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是研究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随
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学科。它研究在与
岩石圈、
水圈、大气圈、
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
概述
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
在不同环境中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运动和组成成分均不相同。查明上述各方面状况,可为科学地利用或防治地下水提供根据。水文
地质学对地下水的研究,着重自然历史和
地质环境的影响,同主要用
水文循环和
水量平衡原理研究地下水的
地下水水文学关系密切,只是研究的侧重点稍有不同。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
水文地质学又分为
区域水文地质学、
地下水动力学、水文
地球化学、
供水水文地质学、
矿床水文地质学、
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
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如
环境水文地质学、
地下水资源管理、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等。
发展简史
人们早在远古时代就已打井取水。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水井是距今约5700年的浙江
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水井。
古波斯时期在
德黑兰附近修建了
坎儿井,最长达26公里,最深达150米。约
公元前250年,在中国四川,为采地下卤水开凿了深达百米以上的自流井。中国汉代凿
龙首渠,是一种井、渠结合的
取水建筑物。在利用
井泉的过程中,人们也探索了地下水的来源。法国帕利西、中国
徐光启和法国
马略特,先后指出了井泉水来源于
大气降水或河水
入渗。马略特还提出了
含水层与
隔水层的概念。
1855年,法国水力工程师
达西,进行了水通过砂的
渗透试验,得出线性
渗透定律,即著名的
达西定律,奠定了
水文地质学的基础。1863年,法国裘布依以达西定律为基础,提出计算潜水流的假设和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流公式。1885年,英国的张伯伦确定了
自流井出现的地质条件。
奥地利福希海默在1885年制出了流网图并开始应用映射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
地下水起源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学说。奥地利
修斯于1902年提出了初生说。美国
莱恩、
戈登和俄国安德鲁索夫在1908年分别提出在自然界中存在与沉积岩同时生成的沉积水。1912年德国凯尔哈克提出地下水和泉的分类,总结了地下水的埋藏特征和排泄条件。美国
迈因策尔于1928年提出了承压
含水层的压缩性和弹性。他们为
水文地质学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泰斯于1935年利用地下水
非稳定流与热传导的相似性,得出了地下水流向水井的非稳定流公式即
泰斯公式,把地下水定量计算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20世纪中叶,苏联奥弗琴尼科夫和美国的怀特在水文
地球化学方面作出了许多贡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地下水的赋存、运动、补给、排泄、起源以至化学成分变化、水量评价等方面,均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水文地质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了。
20世纪中叶以来,合理开发、科学管理与保护
地下水资源的迫切性和有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人们对某些
地下水运动过程有了新的认识。1946年起,雅可布和汉图什等论述了孔隙承压含水层的越流现象。英国博尔顿和美国的
纽曼分别导出了潜水完整井
非稳定流方程。
由于预测地下水运动过程的需要,促进了水文地质模拟技术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开展了实验室物理模拟。4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电网络模拟,到50~60年代在解决水文地质问题中得到应用。
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70~80年代,
地下水数学模拟成为处理复杂的
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手段。同时,
同位素方法在确定地下水平均贮留时间,追踪地下水流动等研究中得到应用。
遥感技术及
数学地质方法也被引进,用以解决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
运移和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变化,引起广泛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以来,加拿大的
托特提出了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为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前景。
基本内容
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是从寻找和利用地下水源开始发展的,围绕实际应用,逐渐开展了理论研究。目前已形成了一系列分支。
地下水动力学
地下水动力学是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探讨地下水量、水质和温度传输的计算方法,进行
水文地质定量模拟。这是水文地质学的重要基础。
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
地球化学是
水文地质学的另一个重要基础。研究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探讨地下水的形成和起源、
地下水污染形成的机制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变化、地下水与矿产形成和分布的关系,寻找金属矿床、
放射性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研究矿水的形成和分布等。
供水地质学
供水水文地质学是为了确定供水水源而寻找地下水,通过勘察,查明
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进行水质与水量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并保护
地下水资源,按含水系统进行科学管理。
矿床地质学
矿床水文地质学是研究采矿时地下水涌入矿坑的条件,预测
矿坑涌水量以及其他与采矿有关的
水文地质问题。
农业地质学
农业
水文地质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农田提供
灌溉水源进行水文地质研究;另一方面为沼泽地和
盐碱地的
土壤改良,防治次生土壤盐碱化等问题进行水文地质论证。
地热是一种新的能源,如何利用由
地下热水或热蒸汽携至地表的
地热能,用来取暖、温室栽培或
地热发电等,以及地下热水的形成、分布规律,以及勘察与开发方法等,是
水文地热学的研究内容。
区域地质学
区域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区域性分布和形成规律,以指导进一步
水文地质勘察研究,为各种目的的
经济区划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古地质学
古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
地质历史时期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循环和化学成分的变化等。据此,可以分析古代地下水的起源与形成机制,阐明与地下水有关的各种矿产的形成、保存与破坏条件。
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与
地质环境有密切联系。水文地质学以地质学为基础,同时又与
岩石学、
构造地质学、地史学、
地貌学、
第四纪地质学、
地球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工程地质学是与水文地质学是同时相应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有不少内容相互交叉。
地下水积极参与
水文循环,一个地区
水循环的强度与频率,往往决定着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因此,水文地质学与
水文学、
气象学、气候学有密切关系,水文学的许多方法也可应用于水文地质学。
地下水运动的研究,是以
水力学、
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的,并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
发展趋势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是:由主要研究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转向更重视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由局限于
饱水带的
含水层,扩展到
包气带及“
隔水层”;由只研究地壳表层地下水,扩展到地球深层的水。
预计今后的水文地质研究,在下列方面将有突破:
裂隙水与
岩溶水运动机制和计算方法;地下水中污染物和温度
运移机制和计算方法;
粘性土的渗透机制;
包气带水盐运移机制;水文
地球化学和
同位素水文
地质学,
地下水数学模型;地球深层水文地质。
相关图书信息
作 者:肖长来梁秀娟 王彪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开本:16开
定价: 35.00 元
内容简介
《
水文地质学》针对当前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
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学等学科发展的需要,系统论述了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地下水形成与赋存的基本规律、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不同介质中地下水的重要特征、地下水的理化特征、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理论、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资源评价、建设项目地下水专题评价等。附录为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水文地质学》可作为高等学校地质学、地质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地质资源勘查、
水利水电工程、
采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还可作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等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绪论
第1章地下水赋存规律
第2章 地下水运动规律
第3章地下水理化特征及形成作用
第6章 不同介质中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第7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理论
第11章 建设项目地下水专题评价
附录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