队副总队长、警备大队长、保安团团长等职。上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中的“田大榜”,就是以他的土匪生涯为原型塑造的艺术形象。
有“湘西王”之称的芷江巨匪杨永清,在民国护法战争后就混迹军界,官至湘军贺耀祖部少将旅长。北伐时期,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0军第2师中将师长、南京下关警备司令部、蚌埠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等职。北伐胜利后,部队缩编,杨降为少将旅长,心怀不满,借故脱离部队,带心腹携重金和武器回芷江为匪。其后,长期危害湘黔边界人民。
除“唐大王”、姚大榜、杨永清外,民国时期境内主要股匪还有彭腾昱、彭腾鳌、彭腾路、彭腾永等约几百人枪;吴唧唧、吴洛洛等约一百人枪。各路土匪充斥县境,杀人越货,抢村劫寨,拦路“关羊”,乡里坊间不得安宁。
晃县因其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和地理多方面的特殊性,土匪除了具有经济性这个共性外,其地域性、帮会性、残暴性、政治性等表现得尤为鲜明。
地域性,即土匪封建割据性。晃县土匪大多数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和活动区域,彼此割地坐局,立寨为王,疆界十分明显。这些土匪头目在其治区内,都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基础。他们在本地派款派粮,抓丁拉夫,一般情况下不在本地公开抢劫,遵循“兔子不吃窝边草,岩鹰不打窠下食”的古训;有时还为乡里百姓办点“好事”,以笼络人心。姚大榜不仅办学校,让农家子弟有书读,就是乡邻发生矛盾纠纷也都请他解决。土匪控制地盘的大小随着其政治军事实力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唐大王”的势力范围主要在波洲、柳寨、芷江西部、贵州万山一带;姚大榜的势力范围则主要在县境北面及与贵州相邻的地域;彭腾昱、吴唧唧股匪的主要势力范围在县境东南部与芷江交界之地。
帮会性,是指晃县土匪通过迷信组织、参加“圈子”和反动会道门等途径,以达到呼朋结党、扩张匪势、扰乱社会、勒索百姓的目的。“圈子”为民间秘密组织,流行于绿林和低层社会。多以封建迷信欺骗群众,以原始侠义作为号召,带有明显的帮会性。湘黔边境的“楚汉帮会”,就是被土匪利用,成为其扩充势力、为非作歹的工具。“唐大王”1913年就加入“楚汉帮会”,干起走私鸦片、杀人越货的勾当。姚大榜先后加入过“同善社”、“楚汉帮会”,解放初期以“楚汉帮会”“出山主” 的身份,大开山堂,扩张“楚汉帮会”势力,与新生人民政权为敌。晃县的帮会性组织一贯道、同善社、归根教、白莲教、西华堂、紫霞教、三期普度等及其系统中的附属组织,均是以封建外衣为掩护进行活动,晃县的土匪大多与这些组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残暴性,晃县土匪杀人越货,奸淫妇女,心如蛇蝎,手段残忍。“唐大王”匪部1917年在波洲、柳寨等地抢劫,枪杀10多人。翌年4月抢劫禾滩、李树等地,烧毁民房100余栋,杀死3人。1926年率500余匪徒洗劫凉伞12个村寨,烧毁民房109栋,强奸上百名妇女,3人丧命,掳走牛马结队3里多长。1934年率千余匪徒在柳寨、杉木塘及芷江梨溪口一带掳抢,周围10余里的325栋民房尽成焦土,68人被杀害。其后他还亲手杀死两名前妻及叔父。当时晃县流传民谣:“高山砍柴柴架柴,三王去了大王来,烧了房子杀了马,我们怎么活下来?!”
