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在廷(1871年5月-1950年12月),云南省
宣威人,别名浦钟杰。著名爱国民族工商实业家、
慈善家,一个怀抱“实业救国”理想,积极拥护、支持、参加
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黄埔军校捐助者。电视剧《商贾将军》的原型。
出生背景
1871年,浦在廷出生在云南宣威一个
书香之家,是宣威当地的
名门望族,父亲浦春澜是清光绪年间的拔贡,在本镇开馆教学,并课读膝下四个儿子,一心指望他们走科举进身之路。三个儿子都不负父望,考取了秀才、贡生,唯有小儿子浦在廷不屑于做
科举制度的奴隶,要走一条自己认定的道路。
创业经历
1887年,年仅14岁的浦在廷竟然向父亲提出要去参加
马帮,这一决定让浦春澜感到震惊,因为他希望儿子能够继续走科举之路。然而,浦在廷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偷偷跟随马帮离去。尽管浦春澜多次派人追捕并试图限制浦在廷的行动,但浦在廷的决心坚定,反复逃脱。最终,浦在廷坚持自己的选择,走上了自己选定的道路。当时云南交通不便,没有公路和汽车,马帮是唯一的长途交通运输工具。浦在廷历经艰险,数十次死里逃生,从一名赶马人发展成为拥有自己马帮的商人,他的业务从县内短途运输扩展到长途贩运,直至昆明、西双版纳及东南亚等地,逐渐成为滇东北地区有实力和声望的商人,并担任了县商会会长
1909年8月,浦在廷和几位同仁创立了宣威历史上第一家宣威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浦在廷任总经理,从此由商业涉入实业。为扩展业务,又扩办成“宣和火腿罐头有限公司”,可是由于外力入侵,军阀混战,官府盘剥,交通中断等多方面原因,不久就倒闭了。浦在廷召集股东会议决定由浦在廷一人担任债务,赔清债主。浦在廷不灰心气馁,再创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公司,自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商号“大有恒”,商标“双猪”牌。
创业难,创名牌更难。浦在廷以身作则,亲手把握制作火腿罐头的各道技术关口,双手常常被划伤。从手工作业方式到购买机器大批量生产,浦在廷领风气之先,他派人在广州、香港分别学习和购进先进的制罐技术和
德国先进的机器设备。由于罐头装潢别致,携带方便,味道鲜美,很快在国内外市场打开了销路,产品供不应求。据浦氏族谱记载,1915年,在
巴拿马博览会上,双猪牌火腿罐头获得金质奖,成为云南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名特食品之一。下图为
孙中山等社会名流为浦在廷题词。
实业救国
1916年元月,云南首义,再造共和,
蔡锷率领的护国军途经宣威入川讨伐窃国大盗
袁世凯,在宣威县城设立兵站,委派浦在廷等乡绅负责兵站工作。浦在廷当时任商会会长,他目睹护国军军纪严明,在呼啸的北风和飘舞的雪花中,冒着严寒,秋毫无犯,非常感动。他积极为护国军筹粮集款,本人带头捐献。护国军胜利凯旋后,云南督军兼省长
唐继尧召开各界人士大会,表彰地方协助讨袁有功人士,浦在廷荣获银质梅花奖章。唐继尧还亲书“
急公好义”大字匾额送给浦在廷。他在云南军政界结识了
李根源、
朱德、
范石生等要人,在他们的影响下,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日渐坚定。
1917年9月,
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为大元帅,成立军政府,开展与北京
段祺瑞政府相对立、力图恢复
《临时约法》和旧国会的护法运动,浦在廷积极支持
孙中山的
护法运动,反对
北洋军阀。1921年4月,广州举行非常国会,制定政府组织大纲,孙中山成为大总统。11月10日,孙中山发出北伐通电,号召西南各省讨伐军阀。浦在廷入粤参加北伐,被任命为旅粤滇军军需总局局长。粤军总司令
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孙中山离开广州避难。1922年底,滇军受孙中山之命入粤平叛,很快将陈炯明赶出广州。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返广州就任大元帅职,设立大元帅府并嘉奖讨伐有功人员,浦在廷被授予少将军衔。
浦在廷于广州期间,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政府。1923年,广州举办食品博览会,浦在廷将双猪牌火腿罐头送展,大受好评,获优美奖。孙中山亲自为之题赠“
饮和食德”锦幅,并委任浦在廷担任全国总商会副会长。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重申三民主义,确立三大政策,实行国共合作,并于6月在中共的倡议和支持下,在浦在廷等人捐助下创办
