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遗址
河南省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城遗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府城村西北部的台地之上,是一座早商城址。
历史沿革
1998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对府城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证实府城遗址是一座早商城址。
2013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府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府城遗址东西走向长约280米,南北走向长约300米,面积近10万平方米。早商城城墙保存完好,城址周边轮廓清晰。西城墙长约280米,宽4~8米,现存高度2~3米。北城墙保存长度为284米,高度2~3米。东城墙北部一段和南部均遭破坏,东北部拐角仅保留有地下基槽部分,东城墙复原长度约280米。南城墙仅有地下部分的基槽,西北拐角保存最为完好,拐角内外均呈圆弧状,顶部残宽9米,底部宽约15米,高2米。城墙的建筑方法是先挖基槽,基槽宽约15米,深0.90米,然后加板夯筑而成。东城墙和南城墙基槽已进行了发掘,发现夯土被二里岗晚期地层和灰坑叠压,夯土为黄褐色,夯层清晰,厚约10厘米,夯窝密集,系集束木棍夯打而成,夯土内含少量二里岗文化的陶片。在城内的东北部,分布有大面积夯土基址,已发掘的四处夯土基址之间有叠压打破关系,其中1号、2号基址保存较好。
府城遗址1号夯土基址平面形状为长方形,南北长70米,东西宽55米。已发掘了整个基址的西半部,该基址主要叠压在汉代和西周文化层之下。从已发掘情况可知,基址分南北两个院落,中间为正殿。前殿位于南院的南部和两边的配殿连为一体,南北宽约7.50米。正殿位于前后两院之间,南北宽14.80米,东西已发掘部分的长度为11.70米。北院发掘出有西回廊和北殿(后殿)。西回廊基槽宽4.10米。
府城遗址2号夯土基址叠压着1号基址的北殿,基址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已发掘部分,南北长12.50米,东西宽6.50米,为地面式建筑。建筑方法是先挖一基槽,基槽内的夯土是用纯净的浅黄色生土夯砸而成,居住面上铺有一层黄色含有料疆石粒的土层,夯砸后作为居住面,然后再立木柱,建造房子的地上部分。在紧邻1号夯土基址北殿边缘的一个长方形窖穴内,出土了大量完整陶器,有鬲、圆底深腹罐、大口尊、深腹盆、甑、小口高领瓮、大口缸等。这些陶器的特征与郑州二里岗下层的同类器物基本相同。该坑出土大量夯土块,其中不少被烧烤成砖红色,上面还带有一簇簇的夯窝。这些夯土块的颜色、质地及夯窝的形状大小同1号基址的夯土均相一致。该坑距1号基址槽仅0.25米。1号基址在使用阶段不可能在如此近的地方挖一个2米多深的坑,这些夯土块无疑为1号基址夯土,应是1号基址废弃后填人的。据此,专家们认为1号基址年代应略早于商代二里岗期的年代。
文物遗存
府城遗址文化内涵比较丰富,有二里头文化时期、商代二里冈期、白家庄期及西周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二里头文化遗存、早商文化遗存是该遗址的重要内容。
府城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主要为灰坑,分圆形、椭四形、圆角长方形、不规则及形状不详的灰坑。出土陶器,可分为夹砂灰向。泥质灰陶、泥质褐陶等。器物分为三足器。圆底器、平凹底器、圈足器四类。其中圆底器、平凹底器最多,器形有深腹罐,捏口罐、盆、大口尊、蛋形瓮、平口瓮、小口瓮、杯壶、甑、钵等。三足器有鬲、斝、鼎。
府城遗址白家庄期文化遗存仅有灰坑,形状有圆形、椭四形、长方形三类。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石器、骨器及卜骨等种类。陶器器形有鬲、大口深腹罐、深腹罐、捏口罐、壶、大口尊、盆、尊、小口瓮、平口瓮、豆、篡、甑、器盖等。铜器有铜镞。石器有铲、刀。锛、纺轮等。骨器有骨镞、骨匕等。
历史文化
关于府城城址的年代,商代中期的灰坑直接打破城墙墙体的灰坑,且均叠压于城墙内侧的夯土之上。这些坑主要靠近东城西壁,灰坑下部打破了城墙基槽外侧。这些灰坑内均有大量的商代中期陶片,因此,城墙在商代中期之前已经使用。东城墙的基槽打破的地层下,发现出一座圆形袋状坑,坑壁规整,填黄灰土,出土少量陶片,可辨器形有陶捏口罐、豆、盆及瓮腹片,从其器形纹饰特征分析,均属二里岗下层时期。表明城墙的建筑年代不可能早于二里岗时期下层的年代。因此,府城城址、宫殿的年代应为商代早期,距今3600年左右。
文物价值
府城遗址是焦作城市建筑史、商代文明史的见证,是河南省继郑州商城、偃师商城之后商代城址的又一重要发现,为研究当时城市等级制度及商王朝与地方方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城址内丰富的商代文化遗存,对研究该地区早商文化与晋南地区同时期文化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府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1999年,府城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旅游信息
府城遗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府城街道府城村西北部的台地之上。
乘坐公共交通24路宁郭支线至府城站下车,步行1.5千米后可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0 10: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