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11月,是隶属于浙江大学的内设科研部门。
发展历史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Life Sciences Institute, LSI)成立于2009年11月,生研院的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组织开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活动,解决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同时,面向国家社会的重大需求,与学校的医学院、生科院、农学院等结合,在研究布局上,考虑医疗、生物产业等方面,促进省市产业发展。
2009年10月,为实现生命科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浙江大学成立了首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学术特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Life Sciences Institute, 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生研院(LSI ZJU)”。
研究院院长的聘任采用国际公开招聘,遴选在生命科学领域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且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和国际声誉的知名科学家。通过全球招聘,
浙江大学任命细胞生物学家、
美国贝勒医学院冯新华教授为首任院长,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管坤良教授为首任共同院长。
在校长直接领导下,生研院采用国际化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实行院长负责制和PI聘任制,在学校授权范围内,具有相对独立的学术、人事、财务自主权和创新型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院聘任数位国际著名生物科学家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对引进人才进行学术评估,为研究院的发展提供咨询建议。
研究院面向海外招聘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建树、有潜力的科学家,由国际面试小组综合考量其研究工作及未来发展规划。研究院采用PI Tenure-Track制度,由国际考核小组对引进人才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工作进行评估。
研究院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前沿,针对国计民生重大需求,致力于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原创性研究,确立癌症生物学、再生医学、炎症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五大研究中心,同时建立大型
仪器共享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五个中心一个平台”的科研体系。
生研院以“构建一流的人才队伍,开展一流的原创性研究,打造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基地”为使命,立足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面向世界一流生物医学研究,努力打造成高起点、国际化、现代化的开放式学术创新平台,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主要职能
研究院的运行模式是在校长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实行
PI聘任制,以单个实验室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研究院的所有师生将为世界的生命科学努力奋斗,秉承的使命与理念是:
(1)全面致力于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展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的研究,对于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在长三角形成领军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基地;
(2)结合浙江大学现有的优势学科后,凝练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通过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解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并据此进行疾病干预和新药研发,为人类健康服务,全面提升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的研究水平,带动相关领域其他学科的发展,建成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
(3)生研院要形成开放的、现代化的、国际化的创新型平台,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生命科学研究基地。并为国家培养一批在生命科学领域高水平的创新型生物医学优秀青年科学家做出突出贡献;
生研院的研究方向是开放的,包括
肿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系统和发育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及与肿瘤、人类主要疾病相关的学科,致力于揭示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关联性和规律性的原创型研究,加强学科交叉和成果转化,积极推进医疗、生物等产业发展。
组织结构
委员会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第一届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主席
王小凡教授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药理学和肿瘤生物学终身讲席教授
委员会成员 (按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陈志坚教授 美国科学科学院院士,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学系终身教授
韩家淮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副校长、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医学部)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贺福初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洪明奇教授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副主席、教授
李 林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施一公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院长、教授
赵国屏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科研服务委员会( 2017 年)
研究中心
癌症生物学与医学中心
本中心涉及癌症相关的基础生物学和转化医学两大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研究方向。
(一)癌症细胞生物学研究
1、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将瞄准信号转导领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课题,深入研究信号转导网络在癌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信号转导调控紊乱导致的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蛋白质修饰研究:主要研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磷酸化、泛素化、类泛素化(SUMO化)、甲基化和乙酰化等翻译后修饰,揭示此类修饰调控蛋白质功能的机制,阐明蛋白质修饰的细胞生物学功能。
3、细胞周期调控研究:将以参与DNA损伤及修复、
细胞周期检验点和有丝分裂的调控因子为对象,研究癌细胞增殖失控的分子机制,探明基因组和染色体的稳定性、细胞生长与分裂的协同调控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意义。
(二)癌症动物模型研究
将建立基因敲除和
转基因小鼠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等分析手段,研究蛋白质修饰途径、细胞信号转导分子、转录因子、癌变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增殖、分化、癌细胞转移等过程中的作用。
(三)癌症诊断与治疗研究
将收集癌症患者的肿瘤组织,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组织和病理学等技术,通过比较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差别以及治疗前后的分子变化,确立肿瘤的标记基因、标记蛋白和表观遗传特征,为癌症的早期检测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本中心致力于研究
胚胎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机理,以及它们在器官形成、器官再生、生殖系统发育、个体发育和肿瘤形成中的作用。中心将通过探究器官发育机制,干细胞向器官分化的
调控网络以及微环境对干细胞功能调控的机制,解析组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成熟的机理,建立和优化干细胞的扩增、分化和移植等关键技术体系,并开展干细胞治疗疾病的转化研究。
炎症生物学研究中心
本中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炎症生物学的综合性中心,着重研究病原与宿主固有免疫和炎症反应系统相互作用的调控机制以及炎症反应在肿瘤发生、组织器官再生、重构与衰老中的作用。
系统生物学中心正致力于构建领先的高通量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平台对所关心的生物学行为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系统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不是孤立的,它将高度整合传统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来促进癌症生物学,再生医学和感染生物学中心的研究,使得相应研究能提供足够的宏观和微观信息为现代医学服务。
结构生物学研究中心
本中心重点研究在重要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关键生物学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通过解析与人类重要疾病相关的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蛋白质-核酸复合物以及重要蛋白质分子机器的三维结构,阐明相关分子调节重要细胞信号通路以及相关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从而揭示人类重要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而为临床治疗和药物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