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轩学派是社会科学术语,主要核心思想是以儒为本,兼采佛道,创始人刘沅(1767-1855),槐轩学派的基本形成,大约在刘沅四十岁左右。
展背景
创始人
刘沅(1767-1855),字止唐,一字纳如,号清阳居士,双流人,槐轩学派创始人,有《
槐轩全书》等著作200多卷传世。
槐轩学派的基本形成,大约在刘沅四十岁左右。这时候他已经得到静一道人、野云老人的指点,一改以前的体弱多病的身体;二是他的学术思想已形成体系,主要著作《七经恒解》《槐轩要语》等基本完成并出版;三是教育办的有声有色,学生弟子已经不少,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四是培修古迹与大力发展慈善同步进行。这虽然是初创阶段,但是槐轩学派的基本特征全部齐备。
槐轩学派从嘉庆十八年(1813年)开始,有了长足的发展。是年,刘沅四十五岁,奉母命从
双流县彭镇祖宅移居成都南门纯化街(俗名三巷子),自建房屋,新立门户。至少说此时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否则不可能迁居成都。
思想核心
槐轩学派的主要核心思想是以儒为本,兼采佛道,用儒家的仁爱思想作为基础,推仁推爱、以达到成己成人的目的。在源流上,槐轩认为“李实孔师”,老子实际是孔子的老师,就把后世所谓的儒家与道家相对立的局面从思想理论方面统一起来,并且通过一些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把理论变为实际的生活方式,比如办教育、办慈善、办法会等。总而言之,槐轩学派就是一个教化人心、纯化风气的一个社会团体。
组织结构
其组织结构主要分为教育体系、慈善体系、礼教体系,具体如下:
教育体系
双流刘氏办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入蜀初期,其后代不乏人,其最有影响者,还数槐轩先生刘沅。先是在彭镇旧宅收徒授课,著书立作,后来迁往成都南门淳化街建槐轩(后称儒林第),教授一生,弟子数千人。先生去世后,其子刘梖文(字子维),继续讲学槐轩,门徒益众。之后,其孙刘咸焌创办明善书塾、崇德书塾、尚友书塾。其他槐轩弟子及再传、三传弟子也相继在四川各地及省外办学,到清末民初至
抗日战争前期,槐轩的教育事业走向巅峰。
慈善体系
刘氏的慈善举措,有资料可查者,始于明末乱世,代代相传,从刘沅至其孙辈三代,是其不断发展壮大的阶段,民国中晚期达到极盛。这和槐轩学派的不断发展是分不开的,几乎影响全川,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无论城市乡村均有其不同的槐轩组织施医、施药、施米、施棺等。慈善事业的兴办,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槐轩学派的影响和发展,他们是互相促进的。
礼教体系
中国人历来尚礼,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婚丧嫁娶,都
循规蹈矩,得到礼的规范,其贯穿整个社会生活,号称礼仪之邦。槐轩学派有关礼的具体内容,主要记载在《礼记恒解》《子问》《又问》《法言会纂》《推十书》里,特别是法言坛的建立,构筑了一套完整的天地人神鬼祭祀程序,影响四川民间宗教的形成和发展,正因为如此,刘沅也被称为“道教火居派祖师”。
这就是整个槐轩学派的基本构成形式。
学术体系
另外槐轩学派的思想因为是建立在儒家为宗、旁及佛老的基础上,所以特别广大、包容,再加上一百五十年的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学术思想体系更是复杂多样,几乎涉及整个传统文化领域,至今还无一人能够全盘把握,今试着简单介绍如下:
性命之学
这是槐轩学派的根本学问,包括槐轩学派的静养功夫(即大学之道),以及善书方面。静养内容,以及以静养为基础的法言坛部分内容,历来均为秘传,只有入门弟子方知,外界均为虚传,不可信。
根据记载,刘沅早年身体羸弱,嘉庆元年,兄刘濖中进士,随之北上,一则为兄做伴,二则游山玩水,以消解名落孙山之苦。途经湖北
当阳县紫柏山,遇到了奇人静一道人。道人向他讲解养身之道和儒家某些观点,临别赠以一部吕注《道德经》,刘沅“讶其与吾儒同”,发现道家修养理论与儒家道德似有相通之处。这次巧遇,对即将而立之年的刘沅无疑起到潜移默化作用。这也是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儒家理论和道家养生学联系起来,初步窥探到了这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学术联系,可以说为刘沅一生的学术奠定了重要的基调,他日后留心道学,自成一说,在学术上开辟了一条“贯通儒释道”三教的道路。后来刘沅在双流彭镇又巧遇野云老人,老人给了刘沅治病药方,向他阐述“仁者寿,大德必寿”等道理,嘱咐他存心养性,遂拜其为师,跟随八年之久,学成性命之学。此后刘沅更益励修,身体日壮,学问大有长进,门生也日渐增多。刘沅晚年曾不尽感慨地说:“回思平生辛苦备尝,几如再世,使不遇野云老人,早归大暮。”
