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武
唐朝中期名将
严武(726年-765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唐朝中期名将、诗人。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严武的父亲是中书侍郎严挺之,为当时名相。《旧唐书》说严武“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读书不究精义,涉猎而已。”年二十。调补太原府参军事,后被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奏充判官
追随李亨
安史之乱发生,严武随太子李亨西奔,李亨随后在灵武即位,即唐肃宗。后陪驾到凤翔及长安。至德二载(757年),任给事中。次年出任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使。不久调回京,任侍御史京兆尹
主政四川
上元二年(761年)十二月,被任为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充剑南节度使。这时,唐室为了对抗吐蕃,合剑南、东川、西川为一道,支度、营田、招讨、经略等统为一体,权力相当大。
陵桥道使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时隔十四日相继去世。七月,严武被召回京,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实际是命他充陵桥道使,监修玄宗、肃宗父子的陵墓。
严武回长安很不顺利。他一离开成都,蜀中便大乱。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勾结邛州兵占据西川,扼守剑阁,通往京城长安的道路阻塞,不得前行。直到八月,徐知道与士兵发生矛盾,被将所杀,叛乱才被平息。
再镇四川
严武回京后,在监修二帝陵墓时,颇有魄力,立下功劳。但继任他成都尹职的高适,治蜀力不能支。吐蕃内犯,攻陷陇右,直逼长安。蜀郡西北部的松州维州保州等地都被包围,后来终于陷落。朝廷于是再命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于广德二年初第三次入蜀。
大破吐蕃
广德二年(764年)七月,严武率兵西征。九月破吐蕃七万余众,拿下了当狗城(四川理县西南),十月又拿下盐川城。同时遣汉川刺史崔旰(后改名崔宁)在西山追击吐蕃,拓地数百里,与郭子仪秦陇一带主力配合作战,终于击退了吐蕃的大举入侵,保卫了西南边疆。
因病去世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庚寅日,严武突患疾病,死于成都,时年四十岁,追赠尚书左仆射
人物评价
主要作品
征战途中,严武写下了记述这次战争的《军城早秋》一诗:“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诗的前两句表面写景实则暗喻敌军已经进犯边关的形势。后两句表现出诗人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抒发了大获全胜的信念。杜甫曾称赞严诗说:“诗清立意新”。
轶事典故
杜甫知音
实际上严武与杜甫的关系极其密切,比如宝应元年四月,肃宗死,代宗即位。六月,召严武入朝,杜甫送别赠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在成都,他带着仆从和酒肉来看望杜甫,杜甫写道“竹里行厨洗玉盘,花间立马簇金鞍。”
严武邀杜甫作其幕僚时写道:“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鸃冠。”这里运用了典故。汉末词赋家祢衡文思敏捷,曾即席作《鹦鹉赋》 ,一挥而就。严武以祢衡的故事,劝杜甫不要单纯以文才自恃,应该走做官的道路,力求充当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杜甫则写《严中丞枉驾见过》一诗:“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以张翰时人,字季鹰,遇见不相识的贺司空(循),谈得投机,没告诉家人,便登上贺氏的船,同去洛阳)。管宁东汉时高士,字幼安,于灵帝末渡海避乱至辽东,常戴皂帽,穿布裙,坐木榻,隐居多年,屡征不出,世称贤者。)婉言谢绝,是说我的行踪飘泊不定,当效张翰那样自由,效管宁避乱他乡过隐居生活。巧于用典,言其情愫,寓意称妙。
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数度劝其出仕,杜甫婉言谢绝。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此后二人诗作往来频繁,严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适之外的又一知音。严武称杜甫为“杜二”。
豪爽强悍
新唐书》中道:“武字季鹰,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所容,独厚其妾英。武始八岁,怪而问其母,母语之故。武奋然以铁锥就英寝,碎其首。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严武的个性可谓强悍得有些可怕。
严武盗妾
严武,少时仗气任侠,尝于京城与一军使邻居。军使有室女,容色艳绝。严公因窥见之,乃贿其左右,诱至宅。月余,隧窃以逃。东出关,将匿于淮泗间。军使既觉,且穷其迹,亦迅其家人,乃暴于官司,亦以状上闻。有诏遣万年县捕贼官专往捕捉。捕贼乘递,日行数驿,随路以得其踪矣。严武自巩县方雇船而下,闻制使将至,惧不免,乃以酒饮军使之女,中夜乘其醉,解琵琶弦缢杀之,沉于河。明日制使至,搜捕严公之船,无迹乃矣。严公后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病甚。性本强,尤不信巫祝之类。有云云者,必罪之,忽一日亭午,有道士至衙门,自云从峨眉山来,欲谒武。门者初不敢言。道士声厉,不得已,隧白。武亦异之,引入。
见道士至阶呵叱,若与人论难者,良久方止。寒温毕,谓曰:“公有疾,灾厄至重。冤家在侧,公何不自悔咎,以香火陈谢。奈何反固执如是?”武怒,不答。道士又曰:“公试思之,曾有负心杀害人事否?”武静思良久曰:“无。”道士曰:“适入至阶前,冤死者见某披诉。某初谓山精木魅,与公为祟,隧加呵责。他云“上帝有命,为公所冤杀,已得请矣。安可无言也?”武不测,且复问曰:“其状如何?”曰:“女人,年才十六七,项上有物一条如乐器之弦。”武大悟,叩头于道士曰:“天师诚圣人也!是也。为之奈何?”道士曰:“他即欲面见公,公自求之。”乃令扫洒堂中,撤去余物,焚香于内。乃武于堂门内,遣清心,具衫笏,留一小僮侍侧。堂门外东间,有一阁子亦令人洒扫垂帘。道士坐于堂外,含水喷噀,又以柳枝洒地,却坐,瞑目叩齿。逡巡,阁中有人吁嗟声。道士曰:“娘子可出。”良久,见一女子被发,项上有琵琶弦,结于咽下,褰帘而至。及堂门,约发于后,向武拜。武见,惊惭甚,且掩其面。女子曰:“公亦太忍!某从公,是某之失行,于公则无所负。公惧罪,弃某于他即可,何忍见杀?”武悔谢良久,兼欲厚以佛经纸缗祈免,道士亦恳为之请。
女子曰:”不可!某为公手杀,上诉于帝,仅三十年。今不可矣,期在明日日晚。”言毕,却出,至阁子门,拂然而没。道士乃谢去。严公隧处置家事,至其日黄昏而卒。
史料索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7:1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