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红
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
沈红,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华中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 /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会长 / SSCI - I区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期刊编委 / 学术职业国际合作研究项目(CAP, APIKS)中国大陆负责人 / 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2000-2013) / 获华中科技大学“伯乐奖”、“三育人奖”、“立德树人称号” /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项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6项。
人物经历
一 工作经历
1982.01--1988.02:助教(湖北工业大学)
1988.02--1995.05:讲师(华中理工大学)
1995.06--1999.05:副教授(华中理工大学)
1999.06-- 2019.09: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2019.09至今:任教于南方科技大学
2000.06: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2005.06: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2008.08:华中科技大学三级教授
2009.11: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
2016.12: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特聘教授
二 学习经历
1978.2-1982.01: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自动化专业77级本科生
1988.9-1991.12:华中理工大学高教所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朱九思
1993.9-1997.12:华中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朱九思、黎志成
三 国际交流经历
长期 1996.8-1997.8:中国政府公派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高等教育政策与领导系 合作教授:D.Bruce Johnstone和William K. Cummings;
长期 2002.8- 2003.8: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主校园,合作教授:Roger Geiger;
短期 1995年起:因国际合作项目和国际会议到美国多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曾到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阿根廷、巴西、南非、以及中国的港澳台等30国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50余次;
短期 2000.10- 2001.1:日本学术振兴会客座教授项目学者: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
四 兼职/顾问/编委
2001--2003:联合国教科文亚太教育局“学生贷款计划亚洲国家比较研究”中国首席顾问
2001--2004:经同行评议被香港大学批准为香港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校外研究员
2003年起,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通讯评审专家
2004--2008: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程宝燕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委员会正式成员(4人之一)
2009-2013:英国出版的学术期刊《Evaluation and Research in Education》编辑委员会成员
2012-2022:英国出版的SSCI-I区期刊《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编辑委员会成员
2013年起,担任《复旦教育论坛》期刊编委
2015年起,担任中国教育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
2015年起,担任《教育与经济》期刊编委
2016年起,担任湖北省教育经济学学会会长
2016年起,担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财政分会常务理事
2018年起,担任《高校教育管理》期刊编委
另:兼任国际国内多种期刊论文评审专家
职务任免
2024年6月23日,潍坊学院教育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聘任沈红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同时归属于:教育学学科的高等教育学专业;管理学学科的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研究方向为:本科生高等教育增值;学术职业与大学教师发展;高等教育经济、财政与管理;
研究型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高等教育;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教学与指导
博士课程:高等教育财政专题研究;国际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全英文,留学博士生);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部分)。
硕士课程:高等教育管理比较(全英文)。
在“高等教育学”博士点、“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教育领导与管理”教育专业博士点招生。并招收相应博士后和国内外访问学者。指导的已答辩毕业博士生73人(含留学生5人),已答辩毕业硕士生62人。正指导博士生22人(含留学生3人、教育博士生10人),学术硕士生4人。
指导研究生:已毕业博士生73人;已毕业硕士生62人;在读博士生22人,在读硕士生4人。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一 作为大会主席主持的国际会议
2011年11月,为“学术职业变革”国际会议主席,200余名参会者来自1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还有来自国内所有省份的代表。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2007年11月,为“学术职业及其变革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小型高层国际论坛主席,受邀参加会议代表30人,其中3人来自国外境外。
2010年11月,为“高等教育财政”国际会议主席,代表100人,其中来自国外代表8人。
2005年5月,为“高等教育财政:成本·资助·入学”国际会议主席,来自国际国内的代表共170人。在国际国内产了非常重要影响。
二 作为负责人的科学研究项目
[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3097):高等教育增值与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基于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60万,2017/1-2020/12。
[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273101):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研究——基于全国本科院校的调查,54万,2013/1-2016/12。
[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173005):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研究,12.4万元, 2002/1-2004/12。
[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软科学重大项目:中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战略研究(18万元),本校负责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共同承担),2001/7-2003/11。
[0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2万元, 2003-2005。
[06] UNESCO: Case Study on Student Loan Scheme in China, US$12000, 2001.7-2003.12.
[07] European Union: MORE-II, 2010.
[08] 9国合作: Faculty Inbreeding, 2013.
[09]30国合作: Academic Profession In Knowledge Society, APIKS, 2014.
[10]18国合作: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CAP, US$50000, 2004-2014.
[11]国际合作: PromotingFaculty Quality in China: Research & Pilot,US$230000, 2015.3-2019.12.
