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
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徽州古城,又名歙(shè)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千米,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命名由来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吴国,改新都郡为新安郡,郡名新安,一说以祁门县新安山为名,一说取其安定之意。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汪华归附唐朝,被封为越国公。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平歙州人方腊起义,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名称的由来,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一说“徽”为美义。其实“徽”字本意为“绳索”、“捆绑”,以其命名,表达了宋王朝在经过“动荡”之后,企望对这片土地加强约束和统治。从此,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790年间,作为州府名,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
历史沿革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正月,始皇帝嬴政东巡至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为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将原越国的百姓迁徙至新安江上游一带,设立黝(宋以后称黟)、歙二县,属鄣郡。歙县地包括今天的歙县、休宁、屯溪区、徽州区、绩溪,浙江的淳安及江西婺源的一部分。
西汉初期,黝、歙二县相继属楚国、荆国、吴国、江都国,后属丹阳郡。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黝、歙二县属东吴领地。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乌聊山(今长青山)有毛甘故城。黄巾起义失败后,歙县土族势力互相混战,山越人首领毛甘率万户屯乌聊山,建造歙县第一座城池。此后,毛甘被东吴孙权派遣的威武中郎将贺齐征伐,毛甘屯兵遗址被称为“毛甘故城”。贺齐征服歙县金奇、毛甘,黟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落后,分歙县东乡地置始新县,南乡地置新定县,西乡地置黎阳、休阳县,加黟、歙共六县建新都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吴国,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海阳县为海宁县。新安郡辖始新、黝、歙、遂安、黎阳、海宁县,郡治在始新县。
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梁元帝承圣二年(公元553年),又析海宁、黝、歙各一部分重设黎阳县。当时这里有两个郡,一个是新设的新宁郡,辖海宁、黝、歙、黎阳县,治所海宁;另一个为新安郡,辖始新、遂安、寿昌、良安县,治所始新。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将新宁郡并入新安郡,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黝、海宁、始新、遂安、寿昌6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始新县为新安县,并遂安、寿昌入新安县,隶婺州。改新安郡为歙州,领海宁、黝、歙县,治海宁(一说并黝、歙入海宁,划归婺州)。开皇十一年歙州辖黝、歙、海宁县,治黝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改歙州为新安郡,辖休宁、黝、歙县,郡治休宁县。隋末天下纷乱,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歙人汪华据州,自称吴王,将州治先迁于休宁县万寿山(今古城岩),后迁歙县乌聊山,并在毛甘城故址筑郡城。城制为内子城外罗城,等级分明。子城周长“一里四十二步”,为郡治和郡王宫室所在地,有郡王宫殿、东西宫廨、南谯楼等建筑,宛然王城建制;罗城周长“四里二步”,为士民商贾居住。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汪华归附唐朝,被封为越国公。复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辖歙、休宁、黝、北野、婺源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歙州。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平方清起义,析歙、休宁地置归德县,析黟县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地置祁门县,划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废归德县,地复归歙、休宁二县,州领黟、歙、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从此形成徽州一府六县格局。
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平歙州人方腊起义,改歙州为徽州,辖歙、休宁、黟、绩溪、婺源、祁门县,州治歙县。同年八月,改筑州城于扬之河北三里的新州,其城周长四里多。由于交通不便,群众纷纷迁回旧志,宋徽宗只得下诏知州事庐宗原,修复旧罗城。四年重修,五年竣工。修夏后,城周扩至七里三十步,有城门六座,即东门富州,西门丰乐,南门表城、紫阳,北门通济、太平,“不复为于城”。元初修城,仅改东门富州为新安,西门丰乐为庆丰,其余依旧。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徽州为徽州路。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升婺源县为州,徽州路领歙、休宁、黟、绩溪、祁门县和婺源州。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朱元璋部攻克徽州,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同年,朱元璋部将邓愈加筑府城,城周扩至九里七十步,改六门为五门,即东门德胜,南门南山,西门潮水,小北门镇安,大北门临溪。并在城外东西北三面开潦池(护城河),河深一丈二尺,阔二丈四尺。至正二十四年,又改兴安府为徽州府。
