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119号,现为天津外国语大学1号楼,属于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建筑面积4917平方米。
历史沿革
该建筑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法商永和工程司设计。
民国十五年(1926年),建成投入使用。
2004年8月,天津市政府出资将其又进行了“修旧如旧”的维修,更换了建筑内部糟朽的铁、木构件,并对楼内的电线、电缆进行了重新排布,对屋顶破损的瓦片进行了更换。并恢复了位于其顶部最有代表性和具特色的大钟。
建筑格局
格局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为三层混合结构,正立面中部对称,顶层中部建有大钟一座,带半地下室,总建筑面积4917平方米,层高:首层5米,二、三层均为4.7米。中间大屋顶标高达27米。
该建筑平面近似“H”字形。大楼坐南朝北,正面临马场道,主门厅居于正中。背面和东面另设有门厅。原半地下室设实习工厂、储藏间、锅炉房等。一至三层,主要是教室、备课室及办公室。西翼是教堂,并设有单独入口,在天津将教堂组织设在教学楼内的作法比较少见的。大楼内廊两端设有两跑楼梯,直通顶层。顶层内廊的尽端,设铁制螺旋式小楼梯,可通屋顶。
特点
该建筑室内门厅、大厅、内廊均采用彩色马赛克美术图案地面,拱券形门洞。而教室、办公室则为人字地板。楼梯是钢筋混凝土踏步带铁护角、扶手采用黑漆方铁花饰透孔栏杆木。建筑二、三层,除东翼大教室的地面为松木人字地板以外,其余房间及内廊,均为混凝土轧花预制块铺砌的地面。大厅及楼梯间过厅为四开两扇落地式木门,镶有轧花玻璃带圆弧形上亮子。
大楼的正立面,采用了中心对称的构图形式,中轴线突出。半地下室和首层墙面按基座处理,做成大块蘑菇石墙面。二、三层采用带砌筑花饰的红机砖清水墙,四周以横向凹槽分格的混水壁柱和砖砌筑花饰,控制了整个外檐墙面的效果。正面中间部分,利用二层平面往里缩退的空间,组成凸字形大平台。平台的外边缘是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瓶式透空栏杆。门厅平台的下面是四组塔司干双柱组成的门廊。首层采用弧券窗,二、三层为矩形窗,主门厅之上的外檐也采用弧券窗。正面东、西两翼的山墙,则完全采用了带砌筑花饰的实墙,表现出精细的砖工。屋顶的组成较为复杂。东西两翼主要为双坡顶,山墙顶部饰以山花;两翼南端首层采用了平台屋顶,以便同前面凸字形大平台相呼应。屋顶的中心部位高而突出,采用法国曼塞尔式屋顶,覆以鱼鳞式片瓦。屋顶顶部为长条形平顶,四周设钢筋混凝土圆孔花饰栏杆。屋顶的前后各设有大圆钟一座,并分别采用巴洛克式的券罩和断山花加以防护和突出,形成景观效果。
文物价值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以其三层的大楼雄伟而得名,其馆内的收藏物品之多,馆藏丰富、研究成果巨大也享誉全世界。旧址庄严中富有美丽色彩,为华北一大著名建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属于法式建筑,在保留古典韵味的同时,也因教学育人绵延不断而充满生机。
历史文化
相关院校
天津工商学院为法国天主教会创办的一所大学,筹建于1920年,初名工商大学。1921年,选址于英租界马场道,1922年建设教职工宿舍、预科校舍,1923年开学。初设工、商两科,1933年改名为天津工商学院。1937年增设建筑系,为天津建筑教育之始,著名建筑师沈理源、阎子亨、陈炎仲及法国建筑师穆乐等均曾在此任教。1948年改为津沽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学院并入天津大学,商学院并入南开大学,师范学院扩建为天津师范学院,1970年原址改为天津外国语学院。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1月24日,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主楼)位于河西区马场道117-119号。
交通信息
自驾:从天津市人民政府出发距离天津工商学院主楼旧址(天津外国语大学马场道校区主楼)3.6千米,需12分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