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1996年12月成立的基金会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中国第一个以水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基金会白鱀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物种,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长江女神”。
成立宗旨
动员社会力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多种形式从社会上募集资金,支持长江豚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发展历程
1996年初,当时的国家科委副主任徐冠华同志在视察武汉白鱀豚馆时提议,为了给白鱀豚和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经费补充来源,最好能够成立一个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不久,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向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提出成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的申请。
1996年9月,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武汉市分行以“武银非银[1996]60号”文,批复同意成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
同年12月,武汉市民政局以“武民政[1996]199号”文批准成立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并登记注册。
1996年12月25日,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大楼举行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成立新闻发布会。
1997年1月25日,在武汉杂技厅举行的白鱀豚保护专场晚会上正式向社会宣布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主管单位是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办公地点设在水生所白鱀豚馆内。基金会成立之初,基金会筹备组便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章程(草案)》,并确定了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该名单得到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中科院水生所的同意。《章程(草案)》对基金会的性质、宗旨、目标、任务,以及组织和管理等作了明确的规定。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和负责人主要由水生所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负责人兼任,刘建康院士被邀请担任理事长。理事会还邀请了部分知名人士担任名誉理事长、名誉理事和科学委员会委员。1997年,基金会通过了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的现场稽核和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的财务审查。
1999年4月,湖北省民政厅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湖北省清理整顿社会团体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对我会进行了严格审查,并以“鄂民社发[1999]5号”文同意我会予以保留,并完成了重新注册和登记工作(登记证书号:鄂社证字第598号)。
1999年4月,由理事长建议,经主管单位同意和民政厅社团处批准,基金会法人代表由副理事长王丁担任。
2001年,基金会通过了省民政厅社团处年检,并按《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重新拟定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章程(草案)》。2002年9月,基金会理事会在白鱀豚馆召开会议,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并选举了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会议还通过了《基金会章程》。
2005年基金会通过了湖北省民政厅的“换证审查”,换发了新的《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鄂基证字第14号),并按照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拟定了《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章程》(草案)。
成员名单
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名誉理事长:陈宜瑜、韩南鹏
理事长:刘建康
副理事长:侯汉屏、朱作言、刘永定、王 丁
理事:姜立斌、刘惠芬、祝希汉、刘仁俊、张卫、陈平平、唐辉远、张先锋、赵庆中、崛由纪子(Yukiko Hori)
秘书长(兼):张先锋
副秘书长(兼):刘惠芬、赵庆中
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名誉理事长:陈宜瑜、王少阶、袁善腊、刘建康
理事长:王 丁
副理事长:俞毓林、桂建芳、张先锋
理事:陈平平、聂 品、吴好平、刘能玉、段子渊、陈毅德、胡征宇、王利民、陈毅峰、岳 梅、张先锋、赵庆中、
陈道权、王克雄、崛由纪子(Yukiko Hori)
监事:张猛
秘书长(兼):张先锋
副秘书长(兼):岳 梅、赵庆中、王克雄
保护对象
白鱀豚
白鱀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水生哺乳动物,仅产于长江中下游水系,是中新世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现已功能性灭绝。原属淡水豚科,20 世纪 70 年代末根据中国动物学家周开亚的建议,单独设立了白鱀豚科,白鱀豚是该科的唯一物种。白鱀豚是研究鲸类进化的珍贵“活化石”,它对仿生学生理学军事科学等都有很重要的科研价值。根据化石纪录,白鱀豚于 2500 万年前由太平洋迁徙至长江。人类对其最早的记载见于中国秦汉时期的辞书《尔雅》。每年的冬末春初是白鱀豚的交配期,母豚妊娠期长达 1 年左右,因此产仔大多在来年的春季。出生后的幼豚靠母豚的乳汁喂养,直至 5-6 岁才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 30 年。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隶属于海豚科,是宽吻海豚虎鲸的近亲,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以及其他鲸豚类都是哺乳动物,和人类一样能够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素有“水上大熊猫”之称,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为统一起见,各地学者都称它们为 印太洋驼(背)海豚,学名为Sousa Chinensis,而“中华白海豚”只是中国香港地区及中国内地居民给它们的本地称号。也有部分中国专家认为,产于珠江口厦门水域的中华白海豚,背鳍基部并无隆起,也不驼背,应废弃使用 印太洋驼(背)海豚 或 太平洋驼海豚 等名称。
扬子鳄
扬子鳄或称作,学名为Alligat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将扬子鳄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20 世纪 70 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黑领噪鹛
黑领噪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海南岛,中国国内为华中及长江以南地区常见的留鸟。身体全长约 29 cm,毛色与小黑领噪鹛类似,区别在于体形稍大,并且眼线为棕色,耳羽白色杂发黑纹,且下缘为黑色并延伸到嘴基。栖息在低山的茂密灌丛间,常与其他噪鹛尤其是小黑领噪鹛混群,在枝杈间跳跃同时振翅展尾,不断鸣叫。取食昆虫、种子、果实。营巢杯状巢于距地面不高的灌丛间,卵蓝绿色。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04 08:31
目录
概述
成立宗旨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