明清时期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徽州府直隶中书省。洪武八年,徽州府直隶六部。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知县史桂芳倡筑县城,至三十九年建成。东践问政山,西靠府城垣,全长七里多。有城门四座:南门紫阳,东门问政,北门新安,西北门玉屏。同时,府城城墙增高加固,并筑“月城”。月城套筑在大城门的内、外侧,用以屯兵防守,保护古城。至此,徽州古城“府县双城”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到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府城已有府前街、大街、十横街,小北街、上北街和南街;县城已有东门头街、县前街、后街、驿前街和上路街;城外有渔梁坝街。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徽州府隶属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康熙帝批准建立安徽省(省名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徽州府改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徽宁道、徽宁池太道。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改属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镇,因清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争战激烈,徽州府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复归安徽省管辖。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裁府留县,徽州所属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时,府城南山门,因建设杭徽公路而埋入地下,护城河也已湮塞。徽州古城的餐饮业、住宿业有所发展,交通条件有所改善。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始设镇,镇下设保甲。同年,歙县汽车站建成。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1月,芜屯公路全线通车。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城和渔梁有餐馆30余家。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皖赣铁路铺至境内百花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保甲制,镇下设街道。为便利交通,府城的大、小北门、德胜门,县城的紫阳门、玉屏门已先后拆除,唯有府城的潮水西门及其月城门,县城的新安、问政二门尚存,府、县城垣,尚部分保留。1979年以后,为保护徽州古城,在城西建设新区。
1984年之后,徽州古城进入了保护发展阶段。许多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主要包括:1991年,修复西门古城墙近百米;1996年,古城百姓义捐维修太平桥;2002年,整治许国石坊周边建筑;2003年,维修打箍井街曹宅;2004年,维修加固80米城墙。
2005年,徽州古城旅游景区正式成立,推动徽州古城进入景观保护、促进旅游发展的新阶段,景区由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徽州古城分公司管理。2008年,徽州古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08年年底成立了徽州古城管理委员会,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2014年,徽州古城被列入国家AAAA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地处东经118°15′~118°53′,北纬29°30′~30°7′之间,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从外围大环境看,徽州古城位于歙县盆地。歙县四面环山,山水交融,峰岭逶迤,溪流纵横。黄山雄踞西北,绿色宝库清凉峰顶屹立境东北,新安江及其支流蜿蜒于翠峰黛岭之间。从周边环境看,徽州古城周边山环水绕,“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其中,“五峰”指的是斗山、长青山、紫阳山、问政山、西干山,“六水”指的是丰乐河、富资河、布射河、扬之河、练江及新安江。徽州古城一面依山,三面临水。东倚问政山,问政山的山脊为东部“城墙”,形成东面屏障;南、北、西三面有练江环绕,是天然的护城河。历史城区内部及历史城区周围的山体还有北部紫阳山,东部斗山、长青山以及南部西干山,披云峰为西干山的重要山峰。
徽州古城境内早元古代期,为沉积数千米的浅海碎屑岩地槽区。吕梁地质运动后,地壳褶皱隆起,形成走向北东的褶皱基底构造层。印支期、燕山期境内造山运动强烈,伴随有大量酸性、中性岩浆活动。第四系新构造运动中,地层发生强烈倾升,河流改道,形成一至二级和三至四级阶梯,渐江、丰乐河、布射河、富资河、扬之河、练江两岸分布有第四系红色粘土。境内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系均有地层形成,特点是南部地层古老,北部较为年轻。境内地层比较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差异很大。
气候与水文
徽州古城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为16.4℃,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为-12.7℃,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7.9℃,极端最高气温为40.8℃。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10℃,80%保证率的初日在3月15日,终日在11月15日,持续236天,积温为5174.7℃。
