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浮山又名独浮山,亦名彰龙山,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汉代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闻名于世,故改名叫太浮山。位于临澧县城西南部12公里处,
石门县城东南部约30公里,绵亘于石门、临澧、桃源、鼎城四县交接部,有“鸡鸣四县”之说。太浮山东西绵延40余里长,南北展布16.7里宽,面积4300公顷,主峰第一峰,谓之太浮金顶,
海拔605.5米。太浮山山体为扇形,地势奇特,有99岭,33岔,系沅澧之名山。
基本概况
整个太浮山面积4300公顷,最高海拔605.5米,有 99岭,33岔。其“二十四景”江南闻名。自汉代中叶至清代末年,是佛道两教兴盛和发展时期。宋元时期形成了以
桃源县
桃花源、
临澧县太浮山、石门县
观国山、
慈利县
五雷山四大道教圣地。历代修建寺庙宏观,至清末尚有金顶大庙、铁瓦庙、汉王庙、俗圣观、王通庙、玉皇庙、浮山寺、二水寺、观音寺、广乐寺等,是洞庭48福地之一。历史上游人如织、香火鼎盛近二千余年。2001年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太浮山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山上奇峰峻峭,层峦叠翠,谷幽崖险,常年白云缭绕,岚气腾腾。山下水库星罗棋布,松竹掩映,山、水、石、林巧合成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岩、泉、树、藤自然成趣,天作之景异常醉人。二十四景点缀其间,风光独特,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游人置身于这大自然美妙仙境之中,无不感到心旷神怡,叹为观止。其丰富的景观资源由五个方面组成。
地理景观
太浮山由华夏式褶皱构造,形成特有的蚀余景观。因而奇峰峻峭:如“浮山二十四景”之中心景观——第一峰,还有三台峰、顿笔峰等,洞穴野幽:如浮邱子修道炼丹之仙人洞,在西北方半山腰,仿佛一头巨大狮子自天而降,洞口即狮口,由高约80厘米、粗约10厘米的三根小石柱顶住。呼啸而下的亿万吨天然红砂岩组成的狮头、狮口形成的洞穴可容数百人活动。内有捣药凹、炼丹台。还有元大德四年雕刻的碑文。此外还有螃蟹洞等,其典型度、自然度、吸引度、多样度、科学度极强。
水文景观
太浮山泥盆系地层,石英砂岩含有丰富
基岩裂隙水,形成特有山泉。如沉香井、乌龙泉、天心堰、荷花泉等。泉水甘甜纯正,清冽爽口,矿化度0.015—0.1克/升,硬度0.52—3.6德度, PH值 5.5- 6.9,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另外,山麓水库、湖泊形成水中有岛,风景怡人,开发潜力巨大。
生物景观
太浮山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达99.8%。有国家一级、二级植物16种,其中银杏、
刺楸、杜仲、香樟、楠木、紫檀、皂英、香果树、红椿、三尖杉、黄檗等珍贵植物遍布全山。奇花异草极为丰富。每到春天,映山红、土荆花,漫山遍野皆是,成为花的海洋。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23种,是穿山甲、水獭、果子狸、虎纹蛙、猛禽、麂子、野猪、大蟒等生活的乐园。堪称临澧生物
物种基因库,其风景资源五因子极强。
人文景观
相传黄帝时,浮邱子种苦荬修行于此,“洗药道水,修道太浮”。浮邱子在此山上炼丹得道,故名太浮山。清初刘恩宠有五言绝句《太浮山》:种荬人何去?遗丘此地巍。疏星照石户,药灶冷忘归。(按:荬xǜ:苣荬菜,多年生草本植物;石户:石门;药灶:即丹灶)。
