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伯潜
中国工程院院士、矿井建设特殊凿井工程专家
洪伯潜,1931年12月30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矿井建设特殊凿井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天地科技建井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31年12月30日,洪伯潜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
1952年,考入厦门大学土木系,一年后因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调入浙江大学,攻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1956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双鸭山矿区工作。
1957年,在夏秋之交从双鸭山实习工地被提前调回,参加组织煤炭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技术学习班。
1966年—1969年,原煤炭部设立“高寒地区开矿可行性”课题,1967年洪伯潜受命负责该课题研究,任课题组组长。
1972年,担任建井所钻井研究室主任,主攻钻井法支护技术方面的问题。
1988年3月,晋升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91年,担任钻井室主任工程师,仍致力于钻井法凿井技术拓展应用于水下桩基工程、混凝土质量检测仪表等的开发研究。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洪伯潜于1958年研究成功中国第一座煤矿竖井悬臂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架,在河南省鹤壁市鹿楼矿投入使用。1964年研究成功32米高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井架,并投入实际应用。从1966年开始连续三年赴海拔近5000米的青藏高原,搞高寒地区开矿可行性研究项目。之后负责并完成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深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研究”,使钻井法成为中国首先通过440米表土不稳定地层的大直径井筒特殊施工方法,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承担(技术负责)国家“十五” 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提出了“力矩平衡法”控制深井筒泥浆中悬浮下沉井壁的结构竖向稳定,完成了一批近600m深表土不稳定地层大直径井筒钻井法凿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截至2019年7月,洪伯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部、院课题33项,12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
人才培养
截至2019年7月,洪伯潜先后培养工学硕士2名,博士2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洪伯潜是矿井建设大直径井筒钻井法凿井专家,是中国煤矿深大竖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评)
洪伯潜在深井筒支护上,作为煤矿深大竖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奠基人之一,独创了多项核心技术,保证了井筒安全使用,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使中国深大井筒钻井法凿井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能源报》评)
参考资料
中国煤科-院士 洪伯潜.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2019-07-13
矿山建设专家--洪伯潜.中国煤炭学会.2013-12-2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7 11: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