徽州古城河流,按地形和流向,可分发源于西北部黄山山脉、东北部天目山脉、东南部白际山脉三部分。其中,除富溪乡滔湖山的湖水流入香溪,属青弋江水系外,其余均汇流新安江,统属新安江水系。新安江干流指王村镇篁墩至新安江街口出境断面河道,重要支流包括练江、扬之水、丰乐水、富资水、布射水等。干流长242.3千米,面积6500平方千米,正常年份每年入新安江水库径流量为72.3亿立方米,最大年平均流量199秒立方米,年总径量为62.78亿立方米,径流深2351毫米。在汇入新安江的各级支流中,河流长度在10千米以上有57条,在10千米以下达586条。
练江是新安江上游的一条比较大的支流,位于左岸,发源于黄山之东麓,由丰乐水、富资水、布射水、杨之水(练河)4条河于歙县汇合后始称练江,至浦口入新安江。为一扇状水系,练江的主干为杨之水,先后纳双源河、临溪河来水。练江长65千米,流域面积1576平方千米,占新安江流域(安徽境内)面积的24.4%。
景区布局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府城的潮水西门及其月城门,县城的新安北门、问政东门。徽州古城内文物众多,以许国石坊为界限,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有徽州府衙、陶行知纪念馆、斗山街、徽园等景点。南区分布着南谯楼、太白楼、新安碑园、渔梁坝等景点。
重要景点
许国石坊
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牌坊,俗称“八脚牌楼”。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为明代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许国所建造。位于徽州古城阳和门外,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脚牌坊”。许国石坊四面八柱,“口”字形,仿木构造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整个牌坊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侧单间双柱三楼的石牌坊组合而成,用青色茶园石料,仿木结构,图案雕饰类似徽州民间建筑彩绘。石坊上每一块匾额,每一处斗拱和雀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12只狮子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它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还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1988年,许国石坊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府衙
徽州府衙位于歙县徽州古城景区的核心区域,是徽州府的标志,建于元末明初,保持了明弘治年间一轴、五门的格局,为中国气势最雄伟的府衙建筑群。总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主要包括南谯楼、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2009年,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在原地址对徽州府衙进行了修复。
徽州府署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主堂,两侧辅助。从照壁至知府廨,各院落之间距离、比例,好比缩小的故宫,所以古建专家说“府衙是缩小的故宫,故宫是放大的府衙”。三路数进,巷道纵横,布置整肃,分区明确,是比较典型的官式做法。整个府署是一个廊院式布局,南北向,前临街衢。府衙三重院落和东西两路与东、南谯楼及古城墙成为徽州古城具有代表性古建筑群,为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廉政教育、旅游接待、休闲娱乐提供了综合平台。
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纪念馆位于歙县中和老街,1984年由崇一学堂旧址改建,陶行知少年时曾在此读书。馆名乃初建时,由时任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1991年和2003年两次扩建,占地1700平方米。纪念馆大门为南向,用青灰色水磨砖砌,大方砖门额镌刻胡耀邦手书“陶行知纪念馆”六个填金大字。门厅正中设陶行知全身汉白玉坐像,二楼为展厅,陈列陶行知生平介绍和有关文献、实物,厅后为崇一学堂旧址。
纪念馆由瞻仰厅、放像厅、书画厅和5个大展厅组成。瞻仰厅正中是2.6米高汉白玉质地的陶行知半身塑像,厅内还有宋庆龄题匾“万世师表”、毛泽东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手书“爱满天下”、江泽民题词“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教育改革”、郭沫若手书的陶行知名言。展厅分7个时期展示陶行知光辉的一生,分别为出生农村清寒家庭;留美归来后站在五四运动前列;任《新教育》杂志主编和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最早注意乡村教育;成为新教育运动的旗手;走遍全国进行抗日教育的宣传;积极投入反内战反饥饿争民主的运动。1996年,陶行知纪念馆被国家教委等6个部委命名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7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斗山街
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因依靠斗山得名,为文化历史名城一级保护区,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长300多米,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卤节坊”等等。
徽园