黄埔军校。浦在廷让长子到广州主持火腿公司业务,送次子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以期既发扬火腿事业,又在军政界出人头地。同年11月,孙中山应
冯玉祥等人之请,发表
《北上宣言》赴京,不幸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云南唐继尧以为有机可乘,与驻粤滇军总司令
杨希闵共谋叛乱、由于浦在廷坚信孙中山
三民主义,表示继续支持
廖仲恺和广东革命政府,他被叛军投入监狱,火腿公司的财产也被洗劫一空,直到国共两党组织的黄埔学生军北伐回师东征,平定叛乱后,才得以出狱回乡。从此,浦在廷从军政界引退,虽经唐继尧多次面请出山,也不为所动,不肯出山。
浦在廷虽经政治和经济上的重大打击,又人值暮年,仍壮心不已。他带领儿孙更新改造设备,扩大生产,并以宣威为火腿基地,在昆明建立罐头厂。
红军长征路过宣威,宣威火腿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红军队伍缺衣少粮时的重要补给。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浦公总是不吝钱粮,救济百姓,接济军队,以铮铮脊梁顶起一片天空,为革命的胜利贡献了移山心力。同时,他还兴办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修桥补路的公益事业,深受地方父老的敬佩和拥戴。由于火腿生产在宣威是一项全民性的产业,具有浓厚的火腿经济、火腿文化的色彩,浦在廷的罐头产品行销海内外,迅速带动了大批工商业者加入火腿生产经营行列,宣威境内先后出现了上百家火腿商号。
以下是孙中山革命时期部分相关照片。
社会公益
《宣威县志》记载,设立兵站“出入清白,鲜有弊混,时办兵站者为浦钟杰(浦在廷)……”
县志记载:浦在廷于1902年筹捐修建了石龙桥(即东大河桥)、1906年倡捐修建大屯桥、1920年筹捐修建了保安桥(即西河五孔桥);他为改造县城街道,还发动捐资修成了城内西、北两街、上下堡街和西门横街,造福后世。
1919年,宣威大旱,虽省署蠲免了宣威钱粮,百姓仍食不果腹,许多不法奸商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粮价成倍上涨。浦在廷先生的宣和公司也正值危机时期,但他不忍家乡父老挨饿,毅然放下手中业务,筹积资金从越南购进大米用一部分在市上平价出售,抑制奸商,用一部分在街上熬粥施舍穷人,深得民心。
1926年,严重霜灾,市上粮价猛涨十倍,浦在廷先生刚从广州归来,立即运米救灾,百姓称其为“救世仙翁”。
1930年,滇黔公路建设,浦在廷先生全力以赴,他夜以继日查阅资料,参与翻山越岭设计最佳途径,促成公路沿县城西河东岸修筑,用以防止城区水患。
1938年,宣威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浦在廷主动出任水灾募捐委员会委员,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他还担任过宣威县
抗日救国会常务委员,以爱国、务实的形象树立在民众之中。
1943年,宣威严重干旱民不聊生,次年四月浦在廷先生不顾年迈体弱,向省主席龙云反馈宣威灾情。在他争取下,当年全县赋税获得蠲免。
浦在廷先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担任过旅粤滇军军需总局局长、全国总商会副会长。还先后担任过宣威县慈善会主席、救济管理会理事长及经理,主持操办救济扶贫工作。还出任过宣威团防局长、火腿同业公会负责人、旧社会妇女解放促进会主任、地方风俗改良会名誉会长、宣威佛教会理事长等职。以下图集是浦在廷参与的部分公益
家风教育与传承
家风建设
浦在廷一生荣辱起伏,他经历实业救国之后,教育子女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他的一生始终践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并以此来规范族人、教育子女。在他主持修篡的《宣威浦氏族谱》中,订立了“修身、齐家、处世、从政”家训,倡导同族要光大祖先的美德,规范立身处世行事行为。浦在廷思想
开明,作风
民主,反对封建陋习,主张
男女平等(浦在廷终生一妻无妾),尤其是在子女教育方面独树一帜。他曾说:“积财给子孙,不如积德给子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子女们印象中威严的父亲,不仅对自己严苛,更是躬亲示范,他常用自己做人经商总结的道理来教育孩子。一生传奇的浦在廷,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宽广的眼界,成为了引导子女成长的精神“食粮”。
浦在廷先生的晚年生活是
