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
天津市市辖区
河西区,隶属天津市,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天津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地处天津市东南部。东临海河河东区相望,西与南开区西青区交界,南与津南区毗邻,北与和平区接壤,总面积42.21平方公里。2022年,河西区常住人口80.37万人,户籍人口95.22万人。截至2023年6月,河西区下辖14个街道,河西区人民政府驻绍兴道4号。
历史沿革
北宋初年,宋、辽以界河(大致相当于今拒马河大清河海河一线)为界,左岸属。右岸属。今区境位于北宋沿边之地,隶河北东路沧州清池县。清池县后升为清州。大观年间(1107~1110),始建靖海县,今区境属之。政和三年(1113),靖海县并入乾宁县,今区境改隶之。靖康元年(1126),康王赵构割区境等地与金。
金明昌四年(1193),复置靖海县,今区境仍在其界内。
元代,今区境隶属中书省河间路靖海县。
明初,改“靖海”为“静海”,属河间府。今区境大部区域隶属静海县,名为静海县大直沽里。挂甲寺一带当时地处河东,隶属武清县大直沽里。万历三十年(1602),保定巡抚汪应蛟在境内何家圈(今上、下河圈)收买大片土地,辟为天津卫辖屯庄。
清康熙四年(1665),将境内屯田归并静海县管辖。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卫为州,境内贺家口由静海县划入天津州。雍正八年(1730),境内其他地区也从静海县及武清县划入天津州(散州)。雍正九年(1731),天津州升为天津府,原州辖地成为新设的天津县,今区境随隶之。1953年,天津县建制撤销,原县辖地划为市郊。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于境内划定德租界。租界北起闽粤会馆义地北边道,东临海河,南至小刘庄北端(今琼州道),西抵海大道(今大沽南路)。
民国6年(1917年),3月,收回天津德租界主权,改为特别区。8月,中国政府收回天津奥租界。8月17日,原德租界改称特别第一区,简称特一区。将原奥租界定为特别第二区,简称特二区。民国17年(1928年),天津建市,今区境大部划入市区,位于津浦铁路支线以南的部分地区仍隶天津县
民国27年(1938年),日伪市政当局调整区划。将特一区以外,原乡区二所,乡区五所各一部,东至海河、南至津浦铁路支线、西至大围堤、北至六里台,定为第六区。民国32年(1943年),日伪市政当局将特一区改为第十区。民国33年(1944年),日伪市政当局将六区、十区合并,仍称第六区。
1949年,天津解放,仍沿用六区旧称。
1956年,六区改称河西区。
1966年,河西区更名为红旗区。
1968年,复称河西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河东区的挂甲寺村和杨庄子落入河西。
1952年,六区原辖何兴村移交五区。七区八里台一部及天津县灰堆村,下河圈村划归六区,同时将黑牛城村、纪庄子村移交天津县。
1958年,南郊区(津南区)2个镇10个乡、西郊区(西青区)东部3个乡、东郊区海河西岸4个乡划入河西区。
1959年,黄骅县新、老上古林村,包括沿海、前进、胜利、工农、建国等农业社,划归河西区。
1962年,除黑牛城村外,原郊区部分及新、老上古林村划出。
2017年6月,设立太湖路街道
2021年,西青区行政区划范围内梅江南、解放南路起步区内由河西区实施服务管理的相关区域约4平方公里划入河西区。津南区行政区划范围内梅江南、解放南路起步区内由河西区实施服务管理的相关区域约6平方公里划入河西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河西区下辖14个街道:大营门街道下瓦房街道桃园街道挂甲寺街道马场街道越秀路街道友谊路街道天塔街道尖山街道陈塘庄街道柳林街道东海街道梅江街道太湖路街道,147个社区。河西区人民政府驻绍兴道4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西区,地处天津市东南部。东临海河河东区相望,西迄卫津南路卫津河与南开区西青区交界,南沿双林农戈引水河与津南区毗邻,北抵徐州道、马场道津河与和平区接壤,总面积42.21平方公里。
地质
河西区平原地貌下面埋藏有数层河湖相粉砂、粘土与海相淤泥交互沉积层,发生过多次海侵与海退,低平原地貌是距今4000年以来,由黄河、海河等大河搬运堆积与人为塑造的结果。
地形地貌
河西区境为古代滨海地区,地势低,大部分地区海拔4米左右,低洼地区只有3米左右;地面坡度极平缓,坡降l/10000左右。主要由低平地、洼地、微高地、人工堤及坑塘等地貌类型所构成。地面组成物质以砂质粘土和粘土为主。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浅层地下水为咸水,土壤含盐量较高。
气候
河西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
水文
流经河西区的河流有海河、卫津河、津河、复兴河、长泰引河、双林引水河、四化河等。
土壤
河西区土壤类型主要有河流相、湖泊相的砂质粘土、粉质粘土和粘土。
自然灾害
河西区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大风、沙尘暴、暴雨、寒潮、冰雹,地质灾害有地面沉降、地震。
自然资源
光热资源
河西区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全年晴天日数较多,因此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可广泛用于采暖、洗浴等。日均温度稳定超过0℃276天,大于0℃的积温4722℃。日均温稳定超过5℃240天左右,≥5℃的积温4614℃。日均温稳定超过10℃204天左右,≥10℃的积温为4279℃。日均温稳定超过15℃165天,≥15℃的积温3713℃。
地热资源
河西区地热田属于天津市区——王兰庄地热田的一部分。地质构造单元为沧县隆起的北段。东有白塘口西断裂,西有天津断裂,北有海河断裂,为地热田提供热通道。
河西区所在天津市区——王兰庄地热田即属于板块构造热传导型热水地热田。地热梯度等值线从边缘的3.5℃/100米至中心8.5℃/100米。若按3.5℃/100米地热梯度等值线圈划,整个河西区都位于地热田上;若按5℃/100米~6℃/100米地热梯度等值线圈划,河西区有半数以上的面积在地热田上。
