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辖自治县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隶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省东南部,东临夏河县碌曲县,南接玛曲县,西南与玛沁县同德县毗连,北与泽库县相邻,处于青甘川三省结合部,素有青海省南大门之称。海拔3600米,辖1镇4乡2个社区39个牧委会,135个牧业合作社,四座藏传佛教寺院。行政区域面积6700平方千米,2019年末,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户籍人口40688人。
建制沿革
秦汉以前,属羌人牧地。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归附汉朝。
西晋,为吐谷浑辖地,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地属北周廓州总管府辖。
隋朝前期,属吐谷浑辖,后期属西海郡赤水县(治今兴海县境)地。
唐高宗,始为吐蕃管辖。玄宗天宝12年(753年)属唐洮阳郡。五代十国时期为吐蕃、吐谷浑、党项、羌等势力各霸一方,无以统属。
北宋,属中原王朝。南宋时属金国。元为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地,属河州必里万户符。
明,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地,万历后属河州必里千户符。
清,属循化厅,为和硕特前首旗(俗称河南亲王)牧地。
民国初由“青海办事长官”及“蒙蕃宣慰使”管辖,民国廿四年(1935年),和硕特南左中旗划同德县,其余“河南三旗”由河南亲王统领,隶省直辖。
1954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县级)。
1955年6月,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由省直辖。
1959年,由黄南自治州代管。
1964年,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2017年10月,青海省政府同意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
行政区划
2000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6乡,县府驻优干宁(智后茂乡辖地)。其中各乡镇:智后茂乡、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柯生乡、多松乡、优干宁地区未批镇。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智后茂乡,设立并命名为优干宁镇(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1年底,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38个村(牧)委会:优干宁镇、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多松乡、柯生乡。年底全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06%。
2005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优干宁镇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柯生乡多松乡
2006年8月,撤销托叶玛乡,并入优干宁镇。
截止2012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辖1镇4乡,2个社区,39个牧。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青海省的东南部,九曲黄河第一右旋弯曲部的弦部的南端。东临甘肃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南临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西北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和海南州同德县毗连,北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为邻。县区东西长127.67公里,南北宽94.36公里,土地总面积6997.45平方公里,折合1049.62万亩,占青海省总面积的0.89%。县城优干宁镇位于县境北部优干宁滩,北距黄南州首府隆务镇137公里,距省会西宁市328公里。行政区域面积6700平方千米,地理位置西倚青藏,东襟甘陇,北通宁海,南望川康,是青、甘、川三省津要之所在。
地质地貌
河南县地势总趋势是东北高、西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539米,最低海拔3168米,高差1317米。地貌类型属典型青南浅切割高山区。其中山地面积约806.11万亩,占总面积的76.80%;滩地面积约为160.5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5.30%;丘陵面积约73.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谷地面积4.2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4%。
气候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气候为高原大陆性气候,属高原亚寒带湿润气候区。由于海拔较高,地势复杂和受季风影响,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每年5月份至10月份温暖、多雨,11月至次年4月份寒冷、干燥、多大风天气。春秋时日短,四季不分明,无绝对无霜期。年均气温在9.2℃-14.6℃,年降水量597.1毫米-615.5毫米,降水总量41.8761立方米,平均每亩降水398.96立方米。平均年蒸发量为1349.700毫米。常年风向西北风,最大风速达到23.7米/秒,年平均风速2.6米秒。年均积雪55.3天,最大积雪厚度31厘米。日照率为57.58%-58.15%,略低于省内西部地区。年平均气压671.8毫帕,空气密度为812.0克/立方米,年均雷暴67.6次。年均沙暴1.25次。年均雾障36.1次。
水文
河南县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27条,主要河流14条,其中较大河流为洮河、泽曲河、尕玛日河,这些河流水质好,分布广,流程长,流域大,水文地质稳定,落差大,水力蕴藏量十分丰富,年平均径流量总量13.87 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9.64万千瓦 。
自然资源
