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婚礼
按照民族的传统婚礼习俗结婚
民俗婚礼,即是按照民族的传统婚礼习俗,按照各个规范流程进行的婚礼。这种婚礼的程序比较复杂,讲究也颇多,但是却充分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精髓。
蒙古族婚俗
蒙古订婚送礼多
如果蒙古小伙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订婚前,要托媒人带着象徵和谐、甜蜜、旺盛的白糖、茶叶、胶等物品,用一块白手巾包着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则可以进行。随后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带着哈达奶酒、糖块之类礼品求婚,一般要进行数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订婚礼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将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这件婚事便确定下来。当接近婚期,男方要给女方送一次礼,一般是煮整羊一只,还有酒、茶、哈达。女方对送礼者热情招待,双方祝酒,口颂吉祥语句,对歌庆贺。
新郎手掰羊脖考验
鄂尔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总会被女方家当作上宾热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热闹,这时,男方祝颂人会悄悄地离开宴席领着新郎来到新娘的房间里。待他俩在客位上坐下以后,陪娘们就会端上来一个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并请新郎把羊脖子从中间掰断,以试新郎的力气大小。为了戏弄新郎,陪娘们早就将一根红柳棍或一根铁棍子巧妙地插进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点,他就会识破其中奥妙,取出柳棍或铁棍,很容易地将羊脖子掰断。有的新郎则不识其中秘密,因而费尽力气,弄得满头大汗,像狗咬乌龟一样,又着急,又羞愧。而陪娘们则趁机用十分辛辣刻薄,但不怀恶意的语言挖苦,取笑新郎。被讥笑得满脸通红的新郎,此时恨不得脚底下突然有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洞。
娶亲路上巧争先
娶亲路上,依照习俗,彼此都想抢先到家,男女双方互相追逐戏逗。有时,女方的送亲人抢去新郎的帽子,挑在马鞭上,或扔在地上,新郎没法,只好下马拣帽,这样就耽误了时间。有时,聪明的男方也有办法,在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设一桌酒席,款待送亲人,女方盛情难却,只好下马喝酒,男方趁机抢先到家。一路上这样纵马奔腾,你追我赶,气氛热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不拜天地拜炉火
娶亲的日子,由男方杀鸡占卜选定。当天,由女方父母与介绍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备酒、肉招待。新娘到后与新郎一起握刀杀一只鸡,看鸡肝纹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到鸡肝出现吉象纹路为止。接着,新娘新郎举行喝酒仪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边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还共同招待介绍人和所有客人。然后双方客人以及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饮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达旦。
彝族婚俗
第一个环节是提亲。男方家长经过访问、咨询,在初步确定了对象后,评聘一位能说会道的媒人,用红布封装一坛好酒,送到女方家。女方家长接过酒坛,当场启封,饮一口,就请媒人打道回府,同意与否,不作任何表示。过了一段时间,媒人再捧着一坛男方家用红布封装的好酒上门,女方家长依然当场启封,饮一口,对婚事明确表态。如果“许口”(即同意),接着协商、议定有关的事宜。
接下来是“奠酒”。到了选定的吉日,未来的女婿在媒人的陪同下,携带上好的米酒到女方家祭奠祖先。女方家要张灯结彩,由毕摩点燃祖宗牌位前的灯烛,诵念经文,迎祖宗魂灵入居神位,媒人通报男方的彝姓和“缕衣”(即族谱),向女方家赠礼。 最后一个环节是“烧鸡吃”。未来的新郎由一帮男青年陪同,带着财礼到女方家,女方家要杀猪宰羊款待。席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烧鸡,烧鸡两只翅膀由未来的新郎、新娘分享,鸡翅的剩骨用五色线缠绕出图案纹饰,交由未来的新郎、新娘各保存一只,是为信物。迎娶的礼仪习俗因不同的方言区而有别。滇东北彝族大体归属东部方言区和北部方言区。在东部方言区,婚期的前夜,新娘所居村寨的未婚女青年齐聚新娘房中,吟唱喜庆的歌谣以示祝贺。新娘则以哭唱的形式,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倾诉与父母、兄弟姐妹、乡亲邻里难舍难分的挚爱之情。迎亲的新郎必须准备一匹马(忌用白马、花马),三、五套新衣服,一只羊,陪郎,随员二三十人。新娘的叔叔、舅舅、兄弟以及至亲中的男性,都作为送亲客陪送新娘到夫家。到了夫家,新娘在门前下马,毕摩唱喜歌,念驱邪的咒语,抛撒五谷、铜钱,然后新郎新娘双双进屋拜堂,入洞房,迎娶的仪式便告完成。 第二天早上,于家门前空旷平坦处,用木杆搭盖一座凉棚,棚的四围遍插青松,地上铺草席。先由司仪引领宾客入棚,席地而坐,呈上酒菜,新郎新娘入棚,和在座的亲友一一见面认识,叫“坐棚”。
在北部方言区,“泼水”、“摸箱柜”、“抹花脸”等节目极有情趣。至婚期,新娘家要赶在迎亲的队伍到达之前,预置两处“陷阱”,安排两支“伏兵”。一处是在槽门两侧摆放木桶,木缸,盛满清水,挑选一帮泼辣、机敏的女青年手持泼水的器具严阵以待,同时在堂屋中摆放木柯(盛器)坨肉和一簸箕荞粑粑;一处是封闭新娘房间里的光源,把准备陪嫁新娘的箱子、柜子摆放在隐蔽处,同样挑选一帮机敏、泼辣的女青年,每个人的手上都涂上厚厚一层锅烟,准备对新郎及其随员实施“抹花脸”的袭击。新郎方面,自然要作相应的准备。一是在伴郎中挑选一位经验老到的“押礼先生”,充当“摸箱柜”的主角,尽量减少“抹花脸”的损失;二是挑一位身手矫健的男青年充任冲锋陷阵的先锋,准备就绪,数十人的迎亲队伍欢天喜地地出发。到了新娘家门前,充任先锋的男青年要率先冲进去,力争用最快速度将一瓶酒放到新娘家的“香火”上,同时把摆放在堂屋中的坨肉、荞粑粑抢出来。
第二天早上发亲,先要“摸箱柜”。新郎挑选的观礼先生走进新娘的房间,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就这功夫,早已埋伏在暗处的双手沾着锅烟的姑娘们迅速出来,把锅烟往新郎及其随员的脸上涂抹,直到观礼先生准确地“摸”到了箱柜的位置,游戏才停止。而此时,新郎及其随员的脸均已涂上了横一道竖一道的漆黑的锅烟。
阿昌族
结婚时,由男方聘请几位青年男女陪同新郎到女家迎接新娘。到男家后要在堂前拜天地,父母当场说几句吉利的话,即宴请全村寨人。如系抢婚,须于当天请两位子孙满堂的老妇人将姑娘从隐蔽地方引来男家,穿上新衣,戴上饰物举行婚礼。婚后二日男方将聘礼送到女家,第三日女家把嫁妆送来。同姓不婚。近代与汉、傣族通婚现象也很普遍。有转房风俗。寡妇可以改嫁,但不能带丈夫家财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17:08
目录
概述
蒙古族婚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