徽园位于徽州主城闹市区中心地段,南连中和街,北接徽州路,占地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徽园遵循“注重历史、立足环境、求精求美、突出特色”的构筑要求,利用古城西墙基础建造,被称为徽州古城保护的典范,于1999年3月25日动工,2000年11月16日竣工。徽园集牌坊、祠堂、民居“徽州古建三绝”之大成,融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之精粹,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得意楼、春风楼、过街楼、古戏楼、莲池玉带桥、万金灵龟、九龙九凤壁、东南邹鲁坊等。
南谯楼
南谯楼,始建于末,宋宣和年间重建,明弘治十四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为歙州(今徽州)人汪华吴王府外子城的正门门楼,是古代夜间向人们报时的地方,打更的鼓声就是从谯楼传向四面八方的。南谯楼三重三开间,高约20米,宽约15米,进深约10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重檐高脊,紫墙青瓦。下为门厥,门阙宽4.5米,左右各有木柱13根。每根柱围1米余,每柱均呈10度左右斜倚墙壁,用以支撑大梁。1997年,国家文物局拨款重建,并基本保持了木构清代风格,门阙为宋代风格。
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太平桥头,是一座殿堂式徽派古典楼宇建筑。楼内陈列了有关李白生平的书籍,还有字画、匾额和对联等。照壁上方的匾额书有“长天一勺”四个大字,出自中庸廿六章《天道》,大意是天地虽广大,勺水虽微小,但运动变化的道理是相通的,也表明李白怀才不遇,犹如天外一勺。柱上楹联“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融太白楼的景色与李自“斗酒诗百篇”的佳话于一体,极富诗情画意。相传这里原是个酒肆,唐代诗仙李白来歙县访隐士许宜平不遇,曾在这里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同时,这里还留下李白问津处,碎月滩,望仙桥等胜迹。
新安碑园
新安碑园坐落于安徽省歙县城西练江对岸,是一座典型的徽州私家园林式建筑,它凭太白楼,靠披云峰,借练江水,临太平桥,整个碑园由真赏亭庭院、歙池、小天都庭院、两清堂庭院、披云小筑庭院等部分组成。门边一对大狮子的就是真赏亭庭院,门上方“古墨衍芬”四字系当代上海的书法家陈从周所题。
新安碑园内的墨妙廊,在建筑上起到沟通各个景区的作用,是一条专门陈列碑帖的长廊。其壁龛里,珍藏着吴桢《清鉴堂》、吴廷《馀清斋》两套碑帖和《怀素自叙帖》、董其昌《画禅室随笔》、邓石如《鲍氏五伦述》等石刻共250多块,汇集了从晋代到明代1300多年间众多书法名家的艺术珍品,其中有晋王羲之王献之,唐虞世南、颜真卿,宋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文微明、祝枝山等的佳作。《清鉴堂》和《馀清斋》这两套碑帖,在中日两国书法界都极受推崇。日本书道博物馆收藏有《馀清斋》旧拓残片,倍感珍贵,视为法帖。
渔梁坝
渔梁坝位于歙县城南,北起渔梁水埠,南接紫阳山脚,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它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约5米,条石砌筑,断面呈不等腰梯形。坝面设三道泄水门,从北向南渐次低落,用于常水位时过水,洪水季节水流则从整个坝面泻下。坝身石砌,条石之间用石银锭榫、石键等连接,竖向则每隔1.5米左右立石柱,以增加上下层之间的结构力度。它始建于唐代,历代维修,现今的大坝是在清康熙年间(1688-1693年)重修的基础上于2000年修复竣工的。1989年,渔梁坝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渔梁坝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文化活动
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
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是由安徽省中共歙县县委、歙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文化盛会,是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系列民俗节庆活动之一。该文化节始于2005年,每年一届。截至2024年,该文化节已举办了十七届。节日期间,歙县除推出《徽州童鼓》《徽州花灯》《蚌壳舞》等徽州民间舞蹈外,还有《钟馗出巡》《钟馗除妖》《钟馗嫁妹》等跳钟馗系列民俗节目。不仅举行徽墨歙砚、徽州四雕精品展示、新安画派会员作品展、“京剧回娘家”暨京徽剧和古歙民歌专场文艺演出、“农家乐”徽菜品尝、《歙县民间艺术》出版座谈暨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研讨会等文化活动,还有徽墨歙砚特色产品展、新安书画精品展、歙县最佳摄影点摄影作品展等主题展览。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徽州民俗精华,展示徽州技艺,弘扬徽州文化。
徽州古城全国摄影大展
2016年,徽州古城举办了首届“寻美徽州古城”摄影大赛,本次摄影大赛由安徽省摄影家协会、黄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办。2019年5月18日,由《中国摄影》杂志社、歙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遇见徽州·中国(歙县)徽文化暨第三届徽州古城全国摄影大展在新安江畔百里大画廊正式启动,此次活动还进行了首届“歙县影像调查”。
2024年1月21日,第七届徽州古城全国摄影作品展启动仪式暨2024歙县春节文旅产品发布会在徽州古城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由《中国摄影报》社、歙县县委宣传部、歙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黄山市歙州农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此次活动深挖“大黄山”文化内涵,依托新年气氛,以“就到徽州过大年”为创意点,打造“中国年 歙县味”主题活动,大力推广徽菜美食、徽州美景、徽州文化,进一步提升歙县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摄影为媒介,推动发展文旅产业,用最具视觉感和参与感的艺术方式,全力推进“旅游+摄影”,以影促旅,着力推动“行摄经济”。活动现场,2024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徽味民厨”邀请赛决赛也展开了比拼,19位民间高手同台竞技。还增设《歙县往事》新书座谈会及现场签售、《带着村落走世界》市集、年货市集、中国古城摄影展联展、茶歌小剧场演绎、古风主题旅拍打卡基地等内容。