经勘探查明,河西区地热田内有两种类型地热水:一类是位于上部的第三系碎屑岩孔隙热水,为低温——中低温水,顶板埋深390米~420米。另一类是位于下部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基岩岩溶裂隙热水,为中低温——中温热水,顶板埋深1000米。
生物资源
动物
河西区区境陆栖脊椎动物在生物地理区划中,属“古北界、东北亚界、华北区”范畴,以“古北界”成分为主。野生动物主是鸟类、昆虫爬行类、两栖类、鱼类以及少数哺乳类,其中哺乳类动物有4种,鸟类有60种,爬行类动物有4种,两栖类动物有6种,昆虫类有25种,鱼类有20种。 哺乳类动物有黄鼬、蝙蝠、褐家鼠、刺猬;鸟类有夜鹭、池鹭、太平鸟等;爬行类动物有甲鱼、北滑蜥、华北壁虎、华北游蛇;两栖类动物有青蛙、沼蛙、金线蛙、北方狭蛙、中华蟾蜍、花背蟾蜍;昆虫类有蟋蟀、蝴蝶、大黄蜂等;鱼类有河鲶鱼、黄鳝、翘嘴红鮊等。
植物
河西区区境野生植物属泛北极植物区,由于长期人为开发利用,区域不断扩展,天然林被两岸林、人工园林、行道树所替代,草本植物和极少数灌残留有野生种。主要分布在河流、道路旁、湖泊沿岸、各类公园、工厂、学校、居民小区。河西区被子植物有168种,蕨类植物有5种。其中蕨类植物有问荆、槐叶萍、满江红、节节草、四叶萍;被子植物有毛脉酸模、龙葵等。
人口
2022年,河西区常住人口80.37万人,出生人口数3230人,出生率3.93‰;死亡人口数7265人,死亡率8.84‰,人口自然增长率-4.91‰。户籍人口95.22万人,其中男性459280人,女性493007人。
河西区以汉族为主,2017年,全区有少数民族44个28771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49%。
经济
综述
2022年,河西区地区生产总值1129.62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72.84亿元,增长6.3%;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1056.78亿元,增长1.8%。
财政
2022年,河西区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81亿元,增长10.6%。其中,增值税15.98亿元,增长10.0%;企业所得税6.59亿元,增长35.6%;契税7.32亿元,下降6.0%;城市维护建设税4.49亿元,增长4.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39亿元,增长11.5%。其中,教育支出19.01亿元,下降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69亿元,增长8.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49亿元,增长3.5%。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河西区固定资产投资指标163.98亿元,增长8.5 %。津西枫(挂)2021-025号地块项目、津西解放(挂)2019-127号地块项目、津西体(挂)2020-012号地块项目、津西解放(挂)2019-126号地块项目、津西枫(挂)2021-011号地块等项目稳步开展。
招商引资
2022年,河西区借助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河西分会场签约活动、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成立大会等活动引进6个重点招商项目,投资额2.86亿元,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累计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136.4亿元,落地5000万元项目61个。引入京冀企业144家,总投资额14.16亿,其中,北京企业84家,投资额5.04亿元,河北企业60家,投资额9.12亿元。
楼宇经济
2022年,河西区新增楼宇注册企业超2500家,总数超过2.2万家;亿元楼宇23座,留区税收超千万楼宇达到48座。
民营经济
2022年,河西区民营经济增加值215.08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9.0%,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下降5.8%。鼓励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产品,现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专精特新”种子企业5家;新增民营市场主体9940家,累计达75471家。
人民生活
2022年,河西区人均可支配收入62568元,增长2.8%。其中,工资性收入35461元,下降0.9%;经营净收入1076元,增长9.8%;财产净收入5060元,下降0.1%;转移净收入20971元,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40166元,下降4.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10793元,增长0.9%;衣着支出1737元,下降16.9%;居住支出9724元,下降1.9%;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2019元,下降2.7%;交通通信支出5735元,下降6.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160元,下降12.4%;医疗保健支出4534元,增长2.7%;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464元,下降18.6%。
截至2022年,中交集团在天津市设立全资企业共计30家,注册资本金287亿元。在河西区参股的企业共计16家,注册资本金112亿元。中交集团在天津陆续落地各类重点项目,累计实现投资额1459亿元,其中在河西区的项目投资额达257亿元。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落户陈塘商务区,累计举办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对接会等系列活动40场。