红军长征时期,姚大榜一次就杀害红军干部、战士40多人。
政治性,即有严重的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政治行径。这是国民党政府养匪、纵匪的直接恶果。大革命时期及以后,凡是反共有功的晃县土匪头子都可以得到国民党政府青睐,以致招安受抚,升官发财。当了官的土匪又可凭借其合法地位继续发展土匪势力,以图重操旧业。姚大榜、“唐大王”股匪就是屡招屡反,屡反屡招,日益坐大,割据一方。北伐时期,“唐大王”与北伐军为敌;
红军长征过晃县后,姚大榜疯狂杀害红军留下养伤的干部、战士及靠拢红军的群众。特别是解放前夕,晃县的土匪全部都站在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上,与人民为敌,妄图与新生的人民政权分庭抗礼。
三
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胜利后,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向华南、西南挺进。江南解放在即,国民党残余势力末日将临,垂死挣扎,更是反动至极。晃县的反动党团骨干、旧政权人员、特务分子、退役军官、帮会头目、地主恶霸、流氓地痞趁势勾结串联,组织土匪武装,结成反动的统一阵营,与人民为敌,企图建立独立王国。
1949年2月,芷江匪首杨永清欲建以芷江为中心的“和平省”,为扩大其势力范围来到晃县,与姚大榜大开山堂,扩充“楚汉帮会”,杨为“龙头大爷”、姚为“出山主”。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蒋家王朝即将灭亡。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妄图凭借西南一隅顽抗,要在湘西筑起一道“人防长城”,阻止解放军向华南、西南挺进。6月,国民党晃县当局遵照上峰旨意,将晃县自卫队、警备队扩充为两个保安团,姚大榜为晃县保安第二团团长,同时兼任晃县治安委员会副主任。8月,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匆忙从衡阳飞抵芷江,召开有国民党军政要员和地方反动势力头目400多人参加的“军政联席会议”,晃县土匪头子姚大榜等参加会议。会上,白崇禧大讲湘西的有利地形,为蒋家王朝的忠实走狗打气鼓劲,要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效忠党国,
不成功便成仁”,“拼命保命,破家保家”。部署紧急“应变计划”,“如果万一守不住,则坚壁清室,退至四乡打游击,等待国军大反攻”。怂恿这些想独自称王的地方反动势力,务必携手组成反共统一阵线。特别鼓吹杨永清为“革命宿将”,蛊惑他占有地利人和的优势,并许诺供给其武器和军饷。杨永清自鸣得意,感激涕零,设家宴,开香堂,与白崇禧等歃血结盟。为实现阻止解放大军西进的梦想,杨永清以“三纵队”土匪武装为主体,联合芷江所有党、政、军、警、特人员,在怀化、芷江、晃县一带部署设防。白崇禧回到衡阳后,给杨永清送来子弹、银元、电台,以壮其势。
姚大榜参加芷江“军政联席会议”后,为了把队伍牢牢控制住,先将与他貌合神离的保安团副团长陈锡光排挤出局,又将为他刺杀张本清的吴玉清借故处死。8月22日,杨永清以芷江警备司令的名义带其参谋长梁系华等来到晃县,勾结姚大榜落实白崇禧的“应变计划”,拼凑反革命武装,妄图阻止我军南下、西进,保住他们的独立王国。
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并向人民解放军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然而,此时晃县人民还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煎熬。
10月1日~4日,人民解放军围歼盘踞芷江的国民党军刘嘉树17兵团。期间,为了警戒国民党贵州驻军增援,我38军某部第一次解放晃县县城,完成任务后,奉命归建参加围歼白崇禧集团。如惊弓之鸟的晃县县长唐振之召集党、政、军、警、特等部门会议,决定逃往扶罗,准备上山打游击。11日,唐振之与国民党晃县党部书记长舒毓凤、参议长姚楚平、保安一团团长吴炳麟等率保安警察两个中队逃往扶罗。13日,杨永清逃到晃县与姚大榜会合,杨即电告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向其求援。谷当即令驻贵州三穗、玉屏一线的国民党军第327师师长彭景仁赴晃县,与杨永清、姚大榜会商。18日,彭、杨、姚策划在晃县抵抗解放军西进,同时委任胡楚藩为晃县县长,重组晃县县政府。彭送他们军饷、弹药,并命令他们按谷正伦旨意,与人民解放军对抗到底。晃县国民党残余势力奉谷正伦命令,于11月3日将湘黔公路老晃城大桥炸毁,还将境内其它公路桥梁破坏。其后,姚大榜率保安二团仓皇逃往方家屯乡楠桥湾、贵州玉屏县长岭乡、老巢张家寨等地。彭景仁令其所部逃往贵州玉屏、镇远一带。
四
衡宝战役胜利后,为了完成毛主席、中央军委关于围歼逃往西南国民党军事集团的战略任务,二野3兵团、5兵团分北、中、南三路向贵州进军。1949年11月5日,二野5兵团南线先头部队从黔阳向晃县西南挺进。6日凌晨,向盘踞在晃县西南的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敌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我军乘胜追击,一举解放了贵州三穗、玉屏;同时,5兵团中线先头部队沿湘黔公路经晃县向贵州进军。7日,晃县山城上空飘起了五星红旗,人民群众走上街头欢迎西进的解放大军和南下干部工作团进入县城,晃县获得第二次解放。侗乡人民终于盼来了翻身解放,晃县从此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11月10日,中共晃县县委宣告晃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即,四野第47军140师419团在奔袭天雷山、打垮杨永清匪部后,进驻晃县执行剿匪任务。11月29日,在县城召开庆祝晃县解放群众大会。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要求国民党党、政、军、警、特人员和土匪自首登记,悔过自新,向人民投诚。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驻军对一切反动势力开展强大政治攻势的同时,把武装消灭国民党顽固分子和土匪势力作为首要任务。