徽州古城最美汉服季
2022年8月,歙县徽州古城景区迎来最美汉服季,推出“徽常浪漫——徽州古城夏日‘超徽玩’”活动,让游客感受传统与新潮碰撞融合的徽式浪漫。游客可穿宋制婚服,体验一场宋制浪漫婚礼。三书六礼,还原宋代婚嫁场景,体验徽州古城深厚的徽式浪漫。徽州古城景区聚焦Z世代群体的游玩需求,打造出一系列年轻态创新体验。游客不仅能体验宋制汉服之美、赏玩“摇橹翩翩”定制游船,还能在徽州古城中上演“古城剧本杀”、沉浸式体验“徽府千灯夜游”,参加定期举办的徽州古城汉服特别活动“品徽府歙韵,赏曲乐华裳”。年轻化潮流化的创新,让徽州古城景区与Z世代群体产生紧密联系,再塑文旅IP的新气象,成就越来越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其他看点
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又名“西园”,位于歙县城内,整座古建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于一体,收集了古徽州“三雕”(砖雕、石雕、木雕)14000多处。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有宅第26座、房屋数百间、天井36个、柱子1580根。徽商大宅院将散落在民间各地的多幢老建筑进行组合,其中每一座房屋都有一个故事,每一间屋子的摆设都有习俗讲究。院内所有的建筑,如桂溪桥、杨柳快晴阁、梧桐夜雨斋、蔷薇露舍、椿簧馆、茉莉香屋、芙蓉小殿、红蓼廊桥、花信坊、百合轩等等的布局,都是以大厅为中心点向四周延伸。此外,徽商大宅院内建多座反映“徽文化”的博物馆,如徽派建筑历史博物馆、徽州雕刻精品馆、徽州民俗馆、徽州历代名人馆等。
曹氏二宅
徽州曹氏二宅,坐落于歙县徽城镇打箍井街,由徽商后裔曹家兴建于清末,与徽州古城的府衙门、许国石坊毗邻。该宅地处府城内,占地不多,设计巧妙,南北二宅通宽11米,入深13米,四合院式的二层楼房,壁联通达,布局实用独特,宅内构件雕饰精美,保存完好,是徽州古建筑传统风格延续发展的典范。此宅坐西朝东,二宅并联,四合式带天井,精美砖雕门罩。内有砖、木、石雕,沿袭了徽派三雕刻艺术,天井两侧有廊,雕花雀替手工艺极其精湛。曹氏二宅现已作为徽班纪念馆,墙上展示了关于徽剧的历史,讲述了一段清末年间徽班进京的故事。
渔梁街
渔梁街位于黄山市歙县徽城镇,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因古街形似鲤鱼,故又称“渔鳞街”。渔梁于公元759年形成街市,是古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被称为“徽商之源”。渔梁街长1千米,两边店铺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庙随街可见,排列井然,号称江南第一水街。位于渔梁街中段的巴慰祖纪念馆,经巴氏后裔精心修缮而成,其后进与中进分别为明式建筑和清式建筑起居区,皆为带楼阁的三合院,另有东厅、西厅和后花园。里面摆放的既有康熙皇帝送给巴慰祖爷爷的“莲淑长春”匾额,还有乾隆皇帝赐予巴慰祖的“星璨南天”匾额。
太平桥
太平桥位于练江四水汇合处,俗称河西桥,在古代,它是婺源、祁门、黟县、休宁进入徽州府治歙县的必经之桥。太平桥于明代建造,是安徽省境内现存的最长的石拱古桥,它全长268米,宽7.1米,高13米,有16个桥孔。桥的中心原先有桥亭,亭内供奉有佛像,桥两边有碑记,凡是在历次石桥维修中捐款的,他们的姓名都被刻在了石碑上。解放以后,为了便于通车,就将桥亭和碑记拆除了。1969年一场洪水,冲毁了栏杆、桥面,后来桥面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时用“悬挑”加筑两侧人行道,架装栅栏。
徽州国家森林公园
徽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歙县境内,成立于1992年,总面积53.2665平方千米,该公园主要由歙西国有林场、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及徽城镇、雄村镇等部分林地组成,是一处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佛教文化于一体的风景区。园内人文景观丰富,如西干山、紫阳山、圣僧庵为徽州古城二级保护区,还有“古紫阳学院”遗址、五明寺泉、山水画家汪采白墓、采白亭遗址、披云古道、披云亭、七级浮屠长庆塔、圣僧庵等。2016年、2018年,徽州国家森林公园分别获得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和全国森林美景摄影地。
开发与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徽州古城历经多次建设。文博部门收集了散落于歙县各地的大量碑刻,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修建了新安碑园。197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修筑长庆寺塔护基大坝,同时维修塔身,砌筑游览蹬道。且从1979年开始歙县在城西建设新区,保护了徽州古城区,促进了徽州古城景观的完整保护。由于对古城保护的认识不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为兴建歙县政府大楼,徽州古城的核心景观——徽州府街被整体拆除,破坏了古城景观。基于便利交通的考虑,还先后拆除了府城的大、小北门和德胜门,县城的紫阳门、玉屏门,仅保留了府城的潮水西门、月城门,县城的新安门、问政门。府城和县城的城墙,仅保留了总长约1500米一段。
1984年,在歙县人民政府的组织下,《歙县徽州古城保护规划》编制完成,还成立了徽州古建筑研究所。以此为标志,徽州古城进入了保护发展阶段。次年,成立了歙县古城保护建设委员会。1986年,歙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次年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1991年,斗山街古街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同年,修复了西门古城墙近百米。1992年,歙县文物保护委员会创立。1996年,徽州古城百姓义捐维修太平桥。