水利资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大小河流27条,这些河流水质好,分布广,流程长,流域大,水文地质稳定,落差大,水力蕴藏量十分丰富,年均径量总量13.87亿立方米,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29.64千瓦。
泽曲在河南县境内河段落差253米,平均坡降1.70%,年径流总量7.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9.3千瓦,可建成梯级电站6处,总装机容量约700千瓦,年发电量200万千瓦时。洮河在河南县境内落差400米,平均坡降4.79%,平均径流总量40533.20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44万千瓦时。
生物资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100余种,珍贵毛皮兽有水獭、猞猁、赤狐、雪豹、沙狐等。药用兽类有马鹿、白唇鹿、麝、马熊等。肉用兽类有黄羊、岩羊、草羚羊、獾猪等。主要野禽有天鹅、雪鸡、麻鸡、石鸡、鸭、苍鹰、百灵等。鱼类有青海裸鲤、厚唇鱼重唇及青海鱼鳅。野生植物和名贵药材有320余种,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党参、掌参、大黄、射千、秦艽、贝母、黄芪、藿香、羌活、蘑菇、蕨麻等。
矿藏资源
截止2007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全县矿产资源中已发现的有10余种矿苗,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主要有三种。
1、距县城59公里的赛尔龙乡赫格椤辉锑已探明储量01790金属吨,主要有3条矿带,经省地矿局中心实验室化验:锑38.05%,汞0.011%,砷0.106%,金0.25吨,选矿石后,锑品位均能达到20%。
2、河南县李卡如山北侧泥炭,经省地质矿产局1987年4月批准,该地泥炭D级储量787万吨。泥炭地有机质平均含量48.9,纤维量30.3%,水份60.5%,灰份47.1%,发热量8.9×100焦/千克,腐植磷酸含量22.5%。
3、距县城28公里的托叶玛乡曲海矿泉水,勘察鉴定年流量1万吨,内含锶、锂、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等十种微量元素,矿化度867.5mg/L,其中锶和游离二氧化碳两项的成分超过了G138537-87界线指标,锶含量达296mg/L,游离二氧化碳547.2mg/L,在国内尚属少见。
人口民族
截止2011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总人口4万人,蒙古族占总人口的93.21%,是中国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有蒙古族藏族汉族回族土族等民族。
2019年末,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户籍人口40688人。
政治
县委副书记、县长:祁小青
经济
综述
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GDP)为14.89亿元,是1978年1649.2万元的90.28倍,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81:1:7调整为2017年的44.02:30.04:25.94。2017年,全县人均GDP为35474.48元(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比1978年的420元增长84.46倍,年均增长12.05%。2017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865万元,比1978年的69.4万元增长55.69倍,年均增长10.86%。
2017年10月,根据贫困县退出程序,经青海省政府研究,批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从全省贫困县中退出。
2019年,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184100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59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8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8337万元。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36亿元,比1978年的958.28万元增长87.24倍,年均增长12.14%。2017年全县存栏各类牲畜63.38万头(只),比1978年的77.55万头(只),减畜14.17万头(只),马:牛:羊比例由2.85:23.41:73.74调整为2.08:42.44:55.47,出栏率、商品率由78年的13.47%、8.17%提高到2017年的56.91%和51.54%。
第二产业
解放前,河南蒙旗只有极少数能够制作简单牧业生产工具的小手工业者,没有手工业作坊,更没有任何地方工业。工业经济从无到有,从原始加工到高科技投入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提高,现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2017年, 工业总产值达到5.8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69亿元。全年发电量15259万度,生产牛羊肉2839吨。工业产销率达79.61%。
第三产业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第三产业产值从1978年的115.44万元达到2017年3.87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94%比1978年提高18.94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7年,全县主要文化体育事业机构有:公共图书馆1 家、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6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个,电影管理站1个。
教育事业
2017年,全县现有各类学校11所,在校学生4943人,其中小学9所、专任小学教师244人、在校生494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4%;初中2所、在校生1523人。
医疗卫生
