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组成部分
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北中轴线和东西中轴线的交接处,该建筑由许心武任校长时主持规划,该校教授等人员自行设计,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20日破土,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28日消耗21万大洋落成,2024年5月2日晚建筑被焚。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在河南贡院的旧址上,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当初,学校所用校舍多为贡院旧房。
民国八年(1919年),李敬斋任校长期间,学校建成六号楼。该楼面积较大,故设讲演厅,即所谓礼堂,能容纳三、四百人。凡有集会,均在此进行。
民国十二年(1923年)3月,预校易名为中州大学,在张鸿烈校长的支持下,校务主任李敬斋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由预校改为大学,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讲演厅集会时虽然拥挤,但勉强可以使用。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中州大学合并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后,更名为河南中山大学。讲演厅作为礼堂,仍是师生们集会的重要场所。
民国十八年(1929年)冬,学生人数增至900余人,六号楼讲演厅已经无法容纳。建造一座礼堂,供师生集会所需,已经极为必要,然而建造经费实难筹措。早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8月,在冯玉祥和省长张凤台的推动下,河南省形成以契税充当教育经费并独立使用的制度,设专门机构负责分配全省教育经费。由于战事频繁,省财政收入不定,学校分配定额亦难保证。学校费用维持日常困难,建设礼堂更为难事。学校曾向省政府提出申请,请求拨款建造礼堂,未能如愿,学校只能搭建一席棚作为礼堂,集会活动场所,但雨雪天不能使用,外观也不雅。
民国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在击败冯玉祥后,蒋介石委派其嫡系刘峙出任河南省主席。同年9月,河南中山大学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校长张仲鲁向师生宣布五年发展规划时,依然是在学校的席棚里。不久,张仲鲁就宣布辞职。赵新吾代理校长两个月,省教育厅长李敬斋兼任校长四个月。校长更换频繁,且任职时间均不长,均无暇顾及建造礼堂。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省政府聘任许心武担任校长,建造礼堂之事迎来转机。上任后,他与李敬斋一起,对河大校园规划做调整和补充,提出建造大礼堂的建议。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学校聘请张钫(时任省建设厅厅长)、李敬斋(时任省教育厅厅长)、杜岫僧(即杜俊,时任教育款产管理处处长)、瞿文琳等15人,组成大礼堂建筑委员会,其中李敬斋、杜岫僧、瞿文琳担任常务委员,分负设计、经济、工程责任。同时,聘任鄢少章负责绘图及工程管理。同年11月20日,大礼堂破土。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10日,学校举行奠基仪式。原定工期为一年半,但工程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28日才落成。受天气变化、材料不齐等缘故,工程曾多次停工,时间达11个月,因此实际工期为二年。
开工前,建筑费预算约为14万元,设备费预算约为3万元。经刘峙同意,财政厅拨建筑费15万元,款产处拨设备费24296元。另外,中原公司捐款一万。这些款项以及陆续产生的利息,共计185143.18元。
建造大礼堂的支出,由建筑费和设备费两部分组成。建筑费共用19万余元,购买木料、砖瓦、灰石、钢铁、杂件等,共花费145998.817元;全部用工数为73520个,计木工21920个,泥工22600个,小工25500个,杂工3490个,共计花费45250.573元。而包括钢椅、电灯、暖气及其他材料在内的费用,称为设备费。在大礼堂落成时,仅安装钢椅,其它设备并未添置,其中购钢椅12894.8元,运输费5827.8元,旅汇费109.22元。建筑费和设备费相加后,实际支出达到210081.21元。在建设的750多天里,建筑委员会的委员们和兼任职员“无给职”,不仅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还节约不少费用。
2024年5月2日23时20分许,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燃火,火灾被扑灭,无人员伤亡。
建筑格局
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矗立在校园南北中轴线和东西中轴线的交接处,其外形轮廓呈“凸”字形,坐北朝南,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32米,高24.45米,占地面积39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687平方米。
