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副厅级事业法人单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之一,承担着河南省地下文物的调查、发掘、保护和科学研究等任务。事业编制1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36人。全院设有17个科室:综合办公室、业务办公室、计财科、保卫科、史前时代考古研究室、商周考古研究室、汉唐宋考古研究室、科技考古研究室、考古资料信息室、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公共考古与对外交流室、《华夏考古》编辑部、文物修复室、文物保护室、夏文化科研规划室、夏文化考古研究室、夏文化综合研究室。在全省范围内设有12个长期工作站点,2009年以来,初步建成全国唯一的“动物考古标本数据库”科研平台,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设有省级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研基地3个。2013年定为现名,2020年设立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河南省委常委会批准编制500人,机构规格相当于副厅级。
单位概况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之一,承担着河南省地下文物的调查、发掘、保护和科学研究等任务。事业编制1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36人。全院设有17个科室:综合办公室、业务办公室、计财科、保卫科、史前时代考古研究室、商周考古研究室、汉唐宋考古研究室、科技考古研究室、考古资料信息室、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公共考古与对外交流室、《华夏考古》编辑部、文物修复室、文物保护室、夏文化科研规划室、夏文化考古研究室、夏文化综合研究室。在全省范围内设有12个长期工作站点,2009年以来,初步建成全国唯一的“动物考古标本数据库”科研平台,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设有省级文物科技保护中心1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研基地3个。2013年定为现名,2020年设立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2022年河南省委常委会批准编制500人,机构规格相当于副厅级。
主要职责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配合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重大学术课题,进行全省地下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及方向:
1.河南境内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
2.河南境内夏商周考古学文化研究和中国文明起源、发展、形成历程探索;
3.河南境内秦汉至宋元时代文化的研究。
人才队伍建设
全院现有编制16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106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1人;具有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10人。全院下设12个科研部门、5个科研支撑部门。还设有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和3个省级科研基地,在全国考古机构中研究体系最为完备。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研究等重大学术研究课题,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和重要成果。配合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完成了异常繁重、艰苦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任务。 先后有28个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0个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奖,1个境外项目入选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全院学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200多部学术著作,发表3000余篇专业论文。学术著作先后获得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第二届中国考古大会研究成果奖、2020年中国历史学优秀著作奖等重要奖项。
正在开展的国家级重点考古项目包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灵宝北阳平遗址、南阳黄山遗址、禹州瓦店遗址、登封王城岗遗址、新密古城寨遗址、淮阳平粮台遗址、郑州小双桥遗址等一批重点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正在进行中。
七十余年来,几代考古学家发掘出土文物支撑了河南省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大量经过研究、修复的珍贵出土文物移交给各级各类博物馆用于展陈;考古发掘、研究的许多大遗址已经或正在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文化公园等,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文旅融合事业的发展。
工作成绩
半个世纪以来,我所配合了许多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如淅川丹江口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库、焦枝铁路、宁西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和河南境内高速公路工程等,并围绕一些重要学术研究课题,进行了大量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有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其中包括南召小空山、舞阳贾湖、长葛石固、渑池仰韶村、汝州洪山庙、濮阳西水坡、郑州西山、淅川下王岗和黄楝树、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新密古城寨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焦作府城遗址、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平顶山应国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与虢都上阳城遗址、新郑郑韩故城遗址、登封阳城遗址、信阳长台关楚墓、淅川下寺楚墓及徐家岭和和尚岭楚墓、固始侯古堆大墓等商周遗址和墓葬;南阳瓦房庄遗址、巩义铁生沟遗址、温县招贤村遗址、永城西汉梁国陵墓、密县打虎亭汉墓和后士郭汉墓、安阳北齐范粹墓、鹤壁市鹤壁集瓷窑遗址、巩义黄冶唐三彩窑遗址、汝州严和店瓷窑遗址、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禹州钧台钧窑遗址、禹州神垕镇钧窑遗址、北宋东京开封城址和北宋皇陵等两汉南北朝及唐宋遗址和墓葬。