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祥,男,1940年8月22日出生,浙江宁波奉化人,信息系统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副所长,是中国密码科技、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顶级专家,可信计算技术开拓者和奠基人。
人物经历
1940年8月22日,沈昌祥出生于浙江省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
1965年7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力系。
1965年8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某研究所工作。
1969年12月,到天津电子仪器厂工作。
1980年7月,到海军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1988年4月,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沈昌祥在信息工程与计算机安全领域中,研制成功海陆兼容的信息处理系统、保密通信电报网络系统,并主持研究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在信息处理和安全技术上有重大创造性,多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中国全军广泛应用,使中国信息安全保密方面取得进展。
沈昌祥研制成功全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密码装备系列机、全军密码电报传真网络系统;推出以密码为基因免疫的智能安全卡,建立了主动免疫可信计算体系;致力推动基础软硬件国产化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长期为国家网络安全重大事项提供咨询论证和把关指导。开创了中国机要密码工作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里程。负责起草了首个“国家信息安全规划”。这些成果在信息处理和安全技术上有重大创造性,在全国全军广泛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益。
截至2022年2月,沈昌祥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网络安全著作5部。其学术论著有《2010年5月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工程导论》《实时系统软件设计初步》《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导论》等。
沈昌祥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二十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0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4项。
人才培养
沈昌祥倡导设立了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为中国网络安全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截至2020年1月17日,沈昌祥培育的博士生毕业人数100多名,指导高层次人才14名。
沈昌祥的教育理念为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开展“本、硕、博”连读,缩短学制,增设“少年班”,选拔有专长的学生保送进入本科学习开设“实验班”,实行“未来科学家”计划。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沈昌祥担任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顾问,公安部特聘专家和“金盾工程”首席顾问。曾任首届教育部信息安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还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博士生导师或特聘教授。
个人生活
密码是健康晴朗网络空间的免疫基因,而用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可以筑牢网络安全的防线。
人物评价
沈昌祥是中国网络信息安全领域可信计算的提出者和推行人。(
广西新闻网评)
沈昌祥是中国网络安全领帅人物和学术带头人,他对中国网络安全做出的贡献远比他的头衔更瞩目。(
央视网评)
沈昌祥为中国网络安全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对于国家安全始终有一种使命感,年近80岁高龄的他仍然兢兢业业工作在信息保密和可信计算第一线,中国网络强国的“中国梦”在沈昌祥院士的不懈努力下已经指日可待了。(
中国计算机学会评)
沈昌祥在网络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咨询论证和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评)
沈昌祥院士是中国信息系统工程和密码科技领域的顶级专家,指挥控制信息系统与可信计算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研制的全军自动化指挥作战文书快速传递网保密系统为中国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沈昌祥院士为发展中国的信息安全和可信计算技术做出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大贡献,多项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沈昌祥院士情系万里海疆安危,为中国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和密码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造诣精深,德高望重,为促进中国指挥与控制科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科技队伍培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