1949年11月底至1950年2月,正当我军集中兵力对西南国民党军事集团围歼之时,晃县乃至整个湘西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武装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疯狂的反扑。为了在湘黔边区建立反共基地,他们变本加厉,蠢蠢欲动,一时匪患蜂起。1950年2月起,在晃县中寨、琴堂、凉伞等地建立“湘黔边区反共总指挥部”、“中国国民党湘黔边区反共游击指挥部”、“中国国民党反共义勇军指挥部”、“湘黔边区反共游击队”、“中国人民自救军反共游击指挥部”、“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湘黔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等名目繁多的反动武装。6月17日,晃县凉伞匪首杨德庄被“黔湘桂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司令杨标封为副司令兼“第二前进指挥所”中将指挥官,下辖第八、第十二纵队。7月15日,在凉伞召开成立大会,举行就职典礼,同时成立“反共救国军湘黔边区游击策进委员会”和所谓晃县“县政府”,并任命“县长”、“副县长”、“乡长”。其时,以凉伞和贵州三穗雪洞为中心的湘黔边区聚集5000多名土匪,他们有建制、有计划地公开与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武装对抗。土匪妄称为“九路军”,解放军是八路军,“九路军”要打赢八路军,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他们造谣惑众,污蔑人民政权,大造反革命舆论,刺探情报,进行破坏活动;杀害我军政人员和进步群众,攻打县、区人民政府;采取高压手段,强迫群众从匪、资匪;疯狂抢劫,滥杀无辜,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70多个乡村被土匪烧毁房屋380栋,捣毁289栋,抢劫猪、牛、马、羊1245头(只),人民政府接管的赋谷被劫去31.5万余斤、公粮6.5万余斤;杀害我军政人员、积极分子和无辜群众191人。
土匪日益疯狂,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在群众中产生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为此,中共晃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驻晃部队决定对土匪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发动刚刚获得解放的贫苦农民和社会群众打一场消灭土匪、根除匪患的人民战争。
五
1949年12月14日,中共湘西区党委、湘西军区发布《湘西土匪与剿匪方针的决定》。1950年2月1日,湘西军区、47军司令部、政治部发布《剿匪政治动员令》,2月3日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湘西军区47军告土匪书》。1951年1月1日,湘西行政公署、军区司令部联合发布《公布对真正决心悔过自新者和坚决反革命分子处理办法》。5月9日,省人民政府、军区司令部联合布告《号召军民努力根绝匪患,警告残匪必须真诚悔过投诚立功自赎》。中共晃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除印发张贴上述布告外,还发布《剿匪宣传纲要》、《规劝匪特提纲》,举办剿匪宣传周,召开群众大会、土匪家属座谈会等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党和人民政府宽大与镇压相结合的政策,号召从匪人员改邪归正;同时举办旧职人员和保甲长集训班,宣讲共产党“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表明党和政府“捉尽匪首,收尽匪枪,挖尽匪根”的决心;宣传全国解放区的大好形势,号召他们立功赎罪,协助人民政府征粮,收缴枪支弹药,维持社会秩序,支援大军过境;号召离城旧职人员向人民政府登记。政治宣传在全县形成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对土匪和旧政府要员形成高压态势,他们有的开始动摇,有的驻足观望。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驻军不断派出工作人员和“关系人”深入虎穴,做劝降工作,瓦解土匪武装。收缴民间枪支时,广泛宣传剿匪政策,争取一部分土匪弃暗投明。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宣传和劝降工作,国民党晃县党部书记长舒毓凤、保安一团团长吴炳麟率其部属200余人缴械投诚;国民党晃县县长胡楚藩投诚,将旧政府所有财产、档案资料交给人民政府;姚大榜经过我公安人员和“关系人”劝降,也曾表示愿意投诚。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全县有数百名从匪人员向人民政府投诚,仅五区旧德乡六、七、八、九4个保就有124名从匪人员到五区人民政府或农会登记,其中分队长以上有5人。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投诚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上层人士按规定送去设在沅陵的湘西行署集中学习;表现好的旧职人员留用;一般从匪人员集中学习教育后,思想大为提高,有的参加清剿土匪作战,有的回家生产做守法公民。
