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是江西财经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学院概述
学院的办学特色是:按照“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原则,通过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教学、国际化的交流和国际化的环境,着力培养忠于祖国、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
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立足本科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建设国内一流的、富有经济管理特色的国际学院,逐步形成江财自主的国际品牌。
学院的学科定位是:聚全校之才,举全校之力,集中发展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国际化办学,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努力实现江财经济管理类学科国际化办学的全面发展。
学院的办学层次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留学生教育,努力开拓研究生教育
当代高等教育已逐步形成了四个主要趋势,即大众化、产学研一体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其中,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源于经济全球化的带动和推波逐浪,全球性的高等教育资源之间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全球性的师资资源重新配置大势所趋。面对这种趋势和竞争,全国高校应对的战略和举措各异。国际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标杆之一。该校地处中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如果不解放思想,创新办学方式和机制,捕捉高等教育开放发展的有利机遇,我们就会永远地落后、被动和挨打。而从资源等各方面客观条件来说,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让全校全面跟上国际化并不现实。集全校精英组建国际学院,就是要使之成为该校对外交流的门户和展示国际化办学的窗口,并且在校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紧跟高等教育的大趋势。而该校经济管理类为主业特征的办学模式也为现阶段集中力量办好以商科为主的国际学院提供了可能。
关乎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该校作出了明智的选择:抓住发展机遇,整合全校资源,选择会计学、金融学和国际商务三个品牌专业为突破口,试办本科教学改革实验班,组建国际学院。开展国际化教育,既是该校面临挑战时的生存需要,更是该校争创一流的发展需要。
成立于2002年的国院学院依托该校会计、金融、国贸三个省级品牌专业,设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三个专业方向,现有教学管理和行政人员19人,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师资构成为“三位一体”模式,即学校双语老师为主体、海外优秀教学资源为重要力量、学院自有师资为补充。任课教师中,先后在该校任教的海外师资共有41人;校内师资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年度“十佳教师”12人,校年度“青年教学奖”2人;学院自有及兼职专业师资14人,其中,具备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10人。
已签订实践实习基地7个:台湾台北工业园、浙江卡森国际集团、广州莱茵中小企业培训基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萍乡工业园区、南昌泰阳证券公司营业部。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28所高校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有46个合作交流项目。
建院来,学院紧紧围绕该校的中心工作任务,不断开拓进取,勇于改革创新,业绩硕果丰富,社会声誉鹊起,为该校国际化办学和二次创业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阶段性的贡献。学院的学生素质和学习风气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赞同。越来越多的学生成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以第一志愿报考江财国际学
办学条件
教学工作
国际学院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改革期末考试“一考定音”制,强化过程考核,细化过程管理,学生成绩的50%来自期末考试成绩,50%来自平时考勤、随堂测验与presentation等,合力分解“一锤子买卖”。改革实训教学,开拓口语测试,全真模拟雅思口语测试,以切实提升同学口语水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大量选拔启用助教、助管、助学、助班,强化学生在学院学风建设中的角色扮演和主体作用,既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又减少了教与学矛盾的发生概率。引进高水平师资让学生“不出国门也留学”,近年来年,学院邀请来自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曾任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聘任经济学家的Dr. Micheal Williams与现任美国哈佛大学顾问Dr. Randall Rojas等教授为我院学生集中授课。
对外交流
学院积极与海外高校、专业协会及各种非盈利性国际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化教育服务,并进一步优化学院出国留学项目结构,提升项目整体质量,为有出国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多可靠、便捷和经济的渠道与平台。与SAF(The Study Abroad Foundation海外学习基金会)合作打通海外名校入学渠道,可交流大学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在内的50余所高层次海外顶尖名校。携手TWC(The Washington Center美国华盛顿实习中心)搭建海外高端实习平台,国际学子可通过Ford Program(福特项目),International Leaders Award Program(国际领袖项目)和President's Program(校长项目)前往美国华盛顿进行为期14周的实习与课程学习。学院还新近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和加拿大劳瑞尔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选择在暑假去南半球新西兰排名第一的大学参加假期语言研修项目,也可以用一学期或一学年前往北美参加百年名校知名商学院的金融管理研究生证书项目。
党建团学
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强化“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培育优秀的党的事业接班人。积极推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常规就业率连年位列全校榜首。发起“品读大学•品择人生”系列活动,通过引导同学回归传统、学习榜样、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知礼识节、思行合一,成为品格高尚、品质高贵、品味高雅的优秀公民。积极浓厚学院国际化氛围,发起“国际文化节”,通过“悦享国际”分享会、“韵味国际”读书沙龙、“Global Festival”全球盛典、“心随影动”大赛、双语求职大赛、“模拟联合国”、“国际之星”评选等七大主题活动锤炼学生国际视野。大力推进学生活动与专业接轨,成立学科竞赛中心、科研兴趣小组,通过学生自主培训与管理推动学院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课题的热情。
