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曾经在中华大地卷起过一次巨大的‘波浪’。那个年代把知识青年去农村叫做
插队。
事过境迁,从
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之后就有大批学子去国外开始他(她)们的留学、打工生活。对于这些人,人们贴切得称之为“洋插队”。
80年代有了“留学潮”之后,“洋插队”一词就渐渐流行开来。现在则称为“
海归”。
各种数据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
移民潮以来,中国
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
不同于第
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21世纪
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
原来当这些“洋插队”们回到了故土,立刻引起各大企业的竞相邀请,风光无限得每月挣一万八千的。现在随着整个世界
经济的不景气,“洋插队”成批结队地回国,他们也在不断贬值。现在每月挣两三千的“洋插队”不在少数,而找不到职业的
海归也大有人在。
这些人促进了中国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富足,他们的功勋是不能磨灭的。但是出国留学也不应该盲目,要度量好自己的长处,适合学哪个专业。而且要做好准备,因为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在别的国家的热门专业未必适应本国的国情。
清代就有人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现在国家鼓励学子们去国外读书,学成出国。在一些高尖端部门甚至用高薪来吸引人才的回流。
所以“洋插队”并不能用简单的是非曲折去评判,而是要“洋插队”们根据本国的国情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来选择一些学科,选择关乎国计民生的专业学习,这样才能学有所有,花费的学费才会物有所值,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