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驻军坚决贯彻将土匪“肃清、搜光、挖尽,斩草除根,全部消灭而后已”的方针,对于顽固不化、坚持反动立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分子和土匪给予军事打击。1950年3月,抽调部分驻军干部组成武工队,到建立人民政府的各区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在农会中设武装委员,成立民兵组织。没有成立民兵组织的区,成立自卫队或防匪队。6月,又抽调军队干部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晃县县大队,各区组建区中队。县大队后改为晃县人民武装支队,进一步完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全县武装。10月,成立晃县剿匪指挥部,统一指挥全县的剿匪行动,确定“由内向外,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重点围剿”的方针,采取“远距离奔袭、合围、反复扑剿、清剿”的战术策略,以解放军为主力部队,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作战。是月,人民解放军和地方武装向盘踞波洲、大洪山、茶山、中和、柳寨、旧寨、天和、米贝等地土匪频频出击,打死打伤土匪数十人,缴获武器一批,接受投诚、投降从匪人员数百人。驻芷江和贵州解放军同时对所在地土匪展开围剿。我军的高压态势,打击了土匪的嚣张气焰。湘黔边区各路土匪纷纷向中寨、琴堂、新民、凉伞及贵州雪洞等几个据点蚁集,这为我军实施大规模围歼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彻底、全部消灭土匪,湘黔边区剿匪部队在地方武装紧密配合下,1950年12月8日对以凉伞、雪洞为中心的土匪实行合围,组织发起“雪凉”围歼战役。贵州镇远军分区组成剿匪前线指挥部,与会同军分区、贵州铜仁军分区制定合围方案和作战部署。会同军分区以419团为主力,由东向西围歼晃县西南部土匪;贵州部队由镇远军分区“前指”统一指挥,向盘踞雪洞、凉伞土匪合围。1951年1月8日,“雪凉”围歼战役结束,共歼匪5878名,缴获长短枪1959支、手榴弹113枚、各种子弹23011发。晃县境内土匪武装基本被消灭。
1951年1月12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剿匪治安会议,总结剿匪作战经验,奖励剿匪英雄,发动群众清匪,布置清剿任务。2月21日,成立清匪肃特指挥部,在重点区成立23个清匪肃特飞行组,各区设立情报组,各保建立情报小组,追踪搜捕漏网残匪。为彻底肃清残匪,六区人民政府对未归案的土匪实行各保包干制。4月24日,六区十五保300多名群众配合县大队搜山,将漏网土匪大队长杨序修、中队长杨顺坤一举抓获。通过集中清剿,六区共抓获匪参谋长等营以上匪首18人,分队长以上30人。1951年11月,逃亡近一年的匪副县长吴可观被禾滩巡逻民兵擒获。1952年1月12日,潜逃到晃县隐姓埋名的泸溪县大匪首、国民党暂编第9师师长徐汉章被活捉。3月,逃亡一年多的天和乡匪中队长杨冠英在其家属的规劝下向人民政府投诚。1952年,全县共抓获逃亡匪徒百余人。至此,晃县百年匪患彻底肃清,侗乡人民从此走进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生活。
六
1951年1月17日,毛泽东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镇压反革命运动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在湘西二十一个县中杀了一批匪首、恶霸、特务,准备在今年由地方再杀一批。我以为这个处置是很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使敌人气焰下降,民气大伸。如果我们优柔寡断,姑息养奸,则将遗祸人民,脱离群众。
“所谓打得稳,就是要注意策略。打得准,就是不要杀错。打得狠,就是要坚决地杀掉一切应该杀的反动分子(不应杀者,当然不杀)。只要我们不杀错,资产阶级虽有叫唤,也就不怕他们叫唤。”[2]
晃县匪患由来已久,解放前历代统治者曾组织清剿,但由于腐朽社会制度的原因,土匪不但未能剿灭,反而日益猖獗,甚至官、军、匪一家,为害更烈。由此可见,晃县清匪镇反十分必要,非常及时,符合党中央的指示精神,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这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后世更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县委、县人民政府和解放军在剿匪斗争中执行坚决、彻底、除恶务尽的方针,摧毁土匪组织体系,严惩一批罪大恶极的匪首,肃清一切匪祸,从而根绝了匪患。
