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镇,隶属于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民勤县中部,东靠三渠柴湾,南邻
大滩镇、
双茨科镇,西连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北接
红沙梁镇,距离民勤县城约33千米,区域面积110.6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泉山镇户籍人口为14309人。
建置沿革
两汉时期,泉山镇境域属武威县。
西晋、北朝北魏、西魏时,属宣威县。
唐代,属明威府。
元代,属永昌路。
明代,属镇番卫。
清代,属镇番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第六区泉山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第六区下属红柳园、红柳岗联保。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设泉山乡。
1956年,分设红沙梁、红柳园、红柳岗乡。
1958月,合并成立红柳园公社。
1961年12月,分为红柳岗、红柳园、红沙梁公社。
1964年,红柳园公社与红柳岗公社合并为红柳园公社。
1983年,改为红柳园乡。
1985年,改设泉山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泉山镇辖泉山镇社区1个居民委员会,复明、小西、团结、复成、福元、新西、永宁、西六、中营、和平、合盛、西营1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0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泉山镇辖2个社区、12个行政村:泉山镇社区、团结社区、复明村、小西村、团结村、福元村、新西村、永宁村、西立村、中营村、和平村、合盛村、西营村、复成村,另辖1个林场生活区:石羊河林业总场泉山分场生活区。镇人民政府驻复成村六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泉山镇地处
甘肃省西北部、民勤县中部,东靠三渠柴湾,南邻
大滩镇、
双茨科镇,西连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北接
红沙梁镇,距离民勤县城约33千米,区域面积110.64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泉山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膏,储量约65万吨。
人口
2011年末,泉山镇共有总人口15311人,总人口中,男性7777人,占50.8%;女性7534人,占49.2%;14岁以下1488人,占9.7%;15岁至64岁10269人,占67.1%;65岁以上3554人,占23.2%。
2011年,泉山镇人口出生率为4.7‰,人口死亡率3.5‰,
人口自然增长率1.2‰。
2017年末,泉山镇共有户籍人口10357人。
截至2018年末,泉山镇户籍人口为1430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泉山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6.2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268万元,畜牧业收入达12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8%,农民人均纯收入6068元。
2018年,泉山镇有工业企业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0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泉山镇共生产粮食5298吨,人均357千克,其中小麦3255吨,玉米2043吨;棉花种植面积达2.1万亩,皮棉产措2180吨;葵花种植面积达0.6万亩,产量2300吨;蔬菜种植面积达0.6万亩,产量20573吨;瓜类种植面积达0.2万亩,产扯5600吨;特色林果0.3万亩。
2011年,泉山镇共建成养殖暖棚1912座,面积0.2万亩;羊饲养量达7.2万只,存栏6.2万只;生猪饲养量达0.3万只,存栏量0.2万头;鸡饲养量达2.5万羽,存栏1.2万羽。
第二产业
2011年末,泉山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101万元,
工业增加值58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泉山镇共有中心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40人,专任教师7人;完全小学2所,在校生737人,专任教师5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级中学1所。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泉山镇共有镇卫生院2个,村级卫生所12个;专业卫生人员30人,其中执业医师6名,执业助理医师6名,注册护士13名。
2011年,泉山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共完成诊疗2.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503人,参合率81.6%。
社会保障
2011年,泉山镇共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31户,人数1264人,支出126.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55人,支出17.7万元;
大病医疗救助66人次,支出28.8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85人,支出2万元;救灾支出45.8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人,支出9.2万元;社会福利费228.1万元,参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463人,参保率达95%。
交通
泉山镇境内有县道东大公路、裕东公路、民湖公路穿境而过。
风景名胜
连城遗址位于泉山镇西南12.5千米的沙丘中,西南径距民勤县城42千米,因有东、西两座城址相连而得名,地面暴露遗物有夹砂粗红陶片,绳纹灰陶片,三彩瓷片和残砖、布纹残瓦、铜铁器残片以及“开元通宝”铜钱、石磨等,还有木炭灰烬和兽骨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