整座建筑平面按功能安排,将门厅、观众厅、舞台三部分沿南北中轴线布置。主体空间为观众厅,有观众席2816个,看台分池座、楼座,上下两层布置,地面均按视线要求做起坡设计,四周墙面也做声学处理,视觉、听觉效果良好;大玻璃窗,窗户面积为墙体面积的五分之一,采光充足;观众厅外围U字形走廊包绕,上下两层,设楼梯六座,出入口七处,南面为主入口,设有三扇双扇平开雕花大门,东、西、北立面亦设有4个直通室外的出入口,既满足隔声要求,又满足疏散要求。门厅为接纳组织人流的交通枢纽空间,东西两部楼梯组织垂直交通,北向两门洞通过走廊连接观众厅。舞台口宽18.23米,深12.19米,有大幕一道,垂幕五道,上设检修桥架,可作讲演、放映、演戏及大型会议之用;舞台为木制地板,下为地垄架空,弹性较好;台口两侧下部东西各设通风口一处,直通屋顶,内置机械抽风设备。侧台为音乐室、休息室,侧台两侧楼上楼下共辟室八间,作化妆室、办公室、储藏室等,也可作教室,每间可容纳60人就读。
建筑特色
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的建造借用古代建造都城的思想,在面对明伦街的正立面上建造三个门,这与《考工记》里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有异曲同工之妙。
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整体为传统大屋顶式样,其结构采用西方钢结构。大礼堂作为“中国固有式时期”的典型作品,采用传统殿堂式“三分”建筑形式,下有高大的台基,中有厚重青砖墙的屋身,上有重檐歇山组合大屋顶。
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的设计独具匠心,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建筑运用中西结合的手法,它虽然受格罗配斯等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出现几何形体和现代建筑技术(钢筋混凝土)并出现高楼形式。但同时既包含中国古代传统的宫殿式建筑风格和式样(如:屋顶,斗拱,雕花等),又博采西方建筑的设计手法和建筑形式(如:希腊的一些柱子式样)。
舞台台口宽18.23米,深12.19米,配有大幕、垂幕和两层检修桥。木质舞台弹性好,底部架空可有效防潮。台口两侧各辟联通屋顶的通风口一处,内部置有机械抽风设备。看台与舞台交接处上空更配有气楼,与七号楼、斋房等建筑的气楼一样,大礼堂的气楼外形精美,是大礼堂外立面构成的重要元素。
观众厅的六根钢筋混凝土巨柱支撑起二楼楼座。大礼堂内部安装钢椅、电灯等设施,楼板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基础用排砖密叠并加灌灰浆以达到防潮效果。因开封位于黄河河畔,地下水位高,承载能力有限,大礼堂南墙较其他墙壁稍薄。为保证安全,墙内添加一根钢筋混凝土梁贯通东西,下置八根钢筋混凝土柱以托钢梁,所用钢材为英格兰进口。窗地面积比达到1/5,采光充足。大礼堂创造性的将中西方建筑技术相结合,将砖、木、钢等建筑材料混合运用,充分利用建筑材料本身的特征、特性,将技术和艺术融为一体。
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建筑屋面沿南北纵向采用屋顶组合,门厅对应部分为歇山,两侧楼梯间为卷棚歇山,观众厅与U形走廊巧妙组成重檐歇山,舞台为硬山,东西及北向入口对应采用卷棚歇山门廊,观众厅前区两侧楼梯间上空对应为硬山,将观众厅与舞台外观有机衔接形成侧面起伏多变的轮廓线。屋顶由青灰筒板瓦覆盖,周边四角挑起,高低错落有致,左右对称;屋脊上部有形态各异的脊兽;屋檐下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雕绘在垂花柱、雀替和桂落处,使得整栋建筑物显得雕梁绣户;各脊四角挑起,左右对称,高低起伏,变化丰富。屋檐的设计的手法不仅传承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也体现出古代绘画艺术手法的“气韵生动”。
为满足观演建筑的大跨度需求,大礼堂屋顶组合形式与内部功能巧妙结合、一一对应。大屋顶采用八榀27米豪式进口钢架与两侧人字形钢木结构构成收山,上覆青灰筒板瓦,下由八根混凝土巨柱支撑钢梁和楼板荷载,并用水泥使地基加固。
正立面屋身部分采用四组双柱八根仿爱奥尼式直抵檐口的倚柱巨柱式,柱间正中设三个双扇平开大门,并通过巨柱尺度的变化体现出大礼堂的气势;门楣为悬山垂花门罩,门楼上部二层为办公用房,圆形竖向中旋窗,窗套彩绘图案精美,色彩艳丽;柱头与屋檐交接处,简化传统建筑的斗拱设置,以垂柱挂落替代,檐下垂花柱、雀替、挂落均作透雕彩绘,雕绘出龙头、狮子,凤鸟等生动图案,形象逼真。
山墙部位因不存在传统大木作中的脊柱、瓜柱、穿架等木质构件,均开有透气孔和窗洞,弥补传统建筑采光和通风不足的缺点。
排水系统方面考虑较为周全,大礼堂檐下设有檐沟,收集的雨水汇入隐藏在立面巨柱后的落水管,做有组织排水。所以屋面虽为坡屋顶,在下雨天进大礼堂时也不会遭到檐口集中雨淋。
洋灰(水泥)乃西方材料,水磨石运用在大礼堂和斋房的门厅位置正是西洋技术的体现,材料本身的特性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不仅美观,而且耐磨、防腐。