上述重大考古发现中,有6项被列入全国专家评选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有1项列为“七五”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1项列为“八五”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15项入选1990年以来各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有1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奖,另有2项分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二等奖、3项分获三等奖。上述考古成果表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依托我们祖先留下的丰富文化底蕴,为文物大省的河南、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数十年来,我所发表考古发掘报告、简报800余篇,研究文章1000余篇。出版了《郑州二里岗》、《信阳楚墓》、《淅川下王岗》、《淅川下寺春秋墓》、《登封王城岗与阳城》、《密县打虎亭汉墓》、《北宋皇陵》、《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舞阳贾湖》、《三门峡虢国墓》(一)、《郑州商城》等近40部考古报告专集;又出版了《河南出土商周青铜器》(一)、《千唐志斋藏志》、《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新中国出土墓志合集·河南分册》等20多部资料性研究专著;还出版了《河南考古》、《中国考古》、《河南考古四十年》、《中原古代冶金技术研究》、《河南陶瓷史》、《河南恐龙蛋化石群研究》、《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安金槐考古文集》等20余部学术性专著。在上述丰硕成果中,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文物科研项目3项,河南省“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荣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三等奖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夏鼐考古学基金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荣誉奖4项,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专家评审的中国20世纪优秀考古报告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1项。我所主办的《华夏考古》已出版60多期,曾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提名奖,连续三届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期刊,并连续两次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期刊二十佳,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河南省一级期刊,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同时,1983年——1992年国家文物局在我所设立的“文化部文物局郑州文物干部训练班(后改名为——文化部文物局郑州文物干部培训中心和郑州文物考古干部专科学校及郑州文博职工中等专科学校)”,共举办全国招生的训练班和大专班、中专班8次,在河南省范围内招生的训练班7次,先后招生学员达1300多人次,为全国文物考古战线培养了大批人才。
我所不但在考古发掘中有许多重大考古发现,而且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研究、裴李岗文化研究、仰韶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研究、夏商文化研究、古代冶金研究、古代陶瓷研究等诸多重要考古研究课题中取得突出成就。在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我所承担了“早期夏文化”专题和“商前期年代学研究”课题,许多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同时荣获国家科技部等四部委颁发的“九五重大科技攻关优秀成果奖”。另外,我所先后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省人事厅和省文物局评为全省文物先进单位和省直机关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同时还荣获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
我所与省内外、国内外的同行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但与许多兄弟单位和大学联合在河南进行考古发掘,而且还派出专业人员到长江三峡库区、深圳、香港等地进行考古发掘或文物普查。我所曾多次接待日本、英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法国等许多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到河南参观交流,同时派出专家到日本、美国、韩国、丹麦、法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通过交流与合作,不仅增强了我所与各国学者之间的友谊,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术水平,也使河南考古学的成果为世人所了解。
七、单位地址: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陇海北三街九号
八、邮政编码:
450000
单位机构设置
1.行政(党务)办公室
工作职能——党务、政务及事务的管理与协调工作;有关会议的组织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综合性文件的起草、院发文件的审核、打印及上报下发,文件传阅;印章的管理和使用;人事、劳资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本院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文明创建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本院办公楼、家属楼的物业管理工作;公务车辆管理和使用工作;职工考勤和汇总工作;工会、职代会、团委工作等。
2.业务办公室