江财国际学子在全国乃至国际英语和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中,顽强拼搏,摘金夺银,捷报频传,囊括了包括AIA国际会计师公会“求职王”语文比赛、法国巴黎银行Ace-manager国际商业挑战赛、IIBD国际商业案例大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香港会计师公会个案分析比赛(QP)、CI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全国高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等重大奖项数百项,屡获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有关高校最高或全额奖学金、全球ETS托业奖学金、CFA协会大学认证项目奖学金、澳洲会计师公会奖学金、美国华盛顿海外实习中心奖学金等殊荣。
学生工作
学院常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在全校乃至全省名列前茅。截至2019年7月,国际学院已有14届毕业生共6500余人,其中近40%的学生出国交流或交换学习,或留学攻读硕博士学位;45%左右的学生在国内外从事金融服务业或进驻商务领域。他们当中,有直接就业于纽约华尔街或渣打、普华永道、通用、宝洁等世界知名跨国公司,有任职于国家外交部、税务总局等国家公务员岗位;有进入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全球商科百强高校学习,有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继续深造。
专业介绍
会计学(国际会计)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会计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国际通用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法规,在跨国公司、对外贸易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以及科研方面工作的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本专业方向获得澳洲会计师公会的课程认证。
金融学(国际投资与金融)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管理、财务和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在跨国金融机构、对外贸易部门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融资、投资、国际结算等涉外理财活动以及相关财务工作的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本专业方向获得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Institute,简称CFA协会)大学认证项目的正式认证。
国际经济与贸易(CITF) 
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贸易、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跨国公司、对外贸易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经营、管理、咨询、策划等工作的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
金融学(注册金融分析师)专业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性强的国际化金融管理人才。毕业生适宜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也可以到各类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金融管理、决策分析和投资理财等金融分析师实务与应用研究工作。
培养举措
围绕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逐步形成了“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设施、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风建设等方面逐项整合资源,整体推动学院的改革与发展。
国际化师资
——内聘外请,高位嫁接,三位一体
1、聚集全校教师之精华。一是成立专门的国际学院,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三个专业实验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的任课教师,与教务处协调,统一从全校各教学院系选拔,确定选拔标准,给予较高课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师均具备出国留学背景。该校自2002年起,连续多年安排专项预算,集中选拔40余名在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合作大学进行双语教学培训,学成归国后原则上均应到国际学院开设课程。
自2004-2005学年度,共有49人在我院讲授专业课程,其中博士26人,硕士18人,有21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
2、借助海外高素质之精英。充分挖掘国际优秀教学资源和闲置教学资源,自本科教学实验班开办,即从该校的合作伙伴学校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学院芬兰奥卢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我国台湾实践大学聘请了6位教授、博士为首届学生讲授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主要专业课程,聘请3位外籍语言教师教授英语语言和商业英语课程。共有来自英国、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1位教授、博士(其中海外专业师资16人)为学院学生开设了国际金融、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国际市场营销等30多门次专业课程和60多门次的英语语言课程;同时,邀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昆士兰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阿尔伯塔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教授来院进行学术讲座,介绍专业领域前沿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学术讲座达30余次。
3、引进国际化办学之人才。自2005年起,已有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6位青年教师加盟国际学院专任教师队伍,学院教师除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其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专业课程合作与协调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体系建设者,国际化办学的调研者,各专业教学师资补充。
国际化教学
——课程设置国际化、教学方式国际化、教学管理国际化、实践教学全程化、学生学习自主化
1、课程设置国际化
