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陇归地是晚唐时期的一次历史事件。
唐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59年),沙州(今甘肃
敦煌)人
张议潮联合当地军民起义,归顺
唐朝,赶走了当地的
吐蕃守将。唐朝终于收复了自
安史之乱之后被吐蕃占领的河西以及陇右地区(今
甘肃大部、
青海东部、
新疆东部),一雪百年丢失
河湟地区的耻辱。然而,这段历史,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但对已经孱弱的唐朝来说,确实是扬眉吐气的大事。
背景
唐朝的河西、陇右地区,包括了
沙州(今甘肃敦煌),
瓜州(今甘肃瓜州县),
兰州(今甘肃兰州),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河州(今甘肃临夏),鄯州(今青海乐都),廓州(今青海化隆),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凉州(今甘肃武威),岷州(今甘肃定西市岷县)等地。
公元755年(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安史之乱爆发。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一蹶不振,边疆也不稳,西面的
吐蕃(今西藏)也趁乱侵占了唐朝的
河西、
陇右地区。从此,唐朝丧失了河西走廊这一重要的贸易通道。
中唐唐宪宗
李纯有志收复河湟地区,然而唐宪宗忙于平定内部的藩镇,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就去世了。河湟地区的收复似乎变得遥遥无期。故而,晚唐著名诗人,被称为“小李杜”的
杜牧有《河湟》一诗,写道:“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表达了他对收复失地的期盼与渴望。
而唐朝收复该地区已经到了晚唐时期,
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有将近100年的时间了。吐蕃爆发了大规模内战,大将尚婢婢和宰相尚恐热不和,相互攻击,其国内政局紊乱,人心离散,开始转向衰落。这给了唐宣宗一个天大的机会。“河陇归地”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发生的。
事件经过
首先,唐朝军队收复河西陇右的三个州是此事件的前奏。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唐朝利用吐蕃内部的甘青内乱,趁机收复秦州(今
甘肃天水)、安乐州(今
宁夏同心县)、原州(今宁夏固原)三州以及原州所属的7个关。接着,还是在大中三年,维州(今
四川阿坝理县)、扶州(今四川阿坝松潘县)也相继收复,此事是河陇归地的前奏。
此时,沙州人
张义潮已经起兵接管州城,于是他绕道漠北至天德军(今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降唐。这样,沙州(今甘肃敦煌)率先收复。
起事成功后,张议潮又一鼓作气,修缮甲兵,边耕边战,接连收复了瓜、河、岷、伊、肃、西、廓、鄯、甘、兰十个州。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八月,张议潮又派其兄张议谭等29人入朝告捷,并献上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以外,被吐蕃侵占百年的河西陇右地区终于回到了唐王朝的怀抱。
唐宣宗闻说这一消息,感到无比振奋。但他并未忘记犒赏功臣。不久,唐朝置归义军于沙州,以张义潮为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使。河湟地区正式成为唐朝的行政区。
张议潮深受唐朝朝廷的信任,并力图收复整个河湟失地(主要指暂时未被收复的凉州)。到了公元861年,张议潮的侄子张淮深又收复了凉州,并表奏朝廷。自此,河湟地区全部被唐朝收复。
为此,唐宣宗曾兴奋地说:“宪宗常有志收复河陇、河湟地区,然忙于
中原用兵,事遂未成。朕竟其遗志,足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唐宣宗临终前的遗诏也说过:“克服河湟,拓疆三千里外。告成帝庙,雪耻二百年间。”可见,河陇归地、河湟地区的收复给唐宣宗李忱和唐朝朝廷带来的振奋。
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吐蕃酋长尚延心又以渭州(今甘肃定西陇西县)等两个州来降唐朝,自此,渭州也被唐朝收复。
公元863年,凉州收复两年后,唐朝在凉州复设凉州节度使,领凉州、河州、西州、鄯州、洮州(今甘肃临潭)等六个州。由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这样,河西走廊再次畅通无阻。
有民歌赞曰:“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如此赞美张议潮和河陇归地事件。自此,唐朝终于雪了百年河湟之耻。
成功原因
河陇归地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有:
1、张议潮的果敢和智慧。
2、河西、陇右地区人心已经归向唐朝,民心可用,人心思唐。人心向背也是决定河西陇右地区能够被唐朝收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和唐宣宗的大中之治,唐宣宗的英明也分不开的。
3、吐蕃内乱帮了张议潮和唐宣宗的大忙,导致了吐蕃衰落,是河陇归地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要影响
1、河陇归地给了已经孱弱的唐朝一点精神满足。雪了唐朝自安史之乱一来丢失河湟地区的耻辱。可谓是唐朝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
2、虽然河陇归地没有彻底解决唐朝边患问题,但也有一定程度上的缓和。唐朝一段时间内已无西顾之忧。
3、河陇归地也一定程度上畅通了河西走廊地区这一重要的贸易通道(因为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是必经的通道)。
唐宣宗
河陇归地也算是唐宣宗的一项重大的功绩之一。讲到了河陇归地,不得不介绍唐宣宗李忱。
李忱,即宪宗第十三子唐宣宗(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生于大明宫,在穆宗长庆元年(821)三月,被封为光王。会昌六年(846年)三月,武宗弥留之际,把37岁的光王李怡立为皇太叔,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死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享年50岁。他的重要功绩是河陇归地,收复河西陇右地区。他的功绩还有大中之治。
唐宣宗在晚唐的皇帝中也是得到较高声誉的一位,《资治通鉴》载:“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旧唐书》评价他:“而帝道皇猷,始终无缺,虽汉文、景不足过也。惜乎简藉遗落,旧事十无三四,吮墨挥翰,有所慊然。”把他比作了汉朝的汉文帝和汉景帝。而《新唐书》也如此评价他:“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把唐宣宗比作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称他为“小太宗”,可见唐宣宗的不一般之处。
河陇归地后续
虽然,河陇归地,河西、陇右地区被收复。但是,并未彻底解决唐朝晚期的边患问题。
唐宣宗死后,唐懿宗即位,随后的唐懿宗、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昏君,把唐朝带向了不归路,把唐宣宗留下的一抹盛世(最起码是治世)的余晖给抹杀了。再加上唐朝业已衰落,唐懿宗即位后不久,在浙东地区(在今
浙江绍兴、浙江
宁波一带)爆发了
裘甫起义。唐僖宗时期又爆发了黄巢起义。唐朝也在907年灭亡。
而在河陇归地事件中收复的河西、陇右地区在唐懿宗、唐僖宗时期又再次被回鹘、党项(就是后来在宋朝时期建立
西夏的党项族)等少数民族占据。从此,唐朝就彻底丧失了在河陇地区的统治,张议潮辛辛苦苦收复的河陇地区在河陇归地事件(唐宣宗李忱去世)不久后就再次沦入少数民族之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