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
武汉大学主办、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1930年创刊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和《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发展而来。
办刊历史
1930年,《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创刊,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
1938年4月,武汉沦陷前夕,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因此一度被迫停刊。在当时的恶劣条件下,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
王星拱先生仍拨出专款用以资助季刊,季刊才得以时断时续地出版。
1956年11月,《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
李达校长撰写《发刊词》。
1962年,更名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6年,受“
文化大革命”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被迫停刊近8年时间。
1973年,国务院批准武汉大学恢复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报;同年9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刊。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及时拨乱反正,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加强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
1979年第4期起,《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由原来的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改由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
1980年9月起,《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国家批准由
中国国际书店向中国国外公开发行。
1981年5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更名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更名为《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起,《武汉大学学报》改为以刊登社会科学论文为主的《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以刊登人文科学论文为主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两个刊物向中国国内外出版发行。
2004年,《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名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成为首批入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学术期刊。
2014年12月,成为原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刊文涉及的学科包含哲学、文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交叉学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打栏目有两类:
一类是按学科划分的栏目,包括《哲学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管理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
另一类是跨学科的栏目,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专题研究》等)《城市问题专题研究》《大数据专题研究》《人工智能专题研究》《国家治理专题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研究》《科技伦理专题研究》等。
人员编制
据2019年12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有主编1人、责任编辑5人。
学术交流
2016年9月,由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主办的“城市史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召开。
2017年6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与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在武汉联合主办“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跨学科专家研讨会暨青年学子学术论坛”。
2018年6月,由《
哲学研究》杂志社、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高端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2018年11月,
武汉大学法学院主办,武汉大学法学院民商法教研室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损害赔偿法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法学院召开。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逢单月6日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过
胡适、
闻一多、
张奚若、
钱端升、
周鲠生、
刘秉麟、燕树棠、
杨端六、
高翰、
游国恩、
郭绍虞、
陈西滢、
朱东润、李笠、
叶德辉等学者的文章。
据2019年12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出版文献量为6100篇。
据2019年12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献量为2544篇,基金论文量为1163篇。
影响因子
据2019年12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下载量为1936163次,总被引量为41976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3.503(在“社会科学综合”类的191家期刊中位列第二)、综合影响因子为1.858。
据2019年12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引量为28046次,下载量为84357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2017年影响因子为1.74(社会科学综合大学学报刊均影响因子为0.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457名。
收录情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2001年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
CSA)旗下的《社会学文摘》《社会服务文摘》《语言学与语言行为文摘》收录,是最早被收录的29种中文期刊之一。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已选入北京大学《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美国《
ProQuest数据库》。
荣誉表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1999年被评为全国“双十佳文科学报”第5名,2013年获评湖北期刊奖最高荣誉——湖北十大名刊成就奖,2014年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考评中获得“优秀”等级,2015、2017年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全国百强社科期刊”,2016年获得湖北省出版政府奖。
文化传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始终坚持关注前沿,约请名家,不断创新,培育人才,倡导百家争鸣。
国立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王世杰为《国立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和《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撰写的《创刊弁言》中认为促进学术发展的“基本条件”是“鉴赏与批评”,而“学术期刊是鉴赏与批评的媒介”,他要求把两刊办成“全学术界之公共刊物”,“不但本校同仁能利用其篇幅以为相互讲学之资,即校外学者亦不惜以其学术文字,惠此诸刊”。
1956年11月,时任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指出:“中共中央提出在文艺方面和科学方面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后,学术界显得更加活跃起来了。我们学校在这个时候出版人文科学学报,正好参加争鸣,让含苞已久的花朵开放出来。”
2017年4月,汪信砚教授担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后,提出了“追踪前沿,聚焦热点,倡导原创,注重综合”的办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