[12]国际合作:Research & Pilot on Faculty Evaluation--to Non 211 Public Regular 4-year Local Colleges in China, US$172000, 2012.8-2015.1.
[13]国际合作: Academic Profession Forum,US$43000, 2011.
[14]国际合作:Re-constructing the Collection System of Student Loans in China, US$150000, 2007.6-2010.11.
[15]国际合作:Repay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Student Loan Schemes and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US$100000, 2004.7-2007.6.
[16]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Forum: University Finance Reform, US$25000, 2005.5-2005.6.
[17]国际合作:Policy Study: Tuition and Fee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Special Aids to the Disadvantaged Students, US$8500, 2001.6-2002.5.
[18]国际合作: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Student Finance and Accessibility, US$10000, 2000.9-2002.9.
[19]中国科协调研项目:科技工作者家庭状况调查与研究,30万元, 2009.7-2010.12。
[20]教育部/财政部委托:中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15万元,2005.4-2007.3。
[21]教育部委托: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及保送生制度实施效果全国调查, 10万元, 2007。
[22]教育部金融危机应急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学生资助政策的调整,5万元, 2009.4-2010.7。
[23]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学生贷款制度实施效益,5万元, 2007.7-2010.12。
[24]国家开发银行委托: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5万元, 2007.10-2007.12。
[25]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重大项目: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方案设计, 50万元, 2009.1-2012.12。
[26]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重大招标课题:湖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及绩效评价研究, 5万元, 2017-2018。
[27]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子项目之二), 4万元,2009.1-2010.12。
[28]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高等教育综合体制改革研究, 10万, 2011。
[29]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5万, 2010。
[30]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教育投入机制研究, 5万元, 2010。
[31]教育部直属办:高等学校规划方法论研究, 2万元, 2003-2004。
[32]教育部直属办:多校园大学管理, 1.5万元, 2000.5-2001.12。
[33]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基本问题, 2万元, 2001.1-2003.12。
[34]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2万元, 2001.1-2003.12。
[3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中国高校学费制度改革及其国际比较, 2万元, 1999-2000。
[36]深圳市教育局委托: (中心城市)创办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创办南方科技大学第三方论证),5万元, 2010。
[37]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建立和完善云南省高校学生教育贷款机制的对策研究,合作方负责人, 5万元(总20万元), 2003-2004。
[38]湖北省七校联合办学秘书处:教育部直属七校联合办学项目绩效评价,20万元,2018。
[39]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开辟新财源:保障教育财政投入持续增长的制度改革研究, 8万元, 2010。
[40]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大学科研成本研究与计量,10万元, 2011。
[41]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中央高校财政拨款模式研究, 5万元, 2012。
[42]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研究型大学教师的近亲繁殖, 5万元, 2013。
[43]华中科技大学人事处委托项目:大学教授终身职研究,10万元,2015。
[44]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基于测量的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5万元,2018。
[45]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中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多维组间差异的实证分析,10万元,2019。
三 学术著作
(一)学位论文
[1]沈红《美国联邦政府科技政策与研究型大学科研发展》博士学位论文,1997。
[2]沈红《美国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991。
(二)专译著
[1] Hong Shen and Wenli Li (2003), A Review of the Student Loans Scheme in China, ISBN: 92-9223-001-8,© UNESCO 2003(英文版)。
[2]沈红等著《大学教师评价的效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3万字),2018.10。
[3]沈红等著《中国高校学生资助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1万字),2016.6。
[6]廖茂忠沈红著《学生贷款的违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
[8]姚启和沈红著《高水平理工大学目标研究》海南出版社,1996.4。
[9]沈红李红桃孙涛译著,[美]Bruce Johnstone著《高等教育财政:国际视野中的成本分担》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10]沈红李红桃译著,[美]Bruce Johnstone著《高等教育财政:问题及出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11]沈红曹赛先陈运超赵欣译著,[美]Gerald Gaither著《美国多校园大学系统----实践与前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
(三)丛书主编
[1]沈红主编. 21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丛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009。
[2]沈红主编. 21世纪教育经济学研究丛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010。
[3]沈红主编.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系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016。
[4]沈红主编.教育经济学研究系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2020。
[5]沈红主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系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17。
[6]沈红主编.学术职业发展研究系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18。
[7]沈红主编.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系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18。
三 有选择的论文
(一)外文发表/第一作者发表(*表示通讯作者,总95篇,截至2019年7月):
1.William Sandy,Hong Shen(2019),Publish to Earn Incentives: How do Indonesian Professors Respond to the New Policy?Higher Education(SSCI-I区), No.2.
