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属
豆科下一个属
槐属(学名:Styphnolobium Schott)是豆科下一个属。落叶或常绿小乔木、灌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多数,全缘。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顶生、腋生或与叶对生。荚果圆柱形或稍扁,串珠状,果皮肉质、革质或壳质;种子1至多数,卵形、椭圆形或近球形,种皮黑色、深褐色、赤褐色或鲜红色;子叶肥厚,偶具胶质内胚乳。
植物学史
槐属学名原为Sophora,现学名Sophora指的是苦参属,但后来被拆分出来。新属名Styphnolobium来自古希腊语“styphno”(干涩)和“lobion”(豆荚),指其果实的苦涩。
形态特征
落叶或常绿小乔木灌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多数,全缘托叶有或无,少数具小托叶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顶生、腋生或与叶对生;花白色黄色紫色苞片小,线形,或缺如,常无小苞片花萼钟状或杯状,萼齿5,等大,或上方2齿近合生而成为近二唇形;旗瓣形状、大小多变,圆形、长圆形、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翼瓣单侧生或双侧生,具皱褶或无,形状与大小多变,龙骨瓣与翼瓣相似,无皱褶;雄蕊10,分离或基部有不同程度的连合,花药卵形或椭圆形,丁字着生;子房具柄或无,胚珠多数,花柱直或内弯,无毛,柱头棒状或点状,稀被长柔毛,呈画笔状。荚果圆柱形或稍扁,串珠状,果皮肉质、革质或壳质,有时具翅,不裂或有不同的开裂方式;种子1至多数,卵形、椭圆形或近球形,种皮黑色、深褐色、赤褐色或鲜红色;子叶肥厚,偶具胶质内胚乳
近属区别
槐属(Styphnolobium)的物种与苦参属(Sophora)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根部缺乏与根瘤菌(固氮细菌)形成共生体的能力。槐属(Styphnolobium)还与相关的相思槐属(Dermatophyllum)近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在腋生的总状花序中具有落叶和花,而不是末端总状花序。槐属(Styphnolobium)的叶子是羽状的,有9-21个小叶,花在下垂的总状花序中类似于刺槐。
生长环境
槐属生长于暖温带林地、丛林和沙漠。该属植物多为中等喜光树种,稍耐阴,寒耐,喜干冷气候,但在高温多湿之地也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酸性及轻盐碱地上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在干燥、贫瘠、多风的山地及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分布范围
原产地:美国(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州)、中国(中北部、中南部、东南部)、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墨西哥(中部、墨西哥湾、东南部、西南部)、尼加拉瓜。
引入地:南非(开普省、自由州省、北部省)、捷克、斯洛伐克、埃及、法国、匈牙利、印度、伊拉克、日本、肯尼亚、吉尔吉斯斯坦、韩国、朝鲜、克里米亚、美国(纽约)、北高加索、巴基斯坦、罗马尼亚、俄罗斯(南欧部分)、塔吉克斯坦、外高加索、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越南、西喜马拉雅、也门、津巴布韦。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主要价值
该属植物槐多作为观赏植物被广泛种植;也用于木材(家具)、医药、人类食物(叶子和花朵)以及从豆荚中提取并用于丝绸和蜡染工业的黄色染料。
保护现状
该属4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其中3种为濒危(EN)、1种为易危(VU)。
参考资料
Styphnolobium Schott.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
槐属.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12:46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