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直隶提督
聂士成于直隶驻防淮军内选练马步三十营,仿德国营制操法,装备新式武器,编成武毅军,驻防
芦台。二十四年
“百日维新”期间,奉调驻天津,系
荣禄等人密谋政变的措施之一。戊戌政变后,荣禄将北洋四大军(武毅军、
毅军、
甘军、
新建陆军)合编为
武卫军,分路驻防。以武毅军驻芦台为前军。二十六年奉调在京津铁路沿线镇压义和团,旋调防天津,抗击八国联军,恶战十数次。聂士成战死后,归
马玉昆指挥。
1866年(同治五年)11月,李鸿章代替曾国藩督师剿捻时,李昭庆所部已扩充至19营,称武毅军。1867 年李昭庆因故请卸兵权,11月,
郭松林部松军奇军一并编入武毅军,计有30余营,由郭松林总统。1870年,李鸿章命郭松林赴安徽、河南招募武毅军马队5 营、步队10 营,合原有5 营共20营。11月,毅军步队10营奉调赴陕,归铭军
唐定奎指挥。后武毅军几经裁撤,只剩5营时值1880年(光绪六年)中俄伊犁问题交涉,两国关系紧张,直隶沿海戒严郭松林由湖北提督改任直隶提督,李鸿章遂调武毅军马步4 营由湖北赴直东山海关一带驻防,1884 年移驻台。郭松林不久病故,武毅军改由新任直隶提督李长乐统领。1886年4月裁兵节饷,这4营武毅军又裁去马步队各1营,只剩2营。这2营后改由直隶筹饷,与同时驻防芦台的古北口提标练军前、右、后3营,统称芦台淮练诸军。1889 年,李长乐去世,叶志超出任直隶提督,接统芦台武毅军防军。
甲午战争后期,旨令直隶提督聂士成率摩天岭前线8营回防津沽。中日马关议和后,朝廷督办军务处令聂士成整编直隶地区北洋剩余的淮军各部,统编为新的武毅军,内有聂士成18 营、吴宏洛6营、陈凤楼3 营等。同年11月,聂士成受命在挑选所部淮系马步军30营,配备新式武器,仿效德国兵制操法,编练武毅军,又称武毅新军。1898 年12 月,聂士成再度奉命总统
直隶淮军与
直隶练军连同直隶绿营在内,此时聂士成统领之部队已逾6.3万人。聂士成的武毅军与
袁世凯的
新建陆军、
董福祥的
甘军、
宋庆的
毅军,一同隶属于直隶总督荣禄之下并称为“北洋四军”。
1899年2月,清廷命荣禄将北洋各军正式编成
武卫军,为拱卫京师之第一线部队。聂士成部武毅军为前军,仍驻芦台(天津宁河);董福祥部甘军为后军,驻蓟州(天津蓟县) 一带:宋庆部毅军为左军,驻山海关内外;袁世凯部新建陆军为右军,驻天津小站。另招募勇丁、抽调八旗兵组成中军,由荣禄亲统,驻南苑 (今北京大兴)。
1894年6月,
叶志超、
聂士成率所部芦台防军作为第一批入朝清军赴朝鲜驻于成欢驿,与
大岛义昌所部日军第九混成旅团打响了
甲午战争的第一枪。战后撤回平壤,与平壤四大营各部共同组织了平壤防御战。平壤溃败后退守辽东,在鸭绿江江防战役中由聂士成统领主要坚守虎山阵地阻击日军。之后随聂士成退守凤凰城北,时收编了淮系盛军等部,与凤凰城留守日军断断续续战于摩天岭赛马集等地。各场战役均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