2.Raffie A. Browne,Hong Shen(2017),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astern Caribbean St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Vol.6, No.1, February, 169-179, ISSN 1927-6044.
3.Aregamalage Sujeewa Vijayanthi Polgampala,Hong Shen, Fang Huang (2016),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Need To Be: Pre Service Science Teacher Preparation in China & Sri Lanka,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 4, No.16, 1138-1144, ISSN: 2327-6126.
4.Aregamalage Sujeewa Vijayanthi Polgampala,Hong Shen, Fang Huang (2016),Perceptions on STEM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Sri Lanka: Trends and Challenges, Imperi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JIR) Vol-2, Issue-12,301-306, ISSN: 2454-1362.
5.Hong Shen,Junfeng Xiong (2015), An Empirical Study on Impact Factors of Faculty Remuneration across 18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a chapter in UlrichTeichler & Williams Cummings, (eds). Forming, Recruiting and Managing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Switzerland:Springer, 163-185. [ISBN 978-3-319-16079-5].
6.Hong Shen,Zhiping Xu, and Bingbing Zhang (2015), Faculty Inbreeding in China: Status, Causes, and Results, a chapter inMaria Yudkevich,Philip G. Altbach,andLaura E. Rumbley(eds.),Academic Inbreeding and Mo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Global Perspectives(Palgrave Studies in Global Higher Education),Palgrave Macmillan, 73-98.[ISBN-13:978-1-137-46124-7].
7.Hong Shen(2009)·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by student aid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 100,000 students, Evaluation & Research in Education , Vol. 22, June-November, 145-166, UK (in English, ISSN 0950-0790) .
8.Hong Shen(2009), Zhiyuan Gu, Yi Zhang·A Classification on Classifying Evaluation Indices of Network Culture Security, Proceedings of the 1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May (EI).
9.Hong Shen(2008)·Progress of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 Chinese mainland, in The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d Quantitative Perspectives, Hiroshima University Press, Japan. Sep (in English, ISBN 978-4-902808-45-2) .
10.Hong Shen(2007)·Challenges on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Development Posed by the Changing Doctoral Education in China, Kogan, Marrice andTeichler, Ulrich (eds.): Key Challenges to the Academic Profession, INCHER-Kassel /UNESCO Forum on Higher Education, Kassel Germany. (in English ISBN 978-3-934377-59-2) .
11.Hong Shen(2006)· Academic Profession in China: with a focus o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COE Publication Series No.20: Quality, Relevance, and Governance in the Changing Academia: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Hiroshima University Press, Japan. Dec (in English, ISBN 4-902808-16-1) .
12.Hong Shen(2004)·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on Student Loan Scheme in China: Repayment·Harvard China Review(Spring)·Harvard, Boston, USA.
13.Hong Shen(2004)· The Ford Foundation Funded Project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 in China Summary Report”·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ISSN 1061–1932), Vol. 37, No. 1, January/February·New York, USA (SSCI).
14.Hong Shen(2002)· Book Review:Review of Mark Bray & Ramsey Koo (eds.),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Hong Kong and Macau: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on Continuity and Change for Comparative Education, Carfax Publishing, Vol.38, No. 2, May, UK (SSCI).
15.Muhammad Anwer,Hong Shen, S. Khurram Khan Alwi, Dervish Raza and Nisa (2017), Factors of Effective Mentor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Post-Graduate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Pakistan, New Horizons, Vol 11 Number 1, January, 41-58, ISSN: 1992-4399.
16.J. Muthiani Malechwanzi1,Hong Shenand Caroline Mbeke (2016), Policies of access and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Kenya: A comparative study, Malechwanzi et al.,Cogent Education, 3: 1201990, ISSN: 2331-186Xhttp://dx.doi.org/10.1080/2331186X.2016.1201990.
17.Zeng Lin,Hong Shen(2016). How D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Scholarly Productiv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Academic Professions, a chapter in J. F. Galaz-Fontes, A. Arimoto, U. Teichler, J.Brennan, (eds). Brigraphies and Careers throughout Academic Life, Switzerland: Springer 2016: 231-240. [ISBN: 978-3-319-27491-1]
18.Muhammad Anwer,Hong Shen, Zaheer Abbas, Farhan Az,at Mir (2015), The Effect of Employee Engagement Drivers on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Journal for Studies in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Vol 1 Issue 10, November, 154-175, ISSN: 2395-0463.