文化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河南大学一部分学生和北仓女中的学生聚集在大礼堂联合演出反抗侵略题材的话剧《阿比西尼亚的母亲》。此后,又相继组成“大众话剧社”和唱救亡歌曲的“怒吼歌咏队”。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洪琛、冼星海、宋之的等率领的“上海救亡演剧队”来到开封之后多次在大礼堂进行公演,并和河南大学的“大众话剧社”“怒吼歌咏队”在大礼堂舞台上演出救亡话剧和抗日歌曲,极大地促进开封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省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此成功举行。
河南大学大礼堂已经成为学校举行重大活动的首选之地,曾举办过多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也是学生们举办文艺汇演、社团集会的重要场地。
争执说法
《校史》讲“历时3载,用资20万元”,而另一种说法是“历时四年,耗资银元29万余圆”(1981年版《学府纪闻———国立河南大学》),两者似乎有出入。不过,建国前通常使用的都是农历,习惯跨年头算一年,如把《校史》记载的开工与完工日期换成农历,结果就成“四年”。
青砖绿瓦与风铃在有关大礼堂不同的传说中,主要是《校史》与《纪闻》的不同,但也有二者相同但却与现在的实际情况不同的记载。比如二者都提到大礼堂是“绿瓦”,而实际上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见到的大礼堂是青砖青瓦。
在中国,不同颜色的瓦用于屋顶,有一定讲究。一般皇宫用黄色琉璃瓦作顶(据说始于宋代),明清规定,只有宫殿、陵墓及奉旨兴建的坛庙才可用黄色玻璃瓦顶,擅用者要处极刑。但孔庙、关帝庙例外,因二者都受过帝王敕封。绿色瓦顶在故宫中属第二等级,为太子居住的房屋所用。蓝色瓦象征天空,等级高于黑色。黑色在五行中象征水,藏书楼不能失火,故宫文渊阁及寺观藏经楼顶大多用黑色瓦。这种黑瓦,应该就是习惯叫的“小青瓦”。
《纪闻》中说大礼堂“楼内有八个大教室”,《校史》中讲“讲台两旁楼上楼下辟室8个……正门楼上设有办公室3间”。正门楼上只有四间大教室,如加上正门上边的一个,也只有五个。后经过回忆统一过去各是两间教室的情景。约在八十年校庆后,八个教室合成四个大屋,也就成现在的样子。
大礼堂分上下两层,高度是:24.45米。有另一种高度的说法较为冷门,那就是它与铁塔一样高。《纪闻》介绍大礼堂时说:“礼堂共分三层。原定高度,拟与铁塔同高,嗣以经费不足,酌加改正……”铁塔按55.88米计算,现在的大礼堂现在仅是其一半高。这只是起初想与铁塔同高却并未实施的提法。
价值意义
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建筑艺术较为优秀,在中西建筑手法的结合上及两种建筑艺术风格的巧妙运用上都有其独到之处,给人以气势宏伟、巍峨壮观之感,堪称建筑艺术之精品。具有极高的适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作为其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1月24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开封)(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作为其组成部分)被列为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火灾事故
消防隐患
河南大学大礼堂的木屋架、木楼板、木楼梯、木门窗,檐下垂花柱、雀替、挂落、木座席等,木质结构约占居整个建筑物结构的30%,木质干燥、疏松、裂缝,含水量不足18%。另外,经过历年多次修缮彩绘油漆,门窗、地板表层存在大量油漆,也在相当程度上增加火灾危险性。如发生火灾,其木质结构犹如架空的干材堆,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性和传播性;大礼堂吊顶内木屋架纵横交错,周密相连,支立在8根钢梁上,闷顶空间较小,烟热不易散发,如发生火灾,钢梁受热达到800—1000℃,就会形成软化,导致“轰燃”现象。
20世纪末,经过校园规划和整治,虽然大礼堂周边铺设环形道路,形成消防通道,但是其内外部均未设置消防栓,只在内部摆放移动式灭火器。这种消防器材,对于长70多米、宽50多米、高约24米、内部两层观众厅、舞台两侧各有辟室、正面有内前厅、内走廊几经弯曲的大礼堂来说,如发生火灾,靠手持移动灭火器攀登高空施救恐怕于事无补。
大礼堂北侧的学生公寓虽然有带压力的自来水水源,但只能满足学生的生活用水。
大礼堂现有坐席2600余个,内部一层有7个对外出口,总宽度约11.2米,可疏散人员总数1100人;二层有疏散楼梯6座,疏散总宽度约7.3米,可疏散700人。如按规范要求达到一级消防保护的标准,观众座席不得超过1100人,其中一层座席700人,二层座席400人。现有的座席数量远远高于一级消防保护标准要求的数量,如发生火灾就会出现通道堵集、踩踏现象。