儒家思想理论的具体化实践者。他还在族谱中倡导宣威浦氏家族要光大祖先美德,做到“三要四务”:“睦族之要有三;曰尊尊;曰老老;曰贤贤。名分属尊行者,尊也,则恭顺退让不敢触犯分属;虽卑而年龄迈众者,老也,则扶持保护,事以高年之礼;有德行功业者,贤也,贤乃本宗祯干,知亲炙之,景仰之,每事效法,忘分忘年以敬之,此之谓三要。幼者稚年,弱者鲜势,人所易欺,则矜之,一有矜悯之心,自能随时尽力;鳏寡孤独,王政所先,况乎同族;贫者恤以善言,富则恤以钱谷,皆阴德也;衣食窘急,生计无聊,命运亦乖,则固之,量己量彼,可为则为,不望其报,不必使人知,吾尽吾心焉;人有氛则争,得一人劝解,气遂平,助之,气益激,然当局而迷者多,居间以解族人之争,亦积美之事,此之谓四务”。他要求自己这样做,他希望宗族的人这样做,由宗族推及社会,用以淳化风俗,改善人心。他要求于人,更严于律已,街邻远近有丧吊事,请在廷先生出面提调,他有求必应,从不推辞和收费,而且不要接送,有必要时则由家人代劳,博得“老善人”的厚誉,事无巨细他都本着这一宗旨,处处关心民众。
云南北大第一人
浦在廷重视教育和家族
家风建设及传承,其女儿之一
卓琳(浦琼英)是云南省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北平,她一边学习,一边参加抗日救亡进步活动。七七事变后,她同两个姐姐来到延安参加革命,并在这里结识了
邓小平。
卓琳,在1988年被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1997 年邓小平辞世后,时年 81 岁高龄的卓琳同志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替小平同志完成遗愿。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 10 万元积蓄捐给了灾区人民。晚年,她一直恪守着邓小平关于“不要到外面去工作,言行要谨慎”的提醒。2009 年 7 月 29 日 12时 30 分,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93 岁。右图
邓小平与卓琳。
卓琳在2010年2月被评为“2009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CCTV颁奖词:“彩云之南的才女, 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浦氏三姐妹
在优秀家风元素陶冶下,
浦代英、浦石英、
浦琼英都参加了革命救国,是出类拔萃的巾帼英才,史称 “
浦氏三姐妹”。“从三姐妹的人生旅程,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她们三姐妹在漫长岁月中的心灵成长过程,从她们身上可以形象地看到中国妇女追求自身解放的艰难和曲折,感受时代的急遽演变和发展。”这是著名学者郑易里的评价。
浦氏三姐妹的人生传奇,对近现代中国女性发展的贡献,可谓功不可没。“处世为人,不靠语言,要靠心靠行动,靠高尚品德”,这就是浦在廷留给后辈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浦氏的后人们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在各自的人生路上默默耕耘。在浦在廷的影响下,子女们承其志愿,积极投身革命救国救民,完成了他未了的心愿。
爱国情怀与传承
1944年,
浦江就出生在这个家族。“文化大革命”社会变革,浦在廷后人被抄家,浦在廷的孙子
浦江先生颠沛流离沿着祖辈的经商路线逃亡
东南亚,在
缅甸经历了被捕、越狱、加入缅甸共产党、成为一名士兵后,获得军队领导的赏识,被调任缅甸人民军总部主管后勤和生产装备,1979年,缅共在政府军围剿下选择解散,各奔前程。浦江为了士兵们的前程,带着一支队伍奔赴了
泰国,泰国政府授名为“民族支队”。浦江作为民族支队的参谋长运筹帷幄,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带着部队在夹缝中生存,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改革和开放。
浦江在东南亚取得成就后,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特殊
使者。他用自己的能力和家族影响力为国家之间的交往努力奉献。在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前身“
瓦良格号”航母归华、在伊拉克战争中解救被绑架华人同胞、在
湄公河惨案时抓捕主犯
糯康为国除害等国际事务中作出过杰出贡献,其中在伊战中解救被绑架同胞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表扬。浦江先生还在科技情咨等领域作出过特殊贡献,获聘中国航天
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委员。1979年,浦江先生在海外花重金购买国家需要的
科研样品以及资料,尔后他被西方某大国指使东南亚国家秘密抓捕关进有“死牢”之称的“水牢”,在血雨腥风的异国监狱中历经坎坷,命途多舛才重获自由。
宣威浦氏家族家风对当地影响
宣威市围绕浦在廷家族历史事迹,汲取浦氏家训中“