19.Gift Masaiti,Hong Shen(2013)·Cost Sharing in Zambia’s Public Universitie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Vol.2, 2.
20.Jin Liu,Hong Shen(2013).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overseas Chinese academics: an investigation of repatriation inten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3.
21.Hua Shen,Hong Shenand Adrian Ziderman (2009)·Student Loans Repayment in China: Designing a New Model to Ease the Repayment Burden·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Published byUNESCO-CEPES journal, Vol. 34, 2.
22.沈红林桢栋.大学教师评价的主客体关系及其平衡,中国高教研究,2019(6).
23.沈红王鹏. “双一流”建设与研究的维度,中国高教研究,2018(4).
24.沈红. “双一流”是什么,为什么建,怎么建?教育经济评论,2017(4).
25.沈红王建慧.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院系责任:基于四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实地调研,教育研究,2017(11).
26.沈红张青根.我国大学生的能力水平与高等教育增值——基于“2016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17(11).
27.沈红王建慧.大学教师评价的学科差异—对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的质性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17(3).
28.沈红刘盛.大学教师评价的物化逻辑及其二重性,教育研究,2016(3).
29.沈红.中国大学教师发展状况—基于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高等教育研究,2016(2).
30.沈红李玉栋.大学理工科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31.沈红张和平.基于科研论文发表的中国研究型大学正教授的类型及特征,复旦教育论坛,
2015(6).
32.沈红张青根.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家庭资本交互作用中的文凭效应,教育研究,2015(8).
33.沈红张青根.我国个人教育收益中文凭效应的计量分析,教育与经济, 2015(1).
34.沈红赵永辉.美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变革及其效应,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35.沈红熊俊峰.职业性别隔离与高校教师收入的性别差异,高等教育研究,2014(3).
36.沈红熊俊峰.高校教师薪酬差异的人力资本解释,高等教育研究,2013(9).
37.沈红季俊杰.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制度的问题及其完善,教育与经济,2013(2).
38.沈红.论大学教师评价的目的,高等教育研究,2012(11).
39.沈红.论学术职业的独特性,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3).
40.沈红谷志远刘茜.大学教师时间及其分配的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研究,2011(9).
41.沈红.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兼论研究型大学的本质属性,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10.10.
42.沈红赵永辉. “入门免”与“出门免”:中职教育免费的实现方式,教育研究,2010(5).
43.沈红.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学生贷款研究十年述评,高等教育研究,2010(9).
44.沈红.应对多样化社会需求的高等学校分层分类,高等教育研究,2010(7).
45.沈红季俊杰.经济周期与学生贷款的“反周期供给机制”,教育研究,2009(12).
46.沈红季俊杰.新经济形势下学生贷款供求矛盾解决方略,高等教育研究,2009(2).
47.沈红.变革中的学术职业----从14国/地区到21国的合作研究,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
48.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49.沈红.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实践中的既成矛盾·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
新华文摘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50.沈红李红桃(译) .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学生贷款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适用性.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
51.沈红.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要素及其体制和组织满足·教育研究,2003(1).
52.沈红廖湘阳.再议中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要与可能·科技导报,2002(6).
53.沈红徐东华.基于收费政策的中国本科生教育成本初探·教育研究,2002 (6).
54.沈红张慧.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风险与机遇·中国高等教育.2001(21).
55.沈红.多校区大学管理研究的紧迫性·高等教育研究,2001(6).
56.沈红.研究型大学发展战略·高等教育研究,2001(3) (组文).
57.沈红.研究型大学形象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0(6).
58.沈红.大学与国家R&D体系·科技导报,1999(5).
59.沈红.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研究,1999(1).
60.沈红.美国高等教育的统一性·高等教育研究,1999(3).
61.沈红.从美国研究型大学看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高等教育研究,1998(4).
62.沈红.美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新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1).
63.沈红.黎志成·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的协调是科教兴国的基础·科技导报,1996(3).
64.沈红. 1995年美国最好大学评估的新特征·高等教育研究,1996(2).
65.沈红.大学与科学技术的内在联系·科技导报,1995(3).
66.沈红.大学与产业合作的学术基础·上海高教研究,1995(1).
67.沈红.美国最好大学评选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1995(3).
68.沈红.一流大学的学术目标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5(1).
69.沈红.大学学术目标与学术行政管理·教育研究,1994(12).
70.沈红.马士华.大学科研对提高教育质量的应为与难为·科技导报,1994(10).
71.沈红.美、日、中高等教育在科技引进与创新中的作用·比较教育研究,1993(1).