在大礼堂未被确定为“国宝”单位前,一方面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责任感不够,另一方面没有专职的保护管理部门。一段时期内由宣传部门、公安处、学生处、团委、艺术学院、后勤、群体剧社7家单位使用和分别管理大礼堂,责任不明,消防安全管理难以落实。在被确定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河南大学成立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并由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日常管理。虽然明确管理责任,但是大礼堂的消防安全仅处于三级保护状态,从根本上来讲仍然没有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2022年,河南大学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教育建筑遗产的消防与可持续保护利用研究——以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为例》就为大礼堂的火灾敲响了警钟。
这篇论文指出,河南大学教育建筑遗产群火灾荷载大、火灾隐患多、疏散条件不足、自救能力弱、消防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大礼堂作为观演场地,自身存在的火灾危险性较高。潜在的火灾因素包括:电气火灾,如原有电气线路老化,电气设备增多,用电荷载过大;用火不慎,使用人员室内吸烟、违规使用大功率,管理人员做饭、取暖、照明等生活用火引发,维修施工时操作不当或使用的明火工具不慎引燃室内可燃物;雷击,不可抗力因素引发。
研究者建议,大礼堂是河大建筑群中建造时间最早,遗存时间最久,艺术价值最高的教育建筑遗产,对它的所有维护和修缮工程都应在河南省相关建筑遗产保护机构的批准下进行,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工程队伍或学校专门的建筑遗产保护团队来接手。
该论文的作者是河南大学设计学工学硕士翟羽佳,指导老师是该校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蒙慧玲。公开资料显示,蒙慧玲是河南省消防协会科学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建筑防火、建筑节能。
事故背景
2023年11月22日,河南省政府采购网发布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修缮工程项目。供应商(乙方)为北京同兴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容包括磋商文件、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图纸答疑、技术要求以及补充文件(如有)等范围内所有内容。合同金额为4356000元,合同工期为180天,自甲方书面通知进场之日起开始计算工期,且必须在2024年4月7日前全部完成。
网上流传的大礼堂“遗照”中,有一张拍摄于修缮期间,大礼堂周身裹满了维修用的脚手架,上面挂着醒目的横幅大字:“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以及“治理隐患保障消防安全”等字样。
火灾情况
2024年5月2日23时20分许,在修缮施工期间的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现火情。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灾被扑灭,无人员伤亡。现场航拍画面显示,大礼堂经过火灾,房顶已经基本坍塌,被火烧过的建筑呈焦黑状。
2024年5月2日23时许,李同学(化名)路过大礼堂。她回忆说,当时从河南大学南门进入,要穿过大礼堂,那时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我们校内的灯光比较暗,但凡当时有火光在外面,我不可能完全看不到,也闻不到气味。”23时30分,有朋友接到通知,需要离开大礼堂附近的宿舍:“我同学正好住在大礼堂后面的学5公寓,阿姨说什么都不要拿,赶紧出来去操场集合,当时大礼堂火势已蔓延了。”
事故处置
2024年5月3日,河南大学发表情况通报,就大礼堂火情致歉,表示无比痛心与自责,并称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5月3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相关领导已经前往河南大学调查此事。
事故回应
2024年5月4日消息,北京同兴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徐长林回应称:“从施工开始到现在,一直严格不允许住人。施工队都是在河南附近的,下班5点多就走人,6点就把电闸拉了。工地有一个晚上值班的,在集装箱那种办公室里,离礼堂有四五十米远。”
校方回应
2024年5月,河南大学表示,火灾发生时,礼堂内没有施工人员,初步推测起火原因可能与修缮过程中的电路老化有关。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
2024年5月2日,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大礼堂发生火灾事故,影响重大。国务院安委会决定,对该起火灾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并派出督办组赴当地督促指导河南省调查组工作,要求科学严谨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19: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