2000年11月,徽园建成开园。该园是展示徽州文化的仿古街区,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徽园坐落在徽州古城府衙后花园原址上,在建设徽园的过程中,拆除了府衙后花园的历史建筑和构筑物。同年,《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歙县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印发〈歙县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出台。2002年,又先后出台了《歙县许国石坊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印发三个国保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保护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力求新建建筑与历史建筑相协调。
2002年,整治许国石坊周边建筑。次年,维修打箍井街曹宅。2004年,维修加固80米城墙。通过多方努力和有效控制,徽州古城文物古迹得到修缮,历史城区基本上保留了传统风貌,新建筑从体量及色彩上与老建筑较为协调,建筑高度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2005年,徽州古城旅游景区正式成立,推动徽州古城进入景观保护,促进旅游发展的新阶段。景区由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徽州古城分公司管理。公司整合徽园、许国石坊、陶行知纪念馆、斗山街、渔梁坝、新安碑园、太白楼、南谯楼(歙县博物馆)、东谯楼等分散景点,采用“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经营、统一营销、统一管理、统一保护)的方式,联票经营。
2008年年底,成立了徽州古城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徽州古城管理办公室,简称“古城办”。2009年7月1日,古城办、申遗办(为推进棠樾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顺利实施,歙县专门成立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组,设立“申遗办”)、名城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三办合一,成立新的古城办,统一进行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和恢复徽州古城景观,旅游景观进一步丰富和协调,搬迁了在原徽州府衙旧址上建造的县政府大楼内办公的各机关单位,并聘请国内专家对徽州古城进行了新的规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实施新一轮的徽州古城修复工程。工程历时两年,按明代府衙资料及风貌复建,2011年完成。其他工程还包括拆除与徽州古城风格不符的建筑物,保护性修复古城墙、钟鼓楼、府前街等文物,并对中和街、斗山街、十横街、大北街、中山巷和打箍井街等历史街区进行立面改造、旅游业态规划与开发等。通过修复工程,徽州古城逐步形成了以徽州府衙、阳和门、瓮城、谯楼、钟楼、许国石坊、中山巷、陶行知纪念馆、太平桥、太白楼等为主体的徽州古城历史文化景系。
徽州古城历史风貌景观的恢复与协调,促进了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4月14日,首届“中国古城文化发展创新高峰论坛”在歙县徽商大宅院隆重召开。民俗文化节、古城文化发展创新论坛等活动,提升了徽州古城的旅游知名度。2015年,歙县全面启动徽州古城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编制《徽州古城城墙保护规划》《歙县徽州古城城墙保护管理办法》,用“国际眼光,世界标准”做好城墙保护工作。同时完成《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优化工作、徽州古城旅游专项规划修编、徽州古城消防专项规划等,进一步明确徽州古城旅游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提升古城消防管理水平。印发《提升徽州古城文化内质和外在形象五年行动计划》,将徽州古城保护利用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
2016年11月21日,《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对徽州古城内建筑的建设、修缮、审批等程序,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文物及古建筑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加以明确规定。此外,还将每年的11月21日确定为徽州古城保护宣传日。为切实加强徽州古城消防管理工作,出台了《徽州古城物联网防火云平台建设方案(2017-2020)》。截至2021年9月,完成一期33处重点保护单位(国省市保)物联网覆盖,安装报警触发装置、独立式光电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报警终端等设备800余件套。
2021年,徽州古城“非遗”夜市开市,每周六常态化运营,以“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结合当下夜市形式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22年7月,歙县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的“淘宝人生游戏地图”上线,地图中植入徽州古城特色景观和地标建筑,通过场景导入进行线上宣传引流。同时,以非遗、民俗、建筑、徽剧和徽州三雕为主题的歙县文旅IP形象也设计完成并运用于文创。此外,整合推出《探寻徽州府衙》《缅怀陶行知》《发现渔梁秘密》《园林设计》等数十门精品研学课程。尤其是,“徽州古城精品研学课程”位列2022年度“港澳青少年内地有学推荐产品”名单榜首,这也是安徽省唯一入围的游学推荐产品。
相关文化
徽州民歌
