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鼠海豚
鼠海豚科鼠海豚属动物
港湾鼠海豚(学名:Phocoena phocoena)小型海豚,长约1.5~2米,重45~65公斤。雌性比雄性稍大。个体间存在体色差异,但最常见的特征是由背部的深色渐变至腹侧的浅色,有些白化个体的深色部分已全部或部分转变为白色。鳍肢、背鳍和尾皆深色。有一黑色条纹自嘴或眼端延伸至两侧的鳍肢。前额不明显,无吻突。背鳍呈三角形,高约15~20厘米。尾干下方及上方无明显隆脊。尾叶宽30~65厘米。
形态特征
唇线平直,微上扬。嘴唇与下巴呈均黑色。从颚部延伸至胸鳍有1~3条斑纹。暗色胸鳍位于身体的白色部位,小而略呈圆形,前缘可能有小隆起。背鳍位于体中央稍偏后方,前缘较长可能有小隆起(有个体差异);末端圆钝,基部宽大;背鳍后缘稍向内凹(有个体差异)。躯干越向尾部越小。尾鳍两面都呈深色,后缘稍微向内凹,中央有小凹刻。
体小而粗壮。体色因斑纹而呈现深色渐次转成浅色。腹部呈白色,但有白或灰色部位(有个体差异)。背部呈黑或深灰色。两侧体色不对称。
初生者体色较成年者单调,背鳍上没有隆起,有初生纹(刚出生数小时内可见到)。
上、下颌每侧有16~28枚铲形牙齿。
成体长:雄性1.9米、雌性1.9~2.2米;重45~65公斤。
栖息环境
栖所通常选择较浅的寒冷沿海,多在距岸十公里以内水域。频繁出没于浅湾河口以及深约200米的潮汐水道,甚至远及内陆河流。
生活习性
社会化物种,成对或5~10只小群出游,合作捕食与迁徙时会集成大群,大群可多达100只个体组成。通常贴近水面游动,每隔约25秒浮出水面呼吸。它们不十分嬉戏,对船只不感兴趣,也极少跃出水面。游速不快,穷追猎物的时速可达23公里。平均潜水时长4分钟,可潜至200米的深水,潜水时尾鳍很少扬升出水。
觅食时,每隔10~20秒会浮升至海面呼吸,而且大约一连4次,然后再潜水2~6分钟。游行时会连续浮升8次,间隔约1分钟。追寻猎物时,有时采行弧状跳跃。在水面休息时,可能长时间维持不动弹,也可能翻转、闪现白色的腹部。很少看见喷气,但是可能听到。
主要以头足类和光滑少刺的鱼类为食,常见食物如鲱鱼、青鳕、狗鳕和沙丁鱼,其次是鱿鱼和虾。觅食时以齿鲸类的回声定位锁定猎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冰洋、北太平洋以及地中海和黑海的近岸水域。
原产地(海域):比利时、保加利亚、加拿大、佛得角、中国、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格陵兰、冰岛、爱尔兰、日本、拉脱维亚、立陶宛、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内加尔、西班牙、瑞典、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美国(乔治亚州)、西撒哈拉。
繁殖方式
港湾鼠海豚的交配期一般在6~9月份,5~8月份繁殖后代。妊娠期约11个月,抚幼期7或8个月。雌性每年可产一仔。初生幼仔重约6~8公斤,长70~100厘米,出生后第5年性成熟。寿命6~20年。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太平洋
美国西海岸估计有73,000头,阿拉斯加海域有89,000头。
大西洋
缅因湾或上芬迪湾到圣劳伦斯湾口有约75,438(CV=0.42)头,圣劳伦斯湾有27,000头(Waringet al. 2007);冰岛海域估计有27,000头(Stenson 2003);挪威北部的巴伦支海沿岸有11,000(CV=0.44)头(Bjørge and Øien 1995)。2005年的种群统计,欧洲大西洋水域约有385,600头(CV=0.20),其中335,000(CV=0.21)头在北海及毗邻水域。波罗的海约599(CV = 0.57)头(Hiby and Lovell 1996)。黑海的种群约为10,000~12,000头(Reeves & Notarbartolo di Sciara 2006)。
保护级别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鲸目*其它鲸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08年评估。
参考资料
Phocoena phocoena.Animal Diversity Web.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5 21:4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