72.沈红.美国高教发展对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研究,1992(2).
(二)合作发表(选择的,总203篇,截至2019年7月):
1.张青根,沈红.一流大学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及其增值——基于对全国83所高校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教育研究,2018(12).
2.张青根,沈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18(4).
3.张青根,沈红.中国大学教育能提高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吗”.中国高教研究, 2018(6).
4.张青根,沈红.早期流动求学经历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其增值的影响,教育经济评论,2018(1).
5.张青根,沈红.出国进修如何影响高校教师收入?教育与经济,2016(4).
6.张青根,沈红.教育能缓解性别收入差距吗?复旦教育论坛, 2016(4).
7.张冰冰,沈红.中国过度教育的适度范围,教育与经济,2019(5).
8.张冰冰,沈红.中国过度教育的理论验证,复旦教育论坛,2019(2).
9.张冰冰,沈红.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复旦教育论坛, 2016(3).
10.张冰冰,沈红.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对论文产出的影响,复旦教育论坛, 2017(5).
11.张冰冰,沈红.研究型大学教师近亲繁殖状况与论文产出,复旦教育论坛,2015(1).
12.张冰冰,张青根沈红.海外访学能提高高校教师的论文产出吗?宏观质量研究,2018(2).
13.徐志平,沈红.我国“双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特征分析,现代教育管理,2019(3).
14.徐志平,沈红.学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独特性及其成因,江苏高教, 2019(2).
15.徐志平,沈红.过剩还是不足?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适切性分析,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6).
16.李玉栋,沈红.区域学科与产业协同的实证计量和空间分析,高校教育管理, 2019(1).
17.李玉栋,沈红.从交易型到交互型:学科与产业协同的范式变革,高教探索, 2018(5).
18.周垚,沈红.学生资助有助于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吗?教育与经济, 2019(2).
19.周垚,沈红.省级高教财政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复旦教育论坛, 2018(2).
20.俞光祥,沈红.家庭收入对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基于院校层次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19(2).
21.李爱萍,沈红.大学教师晋升时间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复旦教育论坛, 2017(1).
22.李爱萍,沈红.社会阶层背景对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中国高教研究, 2017(2).
23.李爱萍,沈红.社会阶层背景与大学教师的就职选择,教师教育研究, 2017(3).
24.王建慧,沈红.美国大学教师评价的导向流变和价值层次,外国教育研究,2016(7).
25.刘之远,沈红.研究型大学长聘教职制度:争议、改革与借鉴,教育发展研究,2017(23).
26.刘之远,沈红.治理视角下英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评价政策改革与借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6).
27.刘进,沈红.教学评议:从“以学生为中心”到“以同行为中心”,高等教育研究,2016(6).
28.刘进,沈红.论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 2015 (3).
29.余荔,沈红.我国高校教师收入差距状况及其决定因素.高等教育研究,2017(10).
30.余荔,沈红.中国高校教师兼职的实证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16(21).
31.周玉容,沈红.现行教师评价对大学教师发展的效应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5).
32.周玉容,沈红.大学教学同行评价:优势、困境与出路,复旦教育论坛,2015(3).
33.牛风蕊,沈红.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逻辑,中国高教研究,2015(5).
34.牛风蕊,沈红.德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职位制度的历史、特点及变革趋势,外国教育研究,2015(10).
35.张和平,沈红.薪酬水平对高校教师科研生产率的激励,现代教育管理,2019(7).
36.张和平,沈红.研究型大学引资与引智同行,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5).
37.罗蕴丰,沈红.大学教师流失意向的影响因素,中国高教研究,2017,(11).
38.罗蕴丰,沈红.大学教师的收入压缩,复旦教育论坛,2016(6).
39.李文平,沈红.大学教师最关注什么,中国高教研究,2016(1).
40.段俊霞,沈红.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学的经验,现代大学教育,2015(6).
41.庞岚,沈红.跨越教育学和社会学学科边界的学术职业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6).
42.李冬,沈红.从精英高等教育视角看学术职业的发展,江苏高教,2009(5).
43.宋旭红,沈红.学术职业中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
44.李志峰,沈红.学术职业发展:历史变迁与现代转型.教师教育研究,2007(1).
45.张英丽,沈红.论学术职业人才储备在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缺失,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1).
46.杜驰,沈红.研究漂移视域下的学术职业定向,江苏高教, 2008(2).
47.李文兵,沈红.论大学排序的价值取向,江苏高教,2007(1).