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屯溪、徽州、黄山三区和歙、黟、休宁、祁门四县,流传于古徽州范围内的绩溪、旌德、石台等县和邻省部分地区。徽州民歌是在先民的劳动生产中形成的,最早出现的应为劳动号子。除此以外,徽州民歌还包括山歌、小调、歌舞及部分佛教、道教歌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徽州音乐工作者整理出了大批优秀曲目,如《猜谜对歌》《牧牛花鼓》《小石桥》等。徽州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喊号子”,如歙县民歌中的抬杠号子、锯板号子,整首只有“咿呀嗬咳”四个字,音乐个性粗犷豪迈、坚定有力,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歌的歌词常带有即兴创作成分,音乐节奏相对自由,音调悠长,多使用自由延长音。作为徽州文化的产物,徽州民歌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可以为徽州社会历史、民俗及地域文化的发掘探讨提供鲜活的例证。2008年,徽州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剧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也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观的方式反映了徽州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特点。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入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簧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徽剧的音乐唱腔可分徽昆、吹腔、拨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调等类。徽昆以演武戏为主,多用唢呐、锣鼓,气势宏大;吹腔兼有曲牌体和板腔体形式,以笛和小唢呐为主奏乐器;拨子用枣木梆击节,以唢呐、笛、徽胡伴奏;二簧以徽胡为主奏乐器,有导板、原板、回龙、流水等板式;西皮则有文武导板、散板、摇板、二六等板式,同样用徽胡为主奏乐器;花腔小调多为民间俗曲,生活气息浓郁。徽剧脚色行当包括末、生、小生、外、旦、贴、净、丑等类,表演火爆热烈,动作粗犷,特别擅长武戏,有翻台子、跳圈、窜火、飞叉、滚灯、变脸等特技。
徽剧传统剧目丰富,其中徽昆剧目以武戏为主,有《七擒孟获》《八阵图》《八达岭》《英雄义》《倒铜旗》《白鹿血》等;昆弋腔剧目有《昭君出塞》《贵妃醉酒》《芦花絮》等;吹腔、拨子剧目有《千里驹》《双合印》《凤凰山》《淤泥河》等;西皮剧目有《战樊城》《让成都》等;皮簧剧目有《龙虎斗》《反昭关》《宇宙锋》《花田错》等;花腔小戏有《李大打更》《探亲相骂》等。2006年,徽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叠罗汉
叠罗汉流行于歙县叶村,是一种集古代杂技、体育于一身,充满浓厚宗教色彩的民间艺术。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要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众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简单的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徽州古建筑以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牌坊为主,无论建筑部件还是家居设备都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十分注重雕刻装饰。一般多在房子的月梁、额枋、斗拱、平盘头、榫饰、钩挂、隔扇门窗格心、裙板、绦环板、莲花门、窗格等部位以木雕进行装饰,而房内陈设的家具如床、榻、椅、柜、桌、梳妆架、案几等的上面也都有精美的木雕。砖雕主要装饰于民居的门楼、门罩等部位;石雕则主要用作祠堂的石栏板,民居门墙的础石、漏窗及石牌坊的装饰。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将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并用,从中可看出汉唐以来中国建筑装饰雕刻艺术的传承脉络,同时也反映出徽州文化中其他艺术门类如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砚雕、墨模雕刻等艺术样式对徽州建筑装饰雕刻风格的影响。
民间传说
相传唐代诗仙李白曾来歙县访隐士许宣平,在一酒肆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同时,这里还留下李白问津处、碎月滩、望仙桥等胜迹。许宣平家居山环水绕,花繁树茂的桃花坞村,他曾赋诗言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啾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有好事者将此诗题写在洛阳同华传舍的墙壁上,李白吟读后,击掌惊呼:“此仙人诗也!”并以将来欲与许宣平谋面当作一大快事。当诗仙李白沿练江之滨的徽州古道来到现在的白云禅寺相公潭附近,见江上停泊一条破船,船头伫立一神态飘逸、容颜超然的老翁,便上前打揖问道:“请问许宣平先生家居何处?”老翁捋须微微一笑:“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李白听后,访友心切,只顾往前走,没走多远,恍然大悟那老头就是许宣平。李白当即向原路返回,小船已经离去,两人失之交臂,终成千古憾事。李白深为怅然,站在一座石桥上不忍离去,最后做诗一首:“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这座石桥也因此被后人称之为“望仙桥”。
相传在明代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而当时徽州达官显贵、乡绅巨贾众多,四脚牌坊林立。许国是地方上的骄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许国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建好牌坊,由于超假,许国跪在丹墀上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朕准卿四月之假回乡造坊,为何延为八月?建坊这么久,不要说是四脚,就是八脚牌坊也早造好了。”许国听了,忙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坊。”皇帝听了哭笑不得,因皇帝金口玉言,牌坊就合理合法地存在下去了。
历史人物