教学首先要求课程设置的国际接轨。学院广泛参阅了美国杜克大学沃顿商学院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昆士兰大学等金融、会计、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我国国情和该校校情,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安排。其次,主要专业课程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同时,赋予外聘教师在教材选用上充分自主权,不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由其自行决定其教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院主要是依据教师的听课及学生的评价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估和考核。第三,校内教师统一编写英文课程学习指南,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参考书目、课后练习及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有作业、小论文、课堂讨论、presentation、平时成绩和各项成绩的比重。第四,增加实务课程,改变只讲理论没有操作的教学模式,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会计实务、金融工具、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等,且英文原版专业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实务技能训练较多。
2、教学方式国际化
在高考新生录取中,要求学生英语成绩必须达到110分以上。大一开始,学生每周英语学习时间占其每周全部教学时间的60%,为专业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打下基础;大二开始,使用最新和最权威版本的英文专业教材、双语或英文教学、英语作业、英语考试,大四学生毕业论文一律采用英文写作,要求毕业论文必须有英文的参考文献,并进行英文答辩。其次,教学方法力求摆脱传统老路子,积极与国际接轨,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或“案例”教学,课堂以讨论式和团队式进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必须始于课堂教学。
3、教学管理国际化
学院在教学管理上逐步采用通才教育、滚动教学、师生互动、无限激励、现代技术等手段。通才教育即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三个专业在大一、大二实行统一的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滚动教学即导入竞争机制,不符合学习要求的学生适时转入相应普通专业,校内优秀学生通过考核进入国际学院学习,6年,转进转出国际学院的学生分别为58人和28人。师生互动即学生要经常性地就教学问题与任课教师、学院进行沟通,选聘学生担任外籍教师的合作助理,选聘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助理,让学生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无限激励即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台不封顶的奖励制度,只要学生在英语竞赛、雅思托福考试、国际征文、科学研究、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其他的国内外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不限制名额均予以奖励。现代技术即充分利用网络,打造系统化信息平台,努力做好国际化信息服务,支持并促进了教学管理的全天候、跨国界、低成本与高效率。
4、实践教学全程化
实践教学注重规范与学生自主的统一,学院设定规范性目标如实习大纲或指导书和提供平台如实习基地,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不同标准,做到随年级递进,并鼓励全英文写作。大一学生社会调查不要求与专业直接相关,但必须针对社会经济现象,其目的使学生了解社会;大二学生假期进行专业调查,侧重于收集并分析材料;大三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实习报告侧重分析、诊断或再设计。学院已建立台湾台北工业区、浙江卡森国际集团、萍乡工业园等7个学生实习基地,并有一批学生在相关基地顺利实习。
5、学生学习自主化
学院深刻体会到教学方式的国际化实际为“教”与“学”两翼的共同发展,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学院一是编印职业导航手册——入学初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取向和实践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前程。二是下发学习指南——明确学生主动学习的要素、方法和要求,提高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学习能力。三是改革考核方式——明确基础学习、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加大平时考核占总成绩比重,平时侧重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搜索、利用、分析资料的能力,考核方式包括presentation(小型学术报告、调查研究报告、演示性的观点介绍等等),小组大作业(如研究报告),Journal,普通作业等等,要求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或提问,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不作答扣分,主动提问加倍加分。
国际化交流
——树“江财国际”品牌,扬江财国际声誉
我院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28所高校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合作交流项目46个。学生国际交流方式主要有互派免费交换生、选派自费交换生、出国攻读硕博学位、举办暑期国际大学、尝试合作举办ACCA和CMA培训班等。
自2003年以来,有129名学生于在校期间分赴英国、奥地利、芬兰、荷兰、德国、法国等国高校交换或交流学习,有101名学生于毕业后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有来自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芬兰和我国台湾地区的100多名学生和该校60多名学生参加了5期国际暑期大学和赣台暑期夏令营活动,有84名来自奥地利、芬兰、韩国、荷兰等国高校的学生留学该校。
值得提出的是,国际学院培养的国际化人才,是基于江财自身品牌的国际化人才,是江财自身的“国际名片”。即以完成自身培养方案为基础,通过出国交流学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语言、专业沟通能力。出国学习的学生,其研修课程必须符合该校培养方案的要求,并按规定进行学分转换,最终完成培养方案要求,获得该校毕业证和学位证。国际学院的学生以自己是江财学子为荣。此举既开辟了该校学生留学国外的渠道,又大大提升了江财的国际声誉。
国际化环境
——积极浓厚氛围,情景体验实境
主要通过中外学生同堂听课、英文专题学术讲座、英语角或疯狂英语俱乐部、特色团学活动或班级活动、参与校内外英文类竞赛、海外或外向型实习基地等方式,积极浓厚国际化氛围,创造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提升。该校对外国留学生进行专业授课时,不独立成班,而是穿插于学院相关专业班级,使中外学生于课堂直接沟通;学院尽可能利用专家来访的一切机会,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国际动态,培养专业、事业的国际视野;由学生自行成立疯狂英语俱乐部及英语角,邀请外教参与;学院组织颇具特色的英文竞赛和学术专业模拟活动,如英语自我表现的Presentation大奖赛、英文辩论赛、英文征文大赛、英语精品班会、英文寝室文化活动和公司海外上市模拟等;学院精心创建的海外与外资企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在实践中消化专业知识、拓展国际视野创造了条件。
在国际化办学环境营建中,不能忽略的是爱国、爱校、爱院教育。国际学院在办学伊始,就特别注重学生在忠于祖国、热爱母校、关注学院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党校、团校、精品班会、学院网站等平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爱校情怀、爱院情结。自2003年以来,共发展党员160余名、建党对象400余名。
合作院校
奥地利