48.沈曦,沈红.大学学术组织结构的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
49.贾永堂,沈红.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的两大战略难题,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2).
50.曹赛先,沈红.浅论我国的高校分类,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
51.殷朝晖,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及其启示,江苏高教,2006(2).
52.张安富,沈红.合并高校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及其管理,科技导报,2004(8).
53.杜建华,沈红.论合并高校学科文化的融合,科技导报,2003(11).
54.李齐放,沈红.中国高校合并的政策学思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
55.谌晓芹,沈红.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卖方市场”,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增刊).
56.陈运超,沈红.浅论多校区大学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57.易元祥,沈红.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思考,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
58.季俊杰,沈红.基于就业率的学生资助自适应供给系统的构建,教育与经济,2012(1).
59.沈华,沈红.国家助学贷款偿还和回收效率计量分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
60.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绩效、缺陷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2007(4).
61.臧兴兵,沈红.公共教育投入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4).
62.廖茂忠,沈红.学生贷款违约的七大影响因素,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
63.钟云华,沈红.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09(5).
64.彭安臣,沈红.博士生资助与博士生培养质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7).
65.毕鹤霞,沈红.贫困生判定的难点与认定方法探究,高教探索,2008(5).
66.胡茂波,沈红.高校学费标准的困境与对策,教育与经济,2009(1).
67.陈浩,沈红.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中担保机构的运作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6 (10).
68.孙涛,沈红.印度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启示,教育研究,2009(7).
69.梁爱华,沈红.美国“特别津贴”及其启示,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
70.刘丽芳,沈红. “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国际争议,教育与经济,2006(2).
71.李庆豪,沈红.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问题与前景,教育与经济,2005(3).
72.杨晴,沈红.从法学视角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两大难题,科技导报,2004(3).
73.李红桃,沈红.美国降低国家担保学生贷款拖欠率的经验及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3(1).
74.李志德,沈红.农村高中毕业生升学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教育与经济,2001(4).
75.梁卿,沈红.大学排名的影响研究述评,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
76.雷家彬,沈红.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框架解读,比较教育研究,2011(7).
77.赵永辉,沈红.中职教育免费与地方财政投入保障能力,教育发展研究,2011(5).
78.王宁,沈红.认识与理解教育政策的三个哲学向度,江苏高教,2010(6).
79.宋旭红,沈红.学术职业发展中的学术声望与学术创新,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
80.宋飞琼,沈红.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81.肖华茵,季俊杰沈红.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政策的实施效应,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82.韩璇,沈红.大学学术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大学(学术版),2007(12).
83.文雪,沈红.试析美国大学学术职业发展的独特性.高教探索,2007(2).
84.董志惠,沈红.论中国大学战略联盟.教育发展研究,2006(3).
85.荆磊,沈红.学习自由与研究型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江苏高教,2006(6).
86.魏黎,沈红.教育信息化的弊端及其制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33-36.
87.高海生沈红.基于自我评估的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的理论构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报,2011(2).
88.高军,沈红.研究型大学学生群体的地位与作用,科技导报,2004(4).
89.王怀宇,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教授发展的诸力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3(3).
90.叶芃,沈红.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对策,中国高等教育,2002(7).
91.周玉清,沈红毕世栋.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评估及带给我们的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
92.唐滢,沈红.收费及大众化背景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中国民族教育,2002(4).
93.徐东华,沈红.学生贷款偿还制度研究,教育与经济,2000(2).
重要奖励
[01]2000年获武汉市政府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02]2004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政府,省部级。
[04]2009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廖茂忠《学生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
[05]2010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
[06]2010湖南省第十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创新研究”),湖南省政府,省部级。
[07] 2011年获“湖北发展研究”三等奖《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高等教育专题规划咨询研究报告》,湖北省政府,省部级。
[08]2011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省部级。
[09]2011湖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沈华沈红《学生贷款的偿还》),湖北省政府,省部级
[10]2013年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政府,省部级。
[11]2013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赵永辉《我国高教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的匹配研究》)
[12]2014湖北省政府学位办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奖(刘进《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
[13]2015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熊俊峰《大学教师薪酬结构研究》)
[14]2016年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省部级。
[15]2017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张青根《中国个人教育收益中文凭效应的实证研究》)
[16]
[17]人才培养: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伯乐奖”;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三育人”奖;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首届“立德树人”奖(1/10);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首届“我最喜爱的导师”奖(1/42)。
[18]其他: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女教工奖;2005年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参考资料
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会长会议召开.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沈红教授个人介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0 11:1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