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纪念馆
北京市西城区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
梅兰芳纪念馆(Mei LanFang Memorial Museum),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原是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马厩,后修葺成住宅,占地700余平方米,梅兰芳于1951年至1961年在此居住,于1986年10月27日梅兰芳故居改为梅兰芳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
展馆概述
梅兰芳纪念馆成立于1986年10月,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也是文化和旅游部直属单位中唯一的一所文化名人纪念馆。主要承担收藏、展示与梅兰芳相关的文物资料,开展京剧艺术研究,推动梅派艺术传承发展,普及、传播和推广京剧艺术等工作,以展示梅兰芳艺术及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职责。
该管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原为清末庆亲王奕劻的王府的一部分,1951年梅兰芳入住这座幽静、安适的庭院,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1961年梅兰芳去世后,其家属将其生前收藏的33448件(套)文物文献,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成为馆藏藏品主体。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筹备成立梅兰芳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习仲勋同志在开馆仪式上为纪念馆揭幕。梅兰芳旧居1984年9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0月被列为西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被列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兰芳纪念馆现分为梅兰芳旧居和国图办公区。梅兰芳旧居主要承担展陈展示、旅游开放等功能;国图办公区主要承担日常办公、文物保管收藏等功能。旧居分为正院和外院两部分。正院保存旧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状陈列。东、西展室为专题展览。外院设有南展室、临展室、文创空间等,其中南展室为常设展室,以珍贵的图文影像资料介绍梅兰芳一生的艺术成就和社会活动。
梅兰芳纪念馆馆藏文物文献丰富,珍品众多,包括书画、拓片、文稿、信函、照片、图书杂志、剧本、外文资料、剪报、戏单、戏服、明清家具、瓷器等诸多品类,是国内外保存梅兰芳相关文物文献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机构。藏品中仅书画作品及拓片就有1800余幅(件),包括梅兰芳本人及齐白石吴昌硕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等众多名家作品。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既是研究梅兰芳与梅派艺术的珍贵资料,又是研究戏曲艺术和近现代文化史的重要遗产。
历史沿革
1949年,周恩来建议梅兰芳回到北京居住。
1951年,梅兰芳入住护国寺甲1号院(现门牌号改为9号)。
1968年,梅兰芳家属及秘书徐姬传先后搬出梅兰芳故居。
1983年,中宣部与中国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同年12月31日,文化部成立了梅兰芳纪念馆筹备组。
1984年2月,文化部部长朱穆之主持办公会,落实梅兰芳纪念馆筹备工作。
1984年3月,梅兰芳纪念馆筹备组在中国剧协召开第一次会议落实工作。
1984年4月,梅兰芳纪念馆开始接收由原中国戏曲研究院保管的梅兰芳夫人及子女捐献的文献资料。
1984年5月,梅兰芳纪念馆的交接清点工作基本完成。
1984年9月,梅兰芳纪念馆筹备组将纪念馆修缮工程计划上报文化部及北京市文物局进行修缮。
1985年7月,梅兰芳故居修缮工程竣工。
1985年12月,梅兰芳纪念馆正式建立,直属文化部艺术局。同年12月底,将文献资料分批运抵梅兰芳纪念馆。
1986年5月至7月,梅兰芳纪念馆拟定展览方案,开辟陈列室。从藏品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图片、资料,请有关专家及家属一起,落实展览陈列工作。
1986年7月10日,邓小平为梅兰芳纪念馆题写馆名。
1986年10月27日,梅兰芳纪念馆举行开馆仪式,正式对外开放。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揭幕。
建筑格局
梅兰芳纪念馆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大门开于院落东南隅,门内有一字影壁一座。一进院北侧有二门一座,二门两侧接有看面墙,院内西侧有门可通西跨院。二进院迎门有木影壁一座,正房三间,正房两侧有平顶廊与东西厢房相连,平顶廊东、西两侧院墙各开有月亮门一座。正房后有后罩房七间。西跨院内西房两座连为一体,共六间。
梅兰芳纪念馆外院南屋是纪念馆的主要展室,展出的大量珍贵照片和实物。以大量的照片、实物介绍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
梅兰芳纪念馆正院北房正中为客厅,里间为起居室,东西耳房为卧室和书房。
梅兰芳纪念馆东西两边厢房原为梅兰芳子女的居室和餐厅,一边房间辟为专题展览室;另一边房间辟为活动室,作为招待贵宾和举办小型梅派艺术活动的场所。东耳房是卧室,西耳房是书房,西耳房主要展示梅兰芳的文化业绩。东耳房则专设为录像室,再现梅兰芳的艺术风采。
馆藏文物
梅兰芳纪念馆内有珍贵藏品37269件(套),多为梅兰芳的亲人捐献,包括剧本、图书、照片、剧单、字画、信件、实物等。馆内还有梅兰芳本人和一些老艺人历年的便服、剧装照片,梅氏与国外知名戏剧家的合影照片,以及从清末至现代在各剧场或堂会演出的戏单。
所藏字画中,有宋、元、明、清和当代书画家如吴昌硕陈师曾陈宝琛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作品。梅兰芳本人的绘画,也藏有多幅。此外,还有当代印度画圣难达婆薮为梅兰芳绘制的巨幅油画《洛神》、日本画家渡边晨亩赠给梅氏的画、印度诗人泰戈尔亲笔题字赠诗的团扇。
文化活动
1986年10月28日,戏剧界人士在人民剧场召开了庆祝梅兰芳纪念馆开幕座谈会,由梅兰芳纪念馆副馆长梅绍武主持,并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纪念演出三天,由梅派传人梅派弟子以及戏曲界艺术家演出梅派剧目。
2017年11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梅兰芳纪念馆举办首届“兰芳雅集”。
2019年5月12日,第二届“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暨“梅派兰花指摄影展”开幕式在梅兰芳纪念馆举行。
2019年5月13日,梅兰芳纪念馆举办公益讲座“兰芳讲坛”第四讲。
2022年,“艺术劳动者——梅兰芳”主题展览在梅兰芳纪念馆内举行。
文物保护
1984年5月24日,梅兰芳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梅兰芳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2025年3月,入选国有公益性收藏单位名单(第一批)。
现任领导
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李立中(正局级)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
开放时间
9:00—16: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
10元(学生、60-65岁老年人半价。军人、残疾人、65岁以上老人免费。)
交通路线
乘坐北京公交22、88、409、特13路在护国寺站下车,进入护国寺街即达;
乘坐北京公交13、42、55、107、111、118、701、623、612在厂桥站下车,进入护国寺街即达。
参考资料
梅馆概览.梅兰芳纪念馆.
建馆历史.梅兰芳纪念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03 08:38
目录
概述
展馆概述
参考资料