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人。樊毅出身将门世族,年少时即习武善射。他的祖父樊方兴,在
南梁时仕至
散骑常侍、仁威将军、司州刺史,鱼复县侯;父亲樊文炽,官至散骑常侍、
信武将军、益州刺史,新蔡县侯。
侯景反叛,樊毅率家兵随叔父樊文皎入援京师
建康。樊文皎于
青溪战死,樊毅带领宗族子弟前往
江陵归附
王僧辩,讨伐河东王
萧誉。讨伐胜利后,樊毅因功授任为
假节、
威戎将军、
右中郎将,又代替兄长樊俊任梁兴
太守,兼任三州
游军。樊毅后随从宜丰侯
萧循平定湘州
陆纳叛乱,樊毅随宜丰侯
萧循于湘州征讨
陆纳。樊毅军队刚到
巴陵,还未安营扎寨,陆纳就连夜来袭,敌军来到樊毅军营前大声鼓噪,士兵们十分恐惧,樊毅率领数十人,在营门前奋力拼杀,斩杀敌军十多首级,然后击鼓传令,军心才安定下来。因功授任为
持节、
通直散骑常侍、
贞威将军,封为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不久樊毅又任天门太守,进爵为侯,增加食邑至一千户。
西魏围攻江陵时,樊毅率兵赴援,但江陵最终陷落,樊毅为岳阳王
萧詧俘获,不久后成功出逃回朝。
太建初年,樊毅转任丰州刺史,封为高昌县侯,食邑一千户,入京任
左卫将军。
太建五年(573年),陈宣帝
陈顼下诏命众军北伐,九月樊毅率部攻下广陵楚子城,十月樊毅在颍口击退北齐军,又再击破救援沧陵的北齐军队。十一月樊毅攻克济阴城。
太建七年(575年)一月,樊毅攻下潼州城,二月又攻破
下邳、高栅等六城。
太建十年(578年)二月,
司空吴明彻在对北周作战时失利,于吕梁战败,三月朝廷诏令樊毅为
大都督,统领朱沛、清口上至荆山沿淮水一线诸军,进号
平北将军,四月樊毅率部渡过淮水,在清口筑城,与北周相抗。时遇上连绵大雨城墙损坏,樊毅便率全军而返,九月迁任
中领军。
太建十一年(579年),北周将领
梁士彦率兵包围寿阳,朝廷诏令樊毅为
都督,北讨前军事,加安北将军,樊毅率水军二万自东关进入焦湖。不久樊毅又受任为
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
陈叔宝即位,樊毅入朝担任
侍中、
护军将军,进号
征西将军,进爵逍遥郡公,食邑三千户,官号如故。隋军渡江入侵,樊毅建议
仆射袁宪各调数千精兵和二百战船至京口、采石这两个重要据点,将战船投到江中,水陆共同防卫,否则大势将去。诸将都赞成樊毅的建议,但
施文庆等人隐瞒隋兵消息,因而樊毅的计策未能实施。建康被隋军攻陷,樊毅被俘进入长安,不久就去世了。
● 北伐建勋:
太建北伐中,樊毅率部攻下楚子城,又再击破北齐大军,攻取城池,与北周相抗。
李延寿:钱道戢、骆文牙、孙玚、徐世谱、周敷、荀朗、周炅、鲁悉达、广达、萧摩诃、任忠、樊毅等,所以获用当年,其道虽异,至于功名自立,亦各因时。当金陵覆没,抑惟天数,然任忠兴亡之义,无乃致亏,与夫萧、鲁所行,固不同日。持此百心,而事二主,欲求取信,不亦难乎。首领获全,亦为幸也。(《
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