剿匪斗争取得历史性胜利,为晃县人民铲除了最大的社会毒瘤,社会秩序得以安定,人民生命财产得到保障。百年匪患的根除,标志着晃县人民彻底翻身解放的最终实现。侗乡人民开始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为晃县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剿匪斗争的胜利,产生了极大的政治影响,县委、县人民政府和解放军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崇高威望。尤其是在剿匪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他们为了夺取剿匪斗争的最后胜利,使晃县各族人民彻底解放而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大无畏精神,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在人民心中树立了光辉榜样。使群众在现实中认识到他们才是晃县各族人民利益的保护者,是可衷心信赖的救命恩人,从而密切了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推动了剿匪斗争的顺利进行,为县委、县人民政府更好地领导晃县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历时年余的剿匪斗争,使晃县各族人民得到了有效组织和锻炼。全县先后建立了7个区(镇)人民政府,农会、民兵、治安、妇女、儿童等组织遍及每个乡村,他们积极配合解放军剿匪、清匪,英勇作战,为剿匪斗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剿匪斗争的实践锻炼,晃县人民的思想政治觉悟大大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极大发挥,人民群众得到很好的组织和锻炼,这为以后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实行互助合作做了充分的准备。
剿匪斗争中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得到培养锻炼。一批本地区、本民族干部在剿匪斗争中逐步成长,为晃县进行民主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准备了组织条件。1952年全县干部371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42人, 有的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各项建设事业中起到骨干作用。1954年中共晃县县委委员21人,少数民族干部5人。1956年县委委员、候补委员21人,少数民族干部10人,其中2人任常委。1955年县人民委员会15名委员中,少数民族干部6人,3名正、副县长中,有2名副县长是侗族干部。1956年成立侗族自治县,县人民委员会19名委员中,10人为少数民族干部,除县长由侗族干部担任外,2名副县长中有1名为侗族干部。
通过剿匪斗争,大批从匪人员得到新生。剿匪斗争中,许多从匪人员在我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主动向人民政府自首登记。经过教育帮助,大部分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思想觉悟高的还积极参加剿匪、清匪作战。战场俘虏及其后投诚登记的从匪人员在各区由部队羁押管训。1951年2月,我419团奉命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将2500多名从匪人员移交地方政府管制教育,他们大多数经过教育改造成为守法的劳动者;部分从匪人员还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直接参加对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作战,有的英勇牺牲,有的成为战斗英雄,有的后来还成为我军的团职干部,为巩固国防和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十多年前,在党的领导下,晃县军民艰苦卓绝的剿匪斗争是一部有着特殊意义的、极其生动的历史活剧,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几十年来,《擒魔记》、《湘西剿匪》、《乌龙山剿匪记》等艺术作品就是湘西、尤其是晃县剿匪的真实写照。“东北虎”等光辉形象凝聚、折射了在晃县剿匪的胡伯华、王满仓、李玉春、陈玉深等我军优秀指战员的风采。“田大榜”、“钻山豹”这些土匪人物形象,就是晃县大大小小“姚大榜”的再现。正如老红军王满仓首长看了《乌龙山剿匪记》后对新晃史志工作者所说:“那个‘东北虎’,就是我和我的战友们!我们打了多少大仗、恶仗没死,想不到有的同志竟然牺牲在晃县的土匪手里,可见晃县土匪的凶残狡猾。最后还是我们胜利啦!胜利来之不易啊!”剿匪斗争的胜利使晃县社会秩序得以安宁,人民从此休养生息,建设美好家园。在党的正确、英明领导下,尤其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晃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晃人民过上了初步繁荣的幸福生活,正朝着小康社会迈进。今日新晃,交通便利,风光秀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侗乡人民勤劳朴实,胸襟宽广,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到侗乡山寨做客;更期望国内外有识之士来这里共同创业,让这里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让这颗“湘西明珠”更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