太浮山上有浮山寺,又名明月堂,建于唐代。其实自汉代中叶至清代末年,太浮山与桃源桃花源、石门观国山、慈利五雷山就是湘西北四大道教圣地,至清尚有金顶大庙、铁瓦庙等寺庙12处,是洞庭48福地之一。
太浮山历史源远流长,自春秋战国二千多年来,不少帝王将相、文人、骚客来此留下遗迹。楚大夫宋玉常滑道河逆水而上经
佘市桥而上太浮山;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在云梦开战,到太浮山留有汉王庙和饮马池遗迹;汉伏波将军马援授命征南蛮,曾在此山驻扎多日,并在铁瓦庙开过军事会议;唐太子李直因怨恶宫廷争斗来此山修道;唐诗人李群玉几次登山游览;明太祖朱元璋追赶汉王陈友谅至太浮山,因刮七天七夜的黑沙风,救了陈友谅性命而得名的黑沙溪,现居住着数百户刘姓山民,此刘姓乃陈友谅之后裔,至今尚存陈刘不通婚的习俗;明末清初,李自成被吴三桂追赶至太浮山,因太浮山成为天然屏障,为缓解危机起到了巨大作用。于是在第一峰二佳山、插翎山、南阳坪、歇马店一带与清兵周旋,多日后被吴三桂击败,只好折身西逃去夹山寺。后来,李自成为感恩大浮山,捐巨资将太浮山大庙翻修并扩建;清代杨瑛、黄道让等数十位著名诗人常登山游览,题咏太浮山之诗文不下数百首。
太浮山又是革命老根据地。民国4年,贺龙、袁任远在此山活动留下多处遗迹。中日
常德会战,太浮山成为抗击日军的湘北要塞,在山脊长矛岭尚有战壕遗迹。1928年5月,袁任远等同志领导了著名的石门南乡起义,在太浮山附近的盘塘、陬市、石板滩、雷家铺、长岭岗、蔡家岗、佘市桥、珠日桥、陈二铺、衍嗣庵等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形成了一个东抵临澧佘市桥,西至慈利老棚及五雷山,南至桃源界溪河,北接石门城南会垭山,纵横200余里的太浮山区革命根据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不仅威胁周围5县国民党政权,而且省垣为之震惊。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在地图上把太浮山勾为红圈,标为“清剿”重点。8月上旬,在敌人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失败,部分干部、队员被迫退出以太浮山为中心的南乡根据地,转移到石门西北山区活动,在贺龙同志的领导下,北乡的武装斗争更大规模地展开了,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湘鄂西根据地一部分。
天象景观
太浮山因处于洞庭一点万山东的位置,其天象资源非常丰富,她不仅有独特的雾景、雨景、云海、佛光、雾凇等天象景观。在莽莽林海中,还蕴藏着极具神奇的复粒子,身患绝症者,在此山居住一段时间即可痊愈。
太浮山森林公园,各风景资源类型之间的联系、补充、烘托等相互关系极强。风景资源类型单项要素具有特殊意义,它地处常德市、石门、桃源县城之间,交通方便,地理位置极佳,是一座典型的城市公园。
二十四景
第一峰
即太浮山金顶,建有大庙。太浮山99峰,此峰为最高峰。有古诗咏赞:“孤峰飘渺倚长空,远近山河入望中。石井照残千里月,松根吹老四边风。当头楼阁闻天语,绕足烟云护梵宫。到日正逢秋气爽,洞庭一点万山东。”
顿笔峰
在三台峰之北,紫竹林下,此峰秀削尖颖,如顿笔状。有古诗咏赞:“谁家文笔大如椽,移作山峰不记年。几度濡毫醮碧海,有时挥翰写青天,春风淡淡花生管,皓月溶溶雪满笺。安得巨灵鞭石手,携来乘醉走云烟。”
三台峰
在第一峰之北,甘溪岭左岭上,与顿笔峰等三峰品峙。有古诗咏赞:“名幽秀起自嵯峨,隐隐三峰挂薜萝。雨过分添青翠满,烟生共染白云多。会从帝座何年谪,应有仙人此地过。我欲探奇携二友,各登绝顶一高歌。”
炼丹台
