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人
社会群体
《橡皮人》是王朔1986年发表的一篇小说,作为一种社会人格,24年后的今天,它卷土重来。 今日这个词的注解是“他们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简介
这个词源于1986年一本名叫《橡皮人》的书,该书作者是小说家王朔,该书后来被拍成电影《大喘气》。
小说所描述的也许有些戏剧化,但不难在冷漠的中国年轻白领身上发现这一特征,这些人觉得被诱入了这个压力重重的社会。
易患人群
美国作家格林写过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讲一个建筑师功成名就后身心俱疲,最后只有逃到非洲森林。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随后提出了“职业枯竭”(job burnout),一种和“橡皮人”类似的病症——情绪枯竭、才智枯竭、生理枯竭、价值枯竭,既去人性化,也无成就感。橡皮人站在“有闲有钱有知识”的社会优等生的对立面,在中国,这些无梦、无趣亦无痛的城市生物,正形成一个庞大群体——先有《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70%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再有《中国翰德就业报告》,57%的被调查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加重。有心理学家发表观点,以前一个中国人工作十多年才枯竭,现在经常一两年就枯竭了——全因现代社会的流水线模式提高了效率,却降低了人的成就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职业中寻找:设计师、医生、银行员、程序员、教师、记者、交警、公务员、演员、出租车司机——按照心理学家分析,他们要么已习惯无需分享的孤独工作,要么上升空间有限,要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在日复一日间消磨了斗志,换来的是挥之不去的空虚感
橡皮人可以在如下城市中寻找:根据一份12省市工作倦怠指数调查,对工作感到厌倦城市排名是天津、四川、重庆、上海、辽宁、湖北、广东、福建、江苏、北京、浙江、山东——中国城市的性格、发展速度文化生态改变的不仅是GDPCPI,还在改变小职员的幸福指数
在职场,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去适应,我们需要学着用“橡皮”保护自己,保住职位,保住薪水,保证自己被提拔……工作几年后,随心所欲的心情就会被日益沉重的现实屡屡践踏,我们将不再是任何工作都可以自由转换的职场新鲜人。归根结底,成为橡皮人是心态在作祟。见得多了,便成了习惯,人就会失去自己的敏锐,变得没有任何感觉。习惯性,是所有橡皮心理因素中最可怕的一个。它会随着习惯无限加深,直到不可逆转。如何改变自己,拒绝做橡皮人?看记者为你具体实例具体分析
橡皮人特点
从心理学上,如果把橡皮人看作是一个意象的话,我们就会有以下发现:
橡皮富有弹性,不论你怎么拉扯,他都可以顺着你,这一点暗示出橡皮人的逆来顺受的特点,他们不再积极主动,不再富有激情,老板让怎么样就怎么样,就好比是一根随便老板拉扯的橡皮;
橡皮如果不再用力,又会恢复原样,这一点暗示出橡皮人的惰性,一定需要老板用力的拉着、管着、监督着,不然就会变成原来的样子;
橡皮具有绝电缘、防水的特性,暗示着橡皮人神经麻木,不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但也更多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快乐,整天被工作耗尽心力,疲惫不堪。
橡皮摩擦会发热,暗示着橡皮人如果想要改善这种情况,是需要自己的努力的。可以通过学习、进修等方式来提升自己,让自己走出橡皮期。
形成原因
成绩因素
多年打拼会给你带来不错的成绩,也可能让你故步自封,沉溺于成绩当中。对上司,你可能觉得他是个外行而加以藐视;而新人,你干脆视而不见。
经验因素
经验是有生命的,随着时间推移,可能会变成不合时宜的古董。牢牢抓住经验不放,只能让你成为大家眼里的老顽固。
批评因素
自身“免疫力”的增长,让你越来越适应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种免疫增强的橡皮模式,到最后会让你被排斥在集体之外。
定位错误
职场中的事,不会以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时候,你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岗位和职位。这个时候心灰意冷,选择被动地橡皮下去,是很多人的对策。
不公平待遇
你做得最多,成绩最好,效率最高,可是升迁的总是别人。你的创意不错,却总是把你的想法安到别人的头上。职场的确不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也没有绝对公平的存在。这让人对一切产生怀疑,不如橡皮下去,我行我素。