工作职能——协助院领导做好全院科研规划的编制、实施与总结工作;配合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考古调查、文物影响评估工作;做好配合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文物保护经费预算编制、经费协商、经费落实、工作协调和完工报告的组织编写与提交工作;国家大遗址项目和主动研究课题项目的前期申报、经费申请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考古发掘项目的申请、上报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国家级和省级社科项目及相关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组织申报与管理工作;各类业务资质的申请、年检、晋级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协助院学术委员会开展日常工作;协同院行政办公室、资料信息中心做好业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协同院计财科做好业务工作经费进账、建档与管理工作;技工的建档、组织和管理工作等。
3.计财科
工作职能——全院的经费计划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根据本院总体发展目标和要求,合理地编制预算,有效地发挥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作用;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院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贯彻“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方法,依法组织收入,加强收费和票据管理,严格控制支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定期将会计档案分类并进行统一的档案管理;做好会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装订工作,妥善保管会计档案,做好保密工作;协同基建考古办公室及时做好考古项目经费的进账工作;做好考古项目经费的及时申报、支出、审核、报销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依法接受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及相关说明;协同行政办公室定期进行财产清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
4.保卫科
工作职能:贯彻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事故的“四防”工作方针,按照一级风险单位标准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负责制定本单位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和具体方案;组织落实单位、工作站、田野考古发掘工地、文物库房、重点要害目标、文物运输、公共财产、消防、技防、人防等各项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协助上级部门、院领导开展单位的普法教育和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增强单位职工的法制观念和自觉维护正常工作秩序的意识;加强与公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等部门联系,做好单位的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做好单位安防、技防、消防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安全保卫人员工作岗位,并负责选配安全保卫工作人员;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单位发生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自然灾害事故并保护现场;单位内部纠纷的调解、疏导工作;协助公安机关查处发生在单位的治安、刑事案件等。
5.史前考古研究室
工作职能——承担本院科研规划中的史前(人类起源至公元前21世纪)考古研究规划的编制、实施与总结工作;承担配合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任务并及时提交完工报告;承担国家大遗址项目和主动研究课题中史前遗址的考古工作申报、经费申请、工作实施和汇报工作;及时完成本室承担的考古发掘项目的发掘报告编写、发表和出版工作;承担本院与史前考古研究有关的学术咨询和学术会议举办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交流工作等。
6.商周考古研究室
工作职能——承担本院科研规划中的商、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221年)考古研究规划的编制、实施与总结工作;承担配合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任务并及时提交完工报告;承担国家大遗址项目和主动研究课题中商、周时期遗址的考古工作申报、经费申请、工作实施和汇报工作;及时完成本室承担的考古发掘项目的发掘报告编写、发表和出版工作;承担本院与商、周时期考古研究有关的学术咨询和学术会议举办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交流工作等。
7.汉唐宋考古研究室
工作职能——承担本院科研规划中的秦汉及以后历史时期(公元前221年至清代)考古研究规划的编制、实施与总结工作;承担配合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任务并及时提交完工报告;承担国家大遗址项目和主动研究课题中秦汉及以后历史时期遗址的考古工作申报、经费申请、工作实施和汇报工作;及时完成本室承担的考古发掘项目的发掘报告编写、发表和出版工作;承担本院与秦汉及以后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关的学术咨询和学术会议举办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交流工作等。
8.科技考古研究室
工作职能——实施本院科技考古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协同相关业务科室开展科技考古标本采集和信息提取工作;开展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体质人类学研究;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及省级各种科研课题;协助相关业务科室开展对外科技考古的标本测试、合作研究工作;开展相关科技考古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承担我院科技考古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使用、维护和更新工作等。
9.资料信息中心
工作职能——本院文物和文物资料的收藏建档和管理利用工作;本院标本展室的布展和对外展出工作;图书资料的管理、借阅、信息服务等工作;建立和运行图书、文物资料的信息数据库等。
10,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