在仙人台之右,有一岩石长约一丈多,宽七尺,相传黄帝时浮邱子炼丹在此,有古诗咏赞:“浮邱真迹绝尘埃,九转丹成在此台。兔守药炉亭午睡,鹿衔芝草夜深来。昔人已驾云中鹤,过客唯看石上苔。怅望神仙不可见,秋风疏影自徘徊。”
对弈台
在仙人洞对面,山中有大石一块,方正平坦,相传曾有仙人在此对弈。有古诗咏赞:“古木阴高日影迟,石苔如镜草如丝。偶然幽客来寻胜,曾见仙翁此弈棋。花下紫苔眠白鹿,云中春树语黄鹂。等闲一局推枰起,回首人间岁几时。”
观音岩
在仙人洞对面,山上岩石林立,如观音合掌,在仙人洞口可一望而见。有古诗咏赞:“亭亭峭石破云封,来往人瞻大士峰。半副袈裟千尺草,一瓶杨柳万株松。岭云霭霭飞慈鸟,涧水清清化毒龙。莫道皈依须有像,慈悲原不在仪容。”
珍珠洞
在小浮山下,清潭峦下,玉皇庙左。珍珠洞右尚有螃蟹洞水流出高公桥。有古诗咏赞:“不信珠还合浦难,洞门高倚白云端。一丛碧藓侵衣绿,七曜奇光照水寒。倾出鲛人泪点点,解来神女佩珊珊。澄波纵有骊龙卧,探取何妨掌上看。”
捣药臼
在仙人洞出口处,浮邱子捣药于此,四季皆有淙淙清泉,古时称为真水。有古诗咏赞:“采得神芝一味灵,间支石臼对空青。云中玉兔霄惊杵,月下清猿夜听经。花雨散来乍袅袅,轻风送去响丁丁。蓝桥愧我神仙约,捣尽元霜梦未醒。”
荷花泉
在南头岭下,与六合垭相近,山势陡立,其下泉水涌出,形如荷花。有古诗咏赞:“太浮山畔有真泉,五有常开玉井莲。洛妇女凌波风细细,湘娥照月影娟娟。香飘十里花为国,露冷三秋藕似船。闻道食之能羽化,仙踪不数太华巅。”
沉香井
又名白龙井,在第一峰后最高处,终年水涌不竭,昔日金顶庙僧、前后居民均在此取水。有古诗咏赞:“一勺清泉小径隅,水沉槛下隐珊瑚。色香不省人间有,风味还推绝化无。寻去飞花迷鸟道,携来香雨入僧厨。笑予颇病长卿竭,愿剖髯苏调水符。”
仙人洞
在第一峰西南四里处一大岩石下。洞前悬岩如狮齿,洞内有元大德四年碑文,相传为浮邱子炼丹处。有古诗咏赞:“深山长伴凤鸾游。出林波散千峰雨,入穴风鸣万壑秋。最是经过多远思,落花啼鸟意悠悠。”
万松岭
在第一峰南,黑沙溪石,昔日万松苍翠,黑幽沉沉,有古诗咏赞:“迢遥峻岭碧云横,古木森森满面生。霜下月明眠鹤喜,云中子落梦猿惊。岂无仙客乘鸾至,时有幽人曳杖行。最羡山根杨处士,独开设阁听涛声。”
紫竹林
在蛇形岭下,此处紫竹浮有滴翠,清幽异常。有古诗咏选赞;“谁向深山种此君,千竿百尺自为群。月移露叶娟娟影,雨洒风梢细细纹。不到湘江流别泪,曾从南海拂慈云。箨龙应有神仙护,未许人间问斧斤。”
犀牛迹
在仙人洞对面,南竹湾岭上,路旁一石脚迹宛然。有古诗咏赞:“湘南自昔产文犀,此地曾经倚木栖。鸟弋本非横海外,黄支只在乱峰西。伫山夜静光生角,古涧春深雪满蹄。我欲燃之驱百怪,遗踪惟见草萋萋。”
凤凰山
在枫香场右,此山形如凤翔。古诗咏赞:“层恋矫矫自回翔,何处吹萧引凤凰。石壁千寻巢翡翠,琼枝百尺响琳琅。风生崖壑元霜冷,雨过溪桥竹实香。肯为时清还一至,莫因楚国有遗狂”。
桃花港
在浮山寺山坳口,因多桃树而得名。有古诗咏赞:“空山日暖鸟啼频,隐隐桃源曲径新。两岸明霞春寂寂,一溪香雨石磷磷。林间客醉花如酒,竹里僧眠草作茵。安得渔郎频指引,就中应有避秦人。”
海棠溪
在白果树南金庵之下,因多海棠而得名。有古诗咏赞:“晴溪霭霭碧云遮,开遍当年妃子花。却怪深山非帝里,还疑林薮作仙家。无香品变高群卉,照水光能夺晓霞。应是玉楼春睡处,一轮明镜映红纱。”
天心堰
(有五处) 此在凤凰山上,和舍身岩、打儿岩一样,由于地形险要,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有古诗咏赞:“绕遍孤峰与茂林,清池一点照天心。月明几见猿群啸,风震时闻龙一吟。云里楼台烟漠漠,波间星半影森森。江湖更变知多少,山自高高水自深。”
洗墨池
在甘溪浴,山坳顿笔峰下,有一石井。有古诗咏赞:“盈盈绿水映青渠,草圣何年此结庐。偶遇斗蛇间试笔,坐看青鸟窃翻书。松煤香满临池散,石液花生过雨馀。千载风流谁可继,王家门第已萧束。”
饮马池
