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19号线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地铁线路
武汉地铁19号线(Wuhan Metro Line 19)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二条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于2019年2月19日开工建设,于2023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标识色为灵泉青。
历史沿革
2018年7月31日,武汉地铁19号线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一次公示。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9-2024年)》,武汉地铁19号线获批。
2019年2月19日,武汉地铁19号线开工建设。5月20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武汉市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7月15日,《武汉市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公示》发布。7月24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武汉市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初步设计》。
2020年6月24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批复《武汉市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6月30日,武汉站西广场站开建。11月,新增设鼓架山站,武东站-花山新城站区间线型进行调整,线路绕行鼓架山地区。12月3日,武汉地铁19号线车站全面开建。11月,武汉地铁19号线首座车站(花山新城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12月30日,武汉地铁19号线首台盾构机始发。
2021年8月23日,武汉地铁19号线首个盾构区间(花山新城站—花山河站区间右线)隧道贯通。9月13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武汉市轨道交通19号线工程调整初步设计》。12月16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批复《武汉市轨道交通19号线增设鼓架山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2年10月2日,武汉地铁19号线进入铺轨阶段。12月15日,武汉地铁19号线正线全面进入铺轨施工阶段。
2023年4月18日,武汉地铁19号线全线7座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工。5月31日,武汉地铁19号线首列车在花山车辆段上线。6月23日,武汉地铁19号全线隧道贯通。7月28日,武汉地铁19号线全线轨道铺设完成。8月19日,武汉市轨道交通19号线列车在花山河车辆段首次亮相。9月14日,武汉地铁19号线通过工程验收。12月15日,武汉地铁19号线工程通过初步竣工验收。12月20日,武汉地铁19号线调整工程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12月30日,武汉地铁19号线开通运营。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截至2023年12月,武汉地铁19号线共设7座车站:武汉站西广场站、武东站、鼓架山站、花山新城站、花山河站、光谷五路站、新月溪公园站。
线路走向
武汉地铁19号线起于铁路武汉站,出站后线路下穿市政匝道桥、欢乐大道,经东湖东北角,转向东先后下穿京广铁路、市政三环线,过老武东站后转入武东路向东走行,于武东中路路口设武东站;出武东站后,线路转向南穿越严西湖,引入鼓架山片区,于规划地块中部设鼓架山站,之后线路转向东进入花城大道走行,于双谷路路口设花山新城站;出站后线路由花城大道转向南,沿希琥路西侧走行,于纹璜街路口设花山河站,该站为车辆段接轨站;出站后线路下穿花山河,与出入线立交后转入花山大道沿道路东侧走行,先后下穿武石城际铁路武九铁路,由花山大道东侧转至西侧走行,下穿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入光谷中心城,沿光谷五路向南走行,分别于神墩一路路口设光谷五路站,于高新二路路口设新月溪公园站。线路沿武东路、花城大道、花山大道、光谷五路走行,串联杨春湖副中心、青山区武东、花山生态城、光谷中心城,全长约23.3千米,全部为地下线。