第一产业
河西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之一,无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房地产业
2022年,河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市住建委反馈的全部商品房数据)35.44万平方米,下降48 %。共成交房屋14062套、117.2万平方米、304.73亿元,38.8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上市。
第三产业
商贸服务业
2022年,河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8亿元,下降11.7%。批发业商品销售总额1512.94亿元,下降4.3%;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78.58亿元,下降12.9%;住宿业营业额4.26亿元,下降34.9%;餐饮业营业额21.99亿元,下降16.2%。实际外贸进出口额147.17亿元,下降11.06%。
金融业
2022年,河西区金融业增加值467.67亿元,增长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4%,拉动地区生产总值正增长2.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10941.8亿元,增长13.1%。占全市的13.2%,增速高于全市5.1个百分点,其中,存款余额6044.2亿元,增长18.3%,贷款余额4897.6亿元,增长6.7%。绝对值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引进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天津分公司、博正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等20家优质金融机构落户,其中北京金融机构4家,注册资本共计6.5亿元。
营利性服务业
2022年,河西区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60.12亿元, 增长1.1%。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61.32亿元,增长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73.10亿元,下降10.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8.04亿元,增长1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23亿元,增长15.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0.67亿元,增长5.3%。
交通运输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河西区共有中小幼学校133所,中学19所(含新华、实验),其中公办中学17所、民办中学2所;小学39所,其中公办小学35所(含东湖)、民办小学4所;幼儿园68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28所、机关企事业部队办园7所,民办幼儿园33所;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成人教育院校1所、国际学校1所。校外培训机构285家。有社区终身学习服务中心110个,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144个,“居家养老一榕树课堂”44个,社区早期教育资源中心40个。共有在校中小幼学生113895名,其中中学学生34124名,中职学生1074名,小学学生60990名,幼儿园学生17559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48名。现有在编教职工6462人,退休教职工6691人。
2022年,河西区领导、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带头深入23所学校讲授思政课,覆盖2000余名师生;成立教育系统宣讲团,组建“传新声”“育新人”“领新航”3支宣讲小分队,采取以“一团多队”“点单+派单”模式开展宣讲184场,受众超过2.5万人次;深入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全系统169个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721次;组织中小学生2000余人参加思政辩论赛、演讲比赛、公益广告大赛和原创音乐作品征集大赛。
组织推动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学子节活动,开展“心润泽 心阳光 心绽放”河西区第十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暨第三届河西学子心育节活动。完善“敏学创新”智育品牌,完成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的中期成果推广,受邀参加全国第二届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4次学术年会专题展示;开创河西区“多层主体、互助互补”区域“三级教研”模式,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教研年会遴选。优化“活力阳光”体育品牌,与市体育局、天津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开设“奥运冠军佟文体育时间”;3所中小学被评为天津市排球特色校;13名学生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在天津市阳光体育系列赛事中,获团体名次14个、个人奖项27个;在天津市第一届少年儿童夏季体育节中,获得19个一等奖。擦亮“尚美博雅”美育品牌,举办2022年河西区美育实践课堂个人项目展演,推选691名学生参加市级展演,130人获一等奖、261人获二等奖、218人获三等奖;举办“喜迎二十大 艺美新时代”集体项目展演,合唱、舞蹈、器乐、戏剧四节联动,推选96个优秀节目参加市级展示。打造“勤巧克俭”劳动品牌,参加天津市第一届中小学劳动教育案例(课程)评选,荣获示范课2节、精品课2节、优秀课4节;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签订劳动教育合作协议,与天津市国资委下属10家国有企业签订劳动实践基地协议。
