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积层是由
山洪急流搬运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当山洪夹带大量的泥砂石块流出沟口后,由于沟床纵坡变缓,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降低,搬运能力骤然减小,所夹带的石块、岩屑、砂砾等粗大碎屑先在沟口堆积下来,较细的泥砂继续随水搬运,多堆积在沟口外围一带。由于
山洪急流的长期作用,在沟口一带就形成了扇形展布的堆积体,在地貌上称为
洪积扇。洪积扇的规模逐年增大,有时与相邻沟谷的
洪积扇互相连接起来,形成规模更大的洪积裙或洪积冲积平原。
洪积物是山区溪沟间歇性洪水挟带的碎屑物质,一般堆积在山前沟口。属快速流水搬运,因此一般颗粒较粗,除砂、砾外,还有巨大的块石,分选性也差,大小混杂。因为洪流搬运距离不长,碎屑滚圆度不好,多呈次棱角状。层理面不清,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一般搬运距离比坡积物长,在水附近即在山区溪沟中和边上,分选比坡积物好,比冲积物差。)
山区暴雨形成流速极大的洪流沿河槽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和盆地,不再受河槽的约束,地势突然转为平坦,集中的洪流转为辫状散流,水的流速顿减,搬运能力急剧降低,洪流所携带的物质以山口为中心堆积而成。
3.山前洪积层由于周期性的干燥,常含有可溶盐类物质,在土粒和细碎间,往往形成局部的软弱
结晶联结,但遇水作用后,联结就会破坏;
洪积层可划分为三个
工程地质条件不同的部分:靠山的粗碎屑沉积部分,这里地下水埋葬较深,承载力较高,为良好的天然地基,当应注意透镜体等产状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性;离山较远的细碎屑沉积部分,如果形成过程中受到周期性的干燥,土中胶体颗粒凝结,同时析出可溶性的盐分时,则洪积层的承载力也较高,一般是较好的建筑物地基。在上述两部分之间为过渡地带,由于地下水的出露能形成沼泽区,对建筑不利。另外,在高山边缘地区常有现代正在形成的洪积锥,当道路通过这类洪积锥时,由于洪积锥的发展和移动,能埋没道路,所以应该识别洪积锥是正在发展的,还是已经固定的。识别这两类洪积锥的方法之一是观察植物生长情况,通常在正在发展的洪积锥上很少生长植物,已固定的则长有草或其他植物。线路经过正在发展的洪积锥地区时,最好是从顶部通过,以避免道路遭到山洪泥砂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