运营情况
首末班车
据2023年12月30日武汉地铁集团官网显示,武汉地铁19号线各站点的首末班车时刻如下。(仅供参考,最新信息请以车站公示或武汉地铁集团官网→等官方信息发布渠道为准)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武汉地铁19号线车辆采用市域A型车6辆编组,列车设计时速120千米,部分区间土建预留提升至140千米。
武汉地铁19号线列车空调机组采用变频涡旋压缩机,配置主动废排装置,空调系统设置气动式压力波保护装置,实现了车内压力舒适性控制。此外,客室车门和司机室侧门在地铁车辆电动塞拉门的基础上,增加了车门气密性方案,从而将车辆通过隧道时或两车会车时产生的压力波动对车内的影响降低至最小,有效减少、舒缓气压变化致人耳鸣等不适症状。
武汉地铁19号线列车运行安全性有相当保障。19号线弓网检测系统能够在列车正常运行时实现对受电弓及接触网的实时动态检测,可快速发现受电弓及接触网的异常状态,自动记录缺陷位置、缺陷种类及故障等级等相关信息,保证列车运行长期处于健康状态。此外,智能运维系统覆盖了列车的各大子系统,保障和指导车辆的维修,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
运行系统
武汉地铁19号线在大长山路花山大道路口西南象限地块设花山车辆段,新建主变电所两座,分别与武汉地铁新港线、武汉地铁13号线(远期)共用,控制中心设于国博生产指挥中心。
主要工程
武汉地铁19号线的线路经过学校、医院、居民区等重点区域,工程将采用弹簧浮置板减震道床施工工艺,最大限度减少列车运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鼓架山站至花山新城站区间盾构全长4.2千米,其中长距离下穿严西湖约1.3千米,区间实测最大水深约3.6米,隧道顶部距离湖底最小距离为10.3米。隧道穿越地层为中风化泥岩,地质条件较差,施工难度较大。
花山河站至光谷五路站区间基本沿花山大道由北向南敷设,全长6.2千米,贯通时是武汉地铁站间距最长的区间,由于穿越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同时采用盾构法、矿山法、明挖法三种施工方法。盾构区间长3.3千米,下穿铁路武九铁路、武九高速铁路,还需穿越500米岩溶发育区;采用矿山暗挖法的区间长2.6千米,下穿3座山;明挖段长0.3千米,与光谷中心城地下空间项目合建。为了满足列车高速运行,需要提供更大的限界空间,因此该区间盾构管片直径达7.2米,比常规直径6.2米管片截面积增加了约1/3。
文化特色
列车文化
武汉地铁19号线列车色系灵感源于龙泉山风景区,以“灵泉青”为线路色,“圆梦”曲面车头,整体灵动通透,车厢内座椅两侧挡板为青色江豚。
车站文化
武汉地铁19号线标准站以突出“湖光山色,生态地铁”线路理念为设计原则,营造淡雅山水的空间氛围。标准站采用“原生态”装修风格,总体设计原则简洁、大气、节能、环保。车站墙面采用烤瓷铝板喷绘,将湖光山色美景融入车站空间。柱面样式为喷绘烤瓷铝板与透光玻璃板相结合,似山水之间的湖光山影,且柱体之间顶部进行连接,整体视觉更具连贯性,进入车站即可感受到自然艺术风光。灯具采用将条型成品LED灯与管线有序编排,放于顶部空间。站厅、站台扶梯处采用围合造型,通过灯光照明,为乘客打造行进中的仪式感,实现小空间至大空间的视觉转换。
武汉站西广场站:设计主题为“楚韵钟声”,整座车站设计充分体现楚文化,为乘客打造出具有楚风韵味的车站环境。车站整体空间提取了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馆建筑元素,展现楚地古代音律艺术的巨大成就。车站吊顶为白、棕色铝方通,采用斗拱排列拼合形式,突出楚文化建筑形态精髓,顶面中部做抬高处理,按序列吊挂编钟。车站艺术墙以“圆雕”手法再现曾侯乙编钟。在“曾侯乙编钟”左右两侧,还展示了十六幅古书上的乐器,组成了古代乐制的最高等级“中和韶乐”。艺术墙还展示了许多《楚辞》中与各种乐器相关的诗词以及描写古代礼乐文明的诗词。
花山新城站:以“湖光山色”为主题,车站建筑创造出“无柱”大空间,站内视线宽阔通透。车站内部装修整体效果表现为山水画境,两侧墙面采用喷绘铝板装配拼接的形式;车站顶部绘蓝天白云,吊装“飞鸟”点缀。车站艺术墙采用当代水墨画的形式,以中国传统色系黛色为主,结合花山新城地理环境,融入地域花卉、自然风光和景点建筑,表现出花山新城的传统灵气,以及地阔物丰、山清水秀的宜居环境。为减少能耗,车站吊顶设计采用综合支吊架的形式裸装处理;照明灯具选用细腻工业质感成品灯具,呼应新城科技创新能力。
价值意义
武汉地铁19号线开通后,将有力提高武汉站、空港枢纽集散能力,加强光谷及沿线地区的交通可达性,提升东湖高新示范区轨道网的联通性,构建城市东部轨道网快速通道,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长江日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02: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