接收开办御江台幼儿园、河西六幼益发里幼儿园和河西二十二幼梦湖东道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03%,普惠率84%,公办园占比70%;成立河西二幼办学集团,将新建幼儿园纳入集团管理;启动普惠托育专项建设项目,提供托位120个。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新建第四中学办学集团、第四十二中学办学集团,孵化成立觉民中学、卓越中学;新开办美塘小学、第二中心小学,纳入师大二附小办学集团、中心小学办学集团;更新研发并推送线上教学资源13批次,组织教研活动349科次,开展线上线下听课巡课2000余节。促进特殊教育融合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
制定《河西区中小学创意体验作业指导意见》,形成《河西区中小学作业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经验集,推动开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试用工作。推动形成“作业辅导+素质拓展+智慧服务”的课后服务特色,被确定为教育部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试点区。出台《河西区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和监督管理方案》,统筹开展联合检查120余轮次,处理32起涉嫌违规培训行为,开出了“双减”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的首例罚单。
接收新建配套小学2所,幼儿园3所,共增加学位3420个,圆满完成2022年民心工程任务。在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中心区域改扩建老旧校舍和租借其它校舍资源,全程跟进闽侯路小学尖山路校区改扩建工程,提升改造原尖山小学校舍功能,收回叠彩道原宾馆小学校舍,同时通过租用、借用其它校舍资源等方式积极盘活区域内校舍资源,共新增学位7600余个。完成田家炳中学加固改造。扎实推进北师大附中西南侧地块学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小海地安江里Ⅱ地块小学项目建设。
科学技术
2022年,河西区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3家、雏鹰企业125家、瞪羚企业2家。完成科技成果登记66项,技术合同登记633份,合同交易额达到80.26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99家。101家企业申报2022年天津市研发投入后补助项目。推荐17个项目分别申报了科技支撑重点、科学技术普及、科普基地、海外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院士合作、杰出青年、应用基础研究、转制院所扶持等科技项目,其中4家企业项目获得市级立项。推荐8个单位申报科普基地,其中6家获批。
2022年,河西区拥有各类科技载体14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众创空间3家,区级备案1家。完成天津市科技载体年度绩效考核。2023年,科技企业评价服务平台研发成功。银行与4家企业签署授信协议,其中2家企业当场获得放款493万元。
截止2023年,平台入库企业363家,上线金融机构7家,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等,共上线金融产品21个,已累计为27家企业授信2691万元,5家企业获得贷款1145万。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河西区图书馆、河西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河西区文化馆。
2022年,河西区高水平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获东部组良好评级)。举办2022“阅”城市“悦”美好西岸读书节、2022西岸艺术节暨首届“西岸有戏”社区公益演出季,9家市属文艺院团深入街道社区开展演出40余场。第四届西岸哪吒杯京津冀甘黔湘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创意大联展征集六省市近400件非遗作品,启动首届城市非遗论坛,共享公共文化发展成果。承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确保第十七届文华大奖(戏曲类)评奖演出成功举办。举办“文化365 快乐在河西”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1800余场。健全国家、市、区三级非遗保护名录。共有非遗项目83项,代表性传承人98名。新建更新健身园30个,社区户外微场地5个。
体育事业
2021年,河西区新建更新健身园28个,体育园14个。
医疗卫生
2022年,河西区医疗卫生养老综合服务设施项目交付使用,区疾控中心新址投入运行,全面提升快速检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区中医医院新址顺利开诊,提供优质中医诊疗服务。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友谊路街、陈塘庄街、挂甲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市级中医药特色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完成有效签约16.80万人,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3.4名全科医生,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达到104456人。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护理服务12996人次。孕产妇死亡数为0,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84‰、2.4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66%,儿童健康管理率94.2%。
