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在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大礼堂公布。
2020年9月1日,第五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活动终评会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举行。在现场监督委员及公证处的见证下,由工作人员统计出第五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名录,共计101个项目获得本届推介。
2016年9月29日,“致敬百年
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召开。此次会议上,
中国文物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了98项“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本次活动由
中国文物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
张锦秋、
刘景梁等建筑、设计大师以及来自全国文博界、文化界、城市建筑界、出版传媒界的专家学者、20世纪建筑遗产入选单位代表、高等院校师生共计200余人出席会议。
自2014年5月经过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97位顾问专家委员的推荐、把关,在北京市方正公证处的监督下,历经初评、终评流程,于2015年8月27日产生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共计98项。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故宫博物院院长
单霁翔说:“认真阅读优秀的中国20世纪建筑,思考它们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乃至工程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成为当代和未来世代理性思考的智慧源泉。文化遗产是有生命的,这个生命充满了故事,而20世纪遗产更是承载着鲜活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事成为历史,历史变为文化,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现场还发布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建议书》(征求意见稿),六条建议分别是:20世纪建筑遗产作为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计划地向公众进行知识启蒙;20世纪建筑遗产数目庞大,是尚待发掘的宝藏,应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的普查工作和保护力度;20世纪建筑遗产是中国社会巨变的见证物和载体,应加强诸多建筑流派、思潮以及名家名作的研究与传承;20世纪建筑遗产是百年中国建筑智慧的结晶和文化写照,应在新建筑设计中注意与其保护工作方针相协调,与城市发展一致;20世纪建筑遗产乃文化发展脉络的重要结点,应敬畏遗产、守护地域特色,以全新理念作保护与更新之时代行动;法制建设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研讨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制建设是重中之重。
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评选,在对20世纪中国建筑百年发展脉络展开追溯的同时,对丰富中国科学文化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在国民中普及建筑文化审美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