工作职能——对本院考古遗存遗物信息等进行多条件、多方式的记录工作,提供研究所需的多种数据、图形、影像和多媒体等资料;承担各考古发掘遗存的地形图测绘、高空摄影工作等地理信息系统资料的采集及重点遗迹遗物的摄、录像工作;承担重点遗址发掘报告(简报)编写中的遗迹、遗物的摄影、绘图工作;做好摄、录像资料的数字化建档工作。
11.公共考古与对外交流室
工作职能:通过考古学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和普及考古与文物知识;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公众考古活动,促进学术界与公众的交流,增进公众对文物考古工作的了解和热爱;利用文物保护实验室、考古发掘现场等优势,开展各类相关公开展示活动;开展省内各类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专题调查研究工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相关利用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承担本院网站(页)、微信、微博的各类新闻和信息资料的录入与更新的组织管理工作;承担各类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及展示方案设计工作;对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案、文物环境影响报告等提供评估和咨询工作;承担与国内外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相关工作等。
12.《华夏考古》编辑部
工作职能——《华夏考古》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学学术刊物。创刊于1987年,创刊伊始为半年刊,1988年改为季刊。截至2016年3月已出版114期。
《华夏考古》立足于河南,刊发全国各地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和简报,以及根据文物考古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译文和探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文章。下设田野考古报告、考古文物研究、古文字研究、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考古技术与文物保护、译文园地、学者与学术史、书评以及学术动态等栏目。
2000年以来《华夏考古》先后荣获河南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2002年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本刊还被“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扩展版”收录。
《华夏考古》还被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评为“2013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
工作职能——本院发掘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重点做好土遗址及漆木器、金属器等文物的科技保护工作,并不断扩展文物科技保护的方向和领域;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工艺、材料和理论研究;本院安排的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及方案设计任务;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对外教育培训工作;本院文物修复设备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更新工作等。
工作职能——考古现场出土脆弱质文物的保护、提取、包装及搬运等工作;开展相关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提高本院文物科技保护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申报和承担国家及省级各种文物科技保护项目;本院文物科技保护仪器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更新工作等。
15.夏文化科研规划室
工作职能:承担我省夏文化田野考古发掘、重大课题研究等科研工作规划;协调与省内外相关考古科研机构的合作,统筹综合研究课题的申报与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夏文化各类会议、论坛及研学游活动等工作。
16.夏文化考古研究室
工作职能:承担我省夏文化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长期开展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古城寨、巩义稍柴、济源原城等夏文化重要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做好关键流域的考古调查工作。
17.夏文化综合研究室
工作职能:开展夏文化重大课题研究攻关和多学科联合研究;自主选题开展与夏文化源头、夏商分界、文明发展高度、社会族群结构、夏前期政治核心等关键问题相关的其他夏文化专题研究课题;承担组织夏文化考古与研究成果转化、国际交流等工作;出版中、英文系列夏文化普及性读物、研究论著等。
18.派出机构
①西山整理基地 (含工作站)
主要任务是完成院内考古发掘工地出土文物收存整理,争取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在西山遗址保护经费的支持,确保遗址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西山遗址的主要工作是遵照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加强郑州西山遗址的保护意见,加强对西山仰韶文化古城城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
设立于1999年10月,其主要任务是遵照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加强郑州西山遗址的保护意见,加强对西山仰韶文化古城城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自建站以来,拟定了《郑州西山仰韶遗址保护方案》,确定了西山遗址的保护范围,制作了保护标志牌,建立了“四有”保护档案。基地主任:王蔚波。西山整理基地2006年动工,2010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000㎡,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所内考古发掘工地出土文物收存整理,同时,争取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在西山遗址保护经费的支持,确保遗址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郑州工作站
