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无名氏是一批作诗而未留名的诗人的统称。汉无名氏写的诗,内容大多数是写夫妇之间或朋友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
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无名氏指姓名不可考的人清俞樾 《茶香室丛钞·茶汤》:“ 宋 无名氏《南窗纪谈》云:‘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 清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 宋 无名氏《九张机》,自是逐臣弃妇之词,凄婉
绵丽,绝妙古乐府也。”鲁迅 《南腔北调集·经验》:“人们大抵已经知道,一切文物,都是历来的无名氏所逐渐的造成。”梁代萧统(501-531)编《文选》 (中华书局1977年版)。《
行行重行行》为无名氏所写。
《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
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
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
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
庭中有奇树》、《
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
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关于《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
枚乘、
傅毅、
曹植、
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
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
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
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汉末文人对个体生存价值的关注,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诸如帝王、诸侯的宗庙祭祀、
文治武功、
畋猎游乐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学的题材领域,现在让位于与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街衢
田畴、物候节气,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古诗十九首》在
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
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称它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
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
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
三百篇》,而微词婉旨,碎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
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
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古诗十九首》 《江南》 《长歌行》 《枯鱼过河泣》 《十五从军行》 《东门行》 《顺帝末京都童谣》 《恒灵时童谣》 《别诗》 《步出城东门》 《刺巴郡守诗》 《孤儿行》 《古歌》 《古绝句》 《古乐府》 《古艳歌》 《橘柚垂华实》 《孔雀东南飞》《兰若生春阳》 《梁甫吟》 《陇西行》 《猛虎行》《陌上桑》《穆穆清风至》 《四坐且莫喧》 《新树兰蕙葩》 《艳歌行》 《燕赵多佳人》 《饮马长城窟行》 《怨歌行》《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