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 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1年交换项目 奥地利维也纳新城应用科技大学 奥地利维也纳新城应用科技大学1年交换项目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 澳大利埃迪斯科文大学 2+2双学位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 3+1.5双学位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本科交换项目
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硕士项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项目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2+2双学位项目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3+1本科项目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4+2硕士项目
德国
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 德国柏林应用科技大学本科交换项目 德国杜塞尔多夫应用科技大学 德国杜塞尔多夫应用科学大学本科交换项目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 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 硕士
德国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 德国法兰克福应用科技大学本科交换1年项目
德国弗兰贝尔工业大学 德国弗兰贝尔工业大学 MBA项目
德国维尔茨堡应用科技大学 德国维尔茨堡应用科技大学交换项目
法国
法国昂热高商 法国昂热高商硕士项目 法国雷恩高商 法国雷恩高商3+1.5硕士项目
芬兰
芬兰奥卢大学 芬兰奥卢大学本科交换1年项目 芬兰卡亚尼应用科技大学 芬兰凯亚尼应用科技大学交换项目
韩国
韩国西江大学 韩国西江大学硕士4+2硕士项目 韩国西江大学硕士交换项目
亚洲大学 两校免学费交换生项目,每年2-3名学生
亚洲大学金融工程硕士项目
荷兰
荷兰阿姆斯特丹经济商学院 荷兰阿姆斯特丹商学院1年交换项目
加拿大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2+2项目 加拿大马拉斯皮拉大学 加拿大马拉斯皮拉大学3+1+1MBA项目
加拿大汤姆森河大学 加拿大汤姆森河大学
加拿大温莎大学 加拿大温莎大学 2+2
加拿大温莎大学 3+1
加拿大温莎大学 3+1+1
美国
美国阿卡迪亚大学 美国阿卡迪亚大学 3+2本硕连读 2+2 1+3 美国底特律大学
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 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2+2双学士学位项目
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3+1本科双学位
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硕士项目
美国纽约理工大学3+1+1本硕项目
美国纽约理工大学3+1双学位项目
纽约理工大学MBA学位
瑞典
瑞典卡尔斯塔得大学 瑞典卡尔斯塔得大学硕士交换2年项目
新西兰
新西兰梅西大学 新西兰梅西大学2+2本科项目 新西兰梅西大学3+1本科项目
英国
卡迪夫大学 卡迪夫大学 2+2双学位 卡迪夫大学 项目3+1单学位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2+2本科双学位项目
英国艾塞克斯大学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2+2本科硕士项目
英国艾塞克斯大学3+1交流项目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2+2本科项目
英国格林威治大学3+1本科项目
英国考文垂大学 英国考文垂大学2+2项目
英国考文垂大学4+1硕士项目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2+2/3+1交流项目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4+1硕士项目
英国林肯大学 英国林肯大学1年交换项目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1+1双硕士项目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2+2本科双学士项目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3+1双学士学位项目
英国伦敦城市大学4+1硕士项目
英国伦敦会计商学院 英国伦敦会计商学院2+3 ACCA/CIMA项目
英国伦敦会计学院 英国伦敦会计学院 2+1 ACCA项目
英国伦敦会计学院 3/4+1.5 ACCA项目
英国伦敦会计学院2+2 ACCA项目
英国伦敦市政大学 英国伦敦市政大学2/3+1项目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2+2 3+1项目
英国斯旺西大学 英国斯旺西大学2+2双学位项目
英国斯旺西大学3+1+1本硕项目
英国斯旺西大学4+1硕士项目
英国索尔福得大学 英国索尔福得大学2+2双学位
英国索尔福得大学3+1双学位
英国中兰开夏大学 英国中兰开夏大学2+2双学位项目
英国中兰开夏大学3+1本科双学位项目
英国中兰开夏大学4+1硕士项目
中国
台湾实践大学 台湾实践大学交换生项目 共计: 13 个国家 44 个合作院校 73 个合作项目
办学成效
学生获奖
建院6年,国际学院上下齐心,艰苦创业,付出了比沿海地区多得多的辛勤汗水,取得了初步的办学成效,社会评价美誉传扬。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专业竞赛和技能培训,增长才智,适应竞争。共有107人次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CCTV金苹果节目、“世华杯”首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全国AIA求职王语文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赣江杯”大学生英语综合赛、江西省首届“青春动力明日之星”选拔赛、江西省大学生写作大赛、江西省“新人杯”作文大比拼等全国或全省性竞赛中获得佳绩,有149人次学生参加雅思、托福、GMAT、托业TOEIC等考试中获得优秀,或取得美国微软资格证、BEC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国际商务策划师中级证等,有12人次学生在《中国统计》、《计算机应用文摘》、《电脑迷》、《经济信息分析》、《赣州晚报》等公开发表论文或参与校级课题研究;共有3人次学生获全省高校三好学生称号,有7人次学生获校十大三好标兵或十大素质标兵称号,有42人次学生获校学习标兵称号。其中:
 02国际金融班刘超昀同学获得江西唯一一个由比尔·盖茨签名的微软资格证书
 02国际金融班詹亦宁同学托福考试663分(满分670分),GMAT成绩亚洲前三名,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波士顿商学院攻读硕士并获新生最高奖学金 07国际金融三班 杨梓同学获得2009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三等奖第六名
 02国际金融班张鸿儒同学于2006年被英国卡迪夫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经济顾问Patrick Minford博士
 04国际金融1班王一平同学获“世华杯”首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全国股票组个人金奖(第一名)、优秀投资者奖、最佳投资策略奖、交易大赛每周之星(连续6周)、股票组团体金奖成员
 03国际商务2班蔡旺同学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江西赛区二等奖
 04国际会计1班周丽莹同学获2007全国AIA求职王语文大赛杰出表现金奖(香港举办)
 04国际金融2班陈茜同学作为主要成员获2007年第三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一等奖
 03国际商务1班万琦琛同学获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赛江西赛区一等奖
 04国际金融2班张隽咏同学获2007CCTV金苹果节目亚军
 05国际会计2班王婷同学等9人获江西省“赣江杯”大学生英语综合赛、口语赛特等奖
邱添明、周丽莹、刘超昀同学获全省高校三好学生称号