槐轩之学
这里是狭义而言,主要指《槐轩全书》里的经学、史学、理学。《槐轩全书》收入刘沅注解的儒家经典《四书恒解》《诗经恒解》《书经恒解》《周易恒解》《礼记恒解》《春秋恒解》《周官恒解》《仪礼恒解》《孝经直解》,理学著作《槐轩约言》《子问》《又问》《正讹》《拾余四种》《俗言》,文史著作《史存》《明良志略》《槐轩杂著》《壎篪集》,教育著作《蒙训》《下学梯航》等著述。
推十之学
主要指
刘咸炘《推十书》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旁及西学。按其自订类目分别编为:甲、纲旨;乙、知言(
子学);丙、
论世(史学);丁、
校雠;戊、文学;己、授徒书;庚、祝史学;辛、
杂作;壬、札记。共九类。其他杂著总集,都二百三十一种,四百七十五卷。《推十书》内容涉猎宽,学术价值高,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校雠、版本、目录、民俗、宗教、方志学、
文字学、语言学的研究均极有建树。尤精于史学、
校雠学。
至于槐轩之学与推十之学的关系,刘咸炘先生在《三十自述》中曾言:“所从出者,家学祖考槐轩先生,私淑章实斋先生也。槐轩言道,实斋言器;槐轩之言,总于辨先天与后天;实斋之言,总于辨统与类。凡事物之理,无过同与异。知者,知此而已。先天与统同也,后天与类异也。槐轩明先天而略于后天,实斋不知先天。虽亦言统,止明类而已,又止详文史之本体而略文史之所载。所载广矣!皆人事之异也,吾所究即在此。故槐轩言同,吾言异;槐轩言一,吾言两;槐轩言先天,吾言后天;槐轩言本,吾言末而已。实斋名此曰史学,吾则名之曰人事学。”
火神医学
在医学方面,刘沅及其弟子郑钦安开创了中医火神派。重视阳气,强调扶阳,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临床擅用附子,是其显著特点。主要著作为刘沅的《
医理大概约说》,刘梖文的《圣余医案》,
郑钦安的《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
由于历史原因,槐轩学派在清末至民国阶段是发展的高峰期,特别是第三代负责人刘咸焌(字仲韬)时期(抗日战争以前),更是进入鼎盛阶段,之后渐渐衰落,到临近解放的时候,刘氏家族基本没有能够负责管理槐轩学派的人才出现,所以其活动慢慢减少,到1949年解放的时候,完全停止一切活动。因为槐轩学派的创始人和几代负责人都是双流刘氏族人,故槐轩学派又有四川刘门的称谓。
重要人物
附槐轩学派重要人物简介
1.刘沅(1767-1855),字止唐,一字纳如,号清阳居士,双流人,槐轩学派创始人,有《槐轩全书》等著作200多卷传世。
2.刘芬,字云圃,崇州人,槐轩学派四大弟子之首,在刘沅去世后,曾代理主管槐轩学派事务。
3.
钟瑞廷(1805-1884) ,号梅花瘦人,清代蓬溪石板滩场(今大英县象山镇)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授
中书科中书。由于时局动荡,遂决意不求仕进,著书自娱。曾主讲蓬莱、
蓬山、象山、经义书院。为清代双流刘沅弟子。著有《龙溪诗草》2卷。
4.李思栋(1814-1884),字松山,华阳人,槐轩学派四大弟子之一。
5.孙海山,新津人,槐轩学派四大弟子之一。
6.刘恒典(1809-1884),一名鸿典,字宝臣,眉山人,有《庄子约解》《遗训存略》等著作,槐轩学派四大弟子之一。
7.樊道恒,刘沅弟子,《法言会纂》的起草者,其父也是野云老人弟子。
8.
郑寿全(1824-1911),字钦安,邛崃人,刘沅弟子,是医学方面成就最大者,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9.刘松文(18 -18 ),字子乔,刘沅长子,曾经短暂主管槐轩学派。
10.刘梖文(1842-1914),字止维,刘沅第六子,槐轩学派第二代负责人,有《圣余医案》传世。
11.刘咸焌(18 -19 ),字仲韬,刘沅之孙,槐轩学派第三代负责人,有《读好书斋诗文钞》等传世。
12.
钟永定(1842-1929),号止安,清代四川省蓬溪县石板滩(今大英县象山镇)人,钟瑞廷第三子,为清代双流槐轩学派再传弟子。著有《龙溪诗草后集》4卷、《龙溪骈文》1卷。
13.刘咸荥(1858-1949),字豫波,刘沅之孙,成都
五老七贤之一,有《静娱楼诗文存》等传世。
14.刘咸燡(18 -19 ),字晦愚,刘沅之孙,槐轩第四任负责人。
15.刘咸炘(1896-1932),字鉴泉,刘沅之孙,著有《推十书》,是槐轩学派学术的继承和发展。
16.
林鸿年(1804-1886),字勿村,福建福州人,槐轩学派再传弟子,师从刘芬,有《松风山馆诗抄》等传世。
17.曾德治,字伯和,中江人,槐轩学派再传弟子,从学李松山,有《槐云语录》《信笔文存》等传世。
18.李甸侯,绵竹人,槐轩学派再传弟子,从学李松山,有《槐荫克已录》《槐荫拾语》等。
19.刘伯谷,刘咸炘嫡长子,刘沅曾孙,槐轩学派学术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