许国是歙县县城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进士,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十一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内阁成员,后又加封太子太保,授文渊阁大学士。万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决策有功,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许国石坊正是在云南边乱平息一月之后开始营建的。云南边乱平息之后,万历“龙心”大悦,大赏群臣。作为辅臣的许国,被赞为“协忠运筹,茂著劳绩”,受到了“加恩眷酬”。从《许文穆公集》上可以看出,此时,许国曾连上两疏,一再恳辞“殊常恩命”,皇帝不允,下旨“毋得固辞”。这样,许阁老也就上沐皇恩,回到老家,催动府县,兴师动众,鸠集工匠,建造牌坊。
陶行知(1892年-1946年),原名陶文浚,后改知行、行知,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爱国主义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陶行知自幼好学,少年有志。他6岁入家乡蒙童馆就读,15岁就读歙县崇一学堂,17岁进杭州广济医学堂,因该校歧视教外学生,愤而退学。1914年,陶行知以第一名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和教育系主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并担任《新教育》杂志主编。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了实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常务委员。1946年,领导和组织建立民盟南京市支部临时筹备委员会,任主任委员。1946年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突发脑溢血逝世。
重要事件
1986年,徽州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5年,徽州古城旅游景区正式成立。2008年,徽州古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08年4月15日,徽州古城潮水门主城墙与月城结合部南段的一段城墙坍塌;同年6月11日,徽州古城西月城城外长18米的一段城墙突然坍塌;2011年6月20日,徽州古城墙靠近主城门段出现大面积塌方。
2014年,徽州古城列入国家AAAAA级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同年11月29日,在重庆举行的中国四大古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上,歙县徽州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和重庆安居古城结成战略联盟,加强在古城保护利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2022年6月,徽州古城被评为安徽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8月,徽州古城被评为第二批“安徽省职工疗休养基地”;10月,徽州古城景区获得非遗旅游景区荣誉称号。
价值意义
徽州历史上因牌坊数量众多、历史悠久、类型丰富,被誉为“牌坊之乡”。牌坊的功能由最初的空间分界发展成为包含建筑、标榜、忠孝节义等文化内涵的古建筑,这些文化意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及古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意义深远。徽州牌坊是徽商发迹之后回乡所建,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符号。在封建社会,牌坊以彰显门第、炫耀门楣、标榜功德和空间分界之用。徽州牌坊的建筑结构经历了朝代更迭、结构变化等演变,于宋代走向成熟。由于牌坊拥有特殊的标识、装饰和旌表功能,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应用。明清时期进入鼎盛期,种类也随之丰富。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开放时间:徽州古城24小时开放;徽州府衙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8:00—16:30(16:30清场;17:00闭馆),5月1日至9月30日8:00—17:00(17:00清场;17:30闭馆)。
门票价格:80元
优惠政策:1、6周岁(不含)至18周岁(含)的未成年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60周岁(含)至65周岁(不含)的老年人,凭个人有效证件原件,享受歙县内所有景区景点门票半价优惠。2、有监护人陪同,6周岁(含)以下的儿童或身高1.2米(含)以下的儿童、65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凭个人有效证件原件,享受歙县内所有景区景点门票免费优惠。现役军人、军队退离休人员、残疾军人、消防救援人员以及残疾人,凭证明其本人特殊群体身份的有效证件原件,给予全县所有景区景点门票免费优惠。3、持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和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或旅行社总经理岗位职务培训证原件的人士,给予全县所有景区景点门票免费优惠。4、对全国援鄂医疗队员,包括国家、军队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队所有队员,凭有效证件(身份证、援鄂医疗队员相关证件),实行5年内(政策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31日)不限次免门票游览政策。
交通信息
航空
乘航班至屯溪国际机场——出租车至黄山市汽车站——转乘至歙县班线车——歙县汽车站——乘至4路公交直达。
铁路
高铁:乘京福高铁至歙县北站——乘公交至徽州古城景区。
普铁:乘皖赣普通铁路可选择由歙县站出,乘坐4路公交车徽园站下即到。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歙县徽州古城.黄山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3:04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