在山南朵耳岩下,相传为汉高祖刘邦饮马处,有古诗咏赞:“石根秋水绿漪漪,云是汉皇饮马池。百战艰难平楚日,三日疏阔代泰时。鸿图已控亟关险,骏足何从南服驰。千古遗踪多谬误,土人好事且传疑。”
铁瓦庙
在第一峰,太子宫之前。相传马援南征时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瓦为铁铸造,故名铁瓦庙。铁瓦庙右边尚有滴水洞。有古诗咏赞:“伏波遗殿倚山阳,涧水潺潺桧柏长。庙祀至今传铁瓦,动名原不仗椒房。春深石屋莓苔古,秋雨丹崖薜荔黄。却怪云台俱泯灭,空山烟火正辉煌。”
白云庵
在风香场右,凤凰山下。有古诗咏赞:“白云庵里白云封,窬涧穿林凡几重。雨暗鬼吹深夜火,月明僧打五更钟。篱间止水疑龙卧,榻下晴泥半虎踪。听得晚来清课好,经声满耳露华农。”
云芝庵
在山北澄溪山峦脑上。有古诗咏赞:“老僧茅屋似山家,半种春蔬半种花。绕径手栽千树柏,开帘人看一溪霞。芝生石涧云常满,鹿卧疏林草不遮。最是客来能作供,风中新笋雨中茶。”
醉翁石
仙人洞傍一里左右,有一石侧卧如老翁醉眠。有古诗咏赞:“片石何因号醉翁,年年高卧此山中。白云衣上莓苔绿,碧草茵前木叶红。梦里乾坤千日酒。人间尘土五更风。兴亡自古殊桑海,一枕清光万劫空。”
太浮山史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年正当浮邱子在白鹿洞中修炼得道欲成正果之时,真武子也在五雷山苦苦修行,然历经十世尚未得道。他看中太浮这块宝地,一日,抱剑上山对浮邱子道:“此山归我所有。”浮邱子答:“你若用剑挑起吾画之光圈,亦拱手相让。”说罢,拾了根枯枝在空中划了一个紫色光圈,飘飘忽忽不可捉摸。真武子作法,竟然持剑将光圈挑起。浮邱子立即欣然让山,随即便羽化飞升了。飞升之时,作《原道歌》曰:“虎伏龙亦藏,龙藏先伏虎。但毕何车公,不用提防拒。诸子学飞仙,狂迷不得住。左右得君臣,四物相念护。乾坤法象成,自有真人顾。”这可不是浮邱子比武技不如人,这是原道,是诠释修道的真谛!真武子从《原道歌》得到启发,藏其鳞甲,收其锋芒,真心悟道,遂成为中国道教一代掌门,号称真武祖师。这是有关太浮山的最早传说。
太浮山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楚大夫宋玉常滑道河逆水而上经佘市桥而上太浮山;汉伏波将军马援授命征南蛮,曾在此山驻扎多日,并在铁瓦庙开过军事会议;唐太子李直因怨恶宫廷争斗来此山修道;唐诗人李群玉几次登山游览。据山中百岁老人言:此地除了有汉刘邦的饮马池、过马滩及张良等人作战插翎故地外,尚有汉王岗和汉王庙等多处遗迹。查《澧州志》、《安福县志》山川卷证实,确有“相传汉高祖过此”之说。
宋末明初之际,朱元璋率部追剿陈友谅残部至太浮山万松岭下的黑煞溪时,突然天降乌风暴雨,三天三夜不绝。陈友谅走投无路之中,按黑雾中一座小石桥上七颗亮星指点逃进黑煞溪。朱元璋惊异黑风黑雨而退兵。陈友谅也就在此隐居下来,改姓为刘,并将一口行军锅跌破4块,4个儿子各执一块,并分别改姓为崔、童、刘、郭四姓,以待破锅重合,东山再起。因此地人多为陈友谅所发脉,故久有陈刘不通婚习俗,如今亦然。
在这里也流传着闯王李自成的故事。据说李自成兵败来湖广后,退至太浮山。在荷花泉、二佳山、歇马店一带与清兵周旋。但大势已去,最后被吴三桂部击败。闯王只得退出南阳坪绕王化桥,抵文家店,渡道水向西而去。因而留下民谣云:“浮峰发脉落平阳,荷花开穴大吉祥,二佳君民涌福地,歇马回头望南阳。”
1928年5月,袁任远等同志领导了“省垣为之震惊”的石门南乡起义。
抗日战争时期(1943),国民党74军在山上修筑战壕,架设炮台,与侵华日寇对垒。
常德会战时,两军曾磨擦于此。
全国解放前夕,太浮山也是解放军围剿侯宗汉残匪的重要战场,山中尚有已坍塌的匪首逃逸的暗堡地道。山野间偶而也能拾得生锈的刀刃和弹壳。
1962年秋,蒋介石扬言反攻大陆,曾将常德太浮山定为空投据点,太浮山也曾一度进入一级备战状态。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