修身、
齐家、
处世、
从政”的精髓,打造一系列清廉家风新地标,不断涵养清正廉洁之风。在浦在廷家风馆显眼位置悬挂《浦氏家训》,让参观者对浦氏家风家教有直观了解,营造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宣威市高度重视浦在廷等历史名人文化中挖掘清廉家风的内涵,持续释放家风文化正能量,凝聚廉洁齐家的向心力,引导广大家庭以德立家、以廉守家。
当地以浦在廷为代表的宣威浦氏家族优秀家风元素,精心打造宣威市家风馆,先后组织大量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引导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浦在廷“家风文化角”中展示的本地家风小故事,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家风文化角”是以廉洁文化为基点、以“清风润万家”为主题打造“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的一景,也是该市推进清廉家风建设的一个阵地。近年来,宣威市纪委监委深度挖掘本地历史文化、乡风民俗中的廉洁基因,将家风故事、家风家训等元素融入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中,精心打造寓家于景、廉景相融的“家风文化角”,让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家风文化的熏陶。在大环境影响下,该市把清廉家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廉洁家访、发放廉洁读本等活动,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家属拒腐防变、崇廉尚廉守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还将家风教育与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该市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家风家教讲师团,组织深入机关、农村、学校等基层一线开展家风宣讲。在机关,开展形式多样的清廉家风活动,并组织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在农村,开设廉洁家庭建设课程,将清廉家风作为评选“最美家庭”的重要条件,推进廉洁家庭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开设“廉洁课堂”,以勤廉先进人物家风故事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知廉敬廉,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全社会建设清廉家风。
据曲靖市纪委监委报道,以浦在廷家风故事为素材编排的音诗画文艺节目《清廉家风是首歌》广受好评。当地注重创作清廉家风作品,把家风故事融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歌曲、舞蹈中,推动廉洁家风可触摸、可感知、可亲近。浦在廷家风馆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其中有市内各单位组织的,也有从外地慕名前来的。同时,家风馆也成了市民的“打卡地”,闲暇之时,结伴到家风馆走走,了解名人家风,交流家风经验,把浦在廷家风故事讲给孩子或者后辈听。
人物评价
“戮力同心”——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手书“戮力同心”的匾牌评价浦在廷对救国事业的虔诚)
浦在廷是云南历史上
赫赫有名的爱国实业家,在民众口碑中形象极为高大。——宣威档案
他的创举不仅给人民众带来实利,也促进了云南工商业的发展,成为兴起民族工商业的先躯。——宣威档案
他是著名爱国实业家,不仅是云南宣威火腿罐头的
创始人,更是一个抱着“实业救国”理想,积极拥护、支持、参加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中国共产党宣威市委员会宣传部官媒“宣威发布”
他是宣威历史名人,为国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是宣威人的骄傲,浦在廷的名字将被宣威乃至全中国人民铭记。——中国共产党宣威市委员会宣传部官媒“宣威发布”
浦在廷从一个马帮少年成长为民族工商业的奠基者,在半个多世纪的商海生涯中几经沉浮,始终秉承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实业救国的实践。——宣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