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直隶州,古地名,位于今
河南省中部。
清朝沿袭明制。州治汝(今河南省汝州市)。民间习惯称之为“老汝州”、“汝州府”(因直隶州和
府是一个级别)。
隋文帝开皇四年(公元584年)置伊州,隋炀帝大业初改伊州为汝州,治
梁县城。大业八年,移承休县至汝原县,废汝原县。改汝州为襄城郡,治承休县城,领承休、梁、阳翟、东汝原、汝南、鲁、 城八县。
唐汝州建制多变:公元621年,改襄城郡为
伊州,领承休、梁、郏三县;公元627年,移梁县衙于承休县,撤承休县,把鲁山划为伊州;公元634年,改
伊州为汝州,领梁、郏城、鲁山三县;公元695年,在今宝丰置武兴(后改龙兴)县;公元712年在今临汝镇置临汝县;公元738年,划许州
襄城县来属,改汝州为临汝郡,属都(指东都洛阳)畿道,领叶、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临汝七县。公元758年,改临汝郡为汝州。唐时汝州为东都洛阳东南门户,设东都畿都防御使,驻有重兵防守。
宋代汝州建制仍袭唐制,公元1105年划郏县归
颍昌府。宋元和五年(公夫子1115年)升汝州为陆海军节度,属
京西北路,领梁县、襄城、
叶县、龙兴、鲁山五县。公元1127年,汝州被金占领。汝州属南京路,金中央直辖,领梁(含今
汝阳)、郏城、鲁山、宝丰、叶县、襄城六县。公元1207年,划襄县属许州;1208年,划叶属裕州。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形成了军政合一的省一级地方建制。汝州属河南江北省南阳府管辖,领梁、郏县、鲁山三县,宝丰废县为镇,归梁县管辖。
公元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对元行省作了大的改革,改省为“承布宣政司”,只管民政,但人们习惯上仍叫行省,简为省,省下设郡(州)、县。汝州仍为南阳府管辖,将梁县省入汝州,领郏县、鲁山两县。1475年4月,在汝州东南设
宝丰县,汝州领三县。1476年9月,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汝州人
滕昭,以汝州距南阳太远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为由,同好友河南布政使原杰联名奏请宪宗皇帝朱见深,将汝州从南阳分出由省直辖,汝州成为河南一个由省直辖的直隶州,由县级州升格为府级。同年12月,在汝州西部今汝阳县城附近置伊阳县,划原嵩县、鲁山、汝州的部分地区为伊阳地,汝州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明中央掌管吏治的按察使司在地方设立四十一个按察分司,叫巡道,河南有二,分别叫
河南道、河北道,河南道驻汝州。清沿袭明制,汝州直隶州的地位没有改变,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四县。 清朝,改布政使司为省。汝州仍领鲁山、宝丰、郏县、伊阳(今汝阳)四县,直隶河南省。直至清末。
1914年汝州归河洛道管辖 1947年属
豫西五专区。1949年仍归许昌专区,1951年将大小张庄和磨冢营村划归宝丰县管理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