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对食物消化起作用的液体。唾液、
胃酸、
肠液、
胆汁等。 人每日由各种
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达6-8L。消化液主要由
有机物、离子和水组成。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①稀释食物,使之与血浆的
渗透压相等,以利于吸收;②改变消化腔内的pH,使之适应于
消化酶活性的需要;③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使之便于吸收;④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物理性和化学性的损伤。
分泌过程是由
腺细胞主动活动的过程,它包括由血液内摄取原料、在细胞内合成分泌物,以及将分泌物由细胞内排出等一连串的复杂活动。对
消化腺分泌细胞的刺激-分泌
耦联的研究表明,腺
细胞膜上往往存在着多种受体,不同的
刺激物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可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的
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分泌物的释放。
唾液近于中性,pH为6.6~7.1,成人每日分泌的唾液约为1~1.5 L,其中约有99.4%是水,其余为
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和少量的
无机物(如含钠、钾、钙的
无机盐)等。唾液的主要作用是: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吞咽;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促使一部分淀粉分解为
麦芽糖;唾液中含有的溶菌酶,有一定的
杀菌作用。
胃液呈酸性,pH为0.9~1.5,成人每日分泌的胃液约为1.5~2.5 L。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
胃酸(即
盐酸)和黏液。此外还含有钠盐、
钾盐等无机物。胃蛋白酶能促使
蛋白质分解为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盐酸除能激活
胃蛋白酶原以外,还有以下的作用:为胃蛋白酶促使蛋白质分解提供适宜的
酸性环境;抑制或杀死胃内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能促进
胰液、
胆汁和
小肠液的分泌。黏液的作用是它经常覆盖在
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黏液膜,有润滑作用,使食物容易通过,并且能够保护胃黏膜不受食物中的坚硬物质的
机械损伤;黏液为中性或偏碱性,能够中和盐酸,减弱
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防止盐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
胰液呈碱性,pH为7.8~8.4,成人每日分泌的胰液约为1~2 L。胰液的主要成分有
碳酸氢钠、
胰淀粉酶、胰
脂肪酶、
胰蛋白酶原和
糜蛋白酶原等。碳酸氢钠能够中和由胃进入
十二指肠的盐酸,并且为小肠内
消化酶提供适宜的
弱碱性环境。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以后,在
小肠液中的
肠激酶的作用下,激活为
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又可以迅速激活其余大量的胰蛋白酶原为胰蛋白酶,也可以激活
糜蛋白酶原为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共同作用于
蛋白质,蛋白质就被分解为多肽和少量
氨基酸。存在于胰液中的胰淀粉酶和少量的胰
麦芽糖酶,又可以分别促使淀粉和
麦芽糖分解为
葡萄糖。
胰脂肪酶在
胆汁的
协同作用下,促使
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
甘油。
胰液由于含有消化三种主要营养成分的消化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临床和实验都证明,当胰液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很正常,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仍然不能完全消化,因而也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脂肪吸收的障碍,还可以使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受到影响。胰液缺乏时,糖类的消化一般不受影响。
胆汁是由
肝细胞分泌的,在胆囊内贮存。当食物进入口腔、胃和小肠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胆囊收缩,胆汁经过总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成人每日分泌的胆汁约为0.8~1.0 L。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主要成分是
胆盐和
胆色素。胆盐的作用是:激活胰
脂肪酶;将脂肪乳化成极细小的微粒,可以增加脂肪与胰脂肪酶的
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
消化和吸收;可以与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结合,形成
水溶性复合物,以促进人体对这些物质的吸收。人类的胆色素主要是
胆红素。胆红素呈橙色,是
红细胞破坏以后的产物。当红细胞大量破坏或肝脏和胆道
功能损坏时,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使皮肤和黏膜等组织染成黄色,临床上称为
黄疸。
小肠液呈
弱碱性,pH约为7.6,成人每日分泌的小肠液为1~3 L。小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
淀粉酶、
麦芽糖酶、
蔗糖酶、
乳糖酶、
肽酶、
脂肪酶等。通过这些酶的作用,进一步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使之成为可以吸收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