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
宫阙”即“汉代三宫”,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
宫殿,在汉高祖刘邦之后,
王莽政权、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以此作为
中央政府的行政枢纽,直至隋末被毁。
长乐宫由丞相
萧何主持在秦兴乐宫基础上营修而成。遗址在今未央宫乡的阁老门、张家巷、讲武殿、东唐寨、西唐寨,汉城乡的雷寨、罗寨等村庄一带。宫城“周回二十里”。据考古探测,宫垣东西长2900米,南北宽2400米,周长10600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6。宫城平面形制略呈方形,南墙在覆盎门西有一曲折,其余各墙都为直线。宫城为夯筑土墙,厚达20多米。宫墙四面各设一座宫门,其中东、西二门是主要通道,门外有阙楼称为东阙和西阙。南宫门与覆盎门南北相对。东、南两面临城墙,西隔安门大街与未央宫相望。长乐宫内有14所宫殿均坐北向南。其中前殿位于南面中部,前殿西侧有
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永昌殿等,前殿北面有大夏殿、临华殿、宣德殿、通光殿、高明殿、
建始殿、广阳殿、神仙殿、
椒房殿和长亭殿等。另有温室殿、钟室、月室以及秦始皇时在兴乐宫中建造的高达40丈的鸿台。长乐宫在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从汉惠帝起,西汉皇帝移居未央宫听政,长乐宫仅供太后居住,从而形成了“人主皆居未央,而长乐常奉母后”的制度。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
整个宫殿由承明、清凉、金华等40多个宫殿组成。南部正门以北偏西建未央宫前殿,汉未央宫的遗址仍存有当时高大的夯土台基,
未央宫遗址位于汉长安城西南部的西安门里。
未央宫,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
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
承明殿、高门殿、
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
椒房殿、
昭阳殿、
柏梁台、
天禄阁、
石渠阁等。其中前殿居全宫的正中,基坛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00米,北端最高处约15米,据说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
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建章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带,在汉长安城直城门外的
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并可确认的有前殿、双凤阙、
神明台和
太液池等遗址。《三辅黄图》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建章宫是汉武帝在位时所建,为显示大汉的国威和富足,重新在城外修建朝宫,其“度比
未央”,比未央宫还大。史书上记载有前殿、
太液池、
神明台、双凤阙等,这些建筑遗址通过初步勘探都有所发现。考古面积尚不足整个建章宫面积的十分之一,若把整个建章宫都发掘完,其考古成果必定很“惊人”。建章宫考古可以弄清皇家重要建筑的规模、地址、形制等,为认识西汉皇宫建筑布局和科学复原提供可贵资料。
2013年10月28日,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一期工程完工,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展示区包括相当于7个故宫面积大小的汉代皇宫——未央宫,以及汉长安城西南角的
城墙、
城壕区域,共计6.11平方公里。展示区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全景复原的方式,展示了汉代的道路结构、宫墙、城墙、水系等宫殿格局。专题展览“大汉中枢、丝路起点——未央宫的前世今生”同时配合开展,让市民和游客体会
汉文化的辉煌与博大。
专家介绍,未央宫遗址展示区仅仅是汉长安城遗址的一部分。到2015年,汉长安城遗址的主要文物保护和展示工作才能全部完成,到2020年时将完全建成汉长安城考古遗址公园。
长安在秦代原是
咸阳附近位于渭河南岸一个乡聚的名称,后来由于成为交通的要冲而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刘邦采纳了贤臣
张良的建议,遂定都于此。公元前202,汉高祖在秦朝
兴乐宫的基础上建成的长乐宫,两年之后建成未央宫,于是把汉朝的都城从
栎阳迁都长安。
据史料记载,未央宫建于长乐宫修复后不久,是汉高祖称帝后兴建,由刘邦的重臣萧何监造。自未央宫建成之后,汉代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所以它的名气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