2017年,全县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医院2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机构各1所,乡镇卫生院6所;实有床位数32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2人; 产妇住院分娩率96.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92%。
历史文化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藏区包围之中,蒙古族先民进入河曲地区后,由于历史、地理、宗教、婚姻等因素,长期与当地藏族同胞和睦相处,友好往来,共同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和民族贸易,是蒙藏文化融合最典型的地区。蒙元文化与藏文化融合,使河南县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藏区环绕之中的河南县是您领略青藏高原、美丽草原,感受蒙元文化、独特民族风情的神地。
河南蒙古族先民进入河南地区前,即已皈依佛教,进入河南地区后,与宗教信仰相同的当地藏族人民发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和融合,在河南蒙古族历代首领的大力倡导下,佛教寺院得到很大发展。现县境内有均属格普派的拉卡、曲格、香扎、达参四座寺院,共有经堂佛殿4座间,囊欠4座60间,僧舍94院480间,住寺僧侣257人,各寺院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着古老藏传佛教的珍贵物品。
风景名胜
拉卡寺
拉卡寺全称“拉卡嘎丹夏智布达吉林”意为“拉卡俱喜讲修兴旺洲”,由第五世拉卡活佛罗桑索南嘉措创建于1924年,位于河南县城之东约2公里处,坐落在优干宁山阳坡柯代沟旁,现有大经堂1座25间,僧舍29院102间,有住寺僧侣50名。寺院坐北朝南,背靠优干山,面临泽曲河,周围草原辽阔,水草丰美,是四季皆宜的优良牧场,有典型的草原风光。
曲格寺
曲格寺原名“曲格桑昂曲索朗”,后改名为“曲格扎西曲朗”,意为“曲格吉祥法寨”,位于河南县城西31公里处,宁木特浪琴山下,于1937年河南当时亲王扎西才让母亲兰曼措主持修建,现有经常1座9间,僧舍25院105间,有僧侣58名。寺院坐北朝南,泽曲河流经寺前,河流两岸草场平坦,水草丰茂,风光宜人。
香扎寺
香扎寺原名德隆寺,后改用现名,全称“香扎贡扎西勒奇”,意为“香扎吉祥乐善汇集洲”,位于县城正南75公里处,今柯生乡政府驻地次汉苏沟口西倾香扎智卡,由香扎罗桑却古喜措始建于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现有经堂1座25间,弥勒殿1座,囊欠1院16间,僧舍20院130间,有僧侣68名。寺院北依吉岗,南临黄河,寺近有黄河古渡口,通往甘肃省玛曲县欧拉草原。寺址地气候温暖,草原开阔,水草丰茂,风光壮美。
达参寺。藏语全称“达参扎西德勒葛丹林”,意为“达参吉祥如意俱喜洲”,位于县城东61公里处,今赛尔龙乡驻地牙当滩西南侧,由甘南拉卜椤寺第四世哲赫公巴仓活佛加羊旦巴尖措创建于1924年,现有二层经堂1座25间,囊欠1院15间,僧舍20院143间,有僧侣81名。寺院坐西朝东,背靠象鼻山,面临碌曲河(即洮河),四周景色独特,风光优美。
圣湖
在河南县县城南部45公里处吉岗山北麓的尕海滩上,有一片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沮洳地,在中央部分的略凸地带有一泓平如明镜、蓝如宝石、清可见底、深约1米的小湖,当地群众称为“拉毛兰木措”,意即仙女湖。关于仙女洞,有许多神话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造就了仙女洞的神圣。
仙女洞
仙人洞距县城50公里,仙女湖北面吉岗山麓,有51个天然溶洞,其中尼康沟里,有一处天然形成的大溶洞,幽深奇妙,神秘莫名,群众称为仙人洞。其洞的深度尚未深知,目前已探知的深度为1500米。可称“青海第一洞”。
吉岗山野生动物观赏
吉岗山距县城48公里,位于圣湖南面不远处,在群众自发保护下,濒临绝种的石羊、白唇鹿、麝香等野生动物又在这里繁衍生息起来,群体日渐壮大,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草原风光旅游景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河南县有天然草场9847万亩,是青海著名的天然优质草场之一;其二,正值内地炎热难当的盛夏季节,这里却是野花飘香、百鸟争鸣的晚春季节,气候凉爽宜人(平均气温为10℃),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其三,这里是纯牧业县,无任何工业污染,只要到这里,才会领略到天蓝、水清、空气新鲜的草原风光;其四,古老的蒙羊种“欧拉羊”;被誉为“雪域之舟”的牦牛,闻名遐迩的河曲马,更为这片草原增添了亮丽的景点。
黄河大峡谷风景区
位于河南县宁木特乡的黄河大峡谷全长30公里,两岸高山耸立,在陡峭的石壁上有许多天然岩洞,对这些岩洞人们有许多神秘的传说,如本教的藏经地,此事已证实;古董存放处,有恐龙化石等,另外,曲曲折折的黄河大峡谷水流湍急,气势磅礴,观之心旷神怡,豪气顿生。
李恰如山风景区
河南县境内有历史名山西倾山,该山在《北史吐谷浑》、《水经注》、《大清一统志》中均有记载。李恰如山是巍巍西倾山山脉的一大支脉,被誉为“不冻河”的黄河一级支流洮河便发源于这里。在洮河的发源地有108眼清泉、泉水溢而漫流,流而成溪,溪汇成河,清澈碧绿的洮河在李恰如山山谷中汹涌奔腾,在穿过虎头峰、狮头峰、熊头峰三峰鼎立的峡谷时,有的地方水流仅有二三米宽,水流湍急,两岸山峰耸立,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生物物种在这里生长繁衍,随处可见。解放前安多藏区王公贵族每年六七月份到这里休闲游览,饱尝大自然的奇妙景观,蔚然成风。李恰如山天池坐落在石山环绕之中,池面约1500平方米,池水清澈碧绿,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鹤、鹭鸶等珍禽来这里栖息,池边石崖上雪莲、当参等药用植物比比皆是。
特产美食
苏呼欧拉羊河曲马通过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城市荣誉
2018年12月,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19年9月,受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1年12月7日,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年5月,共青团河南县委被授予2021年度“青海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河南城市介绍.中国天气网.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04-07-13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7:15
目录
概述
建制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