社会保障
2022年,河西区建成45个街、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载体运营面积3万平方米,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健康驿站30个。免费为有需求的3878余名独居老人提供呼叫服务、为748余名困难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108万多人次。全区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8485.39万元,发放年终一次性生活补助及春节慰问费553.77万元,供热补贴183.84万元,解决困难家庭突发性临时性困难2013户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925.11万元,电价补贴37.23万元,总计支出各类救助款1.02元。
2022年,河西区新增就业19667人,294名大学生通过河西区事业单位招聘实现就业,先后为228家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和226家小微企业拨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083万元,带动就业1082人;开发见习岗位3352个,见习人员达到2161人,拨付81家就业见习基地见习补贴1351.5万元;为17家创业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4万元;为156家创业企业发放房租补贴217.4万元,带动就业337人。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河西区,因地处海河西岸而得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 ,天津市河西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诞生于20世纪初叶,最初由天津城中一位靠卖麻花的首创,其店铺地处东楼十八街,故得名“十八街麻花”。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具有选料精细、工艺考究的传统,选用面粉、植物油和白糖的主料,又加了桂花、芝麻仁、青红丝、闽姜、花生仁等十几种小料,经过发肥、熬糖、配料、制馅、和面、压条、断条、对条、搓制成型、炸制等20多道关键工序精制而成,香甜酥脆、久放不绵。2014年,传统面食制作技艺(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Ⅷ-160。
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
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天津市河西区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挂甲寺庆音法鼓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及其周边地区,是一种极具特点的民间音乐形式,表演中既有精美的道具,又有高超的技巧和优美的舞蹈动作。挂甲寺庆音法鼓銮驾老会初为民间文法鼓,清嘉庆六年传入武法鼓后,又加入飞铙、飞钹。庆音法鼓有铛子、铬子、钹、铙、鼓五种打击乐器和乐谱曲套数十种,常用的乐谱包括集合队员的乐谱、开场乐谱和改点乐谱等。2008年6月7日,津门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22。
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
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天津市河西区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杨家庄永音法鼓会,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及其周边地区。法鼓原是佛教法器,鼓面蒙江豚皮,形体较大。
相传清代康熙年间天津大觉庵的一位和尚,剔除佛教音乐的宗教因素,创造出一些鼓牌子,传给附近的村庄,建立起法鼓会,在年节喜庆日演出。杨家庄永音法鼓出会时主要是表现释迦太子出游的盛况,一般出会人数在四十人左右,有文场、武场之分。2008年6月7日,津门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22。
面人(天津面塑)
面人(天津面塑),天津市河西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21年5月24日,面人(天津面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Ⅶ-52。
风景名胜
北疆博物院旧址
北疆博物院旧址,位于天津外国语大学。由法国天主教会出资修建,1922年建设三层馆舍,1925年至1930年相继建成陈列厅和南楼,与北楼连接形成一座工字型建筑。北疆博物院曾藏有生物标本20余万件,出版著作、刊物已列入世界自然科学文献宝库,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院”,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2019年, 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位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原天津工商学院旧址建筑群是法国天主教会在天津创办较早的一所大学,包括主楼、宿舍楼、办公楼。