 刘雪沛、刘超昀、黄炎腾、余浩成、周丽莹、曾磊、邱添明同学等7人分别获校十大优秀学生标兵、十大素质标兵或十大优秀学生干部
 学院校学习标兵人数逐年递增:2004年至2006年分别为5人、13人、24人
 03国际会计2班、05国际商务班荣获全省优秀班集体
学院荣誉
学院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开阔视野。自2003年以来,共有129名学生于在校期间参加出国留学交换或交流项目,分赴英国、奥地利、德国、法国、芬兰、荷兰等国高校学习;有101名学生于毕业后选择出国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分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高校学习,其中31人进入全球商科或综合类排名百位的高校攻读硕士,并获学院最高奖学金。
2006届、2007届两届毕业生392人,一次性就业率达98%。共有45人分别就职于美国通用、英国渣打、英国汇丰、美国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富士康等跨国企业,有27人分别就职于中国海关、航天部、国家税务局、首钢、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政府机关或企业,有169人分别就职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国际银行、光大银行等企业。有101人分赴美国波士顿商学院、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英国华威大学、英国利茨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澳洲麦考瑞大学悉尼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有37人分别考取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两年升学率分别为32.2%和37.0%。
学院连续三年荣获“校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获“江西省五四红旗分团委”称号,先后被授予“校五四红旗分团委标兵”、“校五四红旗分团委”、校首届DV大赛一等奖、“校军训先进连“、校十六届、十七届学生学术节Presentation大赛一等奖、校十五届学生学术节辩论赛亚军、校第三届“中申思政集体奖”、“校2006届、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奖”、“校2006年度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校2006年度优秀教工党支部”。
国际学院建院6年,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严格的教学管理、优良的学习风气赢得了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赞同,社会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攀升,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师资详情
师资来源
海外 (共73人),国内校外 (共2人),校内院外 (共121人),院内 (共4人) 共计: 199人
师资类别
海外-专业类
(38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1 Jing Shi 澳大利亚 副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2 Hossein bassar Farr 新西兰 其他 硕士 国际商务 国际学院
3 Wantong Zhang 中国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4 Hongjing Liu 中国 教授 博士 企业管理 国际学院
5 Zongxing Xie 中国 教授 博士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学院
6 Alexander Schielbel 奥地利 助教 博士 会计学 国际学院
7 Lez Rayman-Bacchus 英国 副教授 博士 国际商务 国际学院
8 Matin Khan 英国 教授 博士 会计学 国际学院
9 Liping Zou 新西兰 副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10 Zhenhu Jin 美国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11 Martin Wolff 美国 其他 博士 国际商法 国际学院
12 Helmut Aigner 奥地利 教授 博士 会计学 国际学院
13 Paul Jackson 美国 其他 学士 国际商务沟通 国际学院
14 Rolf Mirus 加拿大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15 Seamus 英国 其他 博士 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学院
16 Alasdair MacBean 英国 教授 博士 经济学 国际学院
17 Martin Young 新西兰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18 HUANG Jifeng 中国 讲师 博士 国际会计 国际学院
19 XIE Yongming 中国 教授 博士 国际会计 国际学院
20 CAO Wenpei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国际会计 国际学院
21 JIANG Yunv 中国 教授 博士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学院
22 Start Toole 英国 教授 博士 市场营销 国际学院
23 Gan Quan 澳大利亚 副教授 博士 国际金融 国际学院
24 YI Yin 澳大利亚 副教授 博士 国际金融 国际学院
25 Sharif 澳大利亚 教授 博士 国际商务 国际学院
26 WANG Zengxiang 加拿大 教授 博士 国际金融 国际学院
27 Lawrence 英国 副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28 Yang Jun 加拿大 副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29 LI Mingsheng 美国 副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30 WU Zhiyong 英国 讲师 博士 国际会计 国际学院
31 Ruprechet Vonheusing 德国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32 Paul Jackson 英国 教授 博士 市场营销 国际学院
33 YANG Huiling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国际会计 国际学院
34 YE Longsen 加拿大 副教授 金融学 国际学院
35 CHEN Shangwu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国际金融 国际学院
36 DU Shengwu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国际金融 国际学院
37 George P. W. Lan 加拿大 教授 博士 国际会计 国际学院
38 WU Yuwen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国际金融 国际学院
海外-语言类