过度要求自己
这是初入职场人士的通病,怀着雄心壮志,却又不切合实际。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整个世界。失败了,就龟缩一角用橡皮外套麻痹自己;而短暂的成功,会让你有下一个疯狂的目标,直到自己力所不及。
问题与分析
问题一
橡皮控诉:
我做得最多,成绩最好,效率最高,可是升迁的总是别人。我的创意不错,可是却总是把你的想法安到别人的头上。职场的确不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也没有绝对公平的存在。这让人对一切产生怀疑,我不如干脆“橡皮”下去,我行我素。我也曾怀着雄心壮志,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整个世界。但一次次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败了,我就只想龟缩一角用橡皮外套麻痹自己……
橡皮药方:
自信但不要过度~~~不要总躺在过去的成绩和经验上。活到老学到老,其实不用你去掌握多少东西,能得到一些新人的助力,加上你的经验,工作照样可以做得更好,抵抗这种橡皮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虚心,再虚心,才能有自豪的成就感。
问题二
橡皮控诉:
古语说司空见惯,见得多了,便成了习惯,习惯使人失去自己的敏锐,变得没有任何感觉。我想,我就是一块习惯性的橡皮,这也许是所有橡皮心理因素中最可怕的一个。可我没办法改变我的想法,在我所在的国企里,我看见的生活是单调的,日复一日的。几乎现在的生活怎样,二十年后的生活也是怎样的,我的倦怠情绪随着习惯无限加深,直到不可逆转。在这里,没有关系网或者出色的交际能力,就只能原地踏步地做同样的事,就像现在的我,感到郁闷。
橡皮药方:
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千万别对任何东西都失去兴趣。放下工作,搞个欢乐聚会。让同事关系和朋友友情使你不能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既然社交如此重要,干脆培养一下自己在玩乐中放松,让上司变成朋友,打开突破口
问题三
橡皮控诉:我想,我还没有沦落到成为真正的橡皮人,因为我至少还能发脾气。面对公司里一些不公平的盗窃创意事件,我直接对老板发了脾气。但让我意外的是,他居然默许了这种事情的发生,原因是他和盗取我创意的人有利益关系!当我努力反击,证明自己的冤枉时,全部的表达都是无效的,我只有听之任之。现在,我只能在工作中,用沉默来表示一种无声的对抗……可我发现自己慢慢的越来越不想说话了,愤怒到了最后,在不知不觉中蜕变成橡皮。
橡皮药方:
职场之上有些亏,也属于你工作的一部分,是必须要“吃”的。而且,别总站在你的高度去看问题,尝试着换位思考,看看别人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站在一个什么样的立场。最后,选择用不让自己受损失,又规避风险的方式生存。没办法,这就是职场。
相关测试
你离“橡皮化”有多远?
1.你是否总在例会上很不自觉地找一个远离上司的位置?
2.在一个月内的会议上你没提出你的想法与提案。
3.在两个月内你的提案或建议没有被采纳过。
4.在三个月内的业绩上你没有达标。
5.一年之内,你没有受过任何表彰或批评,但你却不在乎。
6.公司改变管理制度,在你看来并没有切身的影响。
7.出了问题并不想自己去解决,而是等着同事来解决。
8.混混日子就可以,因为你总是觉得自己并不是处于与自己能力相符的职位。
9.在大家聚会或活动时,你大多数时候坐在角落冷眼旁观。
1~3项橡皮人1次黄牌警告:你开始在工作上出现倦怠或掉以轻心,开始出现橡皮化的端倪。继续这样下去,上司、同事对你的期望值会逐渐降低。
4~6项橡皮人2次黄牌警告:你已经踏入了半橡皮化的圈套。过去曾经努力积累的形象屡屡自我破坏,无论上司还是下属,都开始对你的能力表示怀疑,而你却依然得过且过。
7~9项橡皮人红色警报:你绝对已经是资深的“橡皮人一族”,大家连提起你的兴趣都没有了,一旦出现裁员的消息,大家都知道有你做垫底,随时把你推向这个“深渊”。
拒绝五招
1.你需要一个爱人或一些好友,让你工作的感觉复苏,一些用心去赴的约会,或一个略带放肆和刺激的电子派对。
2.尝试重新让自己对上司产生“畏惧”,在乎和重视他下达的每一项任务。
3.每天对自己说“我有一个目标”。尽可能地保持定期制订工作计划,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尽量完成。
4.尝试多结识新朋友或与不曾深入交往的同事换一种交流方式,让沟通显得不一样。
5.给自己一段假期,然后告诉自己,蜜月刚刚开始,真正的好生活才拉开序幕。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3 23:41
目录
概述
简介
易患人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