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无岛》原名《
隔着栅栏的爱情》。在阅读水格《永无岛》的时候,耳边响起了《毕业生》中的主题曲:the song of silence(《寂静之歌》),文本中如花如梦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在暗夜中独行,犹如一个个
面色苍白的幽灵,踯躅在寂静的歌声中。文本唯美且感伤,氤氲着青春的寂静与喧嚣,这种寂静中的喧嚣划过寂寞的夜空,漂浮在走向成人世界的路上。在通向成年的弯曲小径上,洒落了阳光的眼泪、滴血的童真和无限的怅惘。水格很擅长在一个相对封闭的
校园时空中,打开一扇通向少年心智的门,这扇门对于日常经验的成人世界是封闭的,因此在水格的文本中,父母永远只是一个个影子,这些影子是少年心中成人的父母,带着成人世界的尴尬、挫败与沮丧。只有在父母的青春期,少年的记忆中才能还原父母少年的性情与生命的飞扬。
《永无岛》仍然是一部
成长小说,在作者虚构的叙事中,呈现出的是古老的话题:童真世界的解构与破碎,少年性情的挫折与坍塌,对于走向现实经验的拒斥与反抗。而这一切又在虚构的文本中呈现出对于成人世界安宁、平静甚至庸常的一种暗示与和解。因此,水格在后记中称文本中人物为“孩子们”,的确,少年心性与少年行径绽放在永远青春的时空中,而当我们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心境已经苍老荒凉。
水格笔下的岛屿和童童在拥有爱情之际,却在灵魂与肉身之间挣扎彷徨。这是一种难以解释的迷乱,这种迷乱可能是这个时代
价值体系困境的一种映射。在一个欲望幻觉的集市上,新出笼的小男生和小女生对于物质、享乐天然的亲近,自然会淡忘关于
贞操、自律和道德的清规戒律。因此,在
戏剧性的张力下,青春因为过多身体的欲望而提前衰老,在虚拟的情节游戏中,岛屿们提前挥霍了青春年少的纯真、爱情甚至身体,而最终在现实经验的世界回到了简单的原点——就像打完一个游戏之后,按下结束键,返回平静如水又单调乏味的校园。作为一个大四的青涩男生,背着
行囊,做出一个出走或回归的姿态,等待着日常经验的涤荡、磨练和打击。
校园爱情系列仍然是
青春文学不老的主题。单纯唯美的青涩情感,在校园游走的爱情,开启着青春的身体与精神。在类似于钢琴
行板的抒情中,我们能够呼吸到青春勃发的气息,以及青涩气息中的稚嫩与脆弱。眼泪飘飞在黑色的长发之间,单纯的心智激荡在熙攘的校园人流中。水格《永无岛》作品仍然让人想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作家的青春叙述,即所谓的自叙传色彩颇浓的作品。在清新和非常细致的风格化写法中,凸显出作者对于一个时代青春的细腻感受和体验。世界在这里是变化的,但是变化又不是很大的,而追求唯美的单纯的内心实在是一种绝大的诱惑,让作者始终保持了对于生活和艺术同样矜持的姿态,在且行且看的姿态中,文本带上了
小品文的性灵感受。这类文本非常适合
青春文学内在伤感唯美的品质,同时提供了更为平实亲切的青春叙事类型。
第一次大规模盘点十年间青春文学精华!极其权威、极其盛大、极其冷静、极其华丽的集体亮相!
蒋峰、水格、
颜歌、
马中才、李海洋全心缔造无畏年代!
水格,
中国青年作家学会副主席,80年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半旗》、《
隔着栅栏的爱情》、《
刻在树干上的结夏》、“青耳系列”(四卷)、“未成年系列”(三卷)。
neverland是英国作家
詹姆斯·巴里(J.M.Barrle)的小说《
彼得·潘》(Peter Pan)里的主人公彼得·潘长住的一个远离英国本土的海岛,在1940上海新月书店出版的
梁实秋翻译的译本中,将
neverland译作
永无乡,后来三联书店的新译本中也沿用了这个译法。
小飞侠彼得潘里那个虚幻的梦境世界,在这里人们永远长不大。所以Never Land的隐喻意思就是永远的童年,不朽以及避世。 NEVER LAND也同样被翻译成梦幻岛和虚无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