(30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39 Kume 新西兰 讲师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0 Liby 新西兰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1 Olaf 瑞典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2 Lin Tow Ming 澳大利亚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3 Jeniffer 美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4 Ian 澳大利亚 其他 硕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5 Victoria 加拿大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6 Jonathan 菲律宾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7 Richard 英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8 Carol 中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49 Derek 美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50 Shuqing Liu 美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51 Tanner Brown 英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52 Jim 美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53 Bret 美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54 Donald 新西兰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55 Clive 英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56 Libby 新西兰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57 Lim 澳大利亚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58 Jennifer 美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其他
59 John 美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 国际学院
60 Mehrdad 澳大利亚 讲师 国际学院
61 Lydia 美国 讲师 国际学院
62 Nicholas 英国 国际学院
63 Andrew 英国 国际学院
64 Troy 英国 国际学院
65 Denis 英国 国际学院
66 Adam 英国 国际学院
67 Dene 英国 国际学院
68 Jeff 澳大利亚 国际学院
海外-客座类
(5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69 Michael Frazier 美国 教授 博士 公共管理 国际学院
70 Terence John O'Neill 澳大利亚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71 Tom Smith 澳大利亚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国际学院
72 Anton Egger 奥地利 教授 博士 会计学 国际学院
73 Donald S. Elliott 美国 教授 博士 经济学 国际学院
(共2人)
国内校外-语言类
(1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74 何芊 中国 讲师 学士 英语教育 其他
国内校外-客座类
(1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75 李磊 中国 其他 博士 财务管理 其他
(共121人)
校内院外-专业类
(59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76 蒋经法 中国 教授 博士 会计 国际学院
77 邓军 中国 讲师 硕士 国际贸易 国贸学院
78 谢波 中国 讲师 博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79 刘文国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80 桂荷发 中国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81 黄建军 中国 教授 博士 国际贸易 国贸学院
82 杜江萍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国际贸易 国贸学院
83 王小平 中国 教授 博士 经济学 经济学院
84 曹玉珊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85 张湘赣 中国 教授 博士 企业管理 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86 庄凯 中国 讲师 硕士 企业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87 李秀香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国际贸易 国贸学院
88 李宁 中国 副教授 学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89 邱宜干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90 吕江林 中国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91 章美珍 中国 教授 硕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92 詹艳 中国 讲师 博士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学院
93 伍红 中国 教授 博士 财政学 公共管理学院
94 万莹 中国 教授 博士 财政学 公共管理学院
95 严武 中国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其他
96 彭玉锱 中国 讲师 博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97 关爱浩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98 陆长平 中国 教授 博士 西方经济学 其他
99 罗良清 中国 教授 博士 统计学 统计学院
100 魏和清 中国 教授 博士 统计学 统计学院
101 张春华 中国 副教授 学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102 宋京津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103 戴达远 中国 教授 学士 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院
104 陈青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会计学院
105 张进铭 中国 教授 博士 经济学 经济学院
106 卢福财 中国 教授 博士 企业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107 赵星 中国 讲师 硕士 企业管理 工商管理学院
108 王国忠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09 王慧 中国 讲师 硕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10 牛子雨 中国 讲师 硕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11 谢盛纹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审计学 会计学院
112 周渭宾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13 王善论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国际贸易 国贸学院
114 胡玉可 中国 讲师 硕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115 李佳 中国 讲师 博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16 席小炎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经济学 经济学院
117 蔡升桂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企业管理 其他
