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定义
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在机械工程里面,测量指将被测量与具有
计量单位的标准量在数值上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二者比值的实验认识过程。
测量其实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即被测量
物理量与标准量的一个比较。
四个要素
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面积、形状、高程、角度、
表面粗糙度以及
形位误差等。由于
几何量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形状又各式各样,因此对于他们的特性,被测参数的定义,以及标准等都必须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进行测量。
我国国务院于1977年5月27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第三条规定中重申:“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是米制(即
公制),逐步采用
国际单位制。”1984年2月27日正式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在
长度计量中单位为米(m),其他
常用单位有
毫米(mm)和微米(
μm)。在
角度测量中以度、分、秒为单位。
3.测量方法:
指在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叙述的一组操作逻辑次序。对
几何量的测量而言,则是根据被测参数的特点,如
公差值、大小、轻重、材质、数量等,并
分析研究该参数与其他参数的关系,最后确定对该参数如何进行测量的操作方法。
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由于任何测量过程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测量误差,误差大说明测量结果离真值远,准确度低。因此,准确度和误差是两个相对的概念。由于存在测量误差,任何测量结果都是以一
近似值来表示。
尺度
定类测量也被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
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的按照某种
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定距测量也称为间距测量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够将
社会现象或是事物区分为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级别,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尺度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0点(有实际意义的0点)。
系统
测量系统的构成: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误差
1.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可用下式定义:
Δ=x-L
式中: Δ——绝对误差;
x——测量值;
L——真值。
采用绝对误差表示测量误差, 不能很好说明测量质量的好坏。 例如, 在
温度测量时, 绝对误差Δ=1 ℃, 对
体温测量来说是不允许的, 而对测量钢水温度来说却是一个极好的测量结果。
相对误差可用下式定义: 如图所示
Δ——绝对误差;
L——真值。
标称相对误差:如图所示
误差的表示方法(3)
引用误差可用下式定义:如图所示
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
(5)附加误差
仪表的使用条件偏离额定条件下出现的误差。
2.测量误差的性质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
重复测量时, 绝对值和符号不可预知地随机变化, 但就误差的总体而言, 具有一定的统计
规律性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引起的原因是
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和
测量设备的随机因素造成的,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只能通过提高测量实施人员的测量
技术技能,改善测量方法或提高
测量仪器仪表系统的精度来减少随机误差。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 如果误差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 则把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例如, 标准 量值的不准确及仪表刻度的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引起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测量
实施方案或测量仪器仪表系统的 不完善造成的,可以通过改进完善测量方案或改进测量仪器仪表系统来减少系统误差。
明显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引起的原因主要是测量环境突然改
变或测量
实施过程中的错误等不稳定、不可预测的原因造成的,
测量误差的性质(2)如图所示
仪器
几何量测量仪器根据构造上的特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分类
方法
1.根据测量条件分为
(1)
等精度测量:用相同仪表与
测量方法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2)
不等精度测量: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 或在
环境条件相差很大时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
2.根据被测量变化的快慢分为
1.
直接测量法:不必测量与被测量有
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2.
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3.定义
测量法:根据量的定义来确定该量的测量方法。
4.静态测量方法:确定可以认为不随时间变化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5.动态测量方法:确定随时间变化量值的瞬间量值的测定方法。
6.
直接比较测量法:将被测量直接与已知其值的同种量相比较的测量方法。
7.
