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葡萄镜是一种铜镜,这类铜镜在宋代的《博古图录》上称“海马
葡萄镜”。在清代的《
西清古鉴》上则称之为“
海兽葡萄镜”。另外还有的称为
禽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
瑞兽葡萄镜等名。
综述
海兽葡萄纹镜,唐,面径11.9cm。(现藏
故宫博物院)
作者:张小飞 积跬步斋 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有四千多年,先后经历了五个时期:早期(以
齐家文化、
商周铜镜为代表),流行期(以春秋战国铜镜为代表),鼎盛期(以
汉代铜镜为代表),中衰期(以
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为代表),繁荣期(以隋唐铜镜为代表),衰落期(以五代、
十国、宋、金、
元铜镜为代表)。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最最辉煌的时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摆脱了汉式镜的拘谨板滞,侧重于自由写实,其图纹从汉代铜镜的繁杂、拘谨、呆板,变得简练、流畅和清新,制作工艺也极为精细。既有艺术的魅力,又有与现实生活的和谐统一。飞禽走兽、植物花卉纹饰是这个时期铜镜装饰的主要题材。海兽葡萄镜是
唐代铜镜最引人注目的镜类,它的纹饰图案充满了神秘色彩,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
海兽葡萄镜在宋代《
宣和博古图》中又称海马葡萄镜,《严窟藏镜》中又叫禽兽葡葡镜,还有人把它叫瑞兽葡萄镜,名称繁多,不一而足。更多的人还是称其海兽葡萄镜,这些称呼的共性是“葡萄”都在后面。典型的海兽葡萄镜的形制以高突棱为界分内外两区。内区为主纹饰区,以高浮雕工艺塑制大伏
兽钮,配置数目不等的海兽(
狻猊),围兽钮而布局,或匍匐,或卧下,或跳跃,或嬉戏,地张均饰葡萄藤蔓纹。外区多为禽鸟、瑞兽穿绕葡萄藤蔓花枝图案。随着铜镜出土资料的日益丰富,各种纹饰类型的海兽葡萄镜陆续被发现,异彩纷呈,大大丰富了
唐代海兽葡萄镜的文化内涵。
出名
“海兽葡萄镜”之名出自清代
梁诗正等奉敕纂修的《
西清古鉴》,这个叫法为现代学者所广泛接受。另外一种常见叫法“海马葡萄镜”,出自宋代徽宗敕撰,
王黼编纂的《
宣和博古图》。
鲁迅在《
看镜有感》中也曾提到“海马葡萄镜”,可见民国时期仍有较多人受《宣和博古图》的影响。建国之后,渐渐的通称为“海兽葡萄镜”。另外,亦有少部分学者称之为“葡萄瑞兽镜”、“
葡萄海兽镜”、“
葡萄天马镜”、“葡萄鸾兽镜”、“
瑞兽葡萄镜”。
形制
海兽葡萄镜主要流行在
唐高宗、
武则天时期。其形制主要为圆形,少量呈方形、菱花形。镜背纹饰系
高浮雕,主题图案以葡萄和海兽组成,主纹饰的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区为数只海兽相互追逐嬉戏,海兽之间为蔓枝葡萄的
叶子和果实,外区为
飞禽葡萄蔓枝叶实;另外一种被大家成为“过梁式海兽葡萄镜”,画面虽被分为内外两区,但是内区的葡萄枝蔓却沿着中间的分割圈伸入外区,外区虽以葡萄蔓枝为主,但是还间以飞禽走兽和小型蜂蝶之类,有些边缘亦有装饰。海兽葡萄镜的尺寸是几厘米到三十多厘米之间皆有。从
拍卖会成交记录来看,高价铜镜尺寸一般在十七厘米左右。
仿制
海兽葡萄镜的仿制自宋代开始,明清仿制的也时有发现。但由于
仿古镜在
铜合金的配料比例上不同,因此铜镜外表的色泽也各有差异。
唐镜呈银白色且闪亮,宋镜黄中发红,明镜黄中发白,清镜为黄铜色。宋金信镜铜质粗糙,纹饰模糊,线条粗放,显得板滞,明清仿镜纹饰远不如唐精致,也不如宋镜。
成交记录
908.5万成交 四乳神兽古铜镜
897万成交 “明逾满月”跑兽古铜镜
唐代铜镜
唐代海兽葡萄镜是中国铜镜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是中国4000多年铜镜发展史上最具
代表性的镜种之一,是无数铜镜收藏家、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海兽葡萄镜是唐代的物品。海兽葡萄镜是中国
古代铜镜制作的最后一个高峰,再以后的铜镜没有比这个再好的了。一般最小的有几厘米的,最大的大概齐有三十多厘米的,不过十五厘米以上的,就算较少的,比较高档的了。它做工非常精细,材料非常考究,一般用高锡、青铜铸造而成的,外表感觉精美,它的锈色正宗,铸造也非常精致。
铜镜是我国古代人日常生活中梳装整容的实用品,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各朝各代均有制作。到了水银镜问世以后,逐渐停止了制作。
人们喜爱铜镜,不但因它