118 吉伟莉 中国 讲师 硕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119 吕晓梅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120 陈春霞 中国 教授 博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21 张曦凤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国际贸易 国贸学院
122 邓国华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统计学 统计学院
123 朱永军 中国 讲师 硕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24 李静(金融) 中国 副教授 学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25 汪洋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26 李忠民 中国 讲师 硕士 经济法 法学院
127 殷洁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民商法 法学院
128 陈凌 中国 讲师 学士 经济法 法学院
129 朱毓姝 中国 讲师 硕士 金融学 金融学院
130 王宏 中国 讲师 博士 会计学 会计学院
131 邝萍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管理学 工商管理学院
132 肖璐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经济学院
133 王海南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金融学院
134 李静 中国 讲师 硕士 金融学院
校内院外-语言类
(40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135 周矿先 中国 副教授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
136 朱长河 中国 副教授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
137 潘莹 中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国际学院
138 毛凡宇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39 王南 中国 助教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0 何晓勤 中国 教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1 刘有发 中国 教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2 刘峰 中国 讲师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3 刘雯祺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4 于玉星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5 黄乃胜 中国 教授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6 杨莉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7 汪清囡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8 陈海花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49 黄荃 中国 讲师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50 邹雯虹 中国 其他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51 张建丽 中国 副教授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52 郭锐 中国 其他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53 吴云龙 中国 其他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54 陈骋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55 袁娟 中国 其他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56 李红艳 中国 其他 硕士 外国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57 赵娟 中国 其他 硕士 外国语言文学及应用 外语学院
158 尹仪英 中国 其他 硕士 英美文学 外语学院
159 徐艳 中国 助教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60 晏飒绮 中国 其他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61 吴碧宇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62 黄燕红 中国 其他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63 王静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64 何晶 中国 其他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
165 李莉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66 周建 中国 教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67 万谊娜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68 吴冰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69 张生萍 中国 助教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70 伍红2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71 谢芳 中国 副教授 学士 英语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172 曾光湖 中国 外语学院
173 彭小燕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 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174 刘小兵 中国 讲师 硕士 英语言文学 外语学院
校内院外-基础综合类
(21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175 缪强 中国 讲师 硕士 计算机应用 国际学院
176 聂高辉 中国 副教授 学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学院
177 罗春林 中国 讲师 硕士 基础数学 信息管理学院
178 李杰 中国 讲师 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学院
179 刘满凤 中国 教授 博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学院
180 毛小兵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学院
181 陶长琪 中国 教授 博士 数量经济学 信息管理学院
182 王正友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计算机科学 信息管理学院
183 曾卫明 中国 讲师 博士 计算机科学 信息管理学院
184 钱忠胜 中国 其他 硕士 计算机科学 信息管理学院
185 廖述梅 中国 讲师 学士 计算机科学 信息管理学院
186 周萍 中国 讲师 硕士 计算机科学 信息管理学院
187 陈孝新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数学 信息管理学院
188 杨小平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计算机科学 信息管理学院
189 林勇 中国 教授 硕士 计算机科学 用友软件学院