微差测量法:将被测量与只有微小差别的已知同等量相比较,通过测量这两个量值间的差值来确定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
统计处理
①
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
对称性;
② 在一定测量条件下的有限测量值中,其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界限——有界性;
③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次数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次数多——
单峰性;
④对同一量值进行多次测量,其误差的
算术平均值随着测量次数n的增加趋向于零——抵偿性。(凡是具有抵偿性的误差原则上可以按随机误差来处理);
这种误差的特征符合正态分布
(3)用测量的均值代替真值;
(4)有限次测量中,算术平均值不可能等于真值;
当k=±1时, Pa=0.6827, 即
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出现在-σ~+σ范围内的概率为68.27%, 而|v|>σ的概率为31.73%。出现在-3σ~+3σ范围内的概率是99.73%, 因此可以认为绝对值大于3σ的误差是不可能出现的, 通常把这个误差称为
极限误差。
例题:见图所示:
1.在不等精度测量时, 对同一被测量进行m组测量, 得到m组测量列(进行多次测量的一组数据称为一测量列)的测量结果及其误差, 它们不能同等看待。精度高的测量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将这种可靠性的大小称为“权”。
2.“权”可理解为各组测量结果相对的可信赖程度。 测量次数多, 测量方法完善,
测量仪表精度高, 测量的环境条件好, 测量人员的水平高, 则测量结果可靠, 其权也大。权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权用符号p表示, 有两种计算方法: ?
① 用各组测量列的测量次数n的比值表示, 并取测量次数较小的测量列的权为1,则有
p1∶p2∶…∶pm=n1∶n2∶…∶nm
② 用各组测量列的误差平方的倒数的比值表示, 并取误差较大的测量列的权为1, 则有
p1∶p2∶…∶pm=(1/σ1)^2:(1/σ2)^2:(1/σ3)^2:……(1/σm)^2
通用处理
③安装不当
④环境不合
⑤操作不当;
(2)系统误差的判别
①实验
对比法,例如一台测量仪表本身存在固定的系统误差,即使进行多次测量也不能发现,只有用更高一级精度的测量仪表测量时,才能发现这台测量仪表的系统误差;
马利科夫判据是将
残余误差前后各半分两组, 若“Σvi前”与“Σvi后”之差明显不为零, 则可能含有线性系统误差。
阿贝检验法则检查残余误差是否偏离正态分布, 若偏离, 则可能存在变化的系统误差。将测量值的残余误差按测量
顺序排列,且设A=v12+v22+…+vn2, B=(v1-v2)2+(v2-v3)2?+…+(vn-1-vn)2+(vn-v1)2。
若|B/2A-1|>1/n^1/2,则可能含有变化的系统误差。
(3)系统误差的消除
在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已知系统误差, 变值系统误差, 未知系统误差
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源 根源
实时反馈修正
粗大误差
剔除坏值的几条原则:
(1)
3σ准则(莱以达准则):如果一组
测量数据中某个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绝对值|vi|>3σ时, 则该测量值为可疑值(坏值), 应剔除。
(2)肖维勒准则:假设多次重复测量所得n个测量值中, 某个测量值的残余误差|vi|>Zcσ,则剔除此数据。实用中Zc<3,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3σ准则的不足。
(3)
格拉布斯准则:某个测量值的残余误差的绝对值|vi|>Gσ, 则判断此值中含有
粗大误差, 应予剔除。 G值与重复测量次数n和置信概率Pa有关。
解题步骤:如图所示:
几个问题
(1)误差的合成:如图所示:
用手动
平衡电桥测量电阻RX。已知R1=100Ω, R2=1000Ω, RN=100Ω,各桥臂电阻的恒值系统误差分别为ΔR1=0.1Ω, ΔR2=0.5Ω, ΔRN=0.1Ω。求消除恒值系统误差后的RX.
推导过程,如图册所示:
最小二乘法应用例子:如图册所示:
用经验公式拟合实验数据,工程上把这种方法称为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就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反映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经验公式,也称
回归方程。
单位
把测量中的标准量定义为“单位”。单位是一个选定的标准量,独立定义的单位称“
基本单位” (Base unit );由物理关系导出的单位称“
导出单位” (Derived unit )。
国际单位制(SI)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1980年由
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一种
一贯单位制。注:SI是国际单位制的国际
通用符号。
2013年,国际单位制下7个基本单位:
长度:米 m
时间:秒 s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