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建
西晋文学家
欧阳建(约269年-300年),字坚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卫尉石崇外甥。中国西晋时期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人物生平
欧阳建雅有理想,才藻美赡,擅名北州。时谚有云:“渤海赫赫,欧阳坚石。”辟公府,历山阳令,尚书郎,冯翊太守,甚得时誉。时赵王伦专权,建每匡正,不从,由是有隙。建乃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诛伦。事泄,伦收建及母妻,无少长,皆斩。建临刑时,作诗文甚哀楚。《文选》中有《临终诗》一首,可见一斑。《隋书 经籍志》著录他的文集二卷。
生活背景
在魏晋之前,皇朝大多都是享国长远,从商周两汉,除了从来没有被世人所认同的秦和新以外,都代表着一个时代。而大王朝的兴衰往往都是不可避免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与民怨满天的王朝的终结不同,魏代汉,晋代魏,不是商汤武王的吊民伐罪,而是类似新一样纂夺。而在夫子们的信徒看来。天不正,理不顺。晋朝士人们熟知典故。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而他的信徒们活的很好,开始思考这个世界,却发现高堂之上尽是乱臣,小人方能人生得意。心又郁积,只好影射,只好发泄,于是曹操做了司马王朝的替代品坏了名声。于是竹林七贤们不满,却又不敢,不敢却总不甘,只好选择藐视礼节来自我放逐,来惩罚自己的懦弱。
欧阳建就是活在这么一个朝代,欧阳建熟读圣贤书,明君君臣臣之封建大义,则挡不住锦衣玉食,也不舍用蔑视世俗来反抗。对这个世界看不起,却不敢去改变,甚至不敢去说。于是只能转向无用、无害而且可以有名的清谈。欧阳建是玄学圈子中的佼佼者,言尽意论一出,“形不待名而圆方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已彰”,而世人服。
现实中,欧阳建与舅舅石崇都是站在贾后船上的。贾后有三恶,在当女儿时候就被人诟病。而靠控制傻瓜皇帝控制了大权。而欧阳建却为之效力,成为了“二十四友”之一。
主要作品
《言尽意论》流传下来的欧阳建的《言尽意论》全文只有268个字。文中提到“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然则,名之于物,无施者也;言之于理,无为者也。”“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言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鉴识不显。”等一些唯物辩证观点。
《临终诗》为八王之乱受司马伦祸害,临刑前所做,“上负慈母恩,痛酷摧心肝。下顾所怜女,恻恻心中酸。”诗文甚哀楚。
作品赏析
欧阳建的《言尽意论》,虽然很短,但是,明确地说明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反映论。在当时玄学贵无论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主张言不尽意,这些人就是欧阳建所说的“雷同君子”。在这篇论文中,欧阳建首先明确地肯定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在中国哲学史中,“名”与“实”的关系是一个传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欧阳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路线。欧阳建在这里对于“名”和“言”作了区别。名所指的是一种一种的事物,言所讲的是关于一个一个理的判断。名的对象是事物,其内容是概念。言的对象是事物的规律,其内容是关于规律的判断。在这篇的结尾,欧阳建再一次说明,在主观和客观这两个对立面中,客观是主要的。
基本观点
为了攻破玄学家们虚玄的‘谈证’,欧阳建把醉熏熏的言意关系问题还原为心物(名实)关系问题,即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与何晏正相反对,他认为:‘形不待名,而方圆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以彰。’先有方圆之形,然后才有方圆之名;先有黑白之色,然后才有黑白之称。客观的形色是第一性的,而主观的名称是第二性的。” 言意之辩,即文字语言与文字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此意义非文字语言的表面意义,而是其内含的根本思想或道理等)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更是玄学家们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他提出“言尽意”的学说,认为“形不待名而圆方已著,色不俟称而黑白已彰”,“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彼,非名不辨。”就是说,客观世界是离开人的概念和语言而独立存在的,但语言概念又是人们用以说明客观世界的工具。这驳斥了当时玄学家认为语言概念无法表达事物真相的一种看法(“言不尽意”,如后来不久南朝佛教之“不可说”论)。
相关评价
在欧阳建的的《临终诗》中,却透露了魏晋士人的真实情怀,与世人所看相反,魏晋士人,诸如竹林七贤以降,其实缺的是风骨,而多了的却是对气节的,对礼,对道德的看重。在图谋失败,临终的时候,欧阳建终于露出自己的内心,其实自己并不在乎这些玄学,其实自己和阮籍感叹“世无英雄”一样,真正在意的是入世而不是出世。
欧阳建的《言尽意论》是一篇小小的文章,在中国哲学史中,讲到它时一般也只有很小的篇幅。欧阳建的这篇《言尽意论》哲学论文,在当时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两条路线斗争中,阐明了反映论,批判了先验论具有时代意义。在中国的哲学史中,欧阳建的《言尽意论》和裴頠《崇有论》,同是唯物主义路线中的重要著作。
长期以来,在《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和各种专著或论文中,则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欧阳建引用其论敌的论据,作为他本人的思想来加以引用和分析,而且作为欧阳建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最主要论据,给与极高的评价。这种分析,最早见之于任继愈教授主编之《中国哲学史》(四卷本,1963年12月第一版,1979年3月第二版)。
诗词欣赏
《赠欧阳建》作者:曹摅
义阙三益,诫替离群。侧想谠言,愿同兰芬。谓芒盖高,载越其坟。涉境登朝,信惟惠君。烈烈威禁,肃如风云。谁言善蔽,在幽必闻。鸣既和,好亦分。
参考资料
欧阳建.中国大百科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4: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生活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