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西滢(1896年5月10日-1970年3月3日),原名陈源,字通伯,江苏
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翻译家。西滢是他为《现代评论》周刊“闲话”专栏撰稿时使用的笔名。梁实秋把他与胡适、周氏兄弟、徐志摩并称为五四以来五大散文家之一。
1912年赴英国学习,中学毕业后入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于1922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3年,与胡适、徐志摩、
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成立
新月社。1924年,又与王世杰、
胡适、
徐志摩等人一同创办《现代评论》杂志。著有《西滢闲话》《西滢后话》等,并由此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十大家之一。
1938年,被选为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3年,到伦敦中英文化协会工作。1945年11月,被国民政府派为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会议第一届大会代表,后任常驻代表。1966年辞职,去英国伦敦休养,并于1970年去世。
著名散文家
梁实秋曾说,西滢笔下如行云流水,有意态从容的趣味;苏雪林则赞其文笔晶莹透剔,更无半点尘滓绕其笔端。
主要作品有《西滢闲话》《西滢后话》等。《西滢闲话》1928年出版后多次再版,篇目也有所增加,包含杂文、随笔、怀人散文、学术文章、外国文学评介、文化批评、译作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内容广泛,风格自由舒缓,有《“报娘恩”》《庆贺“小剧院”成功》《善本展览会》等篇幅仅100余字的极短篇,也有《五卅惨案》《刘叔和》《剽窃与抄袭》等长篇文章。陈西滢的杂文关注现实,也始终坚持一种国民性批判的立场,并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有个人的风格。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西滢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