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立德
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副教务长
欧立德(Mark C. Elliott),1959年出生,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与内亚史教授,历史学家。
人物经历
1981年,欧立德以“优异生”(summa cum laude)的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
1982年,参与“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交流项目,在辽宁大学展开为期一年的学习。
1984年,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研究文学硕士学位。
1987年至1990年,担任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
1993年,获得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
1993年至1999年,担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助理教授
2000年至2001年,担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客座副教授。
2002年至2003年,担任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003年至2004年,担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
2004年,入选为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马克·施瓦茨中国和内亚历史教授。
2010年至2011年,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代理主任。
2013年至2015年,正式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起,出任哈佛大学副教务长,主管国际交流事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欧立德专长于17世纪后的中国史、满族史、中国与内亚关系史,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运用了大量满文档案写成《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一书。
人才培养
欧立德在哈佛大学教授清朝和现代中国史,包括中国史上的游牧民族丝绸之路史学理论研究方法及满文。并推动哈佛的中国历史在线课程ChinaX,也建立数字中国实验室和工作空间,帮助研究生和教师等众多参与者使用数字工具。
社会任职
欧立德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委员会成员,也出任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委员会主席,并担任内亚阿尔泰研究博士委员会成员。
个人生活
欧立德能说流利的汉语、日语、法语和波兰语,能阅读中文、满文、古蒙文、俄文、意大利文和德文文献。
人物评价
在教学方面,欧立德勤恳敬业。自2013年执掌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以来,欧立德便致力于重新使其焕发活力,倡导发展数字中国项目,陆续设立了更多新项目,配备新的研究设备,开办各种论坛,寻求利用数字革命带来的可能性。(澎湃新闻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3 21:5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