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麦
禾本科黑麦草属植物
毒麦(Lolium temulentum L.)是禾本科黑麦草属植物。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20厘米,无毛。叶片疏松;扁平,质地较薄。穗形总状花序;穗轴增厚,质硬;颖较宽大,质地硬,具狭膜质边缘;外稃椭圆形至卵形,成熟时肿胀;6-7月花果期。分布于中国、地中海地区、欧洲、中亚、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毒麦抗寒、抗旱、耐涝能力强。
形态特征
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秆成疏丛,高20-120厘米,具3-5节,无毛。叶鞘长于其节间,疏松;叶舌长1-2毫米;叶片扁平,质地较薄,长10-25厘米,宽4-10毫米,无毛,顶端渐尖,边缘微粗糙。
穗形总状花序长10-15厘米,宽1-1.5厘米;穗轴增厚,质硬,节间长5-10毫米,无毛;小穗含4-10小花,长8-10毫米,宽3-8毫米;小穗轴节间长1-1.5毫米,平滑无毛;颖较宽大,与其小穗近等长,质地硬,长8-10毫米,宽约2毫米,有5-9脉,具狭膜质边缘;外稃长5-8毫米,椭圆形至卵形,成熟时肿胀,质地较薄,具5脉,顶端膜质透明,基盘微小,芒近外稃顶端伸出,长1-2厘米,粗糙;内稃约等长于外稃,脊上具微小纤毛。颖果长4-7毫米,为其宽的2-3倍,厚1.5-2毫米。花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毒麦抗寒、抗旱、耐涝能力强,种子可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温度(5-30℃)下萌芽。但植株对高温(35℃以上)敏感,因此,毒麦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较难越夏生长。
分布范围
原生欧洲,分布于地中海地区欧洲中亚、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加索安纳托利亚。中国分布现状:除西藏台湾外,各省(区)都曾有过报道。
繁殖方法
毒麦通过种子繁殖.利用幼苗或种子越冬幼苗出土较小麦稍晚,抽穗、成熟比小麦略迟,熟后颖片易脱落。不同季节出苗的植株均在初夏(5-6月)开花结实。
物种危害
毒麦颖果内种皮与淀粉层之间寄生有真菌的菌丝,产生毒麦碱,人、畜食后都能中毒,轻者引起头晕、昏迷、呕吐、痉挛等症;重者则会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以致死亡。此外,毒麦中毒可致使视力障碍。未成熟或多雨潮湿季节收获的种子毒力最强。另外,毒麦生于麦田中,影响麦子产量和质量。毒麦的混生株率与小麦产量损失呈正相关。毒麦混生株率为0.1时,小麦产量损失0.64-2.94%;混生株率为5%,产量损失达19.12-26.12%,减产幅度相当明显。亦有研究表明,毒麦达0-10株/平方米,小麦损失率为0-0.62%;10-20株/平方米,损失率0.62-6.7%;20-35株/平方米,损失率为6.7-15.2%。马也会因误食毒麦中毒,其毒性反应,可因吞食数量的多少和作用的大小而异。一般表现为腹痛、趴卧,行走不稳,不食,口吐白沫,大量流涎,腹泻,脉搏缓慢,不安,气喘,痉挛性抽搐,严重者呼吸衰竭,瞳孔散大,呈昏睡状态。由于毒麦茎叶无毒,可做牧草。在中国以外,正研究用毒麦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泥治理。
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植物检疫,防止毒麦漏入田间。二是农业防治,小麦收获后,进行一次秋耕:发生过毒麦的麦茬地,可与其他作物经2年以上的轮作,以防除毒麦。统一改换小麦良种,严禁毒麦发生区农户自留小麦种子和相互串换小麦种子,杜绝疫区的小麦种子外流外调。三是物理防治,在毒麦开花前人工进行拔除四是化学防治,小麦播后发芽前,用绿麦隆可湿性粉剂或燕麦畏兑水均匀喷雾:麦田苗期发生的毒麦,可用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兑水进行茎叶均匀喷雾。
参考资料
毒麦.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11:1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