光面能照影,而背面的构思主题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古代铜镜上有的纹饰的寓意与配置,仍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如战国
山字纹镜,汉代的
规矩纹镜,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等。海兽葡萄镜还竟被中外的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一块“
海马葡萄镜”。其直径为12.1厘米,厚0.9厘米,重580克。铜镜呈圆形,沿较高,背面中为异兽钮。钮的周围分内外两轮区,其间有一周
凸棱相隔,四周饰有姿态相同、侧伏于地的四海马,海马周围是枝条交错缠连的
葡萄纹,枝叶上有雀鸟飞落,百态千姿。纹饰全部为浮雕式,此镜古朴典雅,图案奇特逼真,制作精良。
唐代马的
艺术形象十分丰富,铜镜上的海马形象“似马非马”,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受了汉代“天马”神话传说的影响。
这类铜镜在宋代的《博古图录》上称“海马葡萄镜”。但在清代的《
西清古鉴》上则称之为“海兽葡萄镜”。另外还有的称为
禽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瑞兽葡萄镜
等名。但“海马”、“海兽”名称的使用还是较为普遍。
“海马”、“海兽”的称呼,最初的命名者未加解释,究为何种动物,也没有一致的说法。早年德国有位学者认为“海马”是古代
伊朗与祭祀有关的一种植物Haoma,后转化变为“海马”。还有人认为“海马”是海外的马。古传中国
青海有日行千里的“青海骢”,则有的学者认为“海马”便是这种“青海之马”的简称。显然,这些是人们的推测。清代人注意到了铜镜上的兽“似马非马”,故称之为“海兽”。
关于兽与葡萄的组合,有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古代的
波斯或希腊罗马。其实,从汉代
张骞通西域后,我国就开始了葡萄的种植。在当时的
丝织品上也有了葡萄的纹饰。唐代的繁荣发展,在铜镜上饰葡萄纹饰也就不足为奇。
相关事件
2014年下半年,被告人林某某等4人在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一汉代土坑墓中,盗掘出一级文物昭君出塞镜,经被告人郭某某、张某某等5人倒手后,转卖给了在洛阳以开办文物工艺品店为幌子的李某甲(另案处理)。2021年9月,昭君出塞镜被李某甲转卖后,在展出时被公安机关查获。
被告人李某某、郭某某、张某某等11人,自2009年起先后在北京、广州、洛阳等地非法倒卖海兽葡萄镜及其他青铜文物41件,张某在洛阳受托为倒卖文物人员修复一级文物1件。本案涉案文物交易价格近1000万元。
案发后,侦查机关将上述42件青铜文物追缴,并从部分被告人住处、仓库等处查获其他文物1386件。经鉴定,共有昭君出塞镜、海兽葡萄镜等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66件、三级文物592件、一般文物762件。
李某某等人涉嫌盗掘古墓葬,倒卖文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系列案件,分别于2022年1月10日、2月28日、8月30日,由洛阳市公安局瀍河分局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2022年1月22日至9月29日,瀍河区人民检察院对李某某等人以涉嫌盗掘古墓葬罪,倒卖文物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先后三批提起公诉。12月26日,瀍河区人民法院对三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分别以倒卖文物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某、郭某某、张某某等16人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至十一个月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至一万元不等;分别以盗掘古墓葬罪判处林某某等4人有期徒刑十年至六年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至二万元不等;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上述判决均已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