主楼建于1925年,三层混合结构,带地下室,建筑面积4917平方米,平面呈“H”形,用封闭式外廊连接所有教室。立面富于变化,首层大块蘑菇石墙面,正中设凸字形大平台,下作四组塔司干双柱组成的门廊。曼塞尔式屋顶,前后各设大圆钟一座,用巴洛克式券罩保护,拱券形门洞。一层为弧券窗,二、三层为矩形窗。室内装修讲究,门厅、大厅、内廊均采用彩色马赛克美术图案,地面、教室、办公室为人字地板。钢筋混凝土楼梯装带铁护角,黑漆方铁花饰透孔栏杆木扶手,现保存较好。2013年5月3日,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放天津战役突破口遗址
解放天津战役突破口遗址,位于河西区五号堤路与郁江道交口,依复兴河而建。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9年1月14口,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天津发起总攻。天津东南的尖山一带,是当年国民党守军“大天津堡垒化”城防工事的坚固防线,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6军,在尖山以南护城河东西两侧地段发起强攻,经过第46军全军十几个小时浴血奋战,攻占前后尖山,突破国民党军城防,打开了进攻市区的南突破口。
天津大剧院
天津大剧院,是天津文化中心的核心建筑。总共3600个座位,采用世界著名专业公司的顶级音响灯光设备,拥有最先进的全自动机械舞台,是一座现代化的高端剧院。
天津大剧院建筑设计立意为“城市舞台”。由世界顶级建筑大师曼哈德•冯•格康亲自担纲,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与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总建筑面积10.1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本体8.5358万平方米,地下设施1.5811万平方米。
天津大剧院还同时设有可供700人同时就餐、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中、西餐厅及附属设施,6米台基下设有商业空间约5500平方米,可作为针对城市高端文化消费人群的艺术培训和艺术品经营场地。大剧院另有2个贵宾厅(175平方米、126平方米),以及机动车泊位数逾300的大型地下车库。
天津美术馆
天津美术馆,是一座综合造型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8065平方米、建筑层数5层,建筑高度29.70米,其中最具特色的二层展厅面积1800平方米,高8米,建筑规格现居全国首位。可同时展出国画、油画、雕塑、版画及工艺美术等不同类别的艺术珍品。
天津美术馆既是面向艺术家展示艺术品的平台,更是为市民普及高雅艺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作为大众美育基地,最大化发挥面向公众的服务功能。
天津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区域内,总建筑面积64003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4000平方米,库房面积11000平方米。是天津地区最大的集收藏、保护、研究、陈列、教育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机构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天津博物馆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法书、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邮票、敦煌遗书、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间工艺品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2007年对外免费开放,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
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隶属于和平区与河西区两个行政区,总面积191.62公顷。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名人故居为典型代表的,集中展示“天津小洋楼”建筑特色的,空间完整、安静优雅的历史文化街区。
特产美食
天津煎饼果子
天津煎饼果子,历史悠久,是天津最知名的风味小吃之一,被誉为继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天津三绝”之后的“第四绝”。
津沽雪花龙须面
《析津志》中曾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龙须面,起源于山东抻面,已有百年历史,传入津门后,经过改良、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津沽雪花龙须面,佐以白糖、果脯等。
桂发祥麻花
桂发祥麻花,口感油润、酥脆香甜,造型美观,久放不绵,因而特别受群众欢迎。不仅品种有六、七个,而且规格齐全,要大有大,要小有小,大的2.5公斤、5公斤,小的50g、100g。
著名人物
夏宝龙
夏宝龙,1952年12月生,天津市人,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梅贻琦
梅贻琦,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889年生于天津,著名教育家。1909年清华第一批直接留美生,1915年在清华学校任教,曾任清华学校大学部物理系教授,清华留美学生监督处监督、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校长。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08:5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