190 邹玉仁 中国 副教授 学士 数量经济学 信息管理学院
191 王平平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学院
192 余达锦 中国 讲师 硕士 高等数学 信息管理学院
193 李志龙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基础数学 信息管理学院
194 何明 中国 信息管理学院
195 盛积良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共4人)
院内-专业类
(1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196 陈卫东 中国 副教授 博士 财政学 国际学院
院内-语言类
(1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197 肖珑 中国 教授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国际学院
院内-基础综合类
(2人) 序号 姓名 国籍 职称 学位 从事领域 所在学院
198 王耀德 中国 教授 博士 技术经济学 国际学院
199 刘慎河 中国 副教授 硕士 情报学 国际学院
学校领导
文化传统
社团风采
一、规范社团自身组织建设,积极开创社团工作新局面
2009年,经济文化研究社不断完善各组成部门和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团干部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江西财经大学经济文化研究社日常规定》,使各项建设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为加强社团系统各项工作的新闻宣传和活动报道,提高经济文化研究社的影响力,我们努力并取得一定成效。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得到了院网、校团委网、财大新闻网、中国南昌网、南昌晚报的宣传支持。正争取省级和国家部委级媒体的宣传报道。这些离不开校院领导的关心和社团成员的努力,以及广大同学的参与。
经济文化研究社下设宣传部、外联部、组织部、网络部、学术部、财务部等六个部门。部门之间紧密配合,社团各成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形成合力,形成强大的社团组织。加强社团内部建设,人人都是社团形象,处处都是社团声誉。对于内部建设,我们建立了民主考评制度、投票选举制度,以此保证社团成员的民主权益。今后我们将秉承这些优良的内部制度,充分调动社员的能力与潜力,让每个社员尽情展示自我。
二、加强社团品牌化建设和文化建设,全力打造精品社团活动
社团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平台,在团委领导下,开展了大量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活动。社团活动思路独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收到了良好的群众效应和社会效应,这标志着我社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为了加强社团的文化影响,并为全校学生服务以丰富全体学生的校园生活,经济文化研究社的各位成员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社承办了学校2007年度、2008年度社团文化征文活动。在社会实践领域,经济文化研究社于五一期间下乡走访,了解经济危机下的农产品市场与生态园建设,切身体验了一把农人之乐,收益匪浅。在办好精品活动的同时,社团积极创新打造特色的活动,全力做好品牌建设。在09—10年度,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的进行这些品牌活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分享多元多彩的经济文化。
三、积极走出校园,加强与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生社团的交流
圆明园的遗址之一花神庙,是北大著名的一个校园景观,就在未名湖畔。当时,李大钊先生在那里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当时这一举动非常不被人们所理解,许多人把它戏谑为“马神庙某大学之牛克思研究会”。即便如此,它也在北大生根发芽,不断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和革命思想在北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传播,吸引了众多北大学子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文博学院一名社团骨干成员在我社交流工作经验时说“责难永远是事物进步的动力,呐喊永远是时代震动的强音。北大是常为新的,希望你们也能“常为新”,“敢于呐喊和突破”。的确,社团的对外交流能否有新的活力和内容成为社团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抓住社会热点、创新活动形式,聚焦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内容以聚人心,感人心”成为了时代旋律。
本年度,经济文化研究社更新发展战略,将视野更多聚焦于多元文化的平等及多变化的经济现象与市场中。为了响应《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的贯彻实施,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受有关单位的委托,我社承担了江西高校同性恋生活态度与权利保障的调查分析子项目,经研究,决定与该校金融与统计学院(原统计学院)时代市场调查事务所合作完成。
院长致辞
感谢您关注江财国际学院!
江财国际学院成立于2002年。学院依托我校会计、金融、国贸三个省级品牌专业,设立国际会计、国际金融(2017年起更名为国际投资与金融)、CITF国际贸易金融师、CFA注册金融分析师四个专业方向。现有在校学生2600余人。
学院以吸纳优质生源为起点,遵循“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国际化教育理念,按照“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办学思路,通过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教学、国际化的交流和国际化的环境,着力培养忠于祖国、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学院每年邀请50多位海外教授为我们学生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并积极开拓各种类型的海内外实习机会。
学院常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在全校乃至全省名列前茅。迄今为止,国际学院共有毕业生5300余人,有近40%的学生出国留学深造,或攻读硕博士学位,其中600多名学子才俊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全球百强名校深造;有45%左右的学生在国内外从事金融服务业或进驻商务领域。众多品学兼优的学生毕业后任职于国家外交部、税务总局、海关等国家公务员岗位,不少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攻读硕士生。
目前,国际学院正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广泛的领域,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致力于学院国际化教育高标准与高质量的实现。我们为正在从事的事业感到骄傲与自豪!
参考资料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官网.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
院长致辞.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2018-06-10
会计学(国际会计)专业.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2014-09-1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18:38
目录
概述
学院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