设立于1974年,其主要任务是配合基本建设,对郑州商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与研究。自建站以来,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近300项,发掘面积5万平方米,在郑州商城内找到了商代宫殿区,并发现大面积宫殿基址、宫城墙、人头骨壕沟、输供水管道、蓄水池、水井以及青铜器窖藏坑、商代墓葬区、制铜、制骨作坊等主要遗迹。并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大量可供测年的14C标本,为确立夏商分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任站长:安金槐、杨育彬、陈嘉祥、宋国定、贾连敏,现任站长杨树刚。当前的主要工作是:配合城市经济建设,对郑州商代遗址宫殿区域进行考古发掘研究工作。
③新郑工作站
设立于1963年10月,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其主要任务为:加强郑韩故城及其周边地区的文物保护、钻探调查和发掘研究工作。自建站以来,先后对郑韩故城布局、形制、宫殿遗址、铸铁、制骨遗址及墓葬区,白庙范铜器兵器坑、韩国侯王陵墓区,郑国王室祭祀遗址,郑国春秋墓区与车马坑,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城址等处进行了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历任站长:李德保、蔡全法、马俊才,现任站长樊温泉(兼)。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城市经济建设,对郑韩故城及其周围进行考古发掘研究工作。
④登封工作站
设立于1976年8月25日,其主要任务是对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和东周阳城遗址进行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同时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王 城岗和阳城遗址出土文物陈列室。曾任站长有:安金槐、李京华、曹桂岑、郑杰祥、刘式今,翟继才、王明瑞、马全、王胜利(小)等,现任站长:王胜利(大)。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对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与东周阳城遗址的保护工作。
发展历程
2022年6月30日上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荣誉
2021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南京报恩寺地宫出土阿育王塔变形木胎润胀复原保护修复项目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2022年7月,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现任领导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副书记、执行院长:李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魏兴涛、梁法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杨文胜、顾万发(兼)、张霆(兼)
历任领导
1.1952年6月一1954年7月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队 长:赵全嘏
副队长:许顺湛
2.1954年8月一1955年1月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一队:党支部书记:蒯世权
支部 委 员:谭金昇 葛治功
队 长:许继秋
副 队 长:安金槐 尹焕章
二队 队长:路传道
3.1955年1月一1958年3月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一队:党支部书记:许顺湛
支部 委 员:谭金升 王润杰
队 长:许顺湛
副 队 长:安金槐 尹焕章
4.1958年3月一1964年10月
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党支部书记:许顺湛
队 长:许顺湛
副 队 长:安金槐 路传道 丁伯泉
5.1964年10月一1970年1月
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党支部书记:李庆生
队 长:丁伯泉
副 队 长:安金槐 吉思敬
6.1970年1月一1981年2月
河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负责人:李庆生 赵青云
7.1981年2月一1983年12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王润杰
委 员:赵青云 王桂枝
所 长:安金槐
副 所 长:赵青云
8.1983年12月一1989年2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王润杰
委 员:赵青云 杨肇清 郝本性 许天申 代伦英
所 长:郝本性
副 所 长:赵青云
武志远(1984年11月)
杨肇清(1986年2月)
许天申(1986年4月)
杨育彬(1987年5月)
9.1989年2月一1994年2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杨肇清
委 员:郝本性 杨育彬 张文军 代伦英
名誉 所 长:安金槐
所 长:郝本性
副 所 长:杨育彬 许天申 张文军
10.1994年2月一1998年1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杨肇清
副 书 记:秦曙光 (1994年4月)
委 员:杨育彬 赵 清 代伦英
名 誉 所长:安金槐
所 长:杨育彬
副 所 长:许天申
秦曙光 (1995年5月)
秦文生 (1997年1月)
孙新民 (1997年1月)
11.1998年1月一1999年3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杨肇清
副 书 记:秦曙光
委 员:秦文生 孙新民 代伦英
所 长:杨肇清
副 所 长:秦曙光 秦文生 孙新民
12.1999年3月一2007年11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 长:孙新民
副 所 长:秦文生 (2006年10月调离)
张志清 (1999年8月)
马萧林 (2006年1月)
贾连敏 (2006年12月)
党支部书记:秦曙光 (2007年11月调离)
委 员:孙新民 秦文生 张志清 代伦英
13.2007年11月一2013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 长:孙新民
副 所 长:魏周兴
张志清 (2010年6月调离)
马萧林 (2010年11月调离)
贾连敏
赵新平 (2009年1月)
孔德超 (2010年11月)
贾付春 (2010年11月)
所长 助理:杨文胜
党总支书记:魏周兴
副 书 记:孙新民
支 委:孙新民 贾连敏 孔德超 赵新平 贾付春 李延斌
14.2013年3月一2017年2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 长:贾连敏
副 院 长:魏周兴
刘海旺
魏兴涛
杨文胜
陈家昌
党总支书记:魏周兴
副 书 记:贾连敏
支 委:贾连敏 刘海旺 杨文胜 陈家昌 魏兴涛 韩朝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6:10
目录
概述
单位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